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在25℃、LD12︰12条件下,大猿叶虫山东种群取食九种不同食料植物,以精半黄小白菜喂养的大猿叶虫山东种群滞育率最低,与其他八种食料有显著差异,而这八种食料之间无显著差异。大猿叶虫山东种群取食九种不同食料植物,蛹重没有显著差异,而幼虫发育历期、雌虫寿命、每雌总产卵量、平均产卵量均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陶娟  万华星  谢立群 《植物保护》2012,38(4):124-126
为探求诱导樟巢螟(Orthaga achatina Butler)滞育的临界光周期及敏感虫态(期),在室内25℃和28℃下观察不同光周期对樟巢螟滞育的影响,并利用不同长光照和短光照组合对樟巢螟幼虫的不同龄期进行处理,掌握樟巢螟的敏感虫态(期)。结果表明光周期为L∥D=12.0h∥12.0h,L∥D=12.5h∥11.5h,L∥D=13.0h∥11.0h时,在25℃下,樟巢螟的滞育率分别为100%,94.80%和97.60%;在28℃下,滞育率分别为98.55%,99.05%和83.50%。当光周期为L∥D=13.5h∥10.5h,在25℃和28℃下,樟巢螟的滞育率分别为42.38%和34.05%。樟巢螟属长日照发育型昆虫,在25℃时诱导滞育的临界光周期是13.565h,在28℃时是13.364h。25℃时樟巢螟对光照反应最敏感的时期是4~5龄期,1~3龄次之,卵期最不敏感。  相似文献   

3.
光周期和温度对苹果蠹蛾滞育诱导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探讨光周期和温度对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滞育诱导的影响,通过人工诱导的方法对其滞育的光周期、温度诱导条件及滞育的敏感光照虫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时,光照时间短于12 h,苹果蠹蛾的滞育率可达到100%;25℃时,光周期为L 8∶D 16时滞育率最高,为98.3%;30℃时,光照时间少于10 h,苹果蠹蛾的滞育率可达85%以上。在20、25和30℃条件下,幼虫滞育的临界日长分别为14.21、13.68和13.73 h。苹果蠹蛾对光照反应有2个最敏感时期,即幼虫初孵化阶段和预蛹期阶段,卵期对光照反应不敏感。表明苹果蠹蛾是一种典型的短日照滞育型种类,光周期、温度及其交互作用均对其滞育诱导具有重要影响,其中光周期占主导作用,温度随着光周期起作用,低温对滞育诱导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伞裙追寄蝇是草地螟的优势寄生天敌,是对草地螟进行防控的有效手段之一。为了提高天敌防控效果,本试验在室内条件下通过温度和光周期的设定,研究了伞裙追寄蝇的外源滞育诱导条件和低温储藏。结果表明,17℃下光照时间小于12 h,伞裙追寄蝇滞育率为100%,随着温度的升高,滞育率逐渐下降,29℃时,伞裙追寄蝇不发生滞育;不同温度(4~25℃)储藏后伞裙追寄蝇羽化性比为1.38~1.63(P>0.05);16℃时伞裙追寄蝇滞育诱导临界光周期为12.53 h,18℃时临界光周期为11.12 h;越冬虫茧低温储藏后羽化率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而下降。结果说明,温度对伞裙追寄蝇滞育起主导作用,在伞裙追寄蝇幼虫期施以低温处理,可以有效的诱导滞育,4℃低温贮藏最佳时间为50 d。  相似文献   

5.
供试砂叶螨采自河南省新乡县棉田(35°N)。该种叶螨对光周期的反应属于长日照型,临界光周期在20℃条件下为11.2小时。供试种群在短光照下诱发滞育后,不经低温处理,立即放于长光照30℃下,可全部解除滞育。高温对滞育率有降低的效应,每日10小时光照时间,在20、25和30℃时的滞育率分别为100%、69.2%和49.1%。  相似文献   

