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套袋和摘除花瓣对西葫芦果实发育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早青一代西葫芦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套袋及摘除雌花花瓣对果实发育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套袋对西葫芦的瓜形、瓜色无不良影响,套袋瓜新鲜度好,质地脆嫩,感官品质提高,蛋白质含量稍有增加,但套袋对坐瓜率、果实发育、商品瓜产量以及果实中维生素C、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均有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套袋结合摘除花瓣可以消除或降低套袋对坐瓜、果实发育和商品瓜产量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
通过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研究了10个西葫芦品种的株型结构,并对其进行了评价,旨在探讨日光温室西葫芦株型结构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14个株型性状中差异达显著水平和变异系数达10%共8个性状;主成分分析表明前2个主分量累计达到90.26%,第一主分量为蔓性、叶片特征因子,贡献率达73.96%,第二主分量为叶片倾角因子,贡献率达16.30%,二维排序表明品种东葫4号(S5)和东葫5号(S7)两个因子的协调性最好,其株型通风透光较好;聚类分析类平均距离D=0.733 7,依据株高和茎节把参试品种分为2大类:矮蔓和半矮蔓株型,类平均距离D=0.622 3,依据叶片倾角和叶面积分为4个亚类株型;二维排序和聚类分析结果的趋势相同;相关分析表明,产量与第一主分量得分达显著正相关(r=0.962 4*),说明株型结构诸因子中株高、茎节长以及叶面积和功能叶片数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形态因子;以产量对2类4亚类株型进行评价,表明适宜日光温室西葫芦长季节栽培的株型第一是半矮蔓大叶紧凑型,其次是半矮蔓大叶松散型,矮蔓株型可用于日光温室抢早上市栽培。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高丛、半高丛和矮丛越橘品种果实糖酸含量及不同发育阶段的变化特点,探讨果实糖积累与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的相关关系,为越橘糖酸代谢机理和品质调控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对5个越橘品种(高丛越橘:‘斯巴坦’、‘泽西’,半高丛越橘:‘北村’、‘北蓝’,矮丛越橘:‘美登’)不同发育阶段果实的糖酸组分和叶片中糖组分进行测定。【结果】供试的5个越橘品种成熟果实总糖平均含量为102.04 mg•g-1 FW,其中‘斯巴坦’含量最高,‘北村’最低。葡萄糖和果糖占总糖含量的97.90%—99.47%,二者含量比值1﹕1,均随果实发育呈迅速增加趋势,蔗糖和山梨醇在果实发育早期含量很低并随果实发育降低,在成熟果实中含量极微。供试高丛和半高丛越橘成熟果实总酸平均含量为7.10 mg•g-1 FW,柠檬酸是主要有机酸,占总酸含量的76.94%,随果实发育先上升后下降,奎宁酸和苹果酸在幼果期占较大比重,随果实成熟含量下降。供试矮丛越橘品种‘美登’和半高丛越橘品种‘北村’酸组成及变化趋势相似,即奎宁酸是成熟果实的主要酸,含量明显高于其它品种,且随果实发育持续下降,其次是柠檬酸和酒石酸。叶片中山梨醇占叶片总糖含量的67.28%,花后42 d(成熟前15 d)达到最高值,之后迅速降低。【结论】矮丛越橘品种‘美登’和半高丛越橘品种‘北村’有机酸构成特点区别于供试的高丛品种和半高丛品种‘北蓝’;山梨醇是越橘碳水化合物积累的主要形式;越橘成熟前15 d是果实膨大、糖分积累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4.
南瓜不同品种果实生长发育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南瓜3个不同品种果实发育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南瓜果实发育有2个高峰期。第1个高峰期是决定果实重量与大小及种子大小的关键时期,美洲南瓜品种西葫芦出现在授粉后7d-14,印度南瓜品种灰皮南瓜和中国南瓜品种托县南瓜则在授粉后14d与28d内。第2个高峰期是决定种子产量和品质的关键时期,也是决定果实重量的又1个重要时期,美洲南瓜品种西葫芦在授粉后21d-35d,印度南瓜品种灰皮南瓜和中国南瓜品种托县南瓜在授粉后28d-42d,3个品种果实发育相比,美洲南瓜品种发育速度要快于其余二者。  相似文献   

5.
1、合理疏花 温室栽培西葫芦,幼苗发育时期,多处于短日照,低夜温的环境条件之下,利于雌花形成,所以一般矮生型西葫芦品种,长至3~4片真叶时,每叶节就有雌花发生,甚至1节多个雌花,节节有雌花.让这些过多的雌花任其生长发育,必然消耗大量的有机营养,养分竞争激烈,影响植株和幼瓜生长,还会引起大量化瓜,使产量严重下降,经济寿命缩短.  相似文献   

