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基于多孔介质渗流力学理论 ,考虑可压缩挥发性气体污染物密度与压力之间的变化关系 ,建立了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迁移数学模型 ,并根据数学模型的非线性特性 ,采用 Laplace变换和行波变换求出土壤气抽出过程中的解析解  相似文献   

2.
石油类污染地下水土环境的曝气修复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曝气修复是一种去除水土环境中挥发性污染物的高效技术,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前景,但其机理有关的工作仍有进一步研究的空间。以石油类污染的饱和地下水土环境为研究对象,选取柴油作为代表性污染物,建立一维土柱模拟装置,开展地下水曝气修复技术的实验研究。通过5个土柱曝气系统的运行与监测,分析不同土壤介质、曝气流量条件对曝气过程及污染物去除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利用曝气修复技术可有效去除挥发性污染物,且增加曝气流量有利于提高污染物去除效率,高渗透率介质中污染物去除效率要高于低渗透率介质。此结论可为曝气修复技术的其他研究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给石油污染土壤水分调节利用以及修复治理提供参考。【方法】系统归纳总结了现有石油污染对土壤水理性质的影响研究成果,同时对污染引起土壤水理性质产生变化的机理进行探讨。【结果】石油污染对生态环境产生了大量负面影响,使生态环境承载了巨大的污染负荷。当石油污染物进入土壤后,会影响了土壤孔隙结构,改变土壤颗粒表面润湿性,同时石油中含有的挥发、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会对土壤水分运移产生阻滞效应,从而会对土壤的持水能力、毛管水运动特征、土壤渗透性能等多方面产生影响。【结论】为准确揭示石油污对土壤水理性质产生影响的作用机理,仍需进一步从微细观上深入开展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4.
薛强  梁冰 《灌溉排水》2002,21(4):21-24
在考虑多孔介质中流体流动与岩土介质耦合作用的前提下,基于流固耦合力学理论,建立了土壤中非稳态渗流问题的流固耦合数学模型,并对该强非线性数学模型采用摄动法及积分变换法进行拟解析求解,讨论其压力动态特征,分析压力随饱和度S及时间t变化的情况,为实验室确定压力-饱和度-渗透率三者之间的关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有机物污染土壤修复方法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兰兰  钟辉 《湖南农机》2016,(9):162-163
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种类繁多,强烈的疏水性,与土壤结合紧密不易被微生物降解,在食物链中易堆积且具有潜在的致癌风险,使得土壤中有机物污染的修复成为大家关心的热点。文章主要介绍溶剂萃取、化学氧化、电动力修复、生物修复、植物修复法、热解法在修复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方法。  相似文献   

6.
细颗粒泥沙絮凝—分散在水土保持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介绍了细颗粒泥沙絮凝-分散对土壤渗透性、土壤可蚀性以及污染物迁移的影响,以期有效防治水土流失和由此带来的非点源污染。  相似文献   

7.
沟播冬小麦田土壤水流动系统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衡水试验场沟播冬小麦田为例,建立了土壤沟垄微地形条件下土壤剖面二维饱和—非饱和水流运移的数学模型,对冬小麦生长条件下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规律进行了模拟,揭示了人工微地形条件下典型时刻土壤水流动系统特征。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数学模型能较好地描述和模拟土壤剖面水分的运移过程和变化规律;土壤沟垄地形有利于形成局部优化的土壤水流动系统——根系汇流系统;土壤沟垄地形优化土壤水流动系统的效果受零通量面发育深度的限制。  相似文献   

8.
土壤的斥水性和含水量变化关系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以色列西南部Berry的原状土壤为例,采用滴水穿透时间法测定土壤斥水性随土壤由湿到干的变化情况,并对此关系建立正态、指数正态、对数正态3种数学模型,在对各模型进行综合指标评定后得出,指数正态模型为最佳数学模型。经实测数据进行验证和误差分析,预测结果很好。为进一步研究土壤斥水性和进行土壤改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蒸渗器厚壁对土壤热状况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亚群  王少华等 《灌溉排水》2001,20(3):59-61,64
在测定蒸渗器厚壁对土壤热状况影响的基础上,对观测结果进行分析,并建立了数学模型,提出了避免和减少蒸渗器厚壁对土壤热状况影响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垄作种床松散土壤力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设计镇压轮及解决镇压保墒问题,在自制的土槽试验台上,测得种床松散土壤受压后其变形深度约5cm,变形范围小于60°圆锥角。通过对测试记录曲线的处理,得出种床松散土壤的内摩擦变形模量K_φ及粘聚变形模量K_c,从而建立了反映种床松散土壤受压后的变形量与作用力及作用时间的数学模型,探讨了土壤镇压变形的机理,并揭示出主要参数的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11.
土壤及地下水污染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污染物在土壤及地下水中迁移转化规律的研究是土壤水和地下水环境保护的主要内容。在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根据污染物在土壤及地下水中迁移转化规律,分别从表层土、非饱和带及地下含水层3个方面,综述了国内外对农药、化肥、污水灌溉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其各种污染物在地下含水层和非饱和土壤中迁移转化研究取得的成果,指出了我国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未来在该领域需重点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从再生水灌溉对土壤的物理性质、pH值、全盐量、肥力、微生物、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7个方面,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再生水灌溉对土壤质量方面的研究进展。现有研究表明:再生水灌溉除在土壤盐分、微生物活性及有机污染物含量方面得出研究结果一致外,其他方面研究结果存在分歧。研究内容涉及面广,主要侧重效应研究。今后,应在再生水灌溉对土壤质量机理和机制方面做深入研究、加强对多因素田间试验的研究、重点利用模型研究再生水灌溉对土壤盐分、重金属及有机污染物的运移趋势和规律,评估可能造成的生态风险。为在避免环境污染的前提下,达到充分利用再生水来缓解中国缺水基本国情的目标提供更科学的理论依据及指导。  相似文献   

