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从患病雏鹅的病料样本中分离鉴定出一株小鹅瘟野毒。采用鹅胚扩增病毒。以琼脂扩散试验从感染鹅胚尿囊液中检出小鹅瘟病毒抗原,用感染鹅胚尿囊液人工接种8日龄健康雏鹅,雏鹅表现出典型的小鹅瘟临床症状和剖检特征。  相似文献   

2.
小鹅瘟病原学与检测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患病雏鹅的病料样本中分离鉴定出一株小鹅瘟野生强毒.采用鹅胚增殖病毒,以琼脂扩散试验从感染鹅胚尿囊液中检出小鹅瘟病毒抗原;以感染鹅胚尿囊液人工接种5日龄健康雏鹅,复制出与自然感染病例相类似的病变; 通过电镜观察到典型的小鹅瘟病毒粒子.该分离毒株核酸分子量为5 000 bp.制备的小鹅瘟沉淀抗原可以检测患病雏鹅血清中的抗体,监测治疗血清的滴度和疫苗接种的效果.标记的小鹅瘟荧光抗体能直接检测患病雏鹅组织中的病毒抗原.针对编码主要结构蛋白VP3的基因设计合成一对引物,扩增出与预期长度相符的特异性DNA片段.  相似文献   

3.
小鹅瘟病毒分离与初步鉴定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取死于具有小鹅瘟典型症状的 7日龄吉林白鹅脾脏 ,制成乳剂 ,接种于未免疫小鹅瘟疫苗的健康母鹅所产种蛋的 12日龄鹅胚尿囊腔。结果当盲传至第 3代 ,鹅胚死亡 ,电镜负染尿囊液观察到细小病毒样粒子。雏鹅接种试验结果表明 ,试验组雏鹅表现出小鹅瘟临床症状和剖检特征。由此证明 ,该雏鹅死于小鹅瘟  相似文献   

4.
利用抗小鹅瘟病毒酶标单克隆抗体建立了一种新的诊断方法一免疫酶琼脂扩散试验.该方法在检测小鹅瘟病毒抗原时,灵敏度比常规琼脂扩散试验高256倍左右.可直接检出鹅胚尿囊液及病料组织中的小鹅瘟病毒.15例自然病例肝组织的检验结果与病毒分离结果一致.在检测血清抗小鹅瘟病毒抗体时,灵敏度比常规琼脂扩散试验提高256倍。该方法灵敏、简便、快速、准确,适用于小鹅瘟临床诊断及免疫鹅抗体水平的监测.  相似文献   

5.
小鹅瘟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接种鹅胚的病毒增殖法,从具有小鹅瘟典型症状和病理变化的病死雏鹅的脏器中分离到一株病毒,并进行了鹅胚致病性试验、鹅胚中和试验、雏鹅感染试验和琼脂扩散试验.结果表明,所分离的毒株为小鹅瘟病毒.  相似文献   

6.
小鹅瘟病毒GD-06株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广东某地死亡的、具有小鹅瘟典型病变的雏鹅肝、脾中分离到一株病毒。采用鹅胚增殖病毒,通过电镜观察到细小病毒样粒子;人工感染7日龄健康易感雏鹅,引起100%的发病和死亡,并具有典型小鹅瘟的临床症状和剖检特征。经琼脂扩散试验,用此株病毒感染的鹅胚液制备的小鹅瘟沉淀抗原能与小鹅瘟病毒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针对编码主要结构蛋白VP3的基因设计合成一对引物,扩增出与预期长度相符的特异性DNA片段。  相似文献   

