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网箱养殖智能投饲监控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浑水海域网箱养殖中的投饲量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采用回声探测方法进行智能投饲监控的系统原理及软硬件设计。在网箱底部安装一套收发合置的回声探测声纳,监测通过网箱饲料反射的声信号能量值,将其作为反馈量来调整饲料流量,使得过剩饲料维持在预设量,以实现智能饲量控制。为简化投饲监控系统并降低成本,可采取1套回声探测系统同时监控4个网箱的设计,并将各个监控节点组成WLAN后接入公网,以实现大型网箱养殖场的远程智能投饲监控。  相似文献   

2.
1984年1月10日台湾省海洋产品实验室的专家报告说:台湾引进了一个探测渔业资源的人造卫星系统。  相似文献   

3.
中国台湾省将天然的或人工养殖的雌斑节对虾切除一侧眼柄,诱导其卵巢成熟,然后将雄性斑节对虾的精(竹3夹)移植到蜕皮后尚处于柔软状态下的雌虾的纳精囊中。结果发现,当向雌虾纳精囊中移植两个精(竹夹)时,雌虾第一次产卵平均孵化率为82.35%,第二次产卵的平均孵化率为39.11%。当向雌虾的纳精囊中移植一个精(竹夹)时,两次产卵的平均孵化率分别为71.87%和13.17%。从这一事实可以看出产卵亲虾可多次产卵。另外对不移植精(竹夹)的雌虾在产卵前向水  相似文献   

4.
科技·推广     
5月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作为技术负责单位与长江渔业资源管理委员会共同完成的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监测系统渔业资源与环境监测项目(1996年~2003年)在武汉通过了验收。该项目开展了对长江干流(宜宾——河口)、洞庭湖、鄱阳湖渔获物组成、比例及渔获量,宜昌棗城陵矶江段四大家鱼产卵条件及鱼卵(苗)发生量,渔业水质的监测;完成并提交了《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监测系统渔业资源与环境监测重点站技术报告(1996~2003年)》和相应的监测数据。这些成果成为三峡水库蓄水前生态与环境本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滑柔鱼耳石微结构及生长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我国鱿钓船2007、2008和2010年在西南大西洋作业期间采集的3462尾阿根廷滑柔鱼样本(其中2007年308尾、2008年262尾、2010年2 892尾),测量了491枚耳石外部形态参数和耳石重量(雌性274枚、雄性217枚),结合耳石的日轮,对耳石微结构及其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阿根廷滑柔鱼耳石的生长纹由明暗相间的环纹组成,耳石中心为黑色,呈水滴形;从核心到侧区边缘,轮纹宽度由窄至宽,亮度由明至暗;侧区到北区边缘,轮纹则由宽至窄,亮度由暗至明。根据生长纹的宽度和颜色的明暗,可将整个耳石分为3个区域,即后核心区、暗区、外围区。不同群体间耳石总长(TSL)和最大宽度(MW)的生长存在显著性差异,但性别间无差异。冬季产卵群TSL和MW的生长适合用线性函数表示,秋季产卵群则适合用对数函数表示。耳石重量(SW)的生长存在群体和性别间差异,冬季产卵群雌、雄个体SW的生长分别适合用幂函数和指数函数表示,秋季产卵群则分别适合用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表示。两个群体的TSL、MW、绝对生长率和相对生长率都随着日龄的增加而先增加后减小,而SW的绝对生长率则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相对生长率则随着年龄增加而先增加后减小。同一年龄段内冬季产卵群的绝对和相对生长率基本上都大于秋季产卵群,雌性个体的绝对和相对生长率要大于雄性个体。  相似文献   

6.
使用38 kHz 回声探测系统反复扫描通过鳕群的拖网迹,观察产卵鱼群中大西洋鳕对网板拖网单一通过的反应,鱼群有5 km宽,沿390 m 等深线扩展大约25 km,占海底10 m,平均密度变化0.004尾/m~3(最大0.488尾/m~3),鱼群由平均尺寸41±6.1 cm的鳕组成,拖网通过后探测77 min 干扰,在拖网迹中及其附近密度很低,在200~400 m  相似文献   

7.
我所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实践,创造成功一套半自动化鱼苗孵化设备(见图)。这一设备是将蓄水池、产卵池、排水池、集卵池和孵化环道连成一体,形成半自动流程;将上面冲水,人工捞卵的产卵池,改造为池底冲水,自动集卵的产卵池;由原来人工洗刷的孵化环道,改造为自动洗刷的孵化环道。目前已建成这样的产卵池有三个,孵化环道五个。改建后的产卵池和孵化环道通过生产实践证明,产卵池人工捞卵改为自动集卵具有  相似文献   

