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玉米及玉米加工品中的真菌毒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真菌毒素(Mycotoxin)是由真菌产生的一类次生代谢产物。人畜误食带有毒素的粮食或饲料,就会发生中毒现象或称为真菌中毒症(Mycotoxicoses)。介绍了美国玉米及玉米加工品中常见的黄曲霉毒素(Aflatoxin)和两种镰刀菌毒素(Fusarium toxins):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及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Tnchothecenes)。重点概述了黄曲霉毒素和镰刀菌毒素在玉米原粮及玉米加工品的不同组分中的分布情况;讨论了真菌毒素的检测和化学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2.
3.
分析了对美国 Monsanto公司提供的转 Bt基因玉米及其近等基因品系进行的接种亚洲玉米螟试验。结果表明 ,在黑龙江省转 Bt基因玉米品系在心叶期和穗期对亚洲玉米螟的抗性明显高于其近等基因品系 ,但在籽粒产量上无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4.
5.
对张掖地区玉米瘤黑粉病和玉米锈病的发生进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玉米瘤黑粉病7月初发病,并同期进入快速发病期,7月底达发病高峰期,7月份是该病害的防治关键期;玉米锈病7月初开始发生,7月中旬进入快速发生期,中下部叶片发病重于上部叶片,7月中旬为该病害防治始期.  相似文献   

6.
辽宁省新民市东蛇山子和陶屯两乡4月下旬玉米开始播种,4月27日-5月5日掀起高潮。早种的有出苗好的,晚种的也有出苗不好的,辽宁省新民市东蛇山子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站4月25日在西蛇山子乡开玉米播种现场会的地块出苗很齐,现已达到两三片叶,这说明和播种早晚没有太大关系,只要掌握好播种尺度,完全可以避免。  相似文献   

7.
种质资源是育种工作的物质基础。甜玉米、糯玉米互为种源可扩展二者的种质资源,为甜玉米、糯玉米育种开拓了新思路。文章针对甜玉米与糯玉米互为种源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甜玉米和糯玉米的生育特性与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甜、糯玉米是广东省最重要的鲜食特种玉米,年种植面积达13.3万hm2。通过介绍甜、糯玉米与生产、栽培相关的生育特性,提出了相应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措施,包括甜、糯玉米的栽培季节、品种选择、播种技术、育苗移栽、地膜覆盖、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一整套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
10.
稻瘟病菌激发子诱导玉米抗小斑病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稻瘟病菌菌株97-151a的菌丝细胞壁激发子(CWE)和玉米小斑病菌孢子悬浮液处理3个品种的玉米幼苗,研究CWE对玉米体内抗病防御酶变化及玉米小斑病发病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CWE处理后,各品种玉米幼苗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和未经CWE处理而直接接种病菌孢子悬浮液的幼苗。经CWE处理后,玉米叶片上的病斑数量明显低于对照,且叶片上的病斑多为坏死型病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鲜食玉米杂交组合对玉米南方锈病的抗病性及抗性遗传模式,为选育抗锈病鲜食玉米新品种提供材料及理论依据.[方法]在田间自然条件下采用目测法调查鉴定244份鲜食玉米新组合对南方锈病的抗病性,并结合前期亲本材料抗性鉴定结果进行抗性遗传初步分析.[结果]在244份玉米杂交组合中,以中抗和感病品种为主,分别占总数的56.56%和33.61%,而抗病和高感的杂交组合分别占9.02%和0.82%;在甜玉米、糯玉米和甜糯玉米3种不同类型杂交组合中,甜玉米组合总体抗性最差,该类型以感病品种最多,占54.55%,抗病水平品种只占3.64%.分析鲜食玉米杂交组合及其亲本抗病性发现,当父母本抗病性均为中抗水平以上时,其杂交组合主要表现为抗或中抗水平;其他抗性水平父母本杂交,出现感病后代的比例明显升高.[结论]244份鲜食玉米新组合对玉米南方锈病的抗性主要表现为中抗,缺乏高抗或免疫类型;甜、糯玉米抗锈病能力为数量遗传性状,属主效基因加修饰基因遗传模式;鲜食玉米抗性育种应选用中抗水平以上自交系材料.  相似文献   

12.
玉米品种对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同一栽培管理条件下,通过对20个不同玉米品种的对比试验,从中选出产量高、品质好、生育期适中的品种,以解决玉米生产中存在的品种退化、混杂、产量不高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Corn, as the third largest grain crop in China, isgrown on approximately 200 million ha per year. With the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variousrequirements for corn breeding have presented. Nowadays,the aim of corn breeding is not only for increasing yield,but also for higher quality and other special demands, suchas sweet corn, waxy corn, colored corn, oil-rich corn,lysine-rich corn, etc.  相似文献   

