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试验用磷酸缓冲液提取黑豆粉中的多酚氧化酶,经30%~80%饱和硫酸铵分级沉淀、透析脱盐、DE-52阴离子交换层析对黑豆多酚氧化酶进行分离纯化。酶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30 min以内,酶活与反应时间基本呈线性关系。在磷酸盐缓冲液中黑豆多酚氧化酶的最适pH为6.8,最适反应温度为50℃,最适底物浓度为0.1%。在供试浓度范围内,高浓度Cu2+、Mg2+、Zn2+、Fe2+、Na+、Ca2+及抗坏血酸、EDTA、Na2SO3均是黑豆多酚氧化酶的抑制剂。  相似文献   

2.
红三叶多酚氧化酶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晶  周禾 《草地学报》2007,15(2):142-144,163
红三叶(Trifolium pretense L.)多酚氧化酶仅作用于邻苯酚,与对苯酚、间苯酚和一元酚无作用,而且对不同的邻苯酚其活性也表现很大差异,其中以咖啡酸作底物时活性最大.红三叶多酚氧化酶反应的最适pH值为6.5~7.0,最适温度为25~30℃,50℃时热稳定性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3.
以南烛嫩叶为原料,粗制南烛多酚氧化酶(PPO)酶液,采用硫酸铵盐析、透析袋透析的方法,对南烛多酚氧化酶进行初步纯化,并对其酶学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南烛多酚氧化酶的最适p H为6.5,最适温度为45℃左右,最适底物为邻苯二酚,本实验为南烛黑色素的制备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从河底污泥样品中分离培养得到一株能以DOP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的复合菌群,命名为LF,菌群LF能够高效降解DOP。本研究主要从pH、温度、含盐量、加菌量和底物初始浓度等五个方面确定富集物LF对DOP的最适降解条件,并考察菌群LF对DOP的降解性能。实验结果显示:LF降解DOP的最适pH为6.0,最适温度为30℃;在此最适pH、最适温度条件下,含盐量为1%时,菌群LF对DOP具有较高的降解活性;48 h内,菌体数量为6%时,菌LF降解率最高,为98%左右;72 h内富集物LF对不同初始底物浓度DOP一直保持有较高的降解率,初始浓度为1000 mg/L的底物DOP降解率最高。  相似文献   

5.
郑启凯  刘金波  陈思  刘限 《北方蚕业》2011,32(4):34-36,39
柞蚕血淋巴中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大小对柞蚕丝产量有一定影响,并对柞蚕蛹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试验采用分光光度计法对柞蚕蛹血淋巴多酚氧化酶活性大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柞蚕蛹血淋巴多酚氧化酶的最适pH值为5.0;最适温度为25℃;少量的苯基硫脲对其的抑制作用较为明显;不同化合物对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影响不同,在相同浓度下,氯化钙和氯化镁对柞蚕蛹血淋巴多酚氧化酶的活性有促进作用,其他化合物(EDTA,维生素C和亚硫酸钠等)则表现为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新疆药桑桑椹与嘉陵30号桑椹发酵原酒活性成分的差异,分别以芦丁、葡萄糖、1-脱氧野尻霉素(DNJ)和没食子酸为标准品,测定总黄酮含量、总多糖含量、总生物碱含量和总多酚含量;采用植物源性花青素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花青素含量,同时检测pH值。结果表明,新疆药桑桑椹发酵原酒的总黄酮、总生物碱、矢车菊素含量平均值分别为0.011 0%、68.726 7 mg/L和79.500 0 mg/L,嘉陵30号桑椹发酵原酒的总黄酮、总生物碱、矢车菊素含量平均值分别为0.010 7%、11.580 0 mg/L和50.100 0 mg/L,两者的总黄酮含量差异不显著,总生物碱含量、总多糖含量、总多酚含量和pH值的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以上,这可能与新疆药桑、嘉陵30号生长地理差异、品种遗传差异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以麸皮和豆渣为培养基质,利用中华根霉12#固态发酵生产饲用复合酶,研究饲用复合酶的酶学性质.试验结果表明:该饲用复合酶最适作用温度为40℃,在30 ~ 40℃较稳定;最适作用pH为3或6,在环境pH为5~6时较稳定,适合底物质量浓度为0.4%~1%.  相似文献   

