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油橄榄(olea enropaea)属木犀科(oleaceae),木犀榄属(olea).该属共40余种,局限于地中海区域与其它同属的种相隔离.这一历史分布特点,说明油橄榄易受一些主导生态(适生)因子差异,影响其生长发育与分布.因而我国油橄榄引种中,广泛呈现地域(地带)性成效差异.  相似文献   

2.
我国引种油橄榄限制性温度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我国引种油橄榄(Olea europaea)已有近30年的历史,对于油橄榄在我国引种的生态适应性问题,国内外许多学者曾作过十分有益的探讨。一般认为,油橄榄原产地和地中海盆地的生态条件,与我国引种地区的生态条件有着较大的差异,除了土壤因素对油橄榄产生重要的影响外(目前一些研究认为,这种影响很可能起到限制性的作用),气候问题是我国引种油橄榄最大的问题之一,并且将影响油橄榄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因而,气候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中国的油橄榄引种,以及未来发展的极为关注的问题之一。我国的油橄榄引种范围大致在北纬24—34°之间,主要属于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干旱寒冷的大陆性气候型(表1)。由于油橄榄在成花过程中不受光周期效应的控制和影响,其个体发育和生活周期与温度的变化相呼应,因  相似文献   

3.
油橄榄在昆明地区已有50多年的引种历史,其生长发育要求严格的气候因子和立地条件范围。将油橄榄原产地、云南省永仁县、永胜县、易门县气候因子和立地条件与昆明地区进行比较,探讨昆明地区油橄榄的适生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昆明地区适宜种植油橄榄。提出获得高产高质油橄榄应注意的几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
中国在30多年的油橄榄引种试验工作中,既有失败的教训,又有成功的经验.在引种初期,对油橄榄的生态适应性与引种地生境因素的特点尚未探索清楚,就提出生产发展计划,走了一段弯路.我国的油橄榄曾经发展到2000余万株,占地14万hm2,但大部分地区不能满足油橄榄生长和结实对生境因素的要求,没有实现预期效益,油橄榄的发展受到阻碍.但中国的油橄榄引种并没有停止,经过30余年的艰苦工作,引种试种基本成功,主要表现在(1)找到了油橄榄在中国的适生区;(2)适生区的油橄榄树在自然生长状态下可以正常开花结实,集约栽培园的油橄榄产量达到了原产地的水平;(3)试验研究出了一套适合中国条件的繁殖和栽培技术.目前中国油橄榄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5.
简要介绍了四川油橄榄的引种历程、品种及分布,通过收集相关文献,从生态适应性、良种选育、繁育技术、综合利用、产业发展等多方面综述了四川油橄榄引种研究成果,以期为以后油橄榄的引种及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我国油橄榄种植区温度条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油橄榄在我国引种已有近30年的历史,是我国引种范围最广,引种株数最多的树种之一。国内外专家大多认为中国引种油橄榄的最大问题是气候,它将影响到油橄榄生产的发展。本文将就如何根据油橄榄特殊的生物学特性,结合我国现有种植区的气候特征和近30年的引种经验,综合地研究了我国油橄榄种植区的温度适应性。这对于油橄榄的生产、科研和全面地评价油橄榄在我国的气候适应性,可能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油橄榄具有严格的适生范围,只有在最适栽培区才能充分发挥品种的优越性状和特性。我国油橄榄在栽植过程中存在引种混乱、品种混杂、苗木质量低劣等问题,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油橄榄产量的提高,因此高产油橄榄品种的筛选和推广种植已经成为发展油橄榄产业化的紧迫性任务。通过对我国油橄榄适生区品种的适应性及抗性、果实产量及含油率、油品质等指标的对比研究和综合分析,形成一套可行的油橄榄高产品种筛选评价体系,为我国油橄榄适生区高产品种选植推广和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孙志东  邹泽华 《四川林业科技》2009,30(4):100-101,99
1概述 油橄榄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木本油料树种,其果实油是世界上已知唯一可鲜食的食用油。油橄榄油营养价值丰富,含有多种微量元素,被广泛地运用到食品、医药、化妆品、精细化工等方面,已经被世界各国所重视。我国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规模化引进油橄榄,通过试验,四川省的不少地区为我国油橄榄的适生区域,而西昌地区又是我省油橄榄栽培的一级适生区域。四川省油橄榄的引种研究以及生产推广一度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但是,由于过去追求规模化而忽视了品种的选择,虽然栽植了170余个品种,但开花结实的品种并不多。造成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产业急剧下滑。  相似文献   

