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1 毫秒
1.
为提高太阳能干燥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制备了适宜木材太阳能干燥用的硬脂酸/膨胀石墨复合相变储热材料。利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仪(DSC)和温度巡检仪对复合相变储热材料的热性能进行了研究,并在相同加热时间的条件下,探究了储热单元对储热水箱温度变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含10%膨胀石墨的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封装效果;其融化潜热为169.90 J/g,凝固潜热为166.10 J/g;膨胀石墨的添加有效地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储/放热效率;储热单元的添加对储热水箱水温的变化影响显著,在潜热放热阶段能够提供大量热量,减缓水温下降速率。  相似文献   

2.
曹辉  廖秋阳  王争利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14793-14794,14815
根据新农村建设中农房建设面临的节能压力及太阳能的优点,介绍了太阳能热水系统的计算方法,包括原始资料的收集、太阳能集热器面积的确定、储热水箱容积的大小,热水系统的型式,并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解决日光温室冬季夜间温度过低,难以满足作物正常生长需求的问题。[方法]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设计并建造了一种以毛细管为热交换器的太阳能-毛细管蓄放热系统,该系统以水为蓄热介质,通过水循环将白昼温室过余的太阳能存储在水中;夜间再通过水循环将热量释放回温室中,起到增温效果。[结果]在晴朗天气下,白昼水温升温明显,可提高4.9℃以上水温,蓄热量在207.8MJ以上,单位蓄热量可达5.0MJ·m~(-2);在放热阶段,放热量在110~140MJ之间,夜间可提高室内气温2.7℃以上。[结论]增温效果显著,表明系统可以有效地实现热量在空间、时间上的转移、利用,达到削峰填谷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山东省光伏电站太阳能资源特征。[方法]利用1988~2008年山东省123个县市水平面日照、云量观测资料和年济南、福山、莒县辐射观测资料,确定太阳总辐射、散射辐射计算模型,并进行光伏电站太阳能资源评估。[结果]山东半岛北部、鲁北地区为太阳能资源很丰富区,较适宜光伏发电;太阳能光伏阵列的最佳倾角在35°左右,与当地纬度相比减小2°~3°;年最佳倾角坡面接收的太阳总辐射量在1600kW.h/(m2.a)以上,可比当地水平面上多接受16%左右的总辐射量。用WRF数值模式获得各地最大辐照度在1020-1060W/m2之间。[结论]该研究为山东省光伏电站的建设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5.
针对非饱和土壤水分特征曲线传统测量方法上对仪器精度要求高、耗时长、成本高的问题,研究了土壤水分特征曲线高吸力段误差对入渗模拟结果的影响。针对黏土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设计了正负共8种高吸力段的偏离情况,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土壤入渗过程,得到累积入渗过程、湿润锋发展过程和4个典型时刻的土壤水分分布。结果表明,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在吸力大于100 cm部分存在不超过±20%的偏差时,对于土壤入渗数值模拟结果无显著影响,因此,对土壤水分特征曲线高吸力段的试验精度要求可适当放宽。  相似文献   

6.
模拟农药莠去津在原状土柱中的运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莠去津在原状土柱中的运移,判断其在土壤中的移动性及其对地下水的危害性。[方法]以4个大型原状土柱为试验载体,分别施用莠去津,用CXTFIT软件模拟莠去津的穿透曲线,率定吸附和降解参数,并与批次试验所得相应参数进行比较。[结果]莠去津易随着土壤水分运动,如果施用不合理,莠去津污染浅层地下水的可能性很大。CXTFIT的非平衡模型比平衡模型能更好地模拟莠去津的穿透曲线。[结论]可以结合土柱试验和批次试验的结果进行大尺度莠去津运移模拟和预报。  相似文献   