8.
控制甲壳纲十足目经济动物产卵是进行这类动物养殖时的一个重要课题。已知用紫外线照射海水可以刺激鲍鱼(Haliotis discus)产卵。然而人们对用紫外线照射海水诱导甲壳纲动物产卵的效果却无从知晓。最近已进行这方面的研究,调查用紫外线照射海水诱导对虾(Penaeus japonicus)产卵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半滑舌鳎卵巢发育的组织学和形态数量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组织学方法系统研究了人工养殖条件下半滑舌鳎亲鱼卵巢的组织发育周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卵母细胞发育可分为6个时相,卵巢发育分为6期.卵巢不同发育时期都由不同类型的卵母细胞组成,半滑舌鳎为非同步分批多次产卵类型.周年发育过程中,6月龄前的鱼卵巢发育处于第Ⅰ期;9~12月龄卵巢可发育至第Ⅱ期;12月龄半滑舌鳎性腺可发育达到Ⅲ期,并一直保持至24月龄.3龄雌鱼达到性成熟,卵巢可发育至第Ⅳ期;随着水温和光周期的调控,卵巢发育进入成熟期(Ⅴ期),发生水合现象是卵母细胞成熟并准备排卵的信号;产卵结束后卵巢退化至第Ⅵ期,排出的卵母细胞退化吸收,以Ⅲ期卵巢越冬后,卵巢退化至Ⅱ期并持续至下一个繁殖周期.人工养殖条件下,卵巢内存在卵母细胞闭锁现象.性腺周年发育过程中,性腺指数(GSI)在性腺达到成熟期时达到峰值,产卵结束后性腺快速退化,GSI值各月份差异显著(P<0.05),亲鱼性腺重量在卵巢发育成熟过程中一直处于生长状态.亲鱼肝脏指数(HSI)在产卵前7~8月份(性腺达到成熟期前30 d左右)达到最大,表明7~8月份是性腺进行卵子发育、卵黄能量储备的重要时期,亲鱼在产卵前通过积极摄食储备体内能量,肝脏在卵母细胞卵黄积累方面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肥满度(CF)值在繁殖盛期10~11月份达到最大,表现出与GSI类似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水科院渔机所对鱼菜共生系统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试制工作.该所研制的组装式鱼菜共生系统(见图4)主要是通过机械、电子、生化等手段将工业化高密度养鱼和蔬菜无土栽培两项技术结合在一起,使整个系统的增氧、加热、流水、循环一体化,形成一个闭式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组装式鱼菜共生系统主要有两种循环模式:(一)水泵抽吸式它是由微型密封泵、小型空压机(或风机)、微孔管或气泡石、定时器等组成,也可以用由微型潜水电泵和射流管组成的射流增氧机取代空压机与微孔管.  相似文献   

11.
林春 《福建水产》1992,(3):49-51
近年来我省先后引进了数台WESMAR(威士玛)小型渔用扫描声纳,经试用有一定效果。这些声纳的最大特点是体积小、结构简单、显示图象直观、清晰,监能以不同颜色将目标的不同反射强度清晰地表示出来,无疑对探测、跟踪渔群带来了方便。本文根据这几年参加安装、维修工作搜集的一些资料,结合自己的体会就声纳的基本组成及其显示部份作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2.
在2003年4月7~16日、6月16~24日2次东海和黄海渔业资源监测调查中,对小黄鱼(Psdudosciaena polyactis Bleeker)产卵群体的分布、性腺成熟度组成、分布环境特征进行了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此次调查数据及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查水域范围内存在两个较明显的小黄鱼产卵场,主要位于黄海南部的近海及济洲岛的西南部,适宜水温为10~12 ℃,适宜盐度为32~33;另据推测黄海南部的禁渔区内至少还存在一个小黄鱼的产卵场;小黄鱼在产卵前呈自然分布,产卵时就近进入其中一个产卵场,产卵后开始游向南方进行索饵洄游;据推测,调查范围内的小黄鱼产卵时间大概是从3月份的中下旬开始,然后可能一直延续到5月底和6月初结束.  相似文献   