6.
三种寄主植物对小菜蛾实验种群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萝卜、白菜和油菜对小菜蛾实验种群特征的影响,测定了小菜蛾对3种寄主的取食量,通过构建两性生命表比较了不同寄主植物对其实验种群发育与繁殖的影响,并综合生命表与取食量参数,评价了小菜蛾对萝卜、白菜和油菜的危害。结果显示:小菜蛾幼虫在萝卜、油菜和白菜上的取食量差异显著,分别为93.3、105.0和114.7 mg/头。小菜蛾取食萝卜、白菜和油菜后,其幼虫的发育历期差异显著,依次为8.6、8.5和7.6 d;种群内禀增长率依次为0.18、0.23和0.23,周限增长率为1.19、1.26和1.26,净生殖率为18.7、46.1和30.6。取食萝卜的小菜蛾各发育阶段的存活率最低。小菜蛾对各供试寄主实际危害量占理论危害量的百分比为油菜(71.8%)白菜(70.8%)萝卜(53.0%)。表明同一时间内,小菜蛾对油菜危害程度最大,白菜次之,萝卜最小。  相似文献   

7.
母代光照经历对菜蛾盘绒茧蜂滞育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内研究了在同一温度(25℃)3、种不同光照条件(8L∶16D、12L∶12D、16L∶8D)下饲养的菜蛾盘绒茧蜂,其后代在4种不同温度(13、15、17、20℃)和2种光周期(8L∶16D、11L∶13D)下饲养的滞育率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母代的光照经历、子代饲养温度和光照周期这3个滞育诱导因素都会显著地影响滞育率。母代的光周期经历与子代诱导滞育的温度或光周期之间、子代诱导滞育的温度与光周期之间均存在交互作用,但3个因素间的交互作用不显著。母代在长日照条件下饲养可以降低子代诱导滞育的临界温度。子代在较低温度下饲养,母代经历的光周期对子代滞育的发生影响不大,甚至没有影响;但当子代在相对较高温度下饲养,母代经历的光周期对子代滞育发生的影响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8.
绿盲蝽不同地理种群滞育率变化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不同地理种群绿盲蝽的滞育率差异,从河南原阳、山东德州、江苏南京、河北保定和廊坊采集绿盲蝽的五代成虫自然种群。采集到的种群放入温度(26±1)℃,RH 80%±10%,光周期L∥D=16h∥8h的人工气候箱中进行饲养。对不同地区采集到的绿盲蝽成虫所产卵的滞育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绿盲蝽卵的滞育率随纬度的升高逐渐下降;绿盲蝽自然种群在室内饲养后,其所产不同批次卵的滞育率存在随饲养时间的增加而明显下降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美国白蛾生物学上的几个重要特性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对青岛市美国白蛾Hyphandria cunez种群的几个重要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调查,获得了如下有意义的结果。(1)在生态光周期范围内,该虫显示了一个典型的长日照型昆虫,临界日长为14h 30min。然而在全光条件下,有41.2%的个体滞育;在全暗条件下则有83.7%的个体发育。(2)第1代蛹在自然条件下羽化的结果表明,部分个体的蛹期显著延长,呈现了夏季滞育。(3)滞育蛹置于25℃,LD16:8下滞育能够解除,但死亡率极高。(4)雄虫前翅黑斑的出现是由光周期控制的,只有在短日照下诱导的滞育蛹,滞育解除后羽化出来的雄虫才会出现黑斑。  相似文献   