6.
三都县低热地区早春西葫芦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适合三都县低热地区一年三熟茬口衔接的优良西葫芦品种,选用了珍珠、无蔓王中王、无蔓丽珠、贵阳小青瓜等西葫芦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无蔓丽珠西葫芦田间长势旺盛强健,较抗病毒病、霜霉病和白粉病、瓜码密,连续结瓜能力较强,采收时间较早,产量(42.68 t/hm2)较其他3个品种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金柑新品种优质栽培技术措施的制定和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融安金柑”为对照,对“富圆金柑”“桂金柑1号”和“桂金柑2号”3个金柑新品种开展3年果实生长发育动态观察。【结果】“桂金柑1号”“桂金柑2号”和“融安金柑”的果实生长曲线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生长过程中,果实横径均小于纵径;果径生长量在花后55 d前逐渐下降,在花后70~115 d和花后130~145 d又分别出现2个生长高峰。“富圆金柑”果实发育与其他3个品种存在差异,果实发育前期纵径大于横径,至花后70~100 d横径发育加快,生长至纵径同等大小,果实呈圆形,之后纵径、横径发育一致,保持圆形至成熟。【结论】金柑新品种果实的生长发育有其自身的特性,“富圆金柑”“桂金柑1号”“桂金柑2号”和“融安金柑”的果实生长发育曲线呈“S”形,果径增长有3个高峰,果实膨大期都从花后70 d开始,要及时、足量施用稳果肥和壮果肥,并在花后85 d后(一般为9~11月)秋旱时注意加强肥水供应,以确保果实继续膨大。  相似文献   