8.
黑曲霉AS6034酸性β-甘露聚糖酶的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黑曲霉AS6034菌株所产酸性β-甘露聚糖酶的重要酶学性质进行了研究,该酶最适pH为3.2、在pH3.8左右保存2h稳定性较好,最适温度为45℃,在50℃和60℃恒温水浴中存放160min后,酶活力无明显变化,最适底物浓度为1.0%,并对该粗酶液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得到了以角豆胶为底物的动力学参数V_m为2.85μmol/(g·min)、Km为2.21mg/mL。  相似文献   

9.
以牛副性腺部分纯化的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为材料,以对硝基苯-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pNP-NAG)为底物,研究酶催化底物水解的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牛副性腺NAGase的最适pH为5.5,在pH3.0~7.6区域内活力较稳定,而在pH7.6能很快失活;最适温度为55℃。在50℃以下处理30min,酶活力保持稳定,高于50℃酶稳定性较差。酶促反应动力学符合米氏双曲线方程,测得米氏常数Km为0.48mmol/L,最大反应速度Vm为19.73umol/(L·min)。酶催化pNP-NAG水解反应的活化能为69.77kJ/mol。  相似文献   

10.
以猪小肠黏膜提取肝素后的下脚料为原料,利用木瓜蛋白酶对肠黏膜蛋白质进行水解。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对水解条件进行优化,得出最适酶解条件为:酶加量3000 U/g底物蛋白,底物浓度6%,pH值7.5,温度45℃,水解时间3h。在此条件下的水解度为20.63%。  相似文献   

11.
以丁二醇作为诱导剂,水杨酸和朴海因作对比,进行了匍匐翦股颖抗病性的诱导,比较分析了丁二醇喷施前后匍匐翦股颖体内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的变化情况。试验结果表明,50~150μmol/L丁二醇均对匍匐翦股颖有一定的诱导作用,其中,100μmol/L丁二醇处理效果最好,病情指数由对照的93.33降至31.33。100μmol/L丁二醇处理后,匍匐翦股颖植株体内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明显增强,在处理后的第7d,POD,PAL和PPO分别是对照的1.8,1.9和4.3倍。  相似文献   

12.
试验以3头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荷斯坦奶牛为试验动物,试验设计以不同RDN(g)/FOM(kg)比值日粮为底物,利用人工瘤胃体外培养法,通过瘤胃液pH值、瘤胃液氨氮浓度、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微生物蛋白含量这四个指标的测定,评价日粮RDN(g)/FOM(kg)比值分别为20、25、30、35的4种不同能氮同步化释放日粮对瘤胃发酵及微生物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体外培养时间的延长,瘤胃液pH值不断降低,pH均值以RDN(g)/FOM(kg)=25组为最高,RDN(g)/FOM(kg)=30组最低,差异不显著(P0.05)。NH3-N浓度随着RDN(g)/FOM(kg)水平的增加而增加,当RDN(g)/FOM(kg)=35时,NH3-N浓度均值最高。当RDN(g)/FOM(kg)=20时,细菌蛋白含量和原虫蛋白含量均最高。对于VFA当RDN(g)/FOM(kg)=30时,乙酸含量最高;当RDN(g)/FOM(kg)比值为20时,丙酸含量、丁酸含量最高;TVFA含量以RDN(g)/FOM(kg)=30时最高,乙酸、丙酸比值以RDN(g)/FOM(kg)比值为25时最高。  相似文献   