10.
为延长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成虫的货架期,提高规模化生产的灵活度,于室内条件下测定不同温度和光周期对异色瓢虫滞育率的影响、不同温度对异色瓢虫滞育持续时间的影响及不同冷藏温度和冷藏时间对异色瓢虫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温和短光照条件下能诱导异色瓢虫成虫滞育,当温度为20℃、光周期为10 L:14 D时其雌、雄成虫的滞育率均高于95.0%。异色瓢虫的滞育持续时间受滞育诱导温度影响较小,在温度15℃、光周期10 L:14 D和温度20℃、光周期10 L:14 D两种条件下诱导的滞育异色瓢虫在温度25℃、光周期14 L:10 D下均能快速解除滞育,在该条件下饲养10 d时其滞育解除率达90.0%以上。与8℃和12℃冷藏30 d相比,4℃冷藏30 d时异色瓢虫的存活率、总产卵量和捕食量均显著下降;当冷藏温度为12℃,冷藏时间显著影响异色瓢虫雌成虫的捕食量、寿命、产卵前期、总产卵量和卵孵化率,但对雄成虫的捕食量无显著影响。异色瓢虫冷藏期间主要以脂类和糖类作为能量物质,其冷藏期间存活率与相对总脂含量、总糖含量正相关。综上,在实际生产中异色瓢虫可在温度20℃、光周期10 L:14 D条件下诱导滞育,在12℃冷藏90 d不会降低生物适合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明确5个不同腰果品系对脊胸天牛的抗虫性,为脊胸天牛的综合治理和腰果抗虫育种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龄腰果无性系果园,在田间自然条件下调查腰果品系CP63 36、FL30、GA63、HL2 13、和HL2 21的脊胸天牛田间发生为害情况,分析其对脊胸天牛的抗虫性。[结果] 腰果品系CP63 36对脊胸天牛最敏感,其蛀害指数为90.00%,为高感品系。其次为对照腰果品系FL30,其蛀害指数为77.50%。腰果品系HL2 21(44.17%)和GA63(40.00%)的蛀害指数相似,均为中抗品系。腰果品系HL2 13的蛀害指数最低(22.50%),为高抗品系。[结论] 5个不同腰果品系对脊胸天牛的抗虫性从高到低为HL2 13>GA63>HL2 21>FL30(对照)>CP63 36。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四川盆地土壤中Bt资源进行研究,了解其分布特点,为我国苏云金芽胞杆菌的储备奠定基础。[方法] 从四川盆地5个地区采集土样,分离苏云金芽胞杆菌野生菌株。利用PCR RFLP及SDS PAGE方法对Bt分离株进行基因型鉴定和蛋白分析,并对其室内杀虫活性进行初步测定。[结果] 从207份土样中获得26株苏云金芽胞杆菌野生菌株,出菌率为12.56%。油镜观察可看到球形、方形、菱形及不规则形的伴胞晶体。在21株Bt分离株中检测到cry1、cry1I、cry2、cry9四类基因,且多数菌株都是同时含有多个基因类型,有5株Bt分离株未发现已知基因;SDS-PAGE显示有9株菌株只表达了130 ku的蛋白, 2株只表达了124 ku的蛋白,2株只表达了45 ku的蛋白,6株同时表达了130 ku和60 ku的蛋白, 4株同时表达了124 ku和60 ku的蛋白, 2株同时表达了135 ku和60 ku的蛋白, 1株同时表达了130、90 ku及75 ku的蛋白。毒力测定结果表明:9株菌株对小菜蛾具有高毒力,2株对大猿叶虫有一定的杀虫活性。[结论]四川盆地土壤中Bt资源多样性丰富,其中有2株有一定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3.
不同寄主种群B型烟粉虱体内营养和成虫体长差异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以黄瓜、番茄、棉花及甘蓝4种不同植物为寄主对B型烟粉虱体内主要营养物质及成虫体长的影响。[方法] 以长期隔离饲养的4个B型烟粉虱寄主种群为材料,测定不同寄主种群身体含水量、总糖、总脂、总蛋白及成虫体长,比较不同种群上述各项指标的差异。 [结果] 4个不同寄主种群B型烟粉虱体内总糖和总脂肪含量存在显著差异,而含水量和总蛋白含量差异不显著。总糖含量以棉花种群最高,占干重的9.62%;而黄瓜种群总糖含量最低,占干重的6.15%。总脂肪含量以棉花种群最高,占干重的49.57%;而番茄种群仅占干重的34.96%,含量最低。不同寄主植物对B型烟粉虱成虫的体长影响显著。雌成虫体长变化表现为:黄瓜种群>番茄种群>棉花种群>甘蓝种群;而雄虫体长变化为: 黄瓜种群>棉花种群>甘蓝种群>番茄种群。[结论] 不同寄主植物对B型烟粉虱体内总糖、总脂含量及成虫体长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平腹小蜂滞育诱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平腹小蜂是果树蝽类害虫的优势天敌,对重要果树蝽类害虫具有较强的控制作用,商品化生产的平腹小蜂已广泛应用于多种果树蝽类害虫的生物防治。为精确控制平腹小蜂的羽化时间和提高防控效果,本文对室内不同温度条件下不同龄期平腹小蜂的滞育诱导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平腹小蜂的滞育虫态为预蛹,从卵期开始至预蛹前期,对其进行低温和短光照刺激均可以诱导其进入滞育。短光照(6L:18D),17℃条件下,处于卵期、1~2龄期和2~3龄期的平腹小蜂发育至预蛹期,滞育率分别为76.37%、81.51%和60.28%,其中卵期开始诱导和1~2龄开始诱导的处理之间,滞育率无显著性差异,且卵期处理组和1~2龄处理组的滞育率显著高于2~3龄处理组的滞育率;短光照条件下,当温度降低到11℃和14℃,对1~2龄和2~3龄期的平腹小蜂诱导滞育,滞育率显著下降到20%以下。综合而言,短光照条件下,温度在诱导平腹小蜂进入滞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同龄期平腹小蜂在17 ℃持续处理后,预蛹的滞育率不同。在本研究中,17℃结合短光照,对卵期和1~2龄期的平腹小蜂进行诱导,可获得较高的滞育率。  相似文献   