9.
云南油橄榄引种四十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云南的油橄榄引种历程、云南引种油橄榄40年来取得的主要科技成果、在油橄榄引种工作中应吸取的教训等内容上, 全面阐明了云南发展油橄榄40年来的成效与教训。从中找到了油橄榄在云南引种成功科学技术途径, 据此对云南省油橄榄产业化的发展前景作了评述, 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樱花适生于雨量充沛、温差较小的海洋性气候条件下,喜排水透气性良好、疏松肥沃的微酸性土壤。而北京属于亚热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性气候,生境条件与樱花适生环境需求有一定的差距。对比北京及国内外栽培樱花具有代表性城市的生境条件,分析气候和土壤因子,找到北京地区管理樱花的主要限制因子和关键时期。结合樱花生态习性和北京生境差异的特点,论述樱花在北京地区应采取的管理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中国油橄榄发展概况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中国在30多年的油橄榄引种试验工作中,既有失败的教训,又有成功的经验,在引种初期,对油橄榄的生态适应性与引种地生境因素的特点未探索清楚,就提出生产发展计划,走 了一段弯路。我国的油橄榄曾经发展到2000余万株,占地4万hm^2,但大部分地区不能满足油橄榄生长和结实对生境因素的要求,没有实现预期效益,油橄榄的发展受到阻碍。但中国的油缆并没有停止,经过30余年的艰苦工作,引咎试种基本成功,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12.
我国从澳洲引种桉树已有近百年历史。桉树具有速生丰产的特性,已成为我国南方栽培的主要树种之一。但对其适生条件和施肥问题仍未解决,因此,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它的适生条件和施肥问题。一、桉树的天然分市与我国引种情况  相似文献   

13.
1978~1979年在三台县建设油橄榄示范场,以定植4~5年的不同油橄榄品种植株作砧木,按皮接法高接了24个品种。连续观察12年的结果表明:除嫁接不亲合品种外,多数植株树冠恢复快,开始结果早。各品种间,早期产果量(1981~1984年)与后期产果量(1987~1990年)及总产果量相关极显著,可在高接后6年以内完成品种比较。 在油橄榄新引种区,通过不同品种的栽培比较试验,选择适生优良品种用于生产,是引种工作的正常程序。为缩短选择时间,我们在三台县建设油橄榄示范繁殖场进行了高接品种比较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湖北省油橄榄栽培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橄榄(olea europaea L)是一种亚热带常绿果树,也是欧洲地中海沿岸国家营养丰富的经济树种,果油兼用。引种到我国已有三十年的历史,在湖北省引种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现已发展到1.5万亩,约100万株。湖北省油橄榄栽培区划,根据生态条件的分析及湖北省油橄榄引种的实践,以湖北省油橄榄生态区划为主要依据,结合栽培区的适宜程度来划分,冬季低温和雨量是两个主导因子,海拔600m以下的低山、丘陵、坡地,土壤条件作为划分等级的参考,同时,考虑各地的社会经济、技术条件的保证作用,划分为:1.最适宜栽培区;2.适宜栽培区;3.次适宜栽培区;4.试栽区或不适宜栽培区。并提出了各栽培区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5.
油橄榄是世界名贵的木本油料兼果用树种,越来越被人们高度重视。根据赣南的自然条件较适宜油橄榄生长,赣州市林业科学研究所于2009年、2014年分别从甘肃、四川引种油橄榄优良品种进行栽植,通过对油橄榄的栽培试验,总结出引种、栽植及幼林管护的技术要点,为油橄榄的产业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油橄榄(Olea europaea L.)系木犀科木犀属的常绿乔木,是在亚热带干旱条件下演替形成的优质油料树种,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沿岸一带,已有四千年的栽培史,被30多个国家引种和栽培。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1960年开始引种,1981年建立油橄榄品种园,收集油橄榄品种70个,1996年建成丰产园3.33hm^2,推出了一套完整的油橄榄丰产经营技术及果实加工技术。  相似文献   

17.
云南省油橄榄产业发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橄榄是世界最优的食用油科树种,栽培面积约1 000万hm2,年产成品油282.5万t。产品供不应求。文章总结了我省引种油橄榄的历史、取得的成果以及存在的问题,在开展油橄榄生态适应性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了全省生态区划,提出了主栽品种、栽培技术、产品加工、经营模式等油橄榄产业的发展路子,并进行了3个效益的预测。  相似文献   

18.
华山松引种试验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阐述华山松引种、育苗、造林、更新和第二代种子育苗试验研究情况及其效果分析;并对华山松生长发育规律及其与生态因子的关系,经过物候观察与生长量调查,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了解华山松生理生态学特性、生长规律和抗逆性,初步总结出发展华山松人工林的适生环境条件和技术措施。同时,对今后进一步搞好华山松试验研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为了让中阿友谊树在我省扩大引种,必须解决油橄榄种苗繁殖问题。几年来,我省各引种点,就油橄榄种子育苗问题进行过不少试验,培育出一定数量的苗木。但是,突出的问题仍然是出苗率很低,一般在30%以下,不能满足引种发展的需要。为了掌握油橄榄种子萌发规律,提高育苗成效,我们进行了不同水分条件的沙  相似文献   

20.
油橄榄(Oleo europaea)在湖北省引种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是我国引种油橄榄的重点省份之一。总结引种的经验,气候因素是我国引种油橄榄工作中遇到的最大问题之一,并且影响到将来的扩大栽培以及对油橄榄资源的利用。因此,根据油橄榄生物学特性及湖北省的气候特征,划分油橄榄生物气候区,并对各生物气候区发展油橄榄生产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