8.
根据市面现有栽培的西葫芦株型,每类品种选取若干,利用日光温室的栽培条件,研究日光温室对不同品种株型成长情况的影响及与西葫芦产量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矮蔓特征有茎节较短、功能叶片数量不多、叶倾角偏低,叶子成平坦式生长,株型为稀疏型;半矮蔓的特征是茎叶较长、功能叶数量多,叶倾角大,叶子紧凑,显茂盛。实验数据结果反映出,半矮蔓株型的总产量存在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现有番茄种质资源生长特性。【方法】以不同生态区引进的15份番茄种质资源为材料,对其在不同生育时期农艺性状、部分外观品质及果实性状等31个性状进行测定,运用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综合评价在新疆的表现。【结果】31个性状可简化为6个主成分,分别为果实外观、叶片性状、产量因子、品质因子等,累积贡献率达到87.9%;利用欧式距离、类平均法将供试材料分为3个类群,第I类群包括7个品种;第II类群包括6个品种;第III类群包括2个品种(丽妃2号和香妃3号)。【结论】第I类群株高较矮,心室多,单株产量较高。该品种株高适中,茎秆粗壮,单果重大,横径和纵径大,叶长和叶宽较大、单株产量高,该类型品种整体表现较好;第四类群单株产量和单果重较低,株高较大、叶片数多,果梗洼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没有果面棱沟、果面茸毛和裂口,该类型品种外观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探明瓜实蝇Bactrocera cucurbitae(Coquillett)与南亚实蝇Bactrocera.tau(Walker)对不同寄主的产卵选择性及2种实蝇的种间竞争。【方法】2015年在实验室条件下选择黄瓜、佛手瓜、丝瓜、番茄、南瓜、西葫芦、苦瓜7种寄主果实,进行2种实蝇的产卵选择性研究;选择黄瓜、西葫芦、南瓜3种寄主果实,进行2种实蝇种间竞争研究。【结果】在不同寄主果实上2种实蝇的产卵选择性有所差异,瓜实蝇在完好寄主上的产卵量为黄瓜苦瓜丝瓜西葫芦佛手瓜番茄和南瓜,在去果皮寄主上的产卵量为南瓜黄瓜苦瓜西葫芦丝瓜佛手瓜番茄;南亚实蝇在完好寄主上的产卵量为西葫芦丝瓜黄瓜苦瓜佛手番茄和南瓜,在去果皮上的产卵量为西葫芦南瓜丝瓜苦瓜黄瓜佛手瓜番茄。瓜实蝇和南亚实蝇在不同寄主、不同密度条件下,其竞争性存在差异,低密度时,2种实蝇子代羽化虫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当瓜实蝇与南亚实蝇的密度为8∶8时,取食黄瓜的瓜实蝇子代羽化数量显著高于南亚实蝇(P0.05),取食西葫芦和南瓜的南亚实蝇子代羽化数量均显著高于瓜实蝇(P0.05)。【结论】在实验条件下,不同寄主果实和寄主果皮完好与否,瓜实蝇与南亚实蝇的产卵选择性均存在差异;南亚实蝇的竞争能力较强于瓜实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山萘根茎提取物及其萃取物对南方根结线虫生长发育的影响,为南方根结线虫的防治提供支持。【方法】以室内培养和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山萘根茎提取物以及其不同萃取物对南方根结线虫胚胎发育、胚后发育和2龄幼虫孵化的影响。【结果】1 000mg/L山萘正己烷萃取物、氯仿萃取物对南方根结线虫的胚胎发育和卵的孵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2种萃取物对南方根结线虫2龄幼虫3,6,9d的孵化抑制率均为100%;山萘根茎甲醇粗提物对南方根结线虫胚后发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4龄幼虫发育为成虫的发育历期推迟了3d,雌虫产卵的初产日推迟了2d,并且雌虫产卵量减少。【结论】山萘根茎提取物对南方根结线虫生长发育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克隆了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含DM结构域的Dsx基因(MroDsx)部分序列,DM结构域包含5个保守的半胱氨酸(Cysteine)和2个组氨酸(Histidine), 且与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 Dsx基因DM结构域具有73%的相似性。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 time PCR,qPCR)结果显示:MroDsx基因仅在性腺中特异性表达,且在精巢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卵巢;在精巢发育早期(主要是精原细胞)高表达,随着精巢的发育MroDsx基因的表达量逐渐降低。原位杂交(In situ hybridization,ISH)结果进一步显示:MroDsx转录本在精原细胞表达量高,在精母细胞以及精细胞中较弱,在成熟的精子中不表达,与荧光定量的结果一致。基于对MroDsx转录本的表达分析,推测MroDsx可能参与罗氏沼虾精巢的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13.
池塘养殖金钱鱼的胚胎发育及胚后发育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金钱鱼(Scatophagus argus)人工繁殖技术,采用人工养殖的金钱鱼经人工催产获得受精卵,对胚胎及初孵仔鱼发育在双目显微镜下进行了连续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水温(24±0.2)℃,盐度28条件下,金钱鱼正常发育特征为受精卵经28.5 h孵化出膜。受精卵呈规则圆形、具光泽、卵膜薄且无色透明,直径(681.5±11.2)μm;受精后4 h进入囊胚期;6.5 h进入原肠期;12.5 h进入胚体形成期;13.5 h进入器官形成期,器官形成依次为视囊期、尾泡出现期、肌节期、脑泡期、耳囊期、尾芽期、晶体期、尾鳍期和肌肉效应期;28.5 h开始出膜;31.5h达出膜高峰。初孵仔鱼头朝下侧卧,运动不活跃,全长1615.46~1650.35μm,初孵仔鱼6.5 h直肠出现,肛门未通;32 h肛门通,51 h开口。金钱鱼早期发育研究为金钱鱼生产性育苗工艺和管理技术的建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采用常规生物学调查方法和组织切片技术,对瓯江光唇鱼(Acrossocheilus fasciatus)各期卵巢和卵母细胞的组织学结构特征及繁殖期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瓯江光唇鱼卵母细胞发育可分为5个时相,其卵巢发育可分为6个时期。Ⅰ期卵巢透明,呈细线状;Ⅱ期卵巢以第Ⅱ时相卵母细胞为主;Ⅲ期卵巢以第Ⅲ时相卵母细胞为主,只有少量第Ⅰ和Ⅱ时相卵母细胞,此期伴有液泡和卵黄颗粒的出现;Ⅳ期卵巢呈长囊状,卵巢中卵粒清晰可见,以第Ⅳ时相卵母细胞为主,此期卵黄颗粒增多,核移位;V期卵巢为成熟期的卵巢,卵细胞游离。Ⅵ期卵巢处于衰退期,此时卵巢松弛,体积缩小。瓯江光唇鱼的繁殖期为每年5-8月。进入繁殖期的5-6月的卵巢以Ⅳ期为主,7-8月的卵巢有Ⅲ或者Ⅴ期卵巢。在繁殖期内5-8月平均成熟系数分别为2.75%、8.54%、3.25%和1.44%。瓯江光唇鱼的产卵类型属于连续产卵类型,在同一繁殖期内可以反复产卵数次。  相似文献   

