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以超低黏度海藻酸钠为主料,羧甲基纤维素(CMC)和卡拉胶组成凝固体系,研究制备新型植物硬空心胶囊的成型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海藻酸钠、卡拉胶和CMC的配比以及制备成胶囊的最佳工艺进行研究.[结果]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其最佳原辅料配比: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CMC)和卡拉胶的总质量含量为12.9%,甘油含量4.8%,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CMC)和卡拉胶的质量比为6/3/1;最佳制备工艺:溶胶温度80℃,保温温度为50 ℃,保温时间60 min,干燥时间为2h,干燥温度为50℃.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溶胶温度为80 ℃,保温时间为60min,钙化液质量浓度为5%,干燥温度为50℃,为最佳优化方案.[结论]在最佳优化工艺下,制备出的胶囊成型性好,胶囊壁厚和脆碎性均符合相关标准.  相似文献   

2.
[目的]针对塑料地膜造成的白色污染问题,研究了可降解海藻酸钠地膜的制备方法.[方法]研究了海藻酸钠浓度、增塑剂种类及浓度和持水剂浓度对膜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膜的降解情况.[结果]随着海藻酸钠浓度的增大,膜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逐渐上升.增稠剂提高了膜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其中羧甲基纤维素钠的效果最好.持水剂使膜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降低,但解决了膜干裂的问题.[结论]海藻酸钠地膜最佳成膜液的组成为:1.0%海藻酸钠、0.2%羧甲基纤维素钠和0.6%甘油,此时海藻酸钠地膜的膜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高、透光率好,且可生物降解.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黄芪多糖最佳提取工艺,及其对小叶杨幼苗叶绿素含量的影响.[方法]运用水煎法提取黄芪多糖,采用固液比、提取溶剂、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4个试验条件,进行单因素试验,并利用正交试验设计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所得黄芪多糖处理小叶杨幼苗,探究黄芪多糖对其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单因素试验最终获得最佳提取工艺为以5%醇碱为提取溶剂,固液比为1∶15,提取温度为60℃,提取1.5h.正交试验得出优化提取工艺为以5%醇碱为提取溶剂,固液比为1∶10,提取温度为60℃,提取1.0h.10 mg/ml的黄芪多糖能够显著提高小叶杨叶绿素a和总叶绿素的含量,而0.1 mg/ml黄芪多糖能够显著提高小叶杨叶绿素b的含量.[结论]黄芪多糖能够提高植物叶绿素含量,进而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4.
水提法提取百合多糖优选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明郁  牛世全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6):13047-13049,13065
[目的]优选水提法提取百合多糖的工艺条件.[方法]以新鲜兰州百合为原料,采用水提法提取百合多糖,以浸提时间、固液比、温度以及浸提次数作为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优化百合水溶性多糖的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试验表明,百合水溶性多糖的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为:固液比1∶20 g/ml,温度80℃,浸提时间1 h,浸提2次,此条件下百合粗多糖提取率为0.92%.[结论]研究可为兰州百合的研究与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孙茜  张文泉  艾洪超  唐红枫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6):12909-12911
[目的]研究蜀本草多糖的优化提取工艺和抑菌活性.[方法]通过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等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匀浆热水提法提取蜀本草多糖工艺进行了优化,同时利用所得多糖进行体外抑菌活性试验和热稳定性研究.[结果]蜀本草多糖提取最优条件为提取温度65℃、料液比(m/v)1∶45、提取时间75 min,多糖得率最高为6.28%;抑菌活性试验结果表明,蜀本草多糖提取物对酵母菌无明显抑制作用,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明显抑制作用;蜀本草粗多糖提取物在100℃及以下活性稳定.[结论]该研究为开发利用蜀本草多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姜贺  汪岩  夏泽  李洪龙 《安徽农业科学》2013,(25):10244-10245,10264
[目的]优化凤尾菇(Pleurotus sajor-caju)菌丝体多糖的发酵条件.[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确定影响凤尾菇菌丝体多糖产量的发酵条件,按照单因素试验结果,进行4因素3水平的发酵条件的正交试验,并对正交试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最终确定最优的凤尾菇菌丝体多糖的发酵条件为:装液量75 ml,接种量4%,摇床转速120 r/min,发酵温度30℃,在此条件下得到的凤尾菇菌丝体多糖含量为4.97%.[结论]该研究可为今后凤尾菇菌丝体多糖的可行性研究提供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筛选出促进短果杜鹃种子萌发的前处理方法,提高短果杜鹃种子发芽率.[方法]采用培养皿滤纸法,比较不同浓度的GA3、聚乙二醇(PEG)浸种以及二者复合浸种(二次浸种)对短果杜鹃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适宜浓度的GA3、PEG浸种及二次浸种均可有效促进短果杜鹃种子萌发.其中,400 mg/L GA3与浓度10% PEG-6000分别浸种24h以及500 mg/L GA3与浓度10% PEG-6000分别浸种24h这2个组合处理的短果杜鹃种子萌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最高,在0.05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结论]二次浸种法(400 mg/L GA3与浓度10% PEG-6000分别浸种24h或500 mg/L GA3与浓度10% PEG-6000分别浸种24h)是促进短果杜鹃种子萌发的最优前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8.
为制备高强度羧甲基纤维素(Carboxymethyl cellulose,CMC)包装膜,通过对各成分添加量的分析,寻找最佳工艺条件.就CMC、聚乙二醇(PEG-400)和无水乙醇添加量对CMC包装膜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对各因素进行了响应面分析,对CMC膜的最佳工艺配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CMC膜的物理机械性能随CMC、PEG-400和无水乙醇添加量的升高先增大后降低,响应面分析得到制备200 mm×200 mm CMC膜的最佳工艺参数:40 m L水中CMC 2.0 g,ω(PEG-400)=30%,无水乙醇添加量10 m L,此时膜的拉伸强度为19.53 MPa,断裂伸长率为39.82%.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芡实的深度开发与利用提供基础理论参考.[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超声波协同复合酶提取芡实中多糖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其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芡实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纤维素酶1.5%,果胶酶1.0%,酶解温度35℃,复合酶处理80 min;酶解后进行超声处理,料液比1∶10,超声温度60℃,超声时间1.5h.在此条件下的多糖提取率为12.38%.[结论]该提取工艺简单可行,对工业化生产芡实多糖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顾英  刘茜  付莉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3):11157-11159
[目的]介绍苦瓜-黄瓜复合蔬菜汁的研制方法。[方法]以新鲜苦瓜和黄瓜为原料,白砂糖和稳定剂等为辅料,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确定苦瓜-黄瓜复合蔬菜汁的最佳研制方法,并对复合蔬菜汁的感官品质和理化指标进行评价。[结果]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向蔬菜汁中添加Vc护色效果最佳;苦瓜汁与黄瓜汁的最佳比例为1:4;CMC-Na和海藻酸钠配合使用对复合蔬菜汁的稳定效果最好;稳定剂的最佳添加量为0.15%CMC—Na+0.03%海藻酸钠。正交试验结果表明,苦瓜-黄瓜复合蔬菜汁的最佳配方为复合汁(苦瓜:黄瓜=1:1)30%,白砂糖7%,柠檬酸0.15%,稳定剂0.18%(0.15%CMC-Na+0.03%海藻酸钠)。[结论]苦瓜-黄瓜复合蔬菜汁风味独特、营养丰富,且具有保健功能。  相似文献   

