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通过专业化散叶烘烤的用工量、烘烤用煤、用电量和烘烤质量(均价)与密集烤房常规挂杆烘烤对比,结果表明,专业化散叶烘烤比常规挂杆烘烤综合效益干烟增加收入2.21元/kg;印江自治县2013年推广315座密集烤房散叶烘烤,推广面积624.13 hm2,实际烘烤1 443炕,交售干烟叶1 174 964 kg,增加了烟农收入259.67万元;专业化散叶烘烤提高了装烟速度和烘烤质量;但散叶烘烤出的部分烟叶难以回潮。  相似文献   

2.
烤烟散叶密集烤房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测试烤烟散叶密集烤房的性能。[方法]采用散叶密集烤房与普通气流上升式烤房和挂竿式密集烤房进行烘烤试验,研究烤烟散叶密集烤房的性能和烟叶烘烤质量。[结果]散叶密集烤房定色阶段烟囱出口温度仅50~67℃,大大低于测试指标(≤160℃),节能效果明显提高。散叶密集烤房平均烘烤1 kg干烟能耗及用工成本比普通烤房低1.10元。与气流上升式烤房相比,气流下降式烤房的节能效果和烤后烟叶的均价、上等烟率和桔黄烟率都明显提高。[结论]散叶密集烤房装烟容量大、操作简便、温湿度控制灵敏,大大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烘烤效率,且烤后烟叶的外观质量明显提高,主要化学成分协调,感观评吸质量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3.
殷红  张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4):1745-1747
[目的]为了提高密集烤房烘烤性能、降低烘烤成本。[方法]以烤烟品种云烟97中部叶(9~12位叶)为供试烟叶,采用三段式烘烤工艺,比较聚氨脂板式密集烤房和普通密集烤房在烘烤性能、烘烤成本和烤后烟叶质量等指标的差异性。[结果]相对于普通密集烤房,聚氨脂板式密集烤房烘烤1 kg干烟平均节煤0.37 kg,节煤率达21.89%,烘烤1 kg干烟平均节电0.08 kW.h,节电率达17.02%;烤后烟叶的上等烟比例平均提高2.47个百分点,烟叶均价平均提高0.11元/kg。[结论]聚氨脂板式密集烤房降低了烘烤成本,提高了烤后烟叶质量,加快了烤房建设进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有效解决常规密集烤房装烟量不足、用工多、耗能大等突出问题.[方法]将常规密集烤房挂竿装烟改成烟筐散叶插签装烟进行烘烤对比.[结果]研究表明,筐式散叶插签装烟密集烘烤装烟量是常规密集烘烤的1.5倍.与常规密集烘烤相比,烤后烟叶上等烟增加6.02%,均价增加0.18 元/kg,能耗成本降低0.17元/kg,用工量减少6.45个,产投比增加71%.[结论]筐式散叶插签装烟密集烘烤在减少烘烤用工、增加烟农收入、提高烤房利用率等方面优势突出,能弥补烘烤专业化发展进程中常规密集烘烤的不足.  相似文献   

5.
普通烤房密集化改造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普通烤房密集化改造后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普通烤房分别改造成气流上升式密集烤房和气流下降式密集烤房,分析改造后密集烤房烘烤烟叶的成本及烘烤质量。[结果]改造后的密集烤房操作简便,烤烟安全性能较好;炕内上下和前后温差为2℃左右,湿差为0.5℃左右,均低于普通烤房,烘烤时间比普通烤房缩短5 h以上;烤出的烟叶色泽鲜亮,且避免了烟叶挂灰、烤黑等现象。与普通烤房相比,改造后密集烤房的装烟竿数增加37.5%,编烟数量增加67%,烤出的28炕烟叶的上等烟提高11.25个百分点,均价提高1.48元/kg,收益增加4 065元/hm2。[结论]改造后的密集烤房可提高烟叶烘烤质量,增加烟农收入,应推广普通烤房密集化改造。  相似文献   

6.
