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蜂业》2009,(1):17-17
意大利政府禁止了几种氯代烟碱类杀虫剂的使用,这几种杀虫剂被认为是杀死几百万蜜蜂的元凶。政府农业部门负责人发布条例,暂时禁止在油菜、向日葵以及甜玉米中使用噻虫胺、吡虫啉、氟虫腈和定虫隆。随后,意政府将开始一项监测项目来调查近期蜜蜂大量死亡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用于防治柑桔木虱的有效药剂,评价新型新烟碱类杀虫剂噻虫胺对柑桔木虱的防治效果,为生产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采用浸渍法和田间药效试验测定了噻虫胺、氯氰菊酯·毒死蜱、丁硫克百威、毒死蜱和吡虫啉等药剂对柑桔木虱的室内毒力和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噻虫胺对柑桔木虱的LC50是11.30 mg·L-1,高于丁硫克百威的26.23 mg·L-1、毒死蜱的31.78 mg·L-1和吡虫啉的184.09 mg·L-1,但低于氯氰菊酯·毒死蜱的9.6403 mg·L-1;田间药效试验结果显示:喷药3d,噻虫胺对柑桔木虱防效为82.14%,9d达94.23%,噻虫胺表现出高于其他药剂的田间防治效果。噻虫胺防治柑桔木虱起效快,药效持续稳定,适宜在果园与其他化学药剂轮换施用防控柑桔木虱。  相似文献   

3.
新烟碱类杀虫剂对家蚕的急性毒性评价与中毒症状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明确新烟碱类杀虫剂对非靶标生物家蚕的毒性以及对生态环境的安全性影响,采用浸叶法测定6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及其它3类对照杀虫剂对家蚕的急性毒性,并观察不同种类杀虫剂引起家蚕的急性中毒症状差异。6种新烟碱类杀虫剂中噻虫胺、吡虫啉、噻虫啉和烯啶虫胺对家蚕2龄幼虫96 h的LC50分别为0.065 1、0.174、0.258、0.445 mg/L,属剧毒级农药,噻虫嗪和啶虫脒对家蚕2龄幼虫96 h的LC50分别为1.31、2.73 mg/L,属高毒级农药,6种药剂均对家蚕存在极大的安全风险性。新烟碱类杀虫剂引起家蚕中毒的症状主要表现为拒食,身体扭曲呈"C"或"S"形,头部肿大等。其它3类杀虫剂中,抗生素类杀虫剂阿维菌素的毒性属剧毒级,并在测定药剂中的毒性最高,家蚕中毒症状主要表现为吐液、头部或尾部翘起、拒食等;有机磷类杀虫剂毒死蜱的毒性属高毒级,家蚕中毒症状与新烟碱类杀虫剂相似;吡咯类杀虫剂虫螨腈的毒性属中毒级。因新烟碱类杀虫剂对家蚕的毒性强,建议远离桑园使用,以避免对养蚕生产造成危害。  相似文献   

4.
欧洲投票禁止新烟碱类杀虫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4月底,欧盟委员会投票决定全面禁止新烟碱类杀虫剂。自2013年以来就已经实施限制,但新的裁定将禁令扩展到几乎所有户外化学品的使用。3种禁用的化学药品是吡虫啉、噻虫胺和噻虫嗪。这项禁令在2018年年底生效。最近有关新烟碱类杀虫剂对蜜蜂负面影响的实地研究对该决策产生重大影响。欧洲食品安全管理局的一份报告得出结论,杀虫剂对蜜蜂构成"高度急性风险"。  相似文献   

5.
《江西饲料》2016,(4):43
正人工合成的烟碱(尼古丁)衍生物对害虫具有较强的杀灭作用,被称为新烟碱类杀虫剂,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农业。但近年来不断有研究发现,新烟碱类杀虫剂可能"误伤"蜜蜂等授粉类昆虫。德国一项新研究又为此增加了新证据:这类杀虫剂会减少蜂王浆中的乙酰胆碱,从而妨碍幼蜂生长发育。德国美因茨大学和法兰克福大学的研究人员在美国《科学公共图书馆·综合》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在实验室环境下,使用噻虫胺溶液和噻虫啉溶液这两种新烟碱类杀虫剂,测试了不同浓  相似文献   

