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蚕桑资源高效综合利用有利于提高蚕桑资源的经济价值,促进蚕桑产业的整体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概述了汉中市蚕桑资源综合利用的发展现状,分析了蚕桑资源综合利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海安县蚕桑综合利用现状及发展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蚕桑综合利用已作为蚕桑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越来越受到各级重视。海安县蚕桑副产物资源丰富,自上世纪80年代起进行蚕桑综合利用研究,通过开展桑园套种养、开发桑叶茶、桑枝食用菌、蚕蛹油、蚕酒等,显著提高蚕桑综合经济效益,提升了行业竞争力。本文介绍了海安县蚕桑综合利用的现状及蚕桑综合利用重点企业,提出今后海安县蚕桑综合利用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虽然江苏省蚕桑生产规模有一定幅度下降,但是蚕桑总产值却基本持平,主要得益于蚕桑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的推广应用。文章总结分析了江苏省蚕桑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特点和优势,指出江苏蚕桑资源综合利用存在标准化程度低、产业化比重小、市场竞争力不强等问题,提出要积极争取产业扶持政策,推进蚕桑适度规模经营,加快技术创新与推广等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4.
<正>江苏省蚕桑学会栽桑学组与武进市蚕桑技术指导站,于5月19~20日在武进市联合召开蚕桑综合利用(果桑开发)研讨会,交流蚕桑综合利用经验,研讨果桑的开发、利用和协作.参加会议的有邻近大中城市、具有开发利用果桑资源条件的蚕种场和蚕桑生产重点县(市)的代表共20人.中国蚕学会名誉理事长朱竹雯很重视蚕桑综合利用,亲临会议听取交流和研讨,并为会议作了小结发言.  相似文献   

5.
调查总结了海宁市蚕桑资源综合利用现状,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促进蚕桑资源综合利用发展的建议,即挖掘蚕桑综合功能、提升政策扶持力度,重视产业多元化融合、培育蚕桑综合利用的经营主体,引入工业化的蚕业经营理念、加快蚕桑资源综合利用的步伐,加强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提高资源利用的技术含量和产品附加值.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盐城市蚕桑资源综合利用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创新栽植模式制定合理的桑园结构、加强组织引导推进蚕桑资源综合利用、创新服务方式推行蚕桑机械化发展、整合各方优势走产学研联合之路、制定优惠政策加大资金扶持力度等推进蚕桑资源综合利用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概述了陕西省蚕桑资源综合利用的发展历程,介绍了陕西省在蚕桑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特点,提出可持续发展蚕桑产业的基本思路是提高蚕桑产业综合效益,走蚕桑资源综合利用发展的路子。  相似文献   

8.
《江苏蚕业》2012,(3):38-38
<正>2012年8月23日,江苏省秋季蚕种发种形势分析座谈会在无锡市召开。江苏省农委农业局、江苏省蚕种管理所、重点市、县(市、区)蚕桑站、蚕种场等15个单位25名代表参加了座谈会。会议分析了2012年秋季农村蚕种需求形势,探讨如何"保桑田,促发种",稳定发展江苏省蚕桑产业;探讨如何加强产业多元化发展,提高产业的经济效益,促进蚕农增收。江苏省2012年秋季统一发种量约80万张,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其主原因有一是饲养环境安全因素对蚕桑生产的影响,主要是环境污染、灾害性气候、蚕病桑树病虫危害等;二是市场风险较大,茧价不稳定,蚕桑比较  相似文献   

