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王健  刘荣堂  张蕴薇  曹静娟 《草业科学》2010,27(12):107-112
分析了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种子经卫星搭载后,当代植株与光合作用相关的几种特性,包括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特性及叶绿体的超微结构。结果表明,卫星搭载当代植株叶片的叶绿素a和叶绿素总量显著下降(P<0.05);在13:00-15:00,白三叶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Cond)和蒸腾速率(Tr)显著低于对照(P<0.05);与对照相比,卫星搭载当代植株叶片叶绿体扭曲,淀粉粒多,且大小不一,甚至有的无序堆满整个叶绿体,嗜锇颗粒在叶绿体中分布不集中,有的分布的多,有的很少,线粒体有明显的溢裂现象。基粒片层减少,直径加大。  相似文献   

2.
卫星搭载对新麦草二代种子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不同含水量的新麦草种子经卫星搭载,返回后对其二代种子进行室内分析。结果发现,卫星搭载对新麦草二代种子发芽能力、种苗生长、种子浸出液电导率有显著影响,具体变化因品种而异。种子含水量对卫星搭载效应有重要影响,当含水量为10%-12%,卫星搭载效应减弱;当含水量偏离这一范围时,卫星搭载效应增强。  相似文献   

3.
以白三叶种子和幼苗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MC-RR对白三叶种子萌发、抗氧化酶活性变化以及MC-RR在白三叶体内积累规律。结果表明,发芽率和发芽势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在高浓度处理下,与对照相比显著降低;株高随着MC-RR处理浓度增加而显著降低,根长和鲜重在低浓度处理下显著增加,在高浓度处理下显著降低;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不尽相同,SOD活性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与对照相比呈先增加后降低而后又增加的趋势,POD活性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CAT活性的变化趋势不同于SOD和POD;单位鲜重白三叶MC-RR含量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与0.05 mg/L处理下的MC-RR含量相比显著增加,而生物富集系数的变化趋势则与单位鲜重白三叶MC-RR含量相反,随着MC-RR处理浓度的增加而降低。说明随着MC-RR处理浓度的增加,白三叶受到的伤害增大。  相似文献   

4.
研究卫星搭载对2个紫羊茅品种细胞有丝分裂,核畸变,种子萌发,植株生长及形态特性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卫星搭载的2个紫羊茅细胞有丝分裂指数高于对照,分别为20.7%和18.8%,紫羊茅本明杰核总畸变率是对照的4倍,普通紫羊茅核总畸变率是对照的10倍,显著高于对照;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均高于对照;生育期缩短、植株高度、小穗数/分枝显著高于对照,有效穗数极显著高于对照;叶片宽度明显的变窄,其中,本杰明紫羊茅生长速度曲线与对照相似,种子/小穗显著的低于对照,普通紫羊茅生长速度曲线与对照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5.
为了进一步研究卫星搭载对苜蓿同工酶的影响,试验对卫星搭载和未搭载的苜蓿愈伤组织进行聚乙二醇(PEG)胁迫,测定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同工酶酶谱的变化。结果表明:卫星搭载和PEG胁迫均显著提高了苜蓿愈伤组织POD和SOD活性(P0.05)。卫星搭载的苜蓿愈伤组织POD和SOD同工酶比未搭载分别增加1,2条酶带;经PEG胁迫后,卫星搭载的苜蓿愈伤组织酶谱带均增加1条。说明卫星搭载和PEG胁迫可以提高苜蓿愈伤组织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6.
卫星搭载对苜蓿种子PEG萌发及生长的影响(简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种子发芽能力是开展空间诱变的前提。卫星搭载对种子发芽能力的影响因物种和基因型而异[1]。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种子空间搭载后发芽率和发芽势分别提高4.8%和17.1%,田间出苗率较对照提高10.4%[2]。二色胡枝子(hespedeza bicolor)搭载后,田间出苗率显著降低[3]。本文通过比较不同基因型苜蓿(Medicago sativa L.)搭载种子PEG胁迫发芽能力的差异,探索卫星搭载对苜蓿种子PEG胁迫发芽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以光叶紫花苕子为供体植物,采用生物测定法,研究供体材料地上部及地下部不同浓度浸提液(2.5、5.0、10.0、20.0、40.0 g·L-1)对燕麦、黑麦草、紫花苜蓿和白三叶4种牧草种子萌发过程的影响,以期为牧草间的轮作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供试浓度范围内,光叶紫花苕子地上部浸提液明显抑制紫花苜蓿和白三叶的种子萌发,且白三叶种子发芽率随着浓度的增加而降低,40 g·L-1处理下的白三叶种子发芽率与对照相比减少62.5%;光叶紫花苕子地下部浸提液抑制黑麦草、紫花苜蓿和白三叶幼苗根长,其中,40 g·L-1处理下紫花苜蓿根长与对照相比抑制作用最为显著,抑制率达64.94%;在地下部浸提液对4种牧草幼苗苗高的影响中,紫花苜蓿幼苗苗高在40 g·L-1处理下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同时发现,不同浓度的浸提液处理均降低黑麦草、紫花苜蓿和白三叶幼苗叶绿素含量,而增加燕麦幼苗叶绿素含量,在20 g·L-1地下部浸提液处理下,燕麦叶绿素含量与对照相比增加144.23%;地下部浸提液均显著增加紫花苜蓿与白三叶幼苗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浸提液处理可增加白三叶幼苗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但其降低紫花苜蓿幼苗的CAT活性。  相似文献   