6.
<正>基于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所做的风险评估,为保护种群数量减少的蜜蜂,2013年5月欧盟委员会(EC)通过了对三种新烟碱类杀虫剂——拜耳公司的噻虫胺和吡虫啉,先正达公司的噻虫嗪,在吸引蜜蜂或其他授粉者的农作物上禁用2年的决议。2013年8月,两家公司均对欧盟委员会提起诉讼。EFSA评估的重点是对蜜蜂暴露于杀虫剂的三条主要途径进行风险评估:施过药的植物花蜜和花粉中的农药残留;种植含杀虫剂的种子时或杀虫剂经颗粒施用时产生的尘埃;施过药的植物吐水液中的农药残留。他们发现,在这三种情况下均对蜜蜂生存构成威胁。  相似文献   

7.
《中国蜂业》2017,(2):22-23
蜜蜂是自然界最主要的授粉昆虫之一,但一直受到杀虫剂的危害。为探究亚致死浓度新烟碱类杀虫剂噻虫嗪对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进食量的影响,将各亚致死浓度(100 ppb、10 ppb和2.2 ppb)的噻虫嗪用饲喂管法对意大利蜜蜂进行10 d饲喂,记录并计算每天每只蜜蜂的平均进食量。100 ppb噻虫嗪处理组蜜蜂进食量明显低于对照组,10 ppb和2.2 ppb组蜜蜂进食量从第5 d后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高浓度的噻虫嗪抑制蜜蜂的进食,而低浓度的噻虫嗪对蜜蜂进食量具有一定促进作用。这对进一步研究噻虫嗪对蜜蜂生长发育和生理方面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生物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新烟碱类杀虫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蜂业》2014,(4):57-58
<正>2013年3月15日欧盟成员国对吸引蜜蜂的作物以及冬小麦之外的谷物上是否禁止使用新烟碱类杀虫剂进行投票。本文主要就欧洲对新烟碱类杀虫剂的态度及英国下议院环境审计委员会(EAC)的调查方面给出一些信息。新烟碱类杀虫剂是农业中作用最好使用广泛的一种杀虫剂,人们日益关心此类农药长期使用的可能效果以及对蜜蜂和蜂群健康的亚致死效应。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认为应该对噻虫胺、吡虫啉以及  相似文献   

9.
通过研究5种低毒、低残留的化学杀虫剂对红色砂梨上西花蓟马的防治效果,为云南无公害绿色特色水果的生产提供指导。本试验选用80%敌敌畏乳油、2.5%高效氯氟氰聚酯水乳剂、20%吡虫啉水乳剂、5%啶虫脒乳油和30%30%氯虫•噻虫嗪悬浮剂5种化学杀虫剂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5种化学杀虫剂对梨树蓟马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从药后第1天到第7天,防效都达到了70%以上。以氯虫噻虫嗪效果最好,药效持续时间长。  相似文献   

10.
外媒     
正关于新烟碱类杀虫剂和蜜蜂的新消息新烟碱类杀虫剂对蜜蜂的影响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实验室研究结果表明新烟碱类杀虫剂有害,而田间研究结果不明确。发表在《Apicultural Research》杂志上的2篇文章增加了我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第1篇文章中,德国研究人员探讨了新烟碱类杀虫剂噻虫啉对工蜂的社会行为所产生的影响,结果发现,取食了噻虫啉的蜜蜂显著减少了它们的社会行为。作者得出结论:如果病原通过食物交换进行传播,尽管噻虫啉可干预社会网络结构,它也可能会在蜂群的疾病传播机制方面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据《中国南方果树》2020年第3期《噻虫啉喷雾对柑桔星天牛的防治效果》(作者李鸿筠等)报道,噻虫啉是一种具内吸性及急性触杀和胃毒作用的新烟碱类杀虫剂。为明确噻虫啉采用喷雾方法防治柑桔星天牛幼虫的效果,2017—2020年每年7月在重庆北碚柑桔星天牛发生较为严重的果园,选择树干已经受害的植株(有新鲜木屑和虫粪排出),用钝刀将树干周围虫粪、木屑和  相似文献   

