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牛支原体(Mycoplasma bovis)是能够感染牛的一种重要的致病性支原体。牛支原体能够在宿主中持续存在并引起慢性疾病,包括肺炎、乳腺炎、耳炎、生殖障碍、关节炎、脑膜炎以及角膜结膜炎。由于临床上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以及缺乏商业可用的敏感性诊断工具和有效的疫苗,牛支原体引起的疾病很难预防和控制。牛支原体能够造成长期感染的主要原因是其通过表面抗原高频率变异、规避吞噬细胞吞噬作用、入侵宿主细胞、形成生物膜以及调节宿主免疫应答等方法逃避宿主天然和适应性免疫。深入理解牛支原体的免疫逃避机制有助于研制更好的牛支原体诊断工具和疫苗,也将进一步促进牛支原体预防与控制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牛支原体致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支原体是引起牛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病原之一,给养牛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论文对近期国内外关于其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梳理,以期为牛支原体肺炎的防控提供参考。对牛支原体致病机制的研究可为研制有效的疫苗和新型绿色药物及其他防控途径提供理论依据,进而在临床上有效控制牛支原体引发的疾病。论文涉及三方面内容:一是牛支原体黏附蛋白的黏附作用;二是牛支原体在黏附基础上其代谢产物对宿主细胞的损伤和相关蛋白介导的宿主细胞凋亡;三是免疫学致病机制,包括黏附蛋白的免疫原性及免疫逃避机制、宿主的免疫应答及炎症损伤和宿主的抗炎反应及免疫抑制机制。  相似文献   

3.
<正>研究内容1.病原学和流行病学开展猪瘟和伪狂犬病等猪重要疫病的流行病学、监测病毒的遗传进化、毒力变异和抗原性变化,提出疫苗更新策略;追踪新发和突发猪病疫情,揭示其病因,并研发防控策略。2.新型疫苗和诊断技术研制预防猪瘟、伪狂犬病、非洲猪瘟等烈性猪传染病的新型标记疫苗及其配套的鉴别诊断方法以及高通量检测技术。3.病毒入侵和复制调控机制及其致病和免疫分子机制研究猪瘟病毒和伪狂犬病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复制、拮抗天然免疫、宿主抗病毒应答及其调控机制;揭示其致病性和毒力相关基因及免疫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4.
实验者对27条一岁令母牛和50条产奶牛的血清样品作了胃蛋白酶元的浓度分析,实验表明:一岁令母牛血清中胃蛋白酶元的浓度是44±12(SD)ng/ml(2,200mU/酪氨酸/ml)产奶牛则为20±8(SDngml(1,400mu酪氨酸/ml)。这些数据初步表明,那些放牧的一岁令母牛,当其血清胃蛋白酶元浓度>68ng/ml时(2,900mU酪氨酸/ml),则应作奥斯特线虫病的检查。在地球上的一些温和地区,奥斯特线虫无疑是最重要的病源,而且也是牛最严重的肠胃道寄生虫,从经济角度而言,它又对牛的养殖业带来很大的影响. 牛奥斯特线虫病常为犊牛在第一个放牧季节或一岁的小牛吃了感染上这种病源的青草的情况下,易患此病。然而,在未受过奥氏奥斯特线虫之幼虫感染的成牛也发现过这种疾病。奥斯特线虫病通常以“Ⅰ型”的形式(其特点是由直接发育的幼虫而起致病作用)而发生在犊牛中;当(?)其正常发育时,奥斯特线虫又以“Ⅱ型”形式使一岁令小牛致病。以上疾病无论哪一型在发病过程中皱胃中的胃液可以自PH2上升到PH7,而且这异常胃壁中,大分子物质的渗透性也增加。胃蛋白酶元就是一种大分子物质,它往往通过受损伤的(胃壁)粘膜进入血液循环(系统)。斯特林费洛和马登提出,在Ⅰ型病中,一些具有分泌胃蛋白酶元功能的细胞是直接释放它到循环系统而不是来自穿过损伤血管的胃含物。在这两型”疾病中.血液胃蛋白酶元浓度的升高与胃粘膜中幼虫的发生有关。检测牛体是否有奥斯特线虫病,可以用测定血清胃蛋白酶元作为一个诊断依据。然而,在这类的实验中,其数值却有不同的解释。处于地中海气候的地区,其反皱动物的血液胃蛋白酶元浓度<1,000mu酪氨酸,无诊断意义;当浓度高于5,000,酪氨酸时,从临床上来说,仍看不出与疾病有明显相关。但血液胃蛋白酶元浓度在5,000~10,000mu之间,在鉴别诊断学上才意味着有奥氏奥斯特线虫感染的可能。我们发现感染上该病的犊牛,其血清胃蛋白酶元浓度在114—288ng/ml(3.500~9.300mu酪氨酸/ml)。此数据并未公布。塞尔曼等人们认为浓度为3,000mu或高于这个值就有诊断意义. 最近的报导是对未感染奥氏奥斯特线虫的牛确定一个标准血清胃蛋白酶元浓度,它的浓度以“ng/ml”表示,即“(毫克)胃蛋白酶元/(毫升)血清”。为了与胃蛋白酶活性的常用符号相比较,将相应的酪氨酸毫单位(即符号mu)加在括号后表示。  相似文献   