裴晓东  李帆  陈坤  夏向京  龙世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602-19604
[目的]探索能够高效利用新型烤房的烟叶烘烤工艺。[方法]采用量化烘烤工艺(Ⅰ)、中温变黄高湿定色烘烤工艺(Ⅱ)和高温变黄高湿定色烘烤工艺(Ⅲ)烘烤烟叶,对3种烘烤工艺的能耗成本及其烤后烟叶经济效益、化学成分、淀粉转化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采用Ⅱ烘烤能耗成本较低,比Ⅰ分别降低0.58元/kg(中部叶干烟)、0.12元/kg(上部叶干烟)。采用Ⅲ烤后烟叶经济效益最高,比Ⅰ分别提高了0.10元/kg(中部叶干烟)和0.15元/kg(上部叶干烟)。3种工艺烘烤过程中淀粉转化趋势基本相同,BⅢ烘烤过程中淀粉转化率最高(27.53%),CⅡ处理后烟叶淀粉含量最低,仅为4.50%,BⅠ处理淀粉转化最不彻底,烘烤后淀粉含量为6.15%。[结论]综合比较发现,Ⅱ处理能耗成本相对较低,Ⅲ处理烟叶经济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明内循环烤房对烟叶形态变化及烤后质量的影响,为内循环烤房的生产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开放式排湿烤房(热泵烤房和燃煤烤房)为对照,研究内循环烤房烘烤过程中烟叶的形态变化及烤后质量。【结果】内循环烤房冷凝水排出速率,以42℃时最高和36℃时最低,分别为31.17 kg/h和7.5 kg/h,烘烤过程中的变黄期(36~40℃)、定色期(42~54℃)和干筋期(60℃)分别为19.1 kg/h、31.17 kg/h和11.9 kg/h。48℃末中部烟叶、54℃末中部和上部烟叶的纵向收缩率分别为9.46%、10.77%和10.58%,均大于相同温度点的热泵烤房和燃煤烤房;48℃末中部烟叶的横向收缩率为31.54%,大于相同温度点的热泵烤房和燃煤烤房;48℃末中部烟叶的横向卷曲度为57.28%,大于相同温度点的热泵烤房和燃煤烤房。内循环烤房烘烤烟叶的均价较热泵烤房提高4.22%,上等烟比例提高5.26%,中等烟和下等烟比例分别下降3.91%和2.15%;干烟耗电量减少0.1 (kW·h)/kg。【结论】内循环烤房烘烤烟叶的综合效果优于开放式排湿烤房。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太阳能烤房和传统燃煤密集烤房的差别.[方法]从烘烤成本、烤后烟叶品质和经济性状方面,对太阳能和传统燃煤烤房的烘烤进行对比试验.[结果]与传统燃煤密集烤房相比,太阳能烤房单炕成本节约297~310元;中部叶成熟度得分提高0.33分,叶片结构得分提高0.17分,上部叶成熟度得分提高0.34分;中、上部叶总糖、还原糖含量升高,淀粉含量下降.太阳能烤房能提升中等烟叶比例,降低低等烟比例,均价较传统燃煤烘烤高1.16元/kg.[结论]该研究为烟叶烘烤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泡沫保温材料在密集烤房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军  袁建君  王勇 《南方农业学报》2012,43(7):1033-1036
[目的]进一步降低烟叶烘烤成本,提高密集烤房烘烤性能.[方法]以烤烟品种云烟85为材料,采用三段式烘烤工艺,比较添加泡沫保温材料和未添加泡沫保温材料的密集烤房在烘烤用时、能耗和烤后烟叶质量等指标方面的差异性.[结果]相对于未添加泡沫保温材料的密集烤房,添加泡沫保温材料的密集烤房平均每房烟可缩短烘烤用时26 h;每烘烤1 kg干烟平均节煤0.29 kg,节煤率达19.6%;每烘烤1kg干烟平均节电0.016 kW·h,节电率达17.8%;烤后烟叶的上中等烟比例平均提高1.5个百分点.烟叶均价平均提高0.3元/kg.[结论]添加泡沫保温材料的密集烤房缩短了烘烤用时,节省了能耗、提高了烤后烟叶质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烘烤成本.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密集烤房适配最优的装烟方式提供参考。[方法]对常规挂竿烘烤、梳式烟夹烘烤、散叶插扦烘烤3种密集烤房不同装烟方式设备使用成本、装烟量、用工成本、能耗成本及烘烤后烟叶经济性状进行分析比较,优选出适用于密集烤房的装烟方式。