7.
甲壳素包裹型缓释肥料养分释放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甲壳素包裹型缓释肥料(CCF)的养分释放特性。[方法]通过对CCF在30℃水中的进行释放试验,来描述其养分释放特性。[结果]结果表明,可将CCF的释放过程分为稳定阶段和衰退阶段;CCF在水中的溶出曲线为L型,且观察不到明显的滞后阶段;在稳定阶段,释放速率dMt/dt为一定值;在衰退阶段,释放速率随时间的延长而下降,且下降趋势逐渐缓慢,可以描述为dMt/dt=29.337t-1。[结论]CCF具有长效,缓释的作用,能够促进农作物的稳定生长,而实现作物的增产。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烟草薄片加工过程的吸湿特性。[方法]采用动态法测定了在60、70和80℃3个温度点下,30%~90%范围内7个相对湿度点的薄片增湿特性曲线,再根据增湿特性曲线得到薄片的动态平衡含水率,并根据目前在农产品吸湿规律研究中常用的5种模型对3个温度条件下薄片的吸湿试验点进行了模拟比较。[结果]试验表明,GAB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薄片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吸湿规律并确定了模型的参数。[结论]研究可为薄片增湿(干燥)的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卷烟加工过程参数控制及设备开发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9.
温室太阳能与空气源热泵联合加温系统的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探索太阳能、空气源热泵技术在设施农业领域的应用方法和发展潜力,寻求解决温室加温费用高、存在污染等问题的方法,对一种用于温室的太阳能和空气源热泵联合加温系统进行了实验研究,介绍了系统的总体设计和试验方法,并在昆明地区对系统性能和温室加温效果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在昆明地区最冷月1月,蓄热水箱平均水温可达41.1℃,空气源热泵运行时,制热系数COP平均值均在3以上。无论晴天还是阴天,温室都能够满足作物生长需求。为太阳能空气源热泵联合作为温室有效的加温系统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草地坡面径流侵蚀产沙过程模拟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恩德  崔崴  刘艳萍  李锦荣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4):12212-12213,12215
[目的]研究草地坡面径流侵蚀产沙过程模拟试验。[方法]通过放水冲刷模拟试验对内蒙古自治区达茂旗草原土壤侵蚀特性进行系列分析,研究土壤侵蚀产沙过程和机理。[结果]变坡径流平均流速随径流量和坡度的增大呈波动趋势增加;坡面径流平均输沙率和平均剪切力均随流量的增加波动增加,随坡度的增加而呈抛物线形式变化,临界坡度值出现在25°左右,流量对输沙率的影响大于坡度因素的作用;坡面径流平均输沙率与平均剪切力之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结论]该研究为建立我国草原区土壤侵蚀预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高产栽培下氮肥运筹对春玉米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高产栽培下氮肥运筹对春玉米(Zea mays L.)光合特性的影响。[方法]以金山27为供试玉米品种,2009~2010年在西辽河平原研究了高产栽培下氮肥运筹对春玉米群体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不同氮肥运筹下春玉米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单株光合能力随生育期的推移均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各指标均在吐丝期达到最大值。不同生育时期,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单株光合能力均表现为Opt N处理最高,CK最低,其他处理介于二者之间。各处理瞬时光能利用率和瞬时水分利用率均随生育期的推移呈持续上升趋势,瞬时光能利用率随生育期的推移不同处理间差异增加,瞬时水分利用率处理间的差异在各生育时期变化不大。瞬时光能利用率和瞬时水分利用率均表现为Opt N处理下最高,CK最低。2年的产量结果均以Opt N处理最高,130%Opt N处理次之,CK最低。不同处理下,产量与各生育时期的净光合速率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与单株光合能力、瞬时光能利用率的相关性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结论]Opt N处理(优化施氮300 kg/hm2,种肥、拔节肥、大喇叭口肥按1∶3∶6施用)是试验地区超高产玉米栽培适宜的氮肥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酶解蛋白液喷雾干燥工艺的控制条件。[方法]采用离心式喷雾干燥法干燥酶解蛋白液,通过分析进风温度、雾化器转速、排风温度、收集器内温度得出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进风温度对挂壁物性的影响表明,较佳进风温度为150~170℃。进风温度对料液流加速率的影响表明,进风温度提高1℃,料液流加速率提高1.5%~2.5%;最佳进风温度为160~170℃。排风温度对粘壁的影响表明,最佳排风温度为80~85℃。雾化器转速对生产的影响表明,较佳雾化器转速为15000~18000r/min。酶解蛋白液干燥的较佳工艺条件为:进风温度为160~170℃,排风温度80~85℃,收集器内温度为50℃,雾化器转速为15000r/min。[结论]该研究为喷雾干燥工艺在酶解蛋白液干燥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生物过滤器在低温下处理高浓度三氯乙烯废气的性能,寻求高效经济的废气处理技术。[方法]以鸡粪堆肥和改性聚乙烯(PE)混合物为填料建立生物过滤器,根据操作条件的设定使反应器分4个阶段运行,通过测定三氯乙烯浓度、填料性质和床层温度,考察反应器对废气的去除效率和影响因素。[结果]当空床停留时间(EBRT)为120 s,入口浓度为50~1 500 mg/m3时,去除率为70%~100%。低温下(9~16℃),反应器入口负荷为44 g/(m3.h)时,去除负荷为32 g/(m3.h)。[结论]反应器在低温条件下对三氯乙烯具有较高的去除率,并具有较好的耐负荷冲击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提高冬季夜间日光温室的土壤温度,研制内置式太阳能加温装置.[方法]利用蛇形太阳能空气集热器集热结合土壤蓄热的方式,在乌鲁木齐南郊水西沟村德力森蔬菜园8号温室进行了提升地温试验.[结果]当环境温度为-3~- 10℃时,该装置可以使温室土壤10 ~ 20 cm深处的温度平均升高1.5~3℃.[结论]内置式太阳能加温装置能有效提高冬季夜间温室地温,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肖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8):13917-13921,13928
[目的]对河北栾城小麦水热、CO2通量特征和能量平衡进行分析。[方法]基于栾城站利用涡度相关技术观测的2008年小麦水热、CO2通量数据及常规气象、生物量等数据,分析小麦水热、CO2通量特征和能量平衡闭合状况。[结果]①潜热、感热、CO2通量表现出明显的日、季变化特征,潜热、感热通量日变化呈倒"U"型,CO2通量"U"型,且通量日峰值存在较大差异;②潜热、感热、CO2通量的强度变化与环境因子有较大关系:三者对光强、净辐射的反应较为敏感,相关系数分别达0.92、0.66、0.65及0.90、0.69、0.74,且晴天更好,对气温也较为敏感,潜热通量,特别是在降水后对土壤含水量反应较敏感;③小麦农田能量平衡闭合度为0.91,存在明显的不闭合现象,而且在不同月份、一天不同时段,闭合程度也不同,能量平衡不闭合的主要原因是测量误差和忽略热储量等。[结论]该研究得到了小麦农田生态系统水热通量及CO2通量特征、传输机制及其影响因子,可为揭示作物冠层蒸散、光合与水分利用效率关系、能量分配等的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热激与壳聚糖处理对青种枇杷的贮藏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延长白沙枇杷的市场销售期提供技术资料。[方法]研究不同贮藏方式(A:热处理+低温贮藏;B:1.5%壳聚糖处理+低温贮藏:C:热处理+1.5%壳聚糖处理+低温贮藏;D:低温贮藏;E:常温贮藏)下青种白沙枇杷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及可滴定酸含量、失重、褐变等的变化。[结果]贮藏1-5 d时,各处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有所上升,之后呈下降-上升-下降趋势;贮藏30 d时,A处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固酸比最高(13.5%、31.24),明显高于D处理(10.5%、27.26);D处理果实失重最小,贮藏30 d失重5.19%,E处理果实失重率最高(11.82%);A处理果实贮藏38 d时无腐烂果出现;C处理果实贮藏40褐变指数仅为2.5%。[结论]热激和壳聚糖处理可抑制白沙枇杷果实褐变和腐烂,使其保持青种果实的风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CO_2充入量与热泵干燥机系统功率、干燥室内温度、系统性能系数的关系,获得CO_2最佳充入量。【方法】根据实际生产要求分析热泵干燥机的工作原理,搭建CO_2热泵干燥试验平台;使用PLC采集数据和设计监测系统;进行CO_2充入量试验。【结果】当CO_2充入量为2.5 kg时,该系统功率达1 200 W,干燥室内温度较高,达70℃,系统的能耗比(COP)为3.89,单位时间除湿量为1.636 kg·h-1。此时冷却器和蒸发器压力适宜,进出口温差较大。【结论】该系统能源利用率高,性能优。  相似文献   