14.
紫玉米栽培     
紫玉米,又称黑玉米,由云南省楚雄农业学校经多年选育而成。该品种融色、香、糯、甜为一体,是可蔬、可果的紫黑色常规种。紫玉米早熟,在我省全生育期90天(海拔1400 m以下地区)至105天(1400 m以上地区)。株高160 cm,苞位高60~80cm,茎秆粗壮,叶色浓绿,株型较紧凑;根系发达,……  相似文献   

15.
16.
选取18个甜糯玉米品种,测定影响玉米汁加工的主要加工品质指标,并对各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玉米汁加工品质由3个主成分构成,其中第一主成分对玉米汁加工品质的贡献率最大,占51.481%,对玉米汁品质影响最大的是类胡萝卜素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出汁率.筛选出的晶甜3号玉米在蛋白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出汁率等加工性状综合表现出较高的加工价值,晶甜5号次之,这2个品种均可作为玉米汁加工用的品种.  相似文献   

17.
试验旨在研究玉米纤维饲料(DCGF)、青贮玉米、苜蓿干草间组合效应,将DCGF与青贮玉米以0100、1585、2575、3565、4555、1000比例组合,利用体外瘤胃发酵技术,分析不同组合对体外发酵指标、单项组合和综合组合效应值影响,选择DCGF与青贮玉米理想组合比例(X);再与苜蓿干草以0100、2080、4060、6040、8020和1000组合发酵,筛选3种饲料间适宜组合比例。结果表明,DCGF与青贮玉米各组合在产气参数上差异显著(P0.05),随着DCGF比例增加,菌体蛋白、总挥发性脂肪酸产量逐渐提高;多项组合效应指标评定结果表明DCGF与青贮玉米以3565组合时正组合效应值最大。DCGF/青贮玉米(3565)与苜蓿干草以8020比例组合时产气量最大,以6040比例组合时氨态氮组合效应值最大,以8020组合时总挥发性脂肪酸组合效应值最大。综合组合效应指数,表明DCGF/青贮玉米(3565)与苜蓿干草以6040比例组合时效应值最大。由此可见,DCGF与青贮玉米以3565比例组合较为适宜,DCGF/青贮玉米(3565)与苜蓿干草以6040比例组合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鲜食玉米大斑病经济阈值及品种抗性分级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福建省鲜食玉米大斑病田间病情与玉米产量损失的关系,为福建省鲜食玉米大斑病的合理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玉米大斑病自然发病条件下,利用不同施药次数人为造成田间不同病情梯度,建立病情指数与玉米产量损失率模型,制定适合福建省鲜食玉米大斑病的经济阈值。同样条件下,以病情指数与产量损失率模型推算不同抗性玉米品种科学用药时期和次数,制定鲜食玉米品种抗性分级标准。【结果】采用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玉米大斑病全部叶片病情指数与种植天数的回归方程。玉米产量损失率与玉米大斑病全部叶和功能叶病情指数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建立了基于玉米全部叶和功能叶病情指数与产量损失率的模型。在用药次数依次为1,2,3和4次条件下,基于全部叶病情指数乳熟期(R3)玉米大斑病经济阈值分别是14.63,17.88,18.72和22.06,基于功能叶病情指数分别是7.74,10.43,12.24和16.80。基于建立的回归方程、经济阈值及玉米籽粒建成期(R2)功能叶病情指数(DI),建议玉米品种抗性分级标准为:DI≤15为抗病(R),15<DI≤30为中抗(MR),30<DI≤45为中感(MS),DI>45为感病(S)。【结论】建立了福建省鲜食玉米大斑病田间病情消长动态理论模型和病情指数与产量损失率的模型,制定了玉米大斑病的经济阈值和不同玉米品种对大斑病的抗性分级标准。  相似文献   

19.
利用改进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技术对11个不同玉米(Zea mays L.)自交系和杂交种种子清蛋白(albumin)进行了电泳分析。结果表明,改进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玉米种子清蛋白具有较高的分辨率;玉米种子清蛋白存在丰富的多态性,各自交系和杂交种的电泳图均具有鲜明特征,并构成其独特的生化“指纹”;电泳谱带具有相对稳定性,基本不受产地和收获早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引进2个台湾超甜玉米和1个美国超甜玉米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台湾华珍和明华两个品种,植株生长整齐,苞粒基本一致,优质、高产,适应性强,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美国品种PEACHES & CREAM早熟、矮秆、优质、产量中等,3个品种均表现适应广西亚热带地区气候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