11.
王丽颖  付莉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2):15871-15872,15882
[目的]解决调配型酸乳饮料因脂肪上浮和蛋白质沉淀而导致稳定性很差的问题。[方法]利用果胶、羧甲基纤维素钠、大豆水溶性多糖、海藻酸丙二醇酯进行复配对调配型酸乳饮料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研究得出,果胶浓度0.11%,羧甲基纤维素钠浓度0.05%,大豆水溶性多糖浓度0.11%,PGA浓度0.13%时,酸性乳饮料稳定性最好,离心沉淀率为2.5%。[结论]该研究可为生产出稳定性较好的调配型酸乳饮料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本实验采用正交分析的方法,以羟丙基纤维素浓度、羧甲基壳聚糖浓度、乙酸钙浓度为考察因素,通过对黏度、澄明度、止血效果、成膜时间等指标的综合评价,筛选出最佳伤口清洗剂配方组成。结果表明三个因素对伤口清洗液性能的影响次序由大到小为羧甲基壳聚糖(CMC)浓度(B)羟丙基纤维素(HPC)浓度(A)乙酸钙浓度(C)。结论:由2%羟丙基纤维素、1%羧甲基壳聚糖以及1.5%的乙酸钙组成的伤口清洗剂的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3.
金针菇多糖研制功能性酸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生产新型金针菇多糖功能性酸奶的方法。[方法]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以所提取的水溶性金针菇粗多糖为功能性辅料,以鲜奶为主要原料,研制金针菇多糖酸乳,通过各项试验,确定复合稳定剂的最优配方以及酸奶最优生产工艺参数。[结果]结果表明,复合稳定剂的最优配方为0.03%黄原胶、0.01%明胶和0.01%羧甲基纤维素钠。酸奶最优生产工艺参数为金针菇粗多糖加入量0.8%、白砂糖加入量5.0%、发酵时间为6h,获得酸奶感官评分为95分。[结论]该研究为金针菇的深加工开辟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谢冬娣  岳君 《安徽农业科学》2014,(33):11621-11622,11631
[目的]为生产应用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方法]以茄子种子为供试材料,用不同浓度的羧甲基壳聚糖浸种,对茄子种子发芽及幼苗素质的各项指标进行测定.[结果]羧甲基壳聚糖能在不同程度提高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α-淀粉酶活性、发芽速度以及幼苗的株高、叶面积、全株鲜重、壮苗指数、根系活力、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和叶绿素的含量.[结论]以0.6%浓度CMC处理对茄子种子和幼苗影响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以绿豆为原料,添加不同的稳定剂优化绿豆饮料的稳定性。【方法】以绿豆饮料离心沉淀率为指标,在调查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三聚磷酸钠(STPP)、六偏磷酸钠(SHMP)3个单体稳定剂影响绿豆饮料稳定性单因素试验结果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确定最佳稳定剂配比。【结果】结果表明,当复合稳定剂CMC-Na、STPP和SHMP的添加量分别为0.02%、0.10%、0.06%时,绿豆饮料的离心沉淀率最小值为9.19%。【结论】降低沉淀率,部分解决绿豆饮料沉淀问题,为绿豆饮料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不同多糖对冷却牛肉涂膜保鲜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冷却牛肉为试验对象,以2%的海藻酸钠、壳聚糖或羧甲基纤维素钠三种多糖为膜材对其进行涂膜保鲜.通过对比和分析保鲜过程中茵落总数、TVB-N值、pH和红度等指标的变化,研究这三种多糖型可食用膜对新鲜牛肉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用海藻酸钠膜处理的牛肉贮藏16d时,肉的pH为6.2,TVB-N值和茵落总数显著低于壳聚糖或羧甲基...  相似文献   

