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测定5种大环内酯类药物对化脓隐秘杆菌的防突变浓度(MPC),为临床合理用药奠定理论基础.采用肉汤法富集化脓隐秘杆菌使菌液浓度为1010CFU· mL-1,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红霉素、阿奇霉素、泰乐菌素、乙酰螺旋霉素和替米考星对化脓隐秘杆菌的MPC,计算选择指数(SI).结果表明:各药的MPC和SI值分别为:红霉素1.02μg· mL-1、25.5;阿奇霉素0.64μg· mL-1、16;泰乐菌素0.2μg· mL-1、10;乙酰螺旋霉素0.8μg· mL-1、16;替米考星1.02μg· mL-1、20.4.泰乐菌素的MPC及SI值最低,不易产生耐药突变株,建议临床选择泰乐菌素治疗化脓隐秘杆菌引起的感染.  相似文献   

2.
银杏叶提取物体外抑菌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超声波细胞粉碎、75%乙醇65℃恒温水浴浸提法制备银杏叶提取物(GBE),选用抗菌药物与GBE对畜禽常见致病菌进行抑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对GBE表现为高敏,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和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multocida)对GBE表现为中敏.GBE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多杀性巴氏杆菌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0.025、0.025、0.050 g·mL-1.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优于庆大霉素、恩诺沙星、磺胺嘧啶、泰乐菌素,对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抑菌效果优于环丙沙星、庆大霉素、磺胺嘧啶、泰乐菌素,但对两种杆菌的抑菌效果均不及链霉素和卡那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优于卡那霉素,但不及磺胺嘧啶等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开展了泰地罗新注射液的体外抗菌活性及对仔猪感染副猪嗜血杆菌的保护作用研究。【方法】体外抑菌活性中,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以泰拉霉素为对照,测定泰地罗新对副猪嗜血杆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支气管败血性波氏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在对仔猪感染副猪嗜血杆菌的保护作用中,选择菌量为1×10 10 CFU·mL -1的副猪嗜血杆菌细菌悬液0.5 mL·kg -1bw作为攻毒剂量,进行腹腔注射,复制病理模型。将泰地罗新以2、4、8 mg·kg -1bw 3个剂量,泰拉霉2.5 mg·kg -1bw单次肌肉注射,治疗人工感染副猪嗜血杆菌的仔猪;在病死猪病料病原菌分离与鉴定中,挑取分离纯化后的副猪嗜血杆菌菌落进行基因组DNA提取,针对副猪嗜血杆菌16sRNA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PCR扩增后检验目的DNA片段碱基序列长度。 【结果】体外抑菌结果显示,泰地罗新注射液对副猪嗜血杆菌、支气管败血性波氏杆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及多杀性巴氏杆菌的MIC分别为0.06—8.00、0.06—8.00、0.25—1.00、2.00—32.00 μg·mL -1,MIC50分别为0.5、2.0、4.0、0.5 μg·mL -1,MIC90为2、8、16、1 μg·mL -1,结果表明,泰地罗新注射液对副猪嗜血杆菌、支气管败血性波氏杆菌抑菌效果较强,对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抑菌效果较弱;DNA目标片段PCR扩增结果显示,PCR扩增目标片段长度均与文献报道中预测条带一致,特异性片段长度为820bp左右,结果表明,病死猪只均死于副猪嗜血杆菌感染;体内治疗试验结果显示,泰地罗新注射液低、中、高剂量组增重分别为(2.5±0.2)、(2.9±0.2)、(2.9±0.3)kg,死亡率分别为40%、0、0,有效率分别为40%、100%、100%,治愈率分别为40%、100%、100%;泰拉霉素注射液组增重为(3.0±0.2)kg,死亡率为10%,有效率为90%,治愈率为80%;感染不给药组增重为(2.1±0.1)kg,死亡率为70%。结果表明,泰地罗新注射液高、中剂量组与泰拉霉素对照药物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均能迅速的减轻临床症状,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泰地罗新低剂量组治疗效果与感染不给药组相当,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泰地罗新注射液按4 mg·kg -1bw临床推荐给药剂量,可有效治疗由副猪嗜血杆菌感染引起的猪呼吸道疾病。  相似文献   