7.
小鹅瘟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鹅瘟(goose plaque)又称鹅细小病毒感染(goose parvovirus infection,GPVI),是由鹅细小病毒(Goose parvovirus,GPV)引起的主要侵害30日龄以内雏鹅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传染性强且死亡率高.小鹅瘟具有典型的临床特征和病理变化,临床上可根据病鹅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作出初步诊断,但确诊需进行实验室确诊.目前,用于小鹅瘟病原或抗体检测的主要方法有病毒的分离与鉴定、中和试验、琼脂扩散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反向间接血凝试验、免疫酶琼脂扩散试验、免疫荧光技术和聚合酶链式反应等.本文主要对近年来上述诊断方法的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为临床小鹅瘟病的诊断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1 鹅细小病毒病 又称小鹅瘟,是雏鹅最易感的病毒病之一,主要引起4~20日龄鹅发病,30日龄以上鹅很少发病.感染日龄愈小,发病率和死亡率愈高.自我国学者方定一于1956年在江苏省首先发现此病并在1961年分离到病毒至今天,全国各地在不同年份分离到的小鹅瘟病毒株,经鹅胚中和试验、细胞中和试验、雏鹅血清保护试验、琼脂扩散试验、间接ELISA、免疫交叉保护试验等方法证明均具有相同的抗原性.  相似文献   

9.
小鹅瘟的诊断及病毒分离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鹅瘟又称鹅细小病毒病,是由鹅细小病毒(Goose parvovirus,GPV)引起的鹅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主要侵害出壳后4-20日龄的雏鹅和雏番鸭,本病的特征性病变是小肠空肠和回肠部分呈急性卡他性、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根据调查分析情况看,它流行广,传播快,危害严重,10日龄以内雏鹅发病后,死亡率可达100%。近些年,该病已经给我市部分饲养户造成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为此本试验对虎林市月牙湖养殖场死亡的疑似小鹅瘟雏鹅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和病理学观察。同时对病死雏鹅病料进行了鹅细小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免疫保护试验。应用琼脂扩散和免疫荧光抗体实验方法对小鹅瘟进行了快速诊断。病毒分离鉴定及诊断结果证实该养殖场发生的雏鹅死亡是由小鹅瘟病毒感染造成。  相似文献   

10.
叶健强 《兽医导刊》2008,(10):14-16
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病毒(NGVEV)是继发现小鹅瘟(GPV)和鸭瘟病毒(DPV)能够引起雏鹅感染发病后,于1993年由四川农业大学程安春在四川省内首次发现且于1998年首次报道的新型病毒,是一种能引起30日龄以内的雏鹅感染发病的病毒,在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综合病例)和病理变化(后期死亡雏鹅病变及其组织学变化)与小鹅瘟极相似的传染病,因而在实际生产中常常将其误诊为小鹅瘟.但其种鹅在开产前注射1次小鹅瘟疫苗,其下一代于3日龄开始仍然发病和死亡,用小鹅瘟高免血清治疗无效,其死亡率一般为25%~75%,严重的地区可达100%.  相似文献   

11.
对安徽省六安地区疑似小鹅瘟病死雏鹅进行剖检,对具有典型症状和病变的病死雏鹅脏器进行病毒的分离培养.用接种鹅胚的病毒增殖法,从病死雏鹩的脏器中分离到一株病毒.通过鹩胚致病性试验、鹅胚中和试验、雏鹅感染试验和琼脂扩散试验,初步鉴定所分离的毒株为小鹅瘟病毒,且该病毒具有较强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养鹅业发展十分迅速,为了解决雏鹅来源,常从南方引入大量鹅雏,致使小鹅瘟在我省流行,从而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为了更好地防治本病,早期建立诊断是十分必要的,过去常以病毒分离和剖检的病理变化进行确诊,这样需要较长的时间,操作也较复杂。另外,检测小鹅瘟免疫抗体时,常需鹅胚中和试验或用雏鹅作保护试验,这样需要较长的时间,而且费用较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参照了国外应用琼脂扩散试验检查小鹅瘟病毒抗原或检测小鹅瘟免疫抗体等资  相似文献   

13.
用病毒分离法鉴定诊断小鹅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未免疫小鹅瘟疫苗的健康母鹅所产种蛋的12日龄鹅胚,从死亡的具有小鹅瘟典型症状雏鹅的脾中分离到1株病毒,电镜负染观察到细小病毒样粒子。雏鹅接种试验结果,试验组雏鹅表现出小鹅瘟临床症状和剖检特征。由此证明该雏鹅死于小鹅瘟。  相似文献   