17.
杨晓玲  郭金耀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136-19138
[目的]探索提高番茄耐盐适应性的条件。[方法]设置3种浓度氯化钠溶液培养番茄,同时配制0、0.5、1.0、2.0 g/L几种浓度的褐藻酸钠溶液,研究褐藻酸钠对番茄遭受氯化钠胁迫的缓解作用。[结果]不同浓度的氯化钠中添加0.5~2.0 g/L的褐藻酸钠均能明显缓解氯化钠对番茄的胁迫,并以浓度2.0 g/L的褐藻酸钠缓解效果较好。可增强番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提高番茄种子的萌发率和幼苗的叶绿素含量,促进番茄根系和苗高的生长,使番茄对氯化钠胁迫的可适应性从3 g/L提高至10 g/L。[结论]褐藻酸钠可提高番茄幼苗耐盐适应性。  相似文献   

18.
姚昕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591-18592
[目的]筛选雪莲果软糖制作工艺中的胶凝剂配方,为其加工利用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以新鲜雪莲果为原料,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优选雪莲果软糖制作工艺中的胶凝剂配方。[结果]最优胶凝剂配方是:6%明胶、1.0%琼脂和0.25%羧甲基纤维素钠(CMC),根据以上胶凝剂配方制备出的雪莲果软糖,块形完整,无明显变形,无粘连,糖体稍透明,稍有弹性和咀嚼性,色、香、味、形、咀嚼性的标准均达到最佳,且其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均符合GB09678.1-2003要求。[结论]根据最佳胶凝剂配方制备出的雪莲果软糖可应用于生产,值得开发。  相似文献   

19.
杨宏梅  李世刚 《安徽农业科学》2013,(25):10278-10278,10332
[目的]对红芪中的多糖进行提取分离和含量测定.[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红芪多糖,并采用苯酚-硫酸法进行含量测定.[结果]线性回归方程为:y=0.007X-0.013,R=0.999 6,表明在0~30 mg/L范围内,葡萄糖浓度与吸光度的线性关系良好.红芪药材和红芪精制多糖HPS中的多糖含量分别为4.94%(RSD=1.06%)和45.30%(RSD=1.40%),平均回收率为99.12%(RSD=0.65%).[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灵敏度好,可用于红芪多糖的提取分离和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20.
纸型蕨菜加工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研究纸型蕨菜加工的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方法]以蕨菜为原料,从添加剂的选择、用量和干燥条件等方面对其纸型产品的加工工艺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大豆分离蛋白、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淀粉及甘油用量对纸型蕨菜品质的影响。[结果]添加0.2%大豆分离蛋白、0.2%海藻酸钠、0.3%羧甲基纤维素钠、5%淀粉、1.5%甘油、1.5%食盐,在60℃干燥70 min后再在80℃干燥15 min加工出的纸型蕨菜易成型,品质较好。[结论]纸型蕨菜的成功研制,丰富了纸型蔬菜的品种,为蕨菜深加工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