4.
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制定的微量肉汤稀释法,本试验研究了氟苯尼考与泰乐菌素对猪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以及多杀性巴氏杆菌4种常见猪呼吸道病原菌联合药敏试验中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氟苯尼考和泰乐菌素单独使用时对各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在1~8μg/m L和0.5~2μg/m L之间,二者联合后的部分抑菌指数(FIC)介于0.5~0.75之间,表现为相加作用或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5.
替米考星长效注射液的质量控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学院实验室制备的替米考星长效注射剂进行稳定性、安全性等方面的质量考察。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替米考星长效注射液中替米考星的含量,考察制剂的稳定性,并通过急性毒性试验、刺激性试验等对制剂的安全性进行考察。结果表明,在1~90μg/mL浓度范围内,替米考星浓度与吸光度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0.47±0.902)%,RSD=0.90%(n=3),对小公雏的LD50为1001.3 mg/kg。紫外分光光度法可用于替米考星长效注射液含量的测定。替米考星长效注射液低毒,轻度刺激性,含量稳定,符合制剂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6.
试验选取厚朴酚、黄藤素、秦皮、大黄素和黄柏5种中药提取物,采用药敏纸片法和布氏肉汤稀释法对禽多杀性巴氏杆菌C48-1进行抑菌试验。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表明,厚朴酚、黄藤素和秦皮提取物的抑菌圈大小分别为22.0、11.3、15.6 mm,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8、256、64μg/mL,最小杀菌浓度(MBC)分别为16、512、256μg/mL;大黄素和黄柏提取物对C48-1没有抑菌作用;厚朴酚的抑菌作用最强,秦皮次之,黄藤素最弱。培养禽多杀性巴氏杆菌C48-1时,培养基中加入厚朴酚含量为6μg/mL时,细菌的生长速度相比对照组受到明显抑制,当药物浓度为MIC(8μg/mL)值时,禽多杀性巴氏杆菌C48-1生长被完全抑制。从体内抑菌试验结果可知,厚朴酚对禽多杀性巴氏杆菌C48-1侵染江汉鸡的保护力最高,为50%。该结果为进一步研制中药制剂预防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病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苗药吊石苣苔的抑菌活性.[方法]采用体外微生物敏感试验,测定吊石苣苔不同溶剂提取物的体外抑菌活性.[结果]正丁醇提取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多杀性巴氏杆菌均有抑制效果,其中对大肠杆菌的抑制活性显著,其抑菌圈直径、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10.39 mm和3.2 mg/ml;乙酸乙酯提取物对受试细菌均具有抑菌效果,特别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活性显著,其抑菌圈直径、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12.31 mm和0.8 mg/ml;而石油醚提取物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弱抑制作用;水浸提物除对大肠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有抑制作用外,对其他菌株也无抑制作用.[结论]吊石苣苔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其体外抑菌活性部分主要分布在正丁醇、乙酸乙酯相.  相似文献   

8.
香菇多糖对鸡常见病原菌的体外抑菌活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测定香菇多糖对大肠杆菌、鸡白痢沙门氏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禽多杀性巴氏杆菌4种鸡常见病原菌的体外抑菌作用及体外最小抑菌浓度,结果表明,香菇多糖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巴氏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最强,对葡萄球菌效果最弱;对同一细菌而言,香菇多糖对这4种病原菌的抗菌作用呈现剂量依赖性,剂量越大效果越强;香菇多糖对这4种病原菌的体外最小抑菌浓度是12.5~25 mg/L.  相似文献   

9.
茎直黄芪提取物的体外抑菌作用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为研究茎直黄芪提取物的体外抑菌作用,采用琼脂扩散和试管稀释法对其抑菌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茎直黄芪石油醚部分、氯仿部分、乙酸乙酯部分和正丁醇部分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无乳链球菌、沙门氏菌和多杀性巴氏杆菌等5种细菌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其中正丁醇部分抑菌作用较强。通过进一步试验表明正丁醇部分主要抑菌活性成分集中在20%乙醇和40%乙醇部分,尤其以后者抑菌活性最佳。40%乙醇部分对5种细菌的MIC均为6.25 mg/mL,对大肠埃希菌的MBC为6.25 m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和多杀性巴氏杆菌的MBC均为12.25 mg/mL,对无乳链球菌的MBC为25.00mg/mL。通过研究发现茎直黄芪提取物在体外具有明显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0.
建立鸡肉中6种大环内酯类药物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质谱(UPLC-MS/MS)残留分析方法。样本在乙腈水溶液提取下经PRiME HLB固相萃取柱净化,氮吹浓缩后定容过膜上机检测。在1.00~50.0μg·L~(-1)线性范围内,红霉素、替米考星、泰乐菌素、林可霉素、吉他霉素和螺旋霉素的标准曲线相关系数(r)0.999,方法检出限0.95μg·kg~(-1),空白样品加标回收率范围为75.8%~110.7%,相对标准偏差11.50%,适用于可食动物肌肉红霉素、替米考星、泰乐菌素、林可霉素、吉他霉素和螺旋霉素残留的检测。  相似文献   

