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自然保护区限制了周边社区居民的资源利用,社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也必然会给保护区造成影响.实现与周边社区的协调发展是自然保护区管理的重要内容.通过强化对保护区的公共投资、实施生态补偿措施、提倡社区参与和共管模式、合理开展生态旅游等管理创新策略,可以将两者的冲突转化为合作,实现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指出了自然保护区建设在保护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保护区周边分布着大量社区,保护区建设虽然有效保护了生物多样性,但也限制了周边社区对保护区自然资源的依赖性,使得保护和发展的矛盾更加突出。为缓和保护区建设和社区发展的矛盾,保护区管理局应不断明确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发展的相互影响,针对社区管理采取有效地措施,既能有效加强保护区建设,又能促进社区发展。基于此,对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的社区管理,提出了加强相应管理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为有效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促进周边社区发展,提高自然保护区管理水平,在全球环境基金资助下,开展了环境教育.为加大自然保护的宣传力度,提高自然保护区的知名度,增强全社会对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意识,省林业厅为项目保护区制定了社区教育规划,向保护区及周边社区人群宣传环境保护知识,以增强其环境保护技能,转变不重视环境教育的旧观念,促进和发展社区与保护区的和谐关系,实现自然保护区管理和周边社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牛背梁自然保护区地跨柞水、长安、宁陕三县(区),处于三县四个乡镇的包围之中,随着周边社区交通通讯等基础服务设施不断完善,保护区知名度和影响力日益扩大,森林旅游业发展速度极快,周边社区社会经济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对保护区管理活动影响较大。针对社区经济发展不同阶段对保护区管理工作的影响特点,分析总结了当前保护区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牛背梁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协调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通过采用参与式乡村评估方法(PRA)对四川白羊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的11个行政村和1个自然村进行了调查,发现非木材林产品采集是周边社区群众利用保护区资源的主要形式,且依赖程度较高。村民的采集活动给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造成了极大的压力,制定合理的资源管理计划,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可能的,还可改善保护区与当地社区的关系,吸引他们参与保护区的资源管理。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6.
运用PRA分析法对山西薛公岭省级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影响保护区管理的因素进行了分析,从兼顾生态保护和社区经济协调发展的角度探索出适宜该保护区推广的社区参与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7.
就保护区与社区间的协调发展问题对广西弄岗、十万大山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运用SPSS15.0对调查问卷中的11个指标进行因子分析,确定出4个公共因子,即:周边社区居民对保护区生态效益的认识,保护区相关制度与周边社区相互影响,保护区对周边社区发展的经济影响,社区共管.并从这4个方面对2个保护区与社区间的协调发展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矛盾,藉此提出提高社区居民对保护区的认识水平,解决社区居民在能源需求、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增强社区共管力度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协调发展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为了有效地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 ,促进周边社区的发展 ,在全球环境基金资助下 ,陕西省开展了环境教育活动。对项目保护区制订了社区教育规划 ,向保护区及周边社区人群宣传环境保护知识 ,增强环境保护技能 ,转变不重视环境教育的旧观念 ,促进和发展社区与保护区的和谐关系 ,以实现自然保护区管理和周边社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 ]。1 社区环境教育的目的社区环境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社区群众科学评价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观念 ,帮助保护区和周边地区人群获得环境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知识和技能 ,促进发展保护区管理机构与周边地区的和谐关系 ,…  相似文献   

9.
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对保护区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通过对广东连山笔架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及周边社区社会经济状况的调查研究,针对当地的经济发展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存在的突出矛盾,提出实施社区共管、合理生态补偿、加大宣传教育、发展特色经济和改变生活能源模式等5项建议,促进社区与保护区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0.
自然保护如何与周边社区互利互惠进而达到和谐发展,是保护区面临的一个全新的课题。太白山自然保护区从1995年开始,利用全球环境基金(GEF)和世界银行资助的中国自然保护区管理等项目,通过采取社区共管技术信息服务等方式,逐步探讨和解决自然保护与周边社区群众经济发展这一矛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柳步摸索出太白山保护区周边社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全新保护区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1.