8.
卫星搭载对二色胡枝子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6,他引:15  
卫星搭载二色胡枝子(Lespedeza bicolor)干种子,返地后对其出苗率、株高、生长速度和生育期等性状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卫星搭载当代,种子出苗率、生长速度和株高显著降低;过氧化物同工酶检测显示谱带发生变化,表明卫星搭载对种子的生理生化活动产生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空间环境对苜蓿叶片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的影响,试验采用聚丙稀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卫星搭载苜蓿种子地面种植后筛选的47株形态变异株系的叶片进行过氧化物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空间诱变苜蓿株系与对照苜蓿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带数和带级不同,酶活性明显增强或减弱。说明空间环境能引起苜蓿过氧化物同工酶的变化。聚类分析比较这47株变异株系的相似性系数差异,筛选出7株差异较大的卫星搭载株系。  相似文献   

10.
在室内条件下,用不同浓度的长枝木霉孢子悬浮液对白三叶种子进行处理,研究了其种子发芽率、根芽长及抗逆性酶活变化,以及长枝木霉对白三叶种子的促生作用及抗逆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枝木霉孢子悬浮液浓度在5.0×105个/mL~1.0×107个/mL时能促进白三叶种子活性,在孢子浓度为1.0×106个/mL时,发芽率为93%,与对照80%相比提高了16.25%;胚根长1.93cm,与对照1.26cm相比增长了53.1%;胚芽长1.33cm,与对照1.04cm相比增长了27.8%。抗逆性结果表明,长枝木霉孢子悬浮液能够提高白三叶种子抗病害及不良环境的能力,降低MDA含量,提高PAL、POD的活性。其中,孢子悬浮液浓度为5.0×105个/mL时,PAL活性最高,为2.157U/(g·min)FW;孢子浓度为1.0×106个/mL时POD的活性最高,为29.875U/g FW;孢子悬浮液浓度5.0×105个/mL时,MDA含量最低,为1.012μmol/g FW。  相似文献   

11.
复杂盐碱对黄顶菊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及机理初探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将2种中性盐NaCl、Na2SO4及2种碱性盐Na2CO3、NaHCO3按不同比例混合,模拟出24种盐度和碱度各不相同的复杂盐碱条件,处理黄顶菊种子,测定其发芽率、发芽指数以及黄顶菊幼苗的茎高和根长,旨在明确盐碱胁迫对黄顶菊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同时测定了盐碱胁迫下黄顶菊叶片叶绿素、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初步探讨了黄顶菊耐盐碱胁迫的机理。结果表明,盐浓度与A、B、C、D4组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根长以及茎高均表现为负效应,在相同盐浓度的处理下,随着盐溶液碱性的降低各处理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根长以及茎高均明显上升;对各胁迫因素与发芽率、发芽指数、根长以及茎高之间进行统计学分析表明,在各胁迫因素中盐浓度是影响黄顶菊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主导因素,pH值对黄顶菊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没有决定性作用。盐碱胁迫处理后黄顶菊叶片叶绿素相对破坏率上升,细胞膜透性加大,叶片中丙二醛含量升高,盐碱胁迫初期黄顶菊叶片中SOD和POD的活性升高,CAT活性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表明盐碱胁迫初期黄顶菊叶片中主要靠SOD和POD的活性来暂时维持活性氧产生与清除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2.
见妮  刘璐  屈佳欣  李凯  王佺珍 《草地学报》2018,26(2):427-434
为探讨超声波和重金属镉二因素对鸭茅(Dactylis glomerata L.)和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 L.)种子发芽率、胚芽生长和生理活性的影响,设置五种不同时长的超声波处理两种种子,处理后的种子分别用不同浓度的氯化镉溶液进行处理,通过培养皿纸上发芽法培养20d。结果表明:单一超声波处理,均提高鸭茅种子的发芽率且在5 min时发芽率最高,冰草种子仅在超声波5 min的处理下发芽率提高;超声波时长为5 min时显著提高鸭茅幼苗中POD的活性;各超声波处理均使鸭茅幼苗中MDA含量增加。单一镉溶液处理均抑制鸭茅和冰草种子的发芽和胚芽的生长(除浓度为0.04%的镉溶液提高冰草种子的发芽率);0.02%镉显著提高鸭茅幼苗POD的活性,镉溶液对鸭茅幼苗中MDA的含量无显著作用。超声波与镉溶液组合处理下,在0.05%的镉胁迫下,超声波处理10 min显著提高鸭茅和冰草种子的发芽率;当镉溶液浓度为0.01%时,各超声波显著促进鸭茅胚芽生长。综合来看,超声波处理可以有效减缓鸭茅和冰草种子的镉胁迫效应,提高种子和成苗活力。  相似文献   