12.
噻虫啉作为一种常见的新烟碱类杀虫剂,由于具有广谱性、高效性以及对哺乳动物低毒性等特点,在农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噻虫啉在植物花粉花蜜中的残留不仅会对成年蜜蜂有危害,同时也会影响蜜蜂幼虫。目前针对噻虫啉对蜜蜂幼虫行为影响的研究还相对较少。本实验在蜜蜂幼虫阶段的食物中添加浓度为0.5、1.0mg/L的噻虫啉,记录噻虫啉暴露后幼虫的封盖率、化蛹率和出房率,并在蜜蜂出房当天测试其嗅觉联想学习和记忆行为。结果显示,1.0mg/L的噻虫啉会显著降低蜜蜂幼虫的化蛹率、羽化率,增加蜜蜂的死亡率,同时噻虫啉降低了蜜蜂出房后的学习效率和短时程记忆。结果说明蜜蜂幼虫阶段暴露亚致死浓度噻虫啉对蜜蜂的影响会延续到成年蜜蜂,进而影响整个蜂群的存活。  相似文献   

13.
采用浸叶法测定了烟碱类杀虫剂呋虫胺对家蚕3龄起蚕的毒性与安全性,其结果表明:烟碱类杀虫剂呋虫胺对家蚕3龄起蚕的急性食下毒性(LC50)为1.2625 mg/L,具有高毒性。用20%呋虫胺可溶粒剂稀释药液对桑树进行局部喷叶或根灌处理,采摘经不同处理的桑叶喂饲3龄起蚕,表明呋虫胺可通过桑叶、桑根内吸向上传导至未喷药桑叶。经20%呋虫胺可溶粒剂2 000倍和1 000倍稀释药液喷雾处理过的桑叶,对3龄起蚕的残毒期分别大于40 d和70 d,500倍大于80 d。呋虫胺对家蚕的中毒症状主要表现为:胸部膨大,吐液;蚕体向背弯曲,呈"S"形、"O"形等,与多种烟碱类杀虫剂的典型症状相似。因此,在蚕桑地区水稻使用呋虫胺时,应注意避免直接污染桑叶或与蚕期保持相应的安全间隔时间,并防止呋虫胺污染的水体进入桑园土壤。  相似文献   

14.
《中国蜂业》2017,(4):20-22
新烟碱类杀虫剂(neonicotinoid insecticide)目前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应用最广泛的一类杀虫剂。此类杀虫剂通过作用于昆虫的乙酰胆碱受体,释放乙酰胆碱受体抑制剂,阻碍昆虫神经传导,影响昆虫正常生理行为,最终导致昆虫麻痹死亡~([1])。本文通过测定吡虫啉与噻虫胺两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对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24 h内半数致死剂量(median lethal dose,LD50)~([2]),评估此类杀虫剂对中华蜜蜂的急性致死毒性。并通过统计经过亚致死剂量(sub-lethal dose)处理的中华蜜蜂,经过2 h、24 h和48 h后的伸吻反应率,从而进一步探究新烟碱类杀虫剂对中华蜜蜂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常用农药对蚕桑生产的影响,选用2种杀虫剂(啶虫脒和噻虫·高氯氟)、5种杀菌剂(唑醚·戊唑醇、苯甲·嘧菌酯、戊唑·咪鲜胺、己唑醇和百菌清)及1种植物生长调节剂(24-表芸苔素内酯)进行了春季常用农药对家蚕生长发育及饲养成绩等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添食啶虫脒和噻虫·高氯氟试验区的家蚕全部死亡;添食苯甲·嘧菌酯试验区的家蚕2 h左右有20%瘫死在蚕座上,且4龄经过延长了1 d;添食百菌清试验区的家蚕茧层率为22.764%,在所有试验区里最低。通过此次试验认为:杀虫剂啶虫脒和噻虫·高氯氟对家蚕毒性极强;杀菌剂对家蚕的毒性表现较为复杂,在蚕桑生产上预防农药中毒时,一定要警惕杀菌剂对蚕桑生产的危害。在本次试验中,给4龄起蚕添食24-表芸苔素内酯,家蚕没有表现出中毒症状,最终饲养成绩也没有受到不良影响,反而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相比对照区略有提高,但24-表芸苔素内酯能否应用于蚕桑生产,还需要进一步试验和评估。  相似文献   