9.
蚕桑资源综合利用是传统蚕业的延伸与拓展,是当前促进蚕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广西在桑、蚕、丝综合利用方面也取得重大发展。本文采用SWOT分析方法对广西蚕桑资源综合利用产业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策,以期对广西蚕桑资源综合利用产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广东大力发展蚕桑资源高效综合利用产业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蚕桑产业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广东蚕桑产业在科学技术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形成了广东独特的种桑养蚕技术体系,但是广东蚕桑产业的发展仍受很多不利因素制约,以生丝为目的产物的传统蚕桑产业经营模式正面临严峻的考验。鉴于此,广东必须走蚕桑资源高效综合利用之路,通过蚕桑资源高效综合利用,以现代科学技术和循环经济理念进行开发利用,可以显著提高蚕桑资源的经济价值,极大地提高蚕桑产业的整体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使我省蚕桑产业实现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我国蚕业分布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通过人均GDP指标对各省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区域归类 ,就我国经济发展与蚕业分布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蚕业分布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有较密切的关系 ;虽然蚕业在广东、江苏、浙江等地受到了挑战 ,但山东、四川、云南、广西等地却正在得到较快发展。提出 :由于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蚕业在我国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2.
蚕桑多元化发展是产业发展的方向,现主要集中于蚕桑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附加值低,产业水平亟待提高。生物防治的安全性、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为产业的壮大提供了广阔市场前景。柞蚕卵繁育寄生蜂技术较为成熟,已经大量生产和推广。利用蚕桑副产物生产生物农药,开展生物防治,可成为蚕桑多元化发展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3.
多层次办学完善我省蚕业科技人才网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曙光 《江苏蚕业》2000,22(4):41-43
本文简单地回顾了苏州大学蚕桑学院蚕业人才的培养历史和江苏省对蚕业科技人才的使用和分布情况,认为已初步形成的蚕业科技人才网络是江苏省成为蚕业大省的重要保证。着重提出了苏州大学蚕桑学院应坚持走为江苏蚕业服务的道路,多层次办学,多渠道招生,多模式培养人才,完善江苏省蚕业科技人才网络,为江苏地方经济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省蚕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龙江省蚕业资源丰富,有柞坡面积160万hm2,桑园面积6667hm2,年产柞蚕茧1万t以上,桑蚕茧800t左右。介绍了黑龙江省蚕业发展状况和蚕业资源综合利用现状,阐述了蚕业精深加工项目、生物防治、基因资源利用方面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索生态蚕业良性循环系统和开发新的畜牧饲料来源,给生猪饲喂含蚕沙的日粮,通过消化试验、饲养试验、屠宰分析等,确定蚕沙在育肥猪日粮中的最佳添加比例为7%。利用蚕沙喂猪可以降低饲料成本,平均每头猪增加盈利55元。综合试验结果认为:蚕沙富含蛋白质及多种矿物质,是营养丰富的饲料源;利用蚕沙养猪,既可提高蚕业生产综合经济效益,又可减少蚕沙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浙江省奉化县蚕桑生产的调查,发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后,多种经济作物的竞争加剧,经效益高的作物获得发展,经济效益低的蚕桑生产因缺乏竞争力而逐渐萎缩.提出在经济较发达地区发展蚕桑生产,其经济效益必须达到“两个相当”,即单位土地的纯收益和每个劳动日的报酬,必须相当于其他经济作物的纯收益和报酬.据此,当每公斤上茧价在10元左右,亩产茧100公斤的桑园纯收益在700元左右,每个劳动日报酬在10元左右时,奉化县的蚕桑生产才有可能发展.要达到“两个相当,必须贯彻“两个放开”的政策,即市场放开和价格放开.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桑叶和桑枝的综合利用研究取得较大进展。桑树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广泛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对促进传统蚕桑产业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桑叶富含多种保健和营养成分,桑叶茶和桑叶饲料开发已初具规模;桑枝资源丰富,成本低廉,桑枝食用菌栽培、桑枝地板、桑枝造纸以及桑枝制药原料已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现代农业园区的内涵,分析了现代农业园区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建设现代农业园区的必要性。从蚕桑产业发展现状,以临安市为例,分析了发展现代蚕业园区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提出了现代蚕桑园区建设应遵循的原则,注重基地建设、规范合作社运作、标准化生产、资源综合利用、劳动者素质提升等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9.
现代农业是农业发展史上的新阶段,相对传统农业具有明显的特征。目前,浙江蚕桑产业存在着综合生产率低、生产方式传统、现代科技支撑不足等瓶颈。在新形势下蚕桑产业要以增强市场竞争力为目标,以创新生产方式为抓手,以提升生产基地为重点,努力巩固两大优势产业带,积极拓展两个增长点,充分挖掘两个功能为思路,并通过推进产业发展政策完善,集聚产区优化基地,突破原料茧生产窠臼,提高现代科技支撑水平,拓展产业增效新途径等措施,促进蚕桑产业转型升级,保持浙江蚕桑在全国前列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江苏省吴江市盛泽镇地处太湖流域,经济发达,蚕桑历史悠久,丝绸闻名全国,留有许多与蚕桑有关的名胜古迹和文化。盛泽与上海、杭州、南京、无锡、苏州等大城市距离很近,具有旅游的区域优势和市场优势。江苏华佳集团,从蚕种制造开始,一直到丝绸服装生产和销售,是我国蚕丝一体化规模最大的一家民营企业。以高校为技术依托,开展缫丝、织绸、印染、服装等工业旅游,百桑园、果桑园、养蚕室等农业旅游,合理利用当地的名胜古迹和蚕文化,开发蚕丝系列产品,将盛泽打造成长三角的蚕桑旅游重镇。华佳集团开发的旅游项目在整个集团中只能处于从属位置,但其却实现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