13.
CoCl_2对酸胁迫下多花黑麦草种子萌发及幼苗抗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振龙  马兰  李朝周 《草业科学》2012,29(5):753-758
本研究以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浓度CoCl2溶液浸种的处理方法,就CoCl2对酸胁迫下多花黑麦草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抗逆性的影响进行了探讨。酸胁迫过程中多花黑麦草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叶绿素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随着处理液酸度的增强显著下降,根长抑制指数、丙二醛(MDA)含量、 O-2·产生速率和H2O2含量明显增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先增加后下降,细胞膜稳定指数(MSI)下降。0.1 mmol·L-1 CoCl2明显促进酸胁迫下多花黑麦草种子萌发,提高幼苗叶绿素含量、芽长、地上部干质量和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和POD活性。从整体上看,0.1 mmol·L-1 CoCl2对多花黑麦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有促进作用,并提高了多花黑麦草的抗酸胁迫能力。  相似文献   

14.
深绿木霉对白三叶草促生作用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室内种子萌发和温室幼苗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稀释倍数深绿木霉发酵液对白三叶草促生作用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室内试验条件下不同稀释倍数深绿木霉发酵液能够显著提高白三叶草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尤其100倍稀释液对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的影响较为明显,分别为94.42%,13.42和9.52。在温室条件下不同稀释倍数深绿木霉发酵液对白三叶草幼苗的生长具有明显的影响,并能够增加幼苗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生理生化酶的活性,其中100倍发酵液处理后幼苗的根长、株高、植株鲜重、干重和根冠比的相对增长率分别为37.09%,13.18%,57.73%,54.35%,20.89%;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相对增长率分别为14.02%和76.21%;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其中多酚氧化酶活性在处理后第3天达到最大值,过氧化物酶活性在处理后第1和4天达到最大值,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在处理后第3~4天达到最大值。因此,深绿木霉发酵液对白三叶草的生长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采用盆栽法,研究了在pH 2.5,3.5,4.5和5.6模拟酸雨淋溶条件下,拉巴豆种子萌发、生长、光合特性和酶活性等生理生态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模拟酸雨胁迫下,随着pH的下降,拉巴豆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地上部鲜重、根长、根鲜重和叶片POD活性均减小;株高增长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蒸腾速率均先增大后减小;叶片SOD和CAT活性均增大。在pH≤2.5的模拟酸雨生存条件下,拉巴豆种子的萌发和生长受到显著抑制(P0.05)。  相似文献   

16.
针对我国西北地区铅锌矿区存在的干旱和铅污染交互胁迫的情况,以白羊草(Bothriochloa ischaemum)为研究对象,通过试验模拟方法分析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铅胁迫对白羊草种子发芽率、发芽势以及幼苗根长、苗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一的土壤水分条件和铅胁迫处理对白羊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存在抑制作用,发芽率、根长和苗长的抑制效应顺序为根长 >苗长 >发芽率。水分和铅交互胁迫对白羊草SOD、POD和CAT活性的影响规律不明显,表现出一定的协同或拮抗效应;而MDA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则显著增加(P<0.05),表明交互胁迫对白羊草生物膜系统造成了一定的伤害。综合分析说明,白羊草对水分和铅交互胁迫具有一定的耐受性(土壤相对含水量70%,铅含量700 mg·L-1的条件下仍能存活并生长),而且适当的交互胁迫(土壤相对含水量92.6%,铅含量100 mg·L-1)可以促进白羊草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因此,白羊草可以作为西北地区铅锌矿区生态系统修复的先锋草本植物。  相似文献   