16.
氟苯虫酰胺、氯虫苯甲酰胺、四氯虫酰胺及其复配制剂的不断推出,使以鱼尼丁受体为靶标的双酰胺类杀虫剂在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明确此类杀虫剂对家蚕的毒性,有利于在蚕区其他农作物害虫防治时选择对家蚕相对安全的农药产品。测定5种双酰胺类杀虫剂对家蚕的经口急性毒性以及在桑叶上的残留毒性和在桑树中的内吸传导毒性,结果表明:12%甲维·氟酰胺ME、200 g/L氯虫苯甲酰胺SC、10%阿维·氟酰胺SC、40%氯虫·噻虫嗪WG、10%四氯虫酰胺SC对3龄起蚕的24 h LC50分别为0.007 6、0.009 6、0.009 8、0.024 7和0.073 0 mg/L,5种双酰胺类杀虫剂对家蚕均为剧毒级;将5种双酰胺类杀虫剂的推荐使用浓度药液直接喷洒桑叶,对3龄起蚕的残毒期均80 d;200 g/L氯虫苯甲酰胺SC、40%氯虫·噻虫嗪WG可通过桑叶和桑根内吸传导至未喷施药液的桑叶,12%甲维·氟酰胺ME、10%阿维·氟酰胺SC、10%四氯虫酰胺SC无内吸传导毒性。依据试验结果建议:(1)禁止在桑园周围农作物中使用上述5种杀虫剂;(2)必须使用此类杀虫剂时,宜选用对家蚕急性毒性相对较低,且无内吸传导毒性的10%四氯虫酰胺SC;(3)喷药时间应与蚕期保持安全间隔,防止药液飘移污染桑叶。  相似文献   

17.
噻虫嗪水分散粒剂是一种高效内吸性广谱杀虫剂,为评价其对柑橘蚜虫的防治效果,2011年及2012年分别进行了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防治柑橘蚜虫的药效试验。2年试验结果表明,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防治柑橘蚜虫速效性好,8000、10000、12000倍液药后1天、3天、7天防治效果均一直保持在100%。试验剂量范围内未发现药剂对柑橘产生药害,对天敌比较安全,可以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正据《植物保护》2021年第3期《4种剂型噻虫胺对柑桔木虱的田间防治效果》(作者唐涛等)报道,2018—2019年,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评价了噻虫胺4种剂型(30%悬浮剂、18%包埋颗粒剂、13.5%壳聚糖微球和0.5%颗粒剂)及2种施用方式(喷雾和沟施)对柑桔木虱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9.
采用浸叶法进行室内毒力测定,观察不同药剂浸卵后对朱砂叶螨卵的孵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98%丁醚尿、95%苯丁锡、90%炔螨特3个药剂对朱砂叶螨卵的毒杀效果较好,噻虫嗪、噻虫胺、啶虫脒3个药剂对朱砂叶螨的毒杀效果较差,但是对卵的孵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1玉米玉米的正常感官特性是籽粒均匀,呈黄色或黄白色,无发霉味、酸味,无虫咬、杀虫剂残留。除此之外,配制饲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