15.
刀鲚仔稚鱼脊柱和附肢骨骼发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使用硬骨-软骨双染色技术,描述了刀鲚(Coilia nasus)仔稚鱼(体长范围为7.0 ~33.9 mm)脊柱及附肢骨骼的形态发育特征。骨骼形成的顺序依次为肩带,背鳍支鳍骨、臀鳍支鳍骨,脉弓,髓弓,尾下骨,椎体,腹鳍支鳍骨、尾上骨,背鳍前支鳍骨,肋骨。胸鳍支鳍骨无后匙骨,左右乌喙软骨在腹面联合。侧尾下骨和第1尾下骨基部产生短暂的软骨质连接(20.1 mm SL)。第1、2尾上骨联合形成棒状尾上骨1+2。第1髓弓与脑颅之间区域具1游离髓弓。脊柱以体前中部位置为起点向前后发育。髓弓、脉弓的发育方式与鲱形目其他鱼类不同。脉弓首先以体中部为中心向前后发育;髓弓随后亦以从体中部向前后发育, 12.4 mm SL个体开始同时从最前端向后发育。这一发育方式与鲱形目其他鱼类相比更接近高等鱼类。因此,刀鲚可能是进化过程中的过渡物种。  相似文献   

16.
以蛹虫草CM-16菌株为供试材料,分别在75、150、300、500和650lx的光照度环境下进行培养,以蛹虫草的菌丝体颜色饱和度、子座颜色饱和度、生物学效率、栽培周期、子座密度、子座长度、基质利用率为指标,研究不同光照度对蛹虫草生长发育的作用规律。结果表明,供试范围内,光照度与以上各指标之间均呈显著的二次函数关系,蛹虫草生长最适的光照度为140~280lx。可见,光照度对蛹虫草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在蛹虫草的栽培管理中,应分阶段调节培养环境的光照度。  相似文献   

17.
在26℃条件下,以橘小实蝇Bctrocerat dorsalis 1龄、2龄、3龄初及3龄末幼虫为寄主,研究了前裂长管茧蜂Diachasmimorpha longicaudata对不同龄期寄主的寄生效能、各虫态发育历期、存活率、个体大小、性比、结果表明,寄主龄期对前裂长管茧蜂寄生效能与生长发育有明显影响.前裂长管茧蜂偏好寄生2龄和3龄初的橘小实蝇幼虫,在试验观察的6 h内,分别有63.00与85.50头相应龄期的橘小实蝇幼虫被寄生.而仅有35.60与33.21头1龄和3龄末橘小实蝇幼虫被寄生.前裂长管茧蜂各虫态的发育速率随寄主年龄的增加而逐步减缓.以1龄、2龄、3龄初及3龄末橘小实蝇幼虫为繁育寄主时,前裂长管茧蜂的世代发育历期分别为18.5、18.9、19.6和22.0 d,相应的幼期存活率分别为16.40%、46.88%、54.09%和26.29%,寄主龄期过低或过高对前裂长管茧蜂的生长发育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前裂长管茧蜂子代个体的大小也因寄主龄期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以1龄橘小实蝇幼虫为寄主所繁育寄生蜂个体明显小于其他年龄段寄主繁育的寄生蜂.以3龄初橘小实蝇幼虫为繁育寄主时,前裂长管茧蜂子代群体以雌性个体为主,雌性概率为64.11%.3龄初橘小实蝇幼虫是用于繁殖前裂长管茧蜂的最适阶段.  相似文献   

18.
西部开发,首先要有知识资源、信息资源的开发,要从理论和实际认识其重要意义;认识信息资源建设的落后状态;确定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针对作为我国鲜切花出口的重要种类——菊花生产中摘心和抹除侧枝侧蕾的人工成本过高,严重影响企业效益和规模化生产的状况,对菊花侧枝的形成、遗传、发育调控和分子改良等方面取得的成果进行综述,并在此基础上对今后菊花侧枝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为菊花株型分子育种和标准化生产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鉴定黄瓜YABBYs家族及对CsYAB1a基因的生物学功能进行初步探究,通过BLASTp比对鉴定黄瓜YABBYs基因,并对其进行基因、蛋白质水平分析和染色体定位,同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其在黄瓜中的时空表达模式;在拟南芥中异源过表达CsYAB1a基因,对转基因株系进行表达量分析和表型观察统计;通过外源喷施脱落酸和生长素处理检测CsYAB1a基因的响应情况。结果表明:1)黄瓜YABBYs家族包含8个家族成员,所有成员均包含C2C2锌指结构域和YABBY结构域;大部分YABBYs基因在生殖器官有表达,CsYAB1a基因主要在花瓣原基和子房外果皮中富集,并呈现出远轴端表达的极性模式。2)在拟南芥中异源过表达CsYAB1a基因导致雌雄蕊发育畸形且果荚变短、叶片细长并向远轴端卷曲等表型;CsYAB1a基因调控拟南芥果实和叶片的发育,并对果实发育基因AtSPL、AtIND、AtHEC以及叶片极性基因AtAS1和AtKANs的表达量有影响。3)黄瓜YABBYs基因启动子包含5种激素响应元件,CsYAB1a和CsCRC基因对外源脱落酸和生长素喷施处理均有响应。综上,推测黄瓜YABBY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