5.
轮状病毒(Rotavirus,RV)是一种人兽共患病病原,能够引起幼龄动物和婴幼儿发生腹泻疾病,危害人和动物身体健康。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治疗该病。RV NSP1是其逃避宿主先天性免疫应答的关键蛋白,具有介导IRFs、RIG-I、β-Tr CP、TRAFs和STATs等宿主免疫应答通路中的重要分子降解的功能,从而逃避宿主免疫。RV在感染宿主细胞过程中,可以破坏微循环,感染导致小肠绒毛细胞死亡脱落;RV NSP4蛋白介导多种离子非正常转运;刺激肠神经系统等多种途径致使机体产生病理损伤,发生腹泻甚至严重可致死亡。了解轮状病毒感染后的免疫逃避机制和病理损伤机制对于研制高效疫苗和靶向药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羊口疮(orf)是由羊口疮病毒(orf virus, ORFV)感染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嗜上皮性人兽共患传染病,不但阻碍畜牧业发展,而且危害人类健康。ORFV感染诱导宿主强烈的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但宿主仍可被ORFV反复感染,主要是因为ORFV在与宿主的长期相互作用过程中,发展和进化出多种免疫逃逸机制。ORFV主要通过抑制干扰素反应、抑制NF-κB信号通路、抑制炎症反应、调控细胞凋亡、细胞周期、自噬和血管增生等方式实现免疫逃逸。ORFV免疫逃逸主要是通过其编码的多个免疫调控蛋白来实现。本文主要对ORFV感染引起的宿主免疫应答、ORFV免疫逃逸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orf疫苗研制及综合防控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7.
猪繁殖与呼吸系统综合征(PRRS)防控难与净化是困扰养猪业的一大难题,目前国内对PRRS的防控以疫苗免疫为主,但没有达到预期理想效果,开篇文章从PRRSV感染后引起宿主天然免疫应答、体液免疫应答、细胞免疫应答和母源抗体与被动免疫反应的特征,来寻找和阐述导致该病难以防控的免疫学机制。  相似文献   