13.
不同龄期渗滤液污染物吸附降解实验及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深入了解垃圾渗滤液在土壤水环境中的运移,揭示不同龄期渗滤液中有机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以阜新垃圾填埋场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模拟吸附、降解及迁移实验,研究了渗滤液有机污染物在土壤水环境中迁移和作用机理;拟合实验结果求出模型参数,并通过建立的数学模型对污染物在土层中穿透过程进行了模拟预测,结果表明新鲜样穿透能力较强。为预测垃圾渗滤液污染物对环境的潜在危害和安全处置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农药对土壤酶活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农药对土壤污染的日益严重,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将土壤酶作为指示剂,检测农药对土壤环境条件的影响,并根据土壤酶活性的变化来判断污染物对土壤的毒害程度,这也是从土壤生物化学角度探索环境保护的一个新内容.为此,介绍了影响土壤酶活性的环境因素,综述了农药对土壤酶活性影响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土壤农药污染的进一步治理和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细颗粒泥沙絮凝-分散在水土保持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介绍了细颗粒泥沙絮凝 -分散对土壤渗透性、土壤可蚀性以及污染物迁移的影响 ,以期有效防治水土流失和由此带来的非点源污染。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用土壤剖面水分动态模拟法建立灌区作物灌溉制度的数学模型,土壤水分运动参数的确定和计算程序的主要流程,此法既实用于工程设计中确定作物灌溉制度,在管理中也可利用其预报土壤含水量,并据此对灌区进行配水,对灌区现代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杨望  张硕  杨坚  周杰  路宏 《农机化研究》2015,(7):176-180
采用田间物理测定和数理统计分析方法,测定了收获期木薯种植地耕作层不同深度的土壤硬度,建立了耕作层深度与土壤硬度的数学模型,分析了土层深度对土壤硬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建立的木薯地耕作层土壤硬度与深度的数学模型精度高,硬度与深度基本上成3次方的非线性关系;采用盖膜方式种植的木薯地,其土壤硬度先随土层深度的增大而增大,后随土层深度的增大而缓慢增大或减小;不采用盖膜方式种植的木薯地,其土壤硬度先随土层深度的增大而减小,后随土层深度的增大而增大,最后又随土层深度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18.
基于多目标遗传算法反求土壤的扩散率与导水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水热耦合运移的数学模型是研究土壤中水分迁移及其热量传输的重要依据,而准确地确定土壤的扩散率与导水率是进行研究的重要前提.为此,在水热耦合运移方程的理论基础上,以温度误差、含水率误差最小为目标建立数学模型;在不同初始含水率的土柱冻结试验条件下,利用多目标遗传算法优化反求土壤的扩散率与导水率,通过验证表明计算结果具有较好的精度.  相似文献   

19.
基于模糊决策的自动节水喷灌控制器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结合灌溉不易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和模糊控制决策不需要建立精确数学模型的特点,应用模糊逻辑设计了以AT89C51为核心的全自动模糊智能节水灌溉控制器,该控制器能根据检测到的土壤含水量和作物的需水情况进行模糊决策从而实现全自动智能灌溉。系统已经成功运行干曲阜示范区,收到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0.
不同粒径处理的土壤全氮含量高光谱特征拟合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集新疆北疆棉田385个自然土壤样本,将筛选出的土壤样品分别过2、1、0. 5、0. 15 mm筛并测定其原始光谱反射率,利用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偏最小二乘回归(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和多元逐步线性回归(Stepwise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SMLR)方法对土壤原始光谱及其12种光谱变换数据分别构建土壤全氮含量的估测模型,并对模型精度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土壤原始光谱特征在各个波段与全氮含量相关性都较差,不同形式的数据变换均能够提高光谱反射率与全氮含量的相关性,同一种数据变换形式在不同粒径处理中最大相关系数所对应的波段位置差异不大。从不同粒径处理的拟合精度来看,过筛粒径越小对全氮含量的估测精度越高,3种方法的最优拟合模型都是过0. 15 mm筛的处理,其中SVM方法采用(lgR)'变换后,构建模型R2c为0. 898 7,RMSEc为0. 018 1,RPD为2. 704 9,PLSR和SMLR方法均采用R'变换,构建模型的R2c分别为0. 852 0和0. 819 6,RMSEc分别为0. 041 3和0. 043 6,RPD分别为2. 554 9和2. 437 4,3种方法在该过筛处理下均能够很好地估测土壤全氮含量。用未参与建模的样本对3种最优模型进行验证,SVM、PLSR和SMLR模型的检验R2分别为0. 822 9、0. 771 5和0. 705 4,SVM方法优于PLSR和SMLR,模型具有较好的精度和稳定性,从模型的预测误差来看,土壤全氮含量越低其预测误差也越大,在氮素含量较低的情况下无法直接通过光谱反射特征准确反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