17.
PEG模拟干旱胁迫下硅对紫花苜蓿萌发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已知硅能提高植物抗逆性的基础上,采用实验室发芽法研究PEG干旱模拟下,硅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ava L.‘Sadie7’)萌发及生理的影响。初步探讨硅肥对紫花苜蓿抗旱性的调控机制,以期筛选出有效提高紫花苜蓿抗旱性的适宜硅肥浓度。结果表明:在一定干旱程度和适宜硅浓度下,紫花苜蓿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胚根长有所提高,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增加,而丙二醛(MDA)含量降低。在10%PEG胁迫下,施用1.00mmol·L~(-1)硅酸钾显著提高紫花苜蓿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当硅酸钾浓度达到2.50mmol·L~(-1)时会抑制其发芽。在10%和15%PEG浓度下,1.00 mmol·L~(-1)硅酸钾处理后胚根长显著(P0.05)大于对照。在5%和10%PEG胁迫下,2.00mmol·L~(-1)硅酸钾处理显著提高了紫花苜蓿幼苗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15%PEG浓度下,2.50mmol·L~(-1)硅酸钾处理显著降低了幼苗丙二醛(MDA)含量,且提高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干旱胁迫程度不同,所适宜的能提高紫花苜蓿抗旱性的硅酸钾浓度不同。研究表明,硅从紫花苜蓿种子萌发开始就作用其生理生化过程,并且提高其抗逆性。  相似文献   

18.
铝胁迫对多花黑麦草生长和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5个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品种为受体材料,在水培条件下分析了不同浓度的铝胁迫对5个多花黑麦草品种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铝胁迫对多花黑麦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表现为"低促高抑"。与对照相比,25mg/L低浓度铝胁迫下多花黑麦草的发芽率、根长、株高、单株鲜重增加;当铝浓度增加为50 mg/L时,多花黑麦草幼苗生长受到抑制;当铝浓度500mg/L时,多花黑麦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受到显著抑制;当铝浓度1 000mg/L时,多花黑麦草幼苗生长受到严重抑制,根系停止生长,株高、单株鲜重显著下降。(2)低浓度铝胁迫下(0~50mg/L),多花黑麦草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丙二醛、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变化不大;中等浓度铝胁迫下(100mg/L),多花黑麦草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可溶性糖和丙二醛含量显著增加,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增强(P0.05);高浓度铝胁迫下(500mg/L),多花黑麦草叶绿素、可溶性糖和丙二醛含量降低,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降低。多花黑麦草的铝胁迫阈值为100mg/L。  相似文献   

19.
以老化饲用燕麦种子为对象,探讨外源褪黑素对NaCl胁迫下老化燕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相关形态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无胁迫时添加褪黑素可以提高老化燕麦种子的发芽率,并能增加幼苗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且增强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丙二醛含量;不同浓度的外源褪黑素(100μmol/L、300μmol/L、500μmol/L、800μmol/L、1000μmol/L)处理均能显著提高NaCl(浓度150mmol/L)胁迫下老化燕麦种子的发芽率、苗高、根长、苗鲜重、过氧化物酶活性、可溶性蛋白质和游离脯氨酸含量,显著降低幼苗根冠比和丙二醛含量(P<0.05)。加权隶属函数分析表明,提高老化燕麦种子NaCl胁迫下活力的最佳褪黑素浓度为500μmol/L,此时相对于NaCl胁迫,种子发芽率、苗鲜重、过氧化物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分别提高了245.61%、325.55%、52.28%、121.27%。  相似文献   

20.
羊柴种子抗旱抗盐萌发生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等渗透胁迫的PEG和NaCl及混合溶液处理羊柴种子,测定种子发芽率、发芽势、活力指数、平均根长,幼苗叶片保护酶SOD、POD、CAT活性和脯氨酸、可溶性蛋白质、MDA含量。结果表明:随着胁迫强度增加,种子萌发能力下降,幼苗生长指标下降;SOD、CAT活性持续增加,脯氨酸、MDA含量上升,POD活性、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下降。对3种胁迫条件下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分析表明:羊柴在种子萌发期和幼苗期有较强的抗旱能力和一定的抗盐能力,萌发幼苗对盐、旱胁迫存在交互适应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