8.
从各种各样的病毒免疫逃逸机制中归纳概括出病毒逃避宿主抗感染反应的三个大方面,包括病毒逃避体液免疫系统的识别、病毒抑制细胞免疫应答以及病毒干扰免疫效应功能,以期为研制新的病毒疫苗和抗病毒药物提供参考。在宿主和病毒的长期共同进化过程中,宿主发展了各种免疫机制以清除病毒,而病毒则进化出各种免疫逃逸机制来躲避宿主的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9.
羊口疮是一种人兽共患传染病,主要由羊口疮病毒(Orf virus,OrfV)感染所致,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可治疗。囊膜蛋白是OrfV的主要抗原性蛋白,其机理主要是为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创造一系列条件,同时降低宿主免疫力,增强了病毒的毒力。当病毒侵入宿主体内后,宿主会产生抗病毒免疫应答来清除病毒粒子,包括特异性体液免疫和非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但主要以非特异性的细胞免疫应答为主。宿主对病毒会产生抗病毒免疫应答,同时病毒也会对宿主的免疫应答形成一种免疫逃避机制,通过该机制来躲避宿主免疫细胞对病毒粒子的捕获和清除,为病毒粒子在宿主体内的增殖、成熟及增强病毒毒力创造了各种条件。作者归纳总结了近年来羊口疮病毒与宿主互作的研究,阐述了OrfV囊膜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宿主的抗病毒免疫应答、病毒在宿主体内的免疫逃避机制和OrfV的其他一些毒力因子的致病作用,以期为羊口疮病毒的致病机制及疫苗防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1胃肠线虫病 牛胃肠线虫病是牛、羊等反刍动物的多发性寄生虫病。宿主的皱胃及肠道内常见有血矛线虫、仰口属线虫、食道口线虫、毛首属线虫4种线虫寄生,并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胃肠炎,消化功能障碍,消瘦,贫血,严重时可致牛群大批死亡。  相似文献   

11.
<正>疫苗免疫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策略。合理使用疫苗可以诱导宿主产生特异性免疫保护[1],优良的疫苗应当具有快速产生免疫保护和持久保护的特点。可诱导快速免疫保护的兽用疫苗能够在免疫早期激活畜禽的免疫系统,为畜禽提供快速的免疫保护,可用于畜禽的紧急免疫。本文列举了几种可诱导动物机体快速免疫保护的兽用疫苗,并阐述它们诱导快速免疫保护的关键免疫学机制,为研发可诱导快速免疫保护的疫苗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指导。1快速免疫保护及其意义机体产生高效的固有免疫应答和特异性免疫应答是宿主抵抗病原感染的关键[2-3]。  相似文献   

12.
《养猪》2021,(3)
NF-κB是一种对免疫系统调节起关键性作用的核转录因子,且NF-κB信号通路是痘病毒家族抑制和逃避宿主免疫应答的主要靶点。目前已证实,痘病毒具有独特的调节宿主免疫应答过程的能力,特别是痘病毒科编码的蛋白通过影响与宿主天然免疫密切相关的NF-κB信号通路,有利于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的复制,导致病毒不断地逃逸免疫保护而出现病毒的反复感染。因此探索痘病毒科编码的蛋白调节NF-κB信号通路的机制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文章主要综述了近些年痘病毒编码的蛋白通过不同的途径调节NF-κB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为进一步对宿主细胞早期抗病毒的免疫应答方面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1病原学和流行病学引起临床症状的直接原因是没有免疫力的牛在2~4星期前摄食了大量感染性胎生网尾线虫幼虫。在人工感染试验中,一次给牛接种25~50条/kg!w剂量的幼虫即可严重感染。与引起寄生虫性胃肠炎所需要的奥氏奥斯特线虫数量相比,引起气管炎所需要的胎生网尾线虫的数量要低,这说明在对胎生网尾线虫进行有效预防时,用药范围更窄。与胃肠道线虫病相比,肺线虫病的流行病学更为复杂,可预见性更差。这主要是因为肺线虫幼虫  相似文献   

14.
鸡传染性贫血病的诊断与防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兵 《兽医导刊》2009,(4):23-24,32
鸡传染性贫血病(CIA)的病原是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IAV),鸡群感染此病后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全身淋巴组织萎缩从而造成免疫抑制,进而对其他病原的易感性增高和某些疫苗的免疫应答下降,如传染性法氏囊病、马立克氏病、禽痘、传染性喉气管炎等疫苗接种的免疫保护效应降低,甚至免疫失败,从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导致继发感染和疫苗的免疫失败.  相似文献   

