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笔者通过对澳洲淡水小龙虾室内繁养殖技术的研究及相关资料的查阅,总结出一套经济、实际可行的室内零排水澳洲淡水小龙虾工厂化繁育方法,供广大从业人员借鉴与参考。一、养殖用水系统这是将澳洲淡水小龙虾养殖系统中的日常养殖用水经过过滤、消毒、消氮等方法处理后,过滤水再回到养殖系统中重复利用的一种高效环保  相似文献   

2.
稻渔综合种养是近年来我国重点推广的一种典型生态循环农业,立足于粮食安全,实现“一水两用、一地双收、绿色生态”,是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要求,做好渔业产业扶贫和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对提高种养经济效益,促进农(渔)民增收具有重要作用。笔者从2016年开始关注稻渔综合种养高质高效技术研究与推广,开展了稻田养殖小龙虾、稻田养殖甲鱼技术研究,现将稻田养殖小龙虾试验的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无锡市锡山区锡北镇和周边地区,多以养殖虾蟹为主,澳洲淡水小龙虾与这些同属甲壳类动物,其养殖技术具有异曲同工之效,所以养殖户容易上手。澳洲淡水小龙虾的引种试养,不仅为广大农户提供了一条致富新路,而且丰富了百姓的"菜篮子"工程,这对于加快锡北镇乃至周边地区水产养殖品种的结构调整和推动产业科学的健康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锡北镇泾西村苏家湾养殖大户俞亚清凭着敏锐的市场意识,对澳洲淡水小龙虾的养殖产生了极大兴  相似文献   

4.
<正>澳洲淡水龙虾作为填补水产高端市场的优质养殖品种,具有广阔的养殖前景。本次研究探索建立澳洲淡水龙虾的“两段法”稻田共作模式——小棚集中培育早苗+稻田养殖,以提高澳洲淡水龙虾养殖规格、养殖成活率,并通过示范带动,实现澳洲淡水龙虾的开发与推广。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条件试验点选择在嘉兴市海盐县绿优农场,是海盐县稻虾综合种养示范工程6个示范点之一,  相似文献   

5.
淡水小龙虾加工及产品质量控制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淡水小龙虾,学名克氏螯虾,原产于北美,后移植日本,再移植到我国江苏,现已广泛养殖于长江流域、淮河流域,其肉鲜美,蛋白质含量高。将淡水小龙虾经特殊工艺加工成冻熟龙虾仁和冻熟整只龙虾,销往国际市场,效益十分可观,已成为我省农产品出口创汇的拳头产品。现将淡水小龙虾生产及其产品质量控制工艺简述如下,以供龙虾加工企业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2017年我们在无锡市锡山区开展"稻渔"综合种养试验与示范,建立试验示范区320亩,种养模式为水稻—扣蟹共作、水稻—澳洲淡水小龙虾共作。现将2017年试验情况总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地点与种养模式在锡山区鹅湖镇金星家庭农场建立水稻—扣蟹共作模式试验,总面积88亩,沟坑面积23.8亩。在锡山区羊尖镇志宏家庭农场建立水稻—扣蟹共作模式试验,总面积126亩,沟坑面积78.9亩。在锡山区锡北镇泾西水  相似文献   

7.
正国内首批活体澳洲淡水龙虾在杭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监管下出口韩国。浙江地区乃至全国出口小龙虾非常多,但出口的都是冰冻龙虾,活体淡水龙虾出口尚为首次。此次出口韩国活体澳洲淡水龙虾共100 kg,采取空运方式从杭州直接运送至韩国首尔,最快当天晚上便可出现在韩国人的餐桌上。澳洲淡水龙虾,又名"红螯螯虾",原产澳大利  相似文献   

8.
<正>在稻田里养殖淡水小龙虾,是利用稻田的浅水环境和冬闲时节,辅以人工措施,种稻养虾,以提高稻田单位面积效益,改善稻谷、小龙虾品质的一种生产形式。近两年,广东省连南瑶族高寒山区充分利用稻鱼生态工程建设和小龙虾养殖基础,大力引进和示范推广小龙虾稻田生态养殖,取得了良好的效益。一、养殖模式介绍目前连南稻田养殖小龙虾方式有稻虾共作、稻虾连作以及稻虾共作加连作的混合模式。稻虾共作模式:连南高寒山区多  相似文献   

9.
稻鳖综合种养高质高效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目前,渔业生产空间资源不足、单纯作物种植效益低下、农业面源污染日趋严重、农产品品质不高等问题突出,严重影响了大农业的健康稳定发展。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近年来,农业科技工作者积极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要求,对传统的稻田养鱼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推广,推进产业升级,助力乡村振兴。笔者从2016年开始关注稻渔综合种养技术研究与推广,开展了稻田养鳖、稻田养小龙虾技术研究。现将稻鳖综合种养的有关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兴化地区“藕虾共作”是在不影响荷藕产量的前提下,通过在藕田里套养一定数量的小龙虾,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在这种模式下,小龙虾以藕田的水草、生物饵料等为食,与此同时小龙虾的排泄物为藕田增加了有机肥料,形成良性循环。2017年沙沟镇荷藕种植套养小龙虾逐渐成规模、2019年全面推开藕虾共作、田沟共作生态复合型种养模式,面积达36 300亩。这些都充分说明兴化地区“藕虾共作”具有极大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俗称小龙虾,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它是一种淡水经济虾类,因其食性杂、生长速度快、适应能力强越来越受养殖者青睐.2014年至今,贵州省湄潭县每年发展稻虾综合种养面积在2000亩~3000亩,单位稻田内水稻、小龙虾等共生共作,实现"以渔促稻、渔粮共存、一水多用、...  相似文献   