[结果]与常规挂竿装烟方式相比,烟夹装烟方式和散叶插扦装烟方式设备使用成本略高,但能降低烤烟烘烤环节的用工成本,耗能成本有所下降;烟夹和散叶插扦装烟方式烘烤综合效益高于挂竿方式,而散叶插扦又要高于烟夹装烟方式;烤后烟叶化学成分散叶插扦烘烤最协调。[结论]散叶插扦装烟方式综合效益好,适用于密集烤房烘烤,最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不同装烟方式对下部叶质量的影响。[方法]试验设置散叶插扦、散叶打捆、散叶筐篮、常规挂杆4种装烟方式,研究各装烟方式对下部烤后烟叶外观质量和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挂杆烘烤烤后烟叶橘黄烟比例、中等烟比例、烟叶均价均好于散叶插扦、散叶打捆、散叶筐篮装烟方式。在下部叶烘烤时采用常规挂杆烘烤,中上部叶烘烤时再使用散叶插扦、散叶打捆、散叶筐篮等装烟方式进行散叶烘烤。[结论]研究可为提高下部烟叶烘烤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制与应用适用于散叶烘烤的无缝悬挂烟夹。[方法]通过烘烤试验对无缝悬挂烟夹进行验证。[结果]与传统挂竿相比,烟夹单炕用于夹烟、装烟、卸烟、解烟的用工比挂竿减少3.00个;单炕技改成本增加10 300.00元;单夹装烟量增加1倍,单炕装烟量提高34%;干烟耗煤量减少0.31 kg/kg,干烟耗电量减少0.14(k W·h)/kg,能耗成本减少0.22元/kg;烤后烟叶上等烟比例、黄烟比例、均价分别提高了4.74%、0.58%和1.08元/kg;烤后烟叶淀粉降低1.92%,化学成分协调性较好。[结论]该装置改善了烟叶烘烤质量,可实现烘烤环节中减工降本增效。  相似文献   

13.
密集烤房不同装烟方式对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了选出减工增效的装烟方式,对3种不同的装烟方式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的绑竿装烟方式相比,采用散叶、烟夹装烟方式,烤房装烟容量分别增加了57.89%和18.42%,装烤效率分别提高了63.53%、49.02%,卸烤效率分别提高了77.66%、39.30%,烘烤每千克干烟分别节省了能耗成本0.70、0.28元,烘干100 kg鲜烟叶的用时分别减少了0.83、0.27 h;采用烟夹装烟方式的烤后烟的上等烟比例高,散叶方式烤后烟的外观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全水溶性硅肥对烟叶质量和品质的影响,为江西省烟叶生产中全水溶性硅肥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分别干旱地和水田中开展田间试验,研究不同全水溶性硅肥施用量(60、120和180、0kg/ha)对烟叶农艺性状及产质量等指标的影响,并分析其经济效益。【结果】两种土壤类型中施用硅肥处理与对照(0kg/ha)相比,均能显著提高烟叶的单叶重;硅肥施用量60、120和180kg/ha处理的平均产量分别比对照处理增长9.1%、9.5%和10.7%;施用全水溶性硅肥对原烟外观质量及烤烟等级影响不明显;120kg/ha处理的产值最高,为47707.7元/ha,180kg/ha处理其次。为47699.6元,ha,均显著高于对照处理。【结论】施用全水溶性硅肥能改善原炯品质,降低烟叶烟碱含量,并提高烤烟的产量和产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散叶烘烤“七步法”的适用性,降低烟农劳动强度,提高烟叶烘烤质量.[方法]通过设置2种不同的烘烤方式,即常规挂竿烘烤与散叶烘烤“七步法”,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试验表明,采用散叶烘烤“七步法”进行烘烤有利于烟叶烘烤质量的提高,外观质量与挂竿方式差别不明显,身份适中,橘黄烟多,上中等烟比例为90.56%,较挂竿方式提高了0.33个百分点;杂色烟比例为3.02%,较挂竿方式降低0.66个百分点;挂灰烟和光滑烟比例较低;鲜干比为7.63,较挂竿方式低0.09个百分点;均价为12.78 元/kg,较挂竿方式提高了1.75%,烤后烟叶的化学成分较为协调,淀粉含量较低,还原糖含量较高,烟碱含量适宜;散叶烘烤堆放烟叶时,烟叶密度须均匀,松紧适当,否则易产生低劣烟.