15.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感染猪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至今没有研发出安全有效的疫苗,一旦暴发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ASFV在和宿主长期作用过程中,通过抑制干扰素和炎症反应,调节凋亡、自噬及细胞免疫等多种途径逃逸机体免疫反应促进自身复制,但具体的机制仍不完全清楚。ASFV复杂的免疫逃逸机制可能是阻碍有效疫苗研发的关键因素之一。借助生物信息学技术对ASFV的基因组和蛋白质组深入分析,筛选病毒的免疫调控关键基因和保护性抗原表位,将在ASFV免疫逃逸分子机制的研究与疫苗研发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对ASFV感染引起的免疫应答反应及可能的免疫逃逸机制研究进行概述,以期为ASF疫苗研制及综合防控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6.
布鲁菌引起的布鲁菌病在我国被列为二类动物疫病之首。虽然宿主本身具有复杂的免疫机制,用以抵御病原体,并保持宿主抗性和布鲁菌毒力之间的平衡,但布鲁菌作为一种成功的细胞内病原体,已经进化出多种策略来逃避免疫应答并在宿主内建立持续感染和繁殖。论文将从布鲁菌的毒力因子、布鲁菌在先天性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系统中隐身策略,以及布鲁菌调控并抑制细胞凋亡、布鲁菌微小RNA(mircoRNA)在宿主免疫应答中的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综述,为了解布鲁菌病发病机理、开发新型疫苗和治疗布鲁菌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兴起的病毒基因组或部分目的基因以及蛋白表达分析技术,为人们更好地认识宿主对马立克氏病病毒(MDV)的免疫应答机制提供了有利帮助.本文主要综述了从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开展的有关MDV致病机理、宿主对MDV反应、MD遗传抗性或易感性以及疫苗诱导的免疫反应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并讨论了应用miRNA以及RNAi技术对基因、蛋白和信号通路在MDV与宿主相互作用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效应单位进行功能分析.  相似文献   

18.
疫苗的应用对于控制人类和动物疾病的流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正在开发的新型疫苗如合成肽疫苗、基因工程疫苗、核酸疫苗等具有良好的抗原特异性和低毒性,但免疫原性较差,诱导机体产生的免疫应答不够强,有必要配合安全高效的佐剂来增强其免疫原性或增强宿主对抗原的保护性应答.中药是我国的宝贵遗产,与合成药物相比,具有不良反应少、毒副作用小、多效性、无依赖性等特点,并对机体具有显著的免疫调节作用,加之在使用安全性方面的优势,已成为疫苗佐剂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就对目前中药作为疫苗佐剂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核酸疫苗是继灭活疫苗、减毒疫苗和基因工程重组蛋白疫苗之后的第三代疫苗.它是指直接将编码有外源蛋白质基因和表达调控序列的DNA或RNA作为疫苗免疫动物,外源的DNA或RNA进入机体的细胞以后,利用宿主的转录和翻译系统,合成外源蛋白质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反应.它作为一种新兴的免疫技术,能够在大多数动物模型中对感染疾病激发有效的保护性免疫反应(特别是细胞免疫),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研究热点,开辟了疫苗学的最新领域.  相似文献   

20.
DEC205是一种能够呈递抗原并介导树突状细胞内吞作用的受体。在免疫机制方面,DEC205具有抗原识别性好、抗原呈递速率高、参与细胞信号传递、调控免疫功能等作用。由于其在介导宿主抗肿瘤及在细菌、病毒和寄生虫免疫方面表现出的免疫调控功能及疫苗增强效果被免疫学、医学和兽医学等领域研究者所关注。文章综述了DEC205受体在体内分布情况、免疫应答机制及其在动物源性病原疫苗实验室试验及临床中的相关应用,展望了其未来在分子疫苗研发方面的应用前景,以期为相关的免疫学研究及生物制品的研发提供理论方面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