阿姆山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阿姆山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采用参与式农村评估方法,对保护区社区共管进行了调查,分析周边社区对保护区构成的威胁,阐述保护区开展社区共管实践中取得的成效,从社区共管机制化、引进资金和技术、提供激励机制、加强自身发展能力等几方面对进一步开展社区共管的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对广西省林业系统11个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的自然保护宣传教育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社区居民对保护区宣传教育的看法受自然保护区级别、保护区所处地域、保护类型、管理机构以及社区居民的性别、婚姻、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经济地位、家庭主要经济来源等的综合影响,且受保护区和社区居民个体差异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3.
处理好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之间的关系是自然保护区管理的重要内容。分析广西大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的发展现状,两者之间发展存在的矛盾,并提出提高周边林区居民保护意识,实施能源替代工程,提高就业保障,发挥项目优势,发展生态旅游等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协调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4.
采用调查问卷与参与式农村评估法,探讨五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关系现状及在资源保护与利用、土地权属争议等方面存在的主要矛盾,分析矛盾产生的原因包括保护区分区不合理,现行管理规定与少数民族地区传统习俗相矛盾,保护区无法为周边社区带来利益等,并提出健全现行自然保护地管理体系,将传统文化融入到保护管理中,加强保护区与社区的联系与沟通,提高周边社区居民对保护区的认识水平等缓解主要矛盾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保护区周边社区环境教育是协调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居民之间关系的有力措施,现阶段宣传活动的主要实施者为保护区从业人员,必须吸纳更多专业机构与人员支持和参与。通过介绍成都动物园参与白水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环教的实践和经验,例如与保护区一起为社区居民发放宣传资料、进行座谈等;指导工作人员和社区居民进行业务学习;整合动物园教育经验和保护区自然资源开展夏令营活动;利用微信公众号报道保护区环教情况,扩大影响力;于保护区周边小学开展科普进校园活动等,阐述了动物园参与保护区周边社区教育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对广西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居民生产生活状况实地调查,发现周边社区对自然保护区的威胁集中在:侵占林地、放牧、狩猎、采集、砍伐林木、森林火灾隐患等6个方面。分别从社区居民、自然保护区管理等角度分析周边社区对自然保护区构成威胁的原因,提出减少威胁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由于自然保护区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重要作用,我国自然保护区数量不断增加,保护区内部及周边人口随着当地旅游业及其他副业的发展也不断增多,保护区同社区之间的矛盾日益显现.该文从自然保护区自身管理体系、性质分类、财政支持3方面讨论了保护区对当地社区经济的影响,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居民对保护区依赖与态度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广西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居民对保护区依赖情况与态度调查,结果显示,社区居民对保护区的依赖程度并不是很高,目前保护区周边社区居民对保护区的支持率较高。但不同的保护区的周边社区居民对保护区的支持率存在明显差异。社区居民对保护区资源的依赖与态度呈现出明显的负相关性,即随着社区居民对保护区资源直接依赖程度的降低,其对保护区态度越积极。  相似文献   

19.
以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式,分析了该保护区社区状况及社区居民生产生活现状,探讨了社区活动行为的方式和时间上对白冠长尾雉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社区居民较多,增长明显,社区居民的生产生活水平低于河南省平均水平;并且,当地社区人为活动在活动方式、活动季节和活动时间上与白冠长尾雉存在一定影响或冲突。从政府对社区经济发展的支持、社区居民活动的规范管理和时间安排、薪柴砍伐和替代能源以及社区宣传教育等方面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广西龙虎山和银殿山两个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居民随机抽样,针对11项限制社区发展因素进行了问卷调查,并采用SPSS相关性和两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结果显示:社区居民自身条件欠缺、社区自然禀赋欠佳和社区与外界关系不顺制约了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发展;社区可利用资源、政府行为和保护区留给社区的生存空间等与居民对保护区的态度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关性.提出通过有效劳务输出、发展地方农业经和减少社区居民对限制社区发展因素的负面感知可有效改善保护区周边民生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