11.
三种兽用氟喹诺酮类药物对人工诱发鸡霍乱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试管肉汤两部类法,测得恩诺沙星、单诺沙星脑二氟沙星对鸡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分别是0.05、0.2及0.4mg/L,按5mg/kg的剂量,分别给人工诱发霍乱病鸡内服恩诺沙星、单诺沙星脏一氟沙星,每12h给药1次,连续3d,这些药物对鸡霍乱的治愈率分别为96.7%、83.3%及83.3%。而感染对照鸡的死亡率为100%。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小檗碱体外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活性。方法 运用琼脂扩散法、液体稀释法测定并分析小檗碱对MRSA的抑菌环大小、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运用96孔酶标板结晶紫法测定并分析小檗碱对MRSA的最小生物膜清除浓度(MBEC)。结果 与DMSO比较,小檗碱与氯霉素(阳性对照药物)可显著增加MRSA的抑菌环半径(P<0.01),小檗碱对MRSA的MIC为0.2 mg/mL,MBC为0.4 mg/mL;小檗碱对MRSA的MBEC为0.2 mg/mL。结论 小檗碱对MRSA有比较明显的抗菌、抑菌作用,其效应机制可能与其抑制细菌生物膜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五谷虫蛋白粗提液对Escherichia coli O_1和E.coli O_(78)的体外抑菌作用,采用试剂盒测定五谷虫粗提液蛋白含量;牛津杯法测定蛋白粗提液对牛源病源性E.coli O_1和E.coli O_(78)的抑菌圈直径;通过二倍稀释法测定蛋白粗提液对2种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平板法测定最低杀菌浓度(MBC);酶标比浊法测定粗提液对2种细菌的24h生长曲线、细胞膜通透性以及碱性磷酸酶(AKP)的含量。研究表明:1)五谷虫蛋白粗提液蛋白质量浓度为0.680mg/mL;粗提液对E.coli O_1和E.coli O_(78)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5.09±0.62)和(20.96±0.48)mm,MIC分别为15.625和31.250mg/mL,MBC为62.5和125mg/mL,传统中药水煎剂和提取缓冲液没有体外抑菌效果。2)粗提液能影响E.coli O_1和E.coli O_(78)的生长曲线,增加细菌细胞膜和细胞壁通透性。由此可见,蛋白粗提液对E.coli O_1和E.coli O_(78)均有体外抑菌效果,且对E.coli O_1的体外抑菌效果优于E.coli O_(78)。  相似文献   

14.
旋覆花杀菌活性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graminearumSchw)和小麦白粉病菌(ErysiphegraminisDC)为活性跟踪菌种,从旋覆花(InulabritanicaL.)花中分离得到3种杀菌活性化合物。经波谱分析并与标准图谱比较,鉴定化合物 为倍半萜类化合物1-O-Acetylbritannilactone,化合物 和 分别为三萜类化合物Taraxasterylpalmitate和Taraxasterolacetate。  相似文献   