[结论]研究可为散叶烘烤“七步法”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从而真正达到减工降本、提质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密集型烤房不同材质散热设备烘烤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芮  曹娜  郭大仰 《安徽农业科学》2012,(27):13648-13650,13660
[目的]探索新型散热材料对烟叶烘烤效果的影响。[方法]以金属散热器的气流下降式卧式密集烤房为对照,与陶瓷散热器的气流下降式卧式密集型烤房进行对比试验。分别装烤同一品种、同一生长地、生长正常、叶片部位相同、成熟度基本一致的鲜烟叶进行烘烤对比,同时选择同一烘烤工艺;以烘烤时间、鲜干比、上、中等烟叶比例、耗燃料和用电费及每kg干烟叶烘烤成本为考察指标,评价烟叶烘烤效果。[结果]采用陶瓷散热器的烤房在烤烘时间上增加2 h(大火期延长2 h),但最终烤后燃料消耗量却比对照每房节省70kg,单炉节约成本25.15元,每kg干烟叶成本省0.065元。采用陶瓷散热器烤出的烟叶与对照相比外观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陶瓷散热器加热的空气质量优于对照金属散热器,有利于减少金属污染源,提高烟叶内在品质;同时陶瓷散热器在使用和停产期间,相对金属散热器而言,腐蚀少、易维护,能延长卧式密集烤房的使用寿命和有效降低烟农生产投入成本。  相似文献   

17.
YM-A型卧式密集烤房与普通烤房烘烤对比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普匡  飞鸿  潘国旺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5):1899-1901
[目的]将YM-A型卧式密集烤房与普通立式炉烤房的烘烤效果进行比较,寻求前者的优势。[方法]以烤烟K326品种为材料,立式炉热风室烤房为对照,两个烤房同时装烤同一片田块的成熟度相同、素质基本一致的鲜烟叶,应用"3段式"烤烟烘烤工艺烘烤。[结果]YM-A型卧式密集烤房烘烤出的烟叶上等烟比例达41.01%,中上等烟达91.00%,分别比普通立式烤房增长8.8%、10.5%;YM-A型烤房各种性能好于普通立式烤房烤房,平面湿差,最大不超0.3℃,垂直差不超过1.5℃,能有效减少烤坏烟的比例和降低烘烤成本(比普通烤房减少了0.29元)。[结论]YM-A型卧式密集烤房大大改变了传统的烘烤模式,提高了烟叶烤后质量,有效降低了烟叶烘烤成本。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烟草生产中农家肥合理的施用方式,为烟草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试验,根据不同施肥方式设条施(施肥沟宽5~8 cm,深18~20 cm)、穴施(施肥穴直径为15 cm,深18~20 cm)、双条施(施肥单沟宽5~8 cm,两沟相隔15~18 cm,深15~18 cm)和撒施(翻耕前将肥料均匀撒入)4个处理,测定烟株农艺性状及烟叶化学成分,并对原烟进行品质鉴定和评吸分级。【结果】双条施处理团棵期前大田烟株生长发育较好,株高相对较高,打顶及打顶后中部和上部叶片的单叶叶面积最大,烟叶的开片总体效果最好;双条施处理烟叶的化学成分协调性、感官质量较好,中、上等烟比例最高,为91.8%;条施处理产量与产值均为最高,分别为2383.05 kg/ha和28834.91元/ha,双条施处理次之,产量与产值分别为2292.45 kg/ha和27967.89元/ha。【结论】双条施方式处理最有利于促进烟株的生长发育及提高烤后烟叶品质。  相似文献   

19.
[目的]验证上部叶4~6片一次性采烤技术在泸州烟区的应用效果。[方法]对示范田烤后烟叶分上3片和下3片进行质量评价。[结果]上3片和下3片烟叶外观质量、化学成分和感官质量较好,但下3片烟叶部分质量因素或指标优于上3片。[结论]上部叶4~6片一次性采烤技术在泸州烟区的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