15.
Diapause induction in field populations of the codling moth,Cydia pomonella L., was studied for three consecutive seasons (1984–86) in two commercial apple orchards in Upper Galilee. One orchard was located in the Hula Valley and the other in the high mountain region. The onset of diapause sometimes occurred during increasing day-length, before the summer solstice. This phenomenon represents a small proportion of the population which is probably genetically univoltine. The critical photoperiod which induces 50% diapause (= CPhP50) varied up to 5 days within the valley region, up to 6 days within the mountain region, and up to 7 days between the two regions. The trend of this variation was consistent: the CPhP50 of the valley poulation preceded that of the mountain on both ‘Jonathan’ and ‘Granny Smith’ apple varieties and, within each location, the CPhP50 on the early-ripening ‘Jonathan’ preceded that of the late-ripening ‘Granny Smith’. The higher prediapause temperatures of the Hula Valley caused earlier diapause induction as compared with the lower temperatures of the mountain region. Immature fruits delayed diapause induction in comparison with mature ones.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地理种群的遗传结构及其年度变化特点,本研究以广东省湛江市的褐家鼠指名亚种和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褐家鼠东北亚种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我国及世界其他褐家鼠种群的D-loop序列分析这2个褐家鼠地理种群间D-loop序列的遗传分化情况及系统进化关系,重点分析2008-2015年褐家鼠...  相似文献   

17.
16s rDNA文库法分析番石榴果实蝇共生菌组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分析番石榴果实蝇[ Bactrocera correcta (Bezzi)]的共生菌组成,为进一步探索共生菌的生理功能以及与宿主的协同进化关系奠定基础.[方法]构建番石榴果实蝇室内种群共生菌的16s rDNA文库,BLAST分析其共生菌的组成以及丰度.[结果]室内雄虫共生菌主要为Pseudomonas aeruginosa和Lactococcus lactis,雌虫共生菌主要为Enterobacter属的细菌.[结论]本研究结果证明番石榴果实蝇存在多种共生菌.  相似文献   

18.
吉林省亚洲玉米螟化性类型与其发育历期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在26℃、16h光照条件下,一化性的公主和敦化越冬代玉为螟的滞育后发育历期为48.48和44.43d,二化性的公主岭和白城越冬代玉米螟为28.29和22.42d,一化性玉米螟的滞育后发育历期长于二化性20d左右,一、二一玉米螟具全的滞育后悔 期分布各有其特点,两种化性玉米螟的化蛹始期、高峰期和终期均有显著差异,一化性玉米螟均迟于二化性。人工滞育的一、二化性玉米螟的自交F1代的滞育后发育历期也表现了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明确甘肃陇南地区核桃病害种类及重要病害的病原、为害特点、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策略[方法]通过采用踏查和五点取样对8县1区核桃主产区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为害核桃的病害8种,其中黑斑病、炭疽病、褐斑病和膏药病4种发生程度为重度.并对引起4种重要病害的病原、为害特点、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控技术做了阐述.[结论]以期实现...  相似文献   

20.
 2009-2010年春季,先后从甘肃、四川、陕西和西藏四省的29个县(市)采集到1 391份小麦条锈病标样,繁殖获得961个菌株,利用SSR分子标记进行群体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甘肃天水、平凉和陇南,陕西宝鸡及汉中,四川阿坝和广元等地条锈菌的遗传多样性比较丰富,而四川宜宾及凉山、西藏林芝的遗传多样性水平相对较低。利用Arlequin软件中的AMOVA方法分析结果表明,小麦条锈菌的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群体内部。内地各种群之间菌源交流频繁(Nm>4),西藏与内地菌源交流很少(Nm<1)。采用Structure及聚类分析表明,陕西宝鸡与甘肃平凉间,陕西汉中、甘肃陇南、甘肃天水及四川广元间,存在着频繁的菌源交流关系,四川宜宾和凉山与四川阿坝、陕西汉中和甘肃陇南间存在着菌源交流关系。而西藏与内地间几乎没有菌源交流。初步认为西藏林芝小麦条锈菌可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遗传群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