13.
植物凝乳酶凝乳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凝乳酶的最适作用温度,酶的热稳定性,pH对植物凝乳酶活性的影响,植物凝乳酶对pH的稳定性,Ca^2+对植物凝乳酶活性的影响,以及底物浓度对植物凝乳酶凝乳活性的影响等方面深入阐述植物凝乳酶乳特性,并分别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蜂蜜中β-呋喃果糖苷酶酶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一种检测蜂蜜中β-呋喃果糖苷酶酶活的方法,即样液中加棉籽糖作为反应底物,在pH为5.4的缓冲液中,45aC摇床200r/min条件下反应2h,测定样液中的密二糖含量。色谱条件为:Phenomenex NH2 Luan 5U 250×4.60mm;流动相:乙腈:水=80:20;进样量:10μL;流速:1.2mL/min;柱温:40℃;示差折光检测器,温度40cc。实验结果表明:β-呋喃果糖苷酶酶活在0.3—1.7U/m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为0.998 10。相对标准偏差为1.72%(n=5),平均回收率为94.5%。该分析方法简便、准确、灵敏,重现性好,适用于蜂蜜中β-呋喃果糖苷酶酶活的检测。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以一年生裸果木幼苗为材料,采用盆栽育苗方式,设计7个不同浓度NaCl溶液(CK、0.2%、0.4%、0.6%、0.8%、1.0% 和1.2%)模拟盐分胁迫,测定分析了其叶片气体交换参数、光响应曲线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的增加,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均呈下降趋势,NaCl浓度≥0.4%时,各处理PnGsTr均显著低于CK;气孔限制值(Ls)和瞬时水分利用效率(WUE)随盐浓度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胞间CO2浓度(Ci)呈相反趋势,NaCl浓度为0.4%时,Ls达到最大值,而Ci达到最小值,说明Pn下降以气孔限制因素为主,而当NaCl浓度≥0.6%时,以非气孔限制为主要因素。随着盐胁迫程度的增大,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暗呼吸速率(Rd)、光饱和点(LSP)、表观量子效率(AQY)逐渐降低,光补偿点(LCP)逐渐增加,表明盐分抑制了幼苗对光的吸收、利用和转换能力。叶片PSII潜在活性(Fv/F0)、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II)、电子传递速率(ETR)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随着盐浓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在≤0.4%NaCl处理下较CK显著增加,盐浓度≥0.8%时,NPQ显著下降。基质的NaCl浓度在0.2%和0.4%时,裸果木叶片PnFv/F0Fv/Fm下降不显著,WUE有所提高,PSII系统可以通过耗散过剩的光能保护光合机构,表现出一定的耐盐性;但盐浓度超过0.6%时,光合生态幅变窄,光合机构受到明显破坏,显著抑制了光合作用能力。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探讨了在日粮中添加尿素替代部分豆粕对山羊瘤胃发酵、上皮细胞增殖、凋亡和吸收转运能力的影响。将18 只波杂山羊随机分为3 组(n=6),分别饲喂3 种日粮:LC组(纯粗料)、MC组(30%精料)以及Urea组(1%DM缓释尿素替代部分豆粕+30%精料)。饲喂Urea组和MC组的山羊瘤胃中短链脂肪酸(SCFA)浓度、pH值均显著高于LC组,而该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但Urea组在MC组的基础上进一步显著提高了瘤胃NH3和血浆尿素氮(BUN)浓度。因此日粮添加尿素对于瘤胃上皮中受瘤胃SCFA浓度、pH值调节的上皮生长、细胞周期、增殖凋亡相关基因和SCFA转运载体mRNA表达的影响与MC组相似,但对受瘤胃NH3调节的尿素转运、细胞内pH(pHi)调节相关蛋白mRNA表达则有显著的抑制效果,即显著高于LC组,但低于MC组。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凝结芽孢杆菌(Bacillus coagulans)固体发酵大量生成芽孢的方法,就固体发酵的不同底物(麦麸、糠粉、玉米粉和谷草粉)、湿度、初始pH值和添加物质(碳源、氮源和盐类)等因子进行单因素试验,探索芽孢形成的最佳的培养条件;其次采用正交设计法对固体发酵培养基优化.结果表明底物的理化性质对固体发酵生产芽孢影响明显,其中以麦麸为底物进行固体发酵时,促进芽孢形成的能力最强.在以麦麸为底物,温度37℃,湿度为60%,初始pH7.5,添加外源物质为葡萄糖1.00%、蛋白胨2.00%,KH2PO40.50%,MnSO40.05%所形成的固体培养条件下进行48 h的发酵,芽孢生成进一步提高,优化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凝结芽孢杆菌的芽孢产量可以达3.80×1010个/克以上,明显高于对照组2.98×109个/克.  相似文献   