12.
正克氏原螯虾俗称淡水小龙虾红螯虾、克氏原蝲蛄、美国螯虾、美洲螯虾、克氏螯虾。小龙虾是一种体型与龙虾相像的淡水甲壳类动物,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小龙虾分为三个科:拟量虾科、正螯虾科和螯虾科。据《中国生物入侵研究》介绍,淡水小龙虾作为入侵物种,由于在我国范围内没有形成天敌,经过几十年扩散,成为全国最常见淡水经济虾类,广泛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各省市。江苏省是最早养殖淡水小龙虾的省份,江苏"盱眙县小龙虾"最为出名。据统计,  相似文献   

13.
淡水小龙虾养殖模式主要有蟹虾混养、稻田养殖、鱼种池套养等。农村中稻田用药和化工企业排污对小龙虾养殖会造成影响,现将实际生产中对淡水小龙虾中毒症的防治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4.
<正>澳洲淡水小龙虾具有个体大、生长快、食性杂、养殖产量高、肉质细嫩、出肉率高等特点而受到广大消费者和养殖户的青睐。姜堰区桥头镇杨院村王玉进2018年利用闲置的高速公路取土坑,从广东引进澳洲淡水小龙虾苗养殖成虾。现将养殖的情况和分析小结如下,供大家参考。一、材料与方法1.塘口整理由于高速公路取土坑极不规则,王玉进使用挖土机等机械设备首先对取土坑进行了改造,达到塘底平坦、塘口深2米、坡比  相似文献   

15.
<正>稻虾共作,是在改进后的稻田生态系统中进行种养结合,水稻和小龙虾共生、互补,良性循环,是国家“十三五”倡导的新型良性循环、绿色生态农业种养模式,是循环农业、生态农业、美丽乡村的现代绿色生态农业的一个亮点。稻虾共作,在种植一季单季中晚稻的水田中,养殖小龙虾,水稻可为小龙虾提供天然诱饵和蔽荫,水稻中的杂草以及虫卵等,可以作为虾的饲料;而小龙虾可为水稻除虫、除草、松土,其粪便为水稻提供养分[1]。稻虾共作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于一身,保障了农业高效、优质、绿色发展。是乡村振兴、农民增产致富的有力抓手。  相似文献   

16.
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属甲壳纲十足目螯虾科的淡水虾类。在我国北方俗称“蜊蛄”,而南方多称为“螯虾”,现在统称“淡水小龙虾”,是重要的淡水出口产品。近年来,淡水小龙虾在国内市场行情亦不断升温,销量不断增加,从而促进了淡水小龙虾养殖业的发展,淡水小龙虾养殖成为淡水养殖业一个新亮点。  相似文献   

17.
澳洲淡水龙虾又名“红螯螯虾”,是目前世界上最名贵的淡水经济虾种之一。澳洲淡水龙虾原产于澳洲北部的热带地区,因其粗壮威武酷似海中龙虾,故被称为“澳洲淡水龙虾”。吴江市现有罗氏沼虾育苗设施、温室龟鳖设施共40万平方米,面临新情况、新问题,逐步调整探索新路子,盘活现有固定资产,充分利用多年积累的养虾技术经验,开拓创新。今春平望镇唐家湖水产场,引进1万尾澳洲淡水龙虾,规格有1.2厘米和3厘米两种,分别养在23只原罗氏沼虾育苗池中,面积共250米2,养殖密度40尾/米2左右。目前生长良好,根据测算秋季上市每尾规格可达100克,产量可达950千…  相似文献   

18.
<正>小龙虾是我国淡水水域重要的养殖品种,它适应力强、繁殖力高、食性杂、生长快、耐高温、耐低氧,且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养殖经济效益高,前景广阔,目前已成为国内最具发展潜力的养殖品种之一。目前小龙虾传统养殖模式主要有虾蟹套养模式、稻虾共作养殖模式和池塘精养模式,此外还有小部分的藕(芡实)虾养殖模式等,其中以稻虾共作养殖模式为主导。虾蟹套养、稻虾共作和池塘精养三种养殖模式效益对比见表1。  相似文献   

19.
淡水小龙虾(学名克氏原螫虾)以其口味鲜美、高蛋白、低脂肪、富含多种维生素而深受消费者青睐,为普及提高淡水小龙虾的养殖技术,向市场提供优质无公害小龙虾,于2006年3月-2007年3月共同参与了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下达的高效渔业“万亩淡水小龙虾生态高效混养”项目实施,在连云港市灌云县叮当河(1500×667m^2)等流域池塘河沟进行推广养殖。本文总结了在叮当河东进行的常规池塘生态养殖小龙虾高产高效技术。  相似文献   

20.
<正>小龙虾,学名克氏原螯虾,又称红螯虾、淡水小龙虾等,是生活在淡水中的一种像龙虾的甲壳动物,是地区特色水产品养殖和生态套养模式中首选养殖品种之一。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优质精品养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小龙虾作为中国人的美食而广受青睐,目前小龙虾的养殖养殖规模随着市场需求量的上升不断扩大,截止2017年,全国小龙虾养殖产量已达1 129 700 t,但是在高产量、高效益的追求下,造成的是病害频发,品质下降,生态迫害等现象。因此,因地制宜发展小龙虾生态养殖已成为渔业生态健康发展的趋势,尤其是小龙虾与经济类水生农产品套养现已成为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