14.
从江苏省某发病鹅场中分离到1株疑似小鹅瘟病毒,纯化后病毒通过电镜观察可见直径约20~25 nm的病毒粒子;琼脂扩散试验结果显示该毒株与小鹅瘟阳性血清发生沉淀反应,与其他阳性血清未发生反应;人工感染雏鹅,可致发病和死亡,通过基因序列测定及遗传进化分析进一步确认该分离株为小鹅瘟病毒。该流行株与当前市售的小鹅瘟弱毒活疫苗具有较大的遗传差异,可为新疫苗的开发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5.
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的防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于1997年首次发现,是雏鹅的一种卡他性、出血性、纤维性渗出性和坏死性肠炎。其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与小鹅瘟非常相似。通过对该病的病毒分离、鉴定、病原学特性的研究,成功地人工复制该病弱毒疫苗和高免血清的有效利用,证明了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是由雏鹅的一种新的腺病毒引起,不同于小鹅瘟的新传染病。  相似文献   

16.
运用本地分离的鹅细小病毒毒株制备灭活疫苗。试验表明,小鹅瘟灭活疫苗接种雏鹅后血清中产生明显抗体,对提高雏鹅成活率、生长性能和减少疫病发生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2018年6月,安徽某鹅场接种过小鹅瘟蛋黄抗体的2批雏鹅发生小鹅瘟,再次用小鹅瘟蛋黄抗体产品进行紧急接种,有一定的控制效果,但仍有雏鹅死亡。为分析其原因,采集了8只9-12日龄病死鹅的肝脏和脾脏,用PCR扩增检测水禽细小病毒的VP3基因,选8份阳性样品测定了鹅细小病毒(GPV)VP1部分序列并进行了序列分析。结果显示,16份组织样品均为阳性。在443 nt VP1区,所测8株病毒之间的序列同源性为100%,与GPV亚洲强毒分支之间的序列同源性为99%。随后,用琼脂扩散沉淀试验分析了2株待检毒株与GPV参考毒株的抗原相关性,并测定了2种小鹅瘟蛋黄抗体产品的效价。结果显示,待检毒株与参考毒株具有相同的沉淀抗原,2种小鹅瘟蛋黄抗体产品的效价分别为1∶2和1∶16。表明免疫雏鹅仍发生小鹅瘟的原因并非源自GPV变异,而是与某些蛋黄抗体产品的抗体效价较低有关。  相似文献   

18.
小鹅瘟病毒荧光抗体的制备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小鹅瘟病毒(GPV)分离毒xw株接种健康兔获得兔抗GPV超免疫血清,由此制备兔抗GPV荧光抗体。采用直接荧光抗体试验对人工感染雏鹅、鹅胚及自然病例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栓出患病组织中的病毒抗原,且肠和肝的含毒量高于尿囊细胞。  相似文献   

19.
<正>小鹅瘟是由鹅细小病毒引起雏鹅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的败血性传染病。主要侵害4~20日龄雏鹅。其临床特征为严重下痢,有时有神经症状。特征性病变为小肠黏膜大片坏死、脱落,形成腊肠状栓塞,堵住肠腔,病死率高,传播迅速。1病原小鹅瘟病原体是小鹅瘟细小病毒,它存在于鹅的脑、肝、脾、心血、肠及内容物中。病料悬浮液接种12~14日龄雏鹅胚的尿囊或绒毛尿膜中,经5~7d鹅胚死亡。小鹅瘟病毒只有一  相似文献   

20.
小鹅瘟是由鹅细小病毒引起的主要侵害小鹅和雏番鸭的高度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小鹅瘟发病率高,世界各地都有小鹅瘟的发生。 鹅细小病毒系细小病毒科,与鸡和哺乳动物细小病毒无抗原相关性,完整的病毒粒子无囊膜,与其他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