18.
为制备抗菌活性较好的肽粉乳基料,以新鲜牛乳为原料提取酪蛋白,以酪蛋白酶解物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为指标,从木瓜蛋白酶、碱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和胰蛋白酶中筛选出一种蛋白酶水解牛乳酪蛋白,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该酶水解牛乳酪蛋白优化水解条件。结果表明:木瓜蛋白酶水解牛乳酪蛋白,其酶解物对3种菌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优化水解工艺条件为: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4.5h、加酶量4500U/g、pH5.5、底物质量浓度6g/100mL;牛乳酪蛋白酶解物及初级肽粉乳基料稳定性均较好。  相似文献   

19.
旨在研究全株玉米青贮(WCS)、小麦秸秆(WS)和苜蓿青贮(AS)不同组合比例对晋南牛瘤胃体外发酵特性的影响,筛选不同饲料组合应用的最适比例。将全株玉米青贮、小麦秸秆、苜蓿青贮以不同比例组合(80∶10∶10, 70∶10∶20, 70∶20∶10, 60∶10∶30, 60∶20∶10, 60∶30∶10, 50∶10∶40, 50∶20∶30, 50∶30∶20, 50∶40∶10, 0∶100∶0, 100∶0∶0, 0∶0∶100)进行体外发酵试验,测定分析不同饲料组合对体外产气量(GP)、干物质降解率(IVDMD)、pH、氨态氮(NH3-N)、挥发性脂肪酸(VFA)的影响,计算各组合的单项组合效应值(SFAEI)和综合组合效应值(MFAEI)。结果表明,全株玉米青贮、小麦秸秆和苜蓿青贮的组合比例对GP的影响极显著(P<0.01)。随着全株玉米青贮比例增加,GP逐渐增加。各组体外发酵液pH保持为6.68~6.89(P<0.01)。NH3-N的变化范围为14.31~26.01 mg·100 mL-1P<0.01)。全株玉米青贮比例一定时,IVDMD随着苜蓿青贮比例增加而增加。不同比例组合的全株玉米青贮、小麦秸秆和苜蓿青贮体外发酵液中VFA浓度差异极显著(P<0.01)。60∶30∶10组乙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浓度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其丙酸浓度也为最高(13.99 mmol·L-1)。各比例组合乙酸/丙酸在2.76~3.20,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组合的综合组合效应值均为正组合效应,70∶20∶10综合组合效应值(0.9343)最高。由此可见,全株玉米青贮、小麦秸秆和苜蓿青贮比例为70∶20∶10时,组合效应最佳。  相似文献   

20.
扁穗雀麦是近年由牧场逃逸至农田的恶性入侵杂草。为了解入侵和生态适应性规律,通过室内试验测定了温度、湿度、深度、pH、盐和渗透势对扁穗雀麦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30/20 ℃的变温处理下种子萌发率最高,达到92.1%;随着日平均温度的降低种子萌发率逐渐降低;日平均温度接近10 ℃种子几乎不萌发。在pH 5~10的环境条件下,种子萌发率均能达到90%,弱酸和弱碱处理的种子萌发率显著高于中性处理。低于20 mmol·L-1的NaCl处理与对照无显著差异,160 mmol·L-1的处理种子萌发率仍可达到85%以上。-0.1 MPa的渗透势下种子萌发率最高,渗透势高于-0.2 MPa的处理种子萌发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0.4 MPa处理种子的萌发率仍高于80%。在60%相对湿度的土壤中,种子的萌发率和萌发势均最高。播种于土表的种子萌发势和萌发率均最高,播种深度达到10 cm时,种子几乎不萌发。由此可见,扁穗雀麦种子萌发对环境条件的生态适合度高,因此在多数区域气候温暖干旱的云南具有入侵广阔生境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