15.
为了进一步明确巴东醉鱼草(Buddleja albiflora Hemsl.)的抑菌活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其对小麦纹枯病菌、棉花黄萎病菌、水稻纹枯病菌、番茄叶霉病菌菌丝的生长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巴东醉鱼草对小麦纹枯病菌、棉花黄萎病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抑制率都达到了70%以上;对水稻纹枯病菌、番茄叶霉病菌菌丝生长在浓度10 mg干样/mL时抑制效果不明显,当浓度为50 mg干样/mL下,抑制率明显增高,分别为83.90%±0.19%、80.82%±0.36%,表现出较强的抑制率;正丁醇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石油醚萃取物对上述4种病菌菌丝生长均有一定抑制作用,其中乙酸乙酯萃取物活性最强,在浓度为5mg干样/mL时,对4种病菌的抑制率都达到的70%以上,其中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制率达到了81.88%±0.23%。由此可以推断巴东醉鱼草抑菌活性物质有进一步研究开发的潜力。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五味子水煎液的体外抗菌活性及与临床常用6种抗生素联合对临床分离6株耐药大肠杆菌(E.coil)的作用效果.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南五味子水煎液(SRD)、北五味子水煎液(SCD)以及6种抗生素对临床分离禽源E coli的最低抑菌浓度(MICs);微量棋盘法测定SCD与6种抗生素联合对E.coil的分级抑菌浓度指数(FICI);平板计数法测定SCD以及SCD与CEF联合对E coli ATCC25922生长的影响.结果 显示:SCD对6株耐药菌的MIC均为64 mg·mL-1,SRD对其中5株的MIC为128mg.mL-1,对另一株的MIC> 128 mg·mL-1;SCD与头孢噻呋(CEF)联用时对5株菌的FIC≤0.5,呈协同作用;与恩诺沙星(ENR)联用时对6株菌的FIC>2,呈拮抗作用;与卡那霉素(KAN)、链霉素(STR)、氨苄西林(AMP)和多西环素(DOX)联合时主要呈相加作用;SCD能抑制E.coli生长速度,使其生长量明显降低,且相较于单独处理.1/4MIC SCD与I/4MIC CEF联合处理的抑菌效果更明显.综上,SCD的抗菌活性强于SRD,且能明显增强禽源临床分离耐药Ecoli对CEF的敏感性而呈现协同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玉米酒糟及其可溶物(Distillers dried grains with solubles,DDGS)对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EX)诱导的应激肉鸡肉品质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用300只1日龄科宝500肉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处理6个重复,每重复25只肉鸡,其中,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饲喂150g/kg DDGS日粮。22日龄时,再分为4个处理。处理1:饲喂基础日粮,第23天开始注射生理盐水;处理2:饲喂基础日粮,第23天开始注射DEX;处理3:饲喂150g/kg DDGS日粮,第23天开始注射生理盐水;处理4:饲喂150g/kg DDGS日粮,第23天开始注射DEX。DEX均为腹腔隔日注射3次,剂量为3mg/kg。结果表明,注射期DEX显著提高肉鸡腹脂率、肝脏指数、胸肌L*值及血清GSH-Px活性(P0.05);降低血清T-AOC活性和MDA浓度(P0.05)。DDGS显著增加胸肌失水率和L*值(P0.05),降低血清T-AOC活性(P0.05)。应激后,DEX显著提高肉鸡腹脂率并降低血清GSH-Px和T-AOC活性(P0.05)。DDGS组肉鸡血清T-AOC活性显著降低(P0.05)。结果提示,DEX成功诱导肉鸡氧化应激,日粮中添加DDGS未显著改善应激肉鸡肉品质。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国产新兽药达氟沙星对人工感染仔猪伤寒和霉形体肺炎的疗效。每个疗效试验用仔猪105只,随机分为达氟沙星3个不同剂量组,恩诺沙星对照组,强力霉素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每组动物15只。当感染猪出现典型症状时,达氟沙星3个剂量组分别按每千克体重2.5ml,1.25mg,0.625mg,0.625mg及恩诺沙星组按2.5mg肌肉注射,每日2次,强力霉素按每千克体重3mg肌肉注射,每日2次。结果表明:达氟沙星3个不同剂量组、恩诺沙星组、强力霉素组连续用药4d,对仔猪副伤寒的治愈率分别是100%、80%、33.3%、80%、53.3%、而感染(阳性)对照组的死亡率为66.7%;达氟沙星3个不同剂量组、恩诺沙星组、强力霉素组连续用药5d,对霉形体肺炎的治愈率分别是100%、80%、93.3%,肺部病变率分别是20%、40%、60%、20%、60%,而感染(阳性)对照组的死亡率为40%,肺部病变率为1005。  相似文献   

19.
为考察添加脂肪酶酶制剂对瓦氏黄颡鱼生长、消化酶以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mg/kg、100mg/kg、300mg/kg、500mg/kg脂肪酶制剂,饲喂平均体重(3.47±0.05)g的瓦氏黄颡鱼90d。试验结果表明:添加脂肪酶100mg/kg、300mg/kg、500mg/kg组分别比对照组增重率提高3.86%(P>0.05)、9.29%(P<0.05)、6.75%(P>0.05),饲料系数降低了3.17%(P>0.05)、6.35%(P<0.05)、5.29%(P<0.05)。同时添加脂肪酶各组的血清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和总胆固醇含量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通过消化酶测定表明,脂肪酶添加各组均显著提高了胰蛋白酶和肠淀粉酶活性(P<0.05),100mg/kg脂肪酶组还显著提高了胰脂肪酶和胰淀粉酶(P<0.05),300mg/kg脂肪酶组胰脂肪酶活性最高(P<0.05)。上述研究表明,脂肪酶在瓦氏黄颡鱼饲料中的适当添加量为300mg/kg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