18.
刘延娟  董明  王强  吴树青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6):8636-8638
[目的]探讨热处理对"皖翠"猕猴桃贮藏生理、品质的影响,为猕猴桃热处理贮藏技术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皖翠"猕猴桃果实为试材,采用不同温度和时间热水处理果实,置于0-1℃冷库低温贮藏,定期检测呼吸生理、品质指标的变化。[结果]经热处理的猕猴桃果实含糖量整体低于对照组;54℃热处理可明显抑制猕猴桃果实的呼吸速率;38℃热水处理8 min,可保持较高的猕猴桃果实硬度;38℃热处理猕猴桃果实可滴定酸含量高于对照,果实Vc含量损失相对较少。[结论]热处理温度与时间的不同组合都会对"皖翠"的贮藏品质产生不同的影响,较低温度的热处理对"皖翠"猕猴桃的低温贮藏较为有利。  相似文献   

19.
王云  龙凤玲  丁艳梅  刘程  彭友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1228-21230
[目的]探讨水葫芦生长对水质的影响规律。[方法]对一水葫芦分布密度和盖度较高的河流选取3个点进行跟踪调查研究,分出苗期、生长初期、生长盛期、生长后期、枯死期以及沉淀期,对水体中水温、透明度、pH、溶解氧、总氮含量以及总磷含量进行定点检测。[结果]5~9月是水葫芦生长旺盛期,随着其生命活动的加强,水体透明度逐渐增加,溶解氧含量有所增加;同时,水体中总氮、总磷含量明显下降;10~12月,当水葫芦生物量扩大到一定程度时,水质逐渐恶化,透明度又明显降低,水中溶解氧减少;同时总氮、总磷含量增加,水体呈富营养化。[结论]水葫芦在不同生长时期对水质的影响不同,在生长盛期对水质有一定的净化作用,在生长后期和枯死期又会引起水质恶化。  相似文献   

20.
绿色农药氯氰菊酯微乳剂配方原料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龙  李佳佳  刘天晴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1063-21064,21084
[目的]优化绿色农药氯氰菊酯微乳剂配方。[方法]采用乳化水加油法配制氯氰菊酯微乳剂,通过溶解性试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浊点测定法以及外观、热贮稳定性、冷藏稳定性试验对溶剂、表面活性剂以及助表面活性剂进行了筛选。[结果]2-丁酮、正丁酸乙酯对氯氰菊酯原药的溶解效果最理想,最佳比例为:2-丁酮∶氯氰菊酯=3∶1;正丁酸乙酯∶氯氰菊酯=3∶1。可进行进一步复配试验的表面活性剂有TX-100、CTAB、葡萄糖酯和SDBS。增溶效果最好的助表面活性剂是正丁醇。[结论]为开发水基型、生物相容性良好的氯氰菊酯微乳剂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