13.
Phb2是抗增殖蛋白(Prohibitin)的一个亚型。本研究利用RACE技术首次获得了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 japonica)Phb2基因的全长序列,该序列全长为1283 bp,其中5′非编码区(5′-UTR)150 bp,3′非编码区(3′-UTR)236 bp,开放阅读框(ORF)897 bp,预测编码298个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曼氏无针乌贼Phb2基因编码的蛋白无信号肽,第20~42位氨基酸为跨膜结构,包含1个PHB家族的结构域。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其在曼氏无针乌贼不同生长时期(幼体、产卵前、产卵中、产卵后濒死前)各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Phb2在4个时期的各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幼体和濒死前表达量较低,产卵前和产卵中的表达量则相对较高,在各时期中脑、肝表达较多。视腺作为与生殖调控有关的内分泌器官,其Phb2基因表达具有时期差异性,在产卵后的表达量由产卵时期的高表达大幅下降,说明Phb2具有周期调节、控制细胞衰老和凋亡的多效性功能。本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了解抗增殖蛋白对曼氏无针乌贼的抗衰老作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根据2000~2004年在山东半岛南部鳀鱼(Engraulis japonicus)产卵场多学科综合调查所获得的资料及1991年等相关历史资料,从体长组成、集群特征、年龄结构、性腺成熟度、性成熟系数、性比、摄食强度等多个方面研究了鳀鱼生殖群体结构及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鳀鱼生殖群体全长组成范围为6~16cm,优势长度9~12cm,长度组成年代际变化明显,生殖群体组成趋向小型化;(2)生殖群体由1~4龄鱼组成,与1991年相比1龄鱼比例增加,生殖群体的平均年龄减小;(3)6月上旬进入产卵盛期,鳀鱼雌性个体性腺成熟度以IV期、VA期占优势,6月下旬IV期和VA期比例减少,VB期和VI-IV期比例增加,7月上旬VI-III期和VI-II期比例占优势,盛产期结束;(4)鳀鱼生殖期间摄食强度较弱,空胃率超过60%。(5)生殖群体按个体大小集群产卵,各群聚优势长度组成存在明显差别,性腺发育程度不一致。本文还对鳀鱼资源衰退给生殖群体结构和种群补充造成的影响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给出了通过估算出局部背景光谱测定嵌入半透明物质中的细小物体之光谱特征的一种方法。在工业化条件下的一个用于探测大西洋鳕鱼片中的线虫的新型超光谱成像系统中,对这一方法进行了评估。在400 mm/s的传送带速度下运行该系统,这一速度达到了鱼片工业化生产所需的每秒探测1块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北京地区密云水库鱼类资源及空间分布特征,对库区的主要渔获物及鱼类大小组成、密度及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探测评估分析。结果表明:密云水库主要渔获物为鲢、鳙、鲤、鲫、戴氏红鲌、团头鲂、草鱼、鯵条和池沼公鱼等,其中鲢和鳙分别占总渔获量的52.7 %和37.8 %。回声探测结果显示,鱼类平均目标强度为(-46.8±7.6)dB,鱼类体长范围为3.0~74.1 cm,平均体长为10.15 cm。不同水域鱼类密度空间分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鱼类密度最大值出现在水库中心水域,为865.20 ind./1 000 m3,鱼类密度最小值位于内湖水域,仅为2.87 ind./1 000 m3。不同水层间鱼类密度空间分布亦极不均匀(P<0.01),大部分鱼类倾向于分布在水体中层,鱼类密度为570.66 ind./1 000 m3。  相似文献   

17.
为了商业化繁殖小丑鱼,研发了小丑鱼集约化循环水繁殖设施和技术。繁殖设施主要由木架、培育缸、管道系统、水处理底缸等组成,1组集约化循环水繁殖设施可培育21对小丑鱼亲鱼。试验结果:人工培育条件下小丑鱼的繁殖习性相似,常年连续产卵,正常产卵间隔为9~15 d,每次产卵500~2 500粒,原缸孵化,正常孵化率在50%以上,水温27℃时,孵化时间为7~8 d。结果表明,小丑鱼集约化循环水繁殖设施在较小的室内空间可培育较多的小丑鱼亲鱼,并且培育水质良好、稳定,繁殖设施中的小丑鱼亲鱼可连续并稳定地保持较高的产卵量和孵化率,达到商业化繁殖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多波束渔用声呐是海洋渔业实现高效、精准和选择性捕捞的重要工具。为了系统分析多波束渔用声呐探测性能及主要制约因素对作用距离的影响,针对圆柱形阵多波束渔用声呐,采用水声学系统仿真的方法,分别对主要为噪声和混响环境下的渔用声呐探测性能进行分析,对不同海况下噪声不同目标强度鱼群的探测性能进行比较,分析窄带系统和宽带系统降低混响的能力,并对噪声和混响混叠环境下的渔用声呐探测性能进行仿真分析;最终,从系统设计、发射方式、接收方式等多个角度提出提高渔用声呐探测性能的方法,为远距离、高分辨率多波束渔用声呐的研制提供改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了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血清中17β-雌二醇放射免疫的测定方法,将所建立的测定方法用于鱼类血清测定,并对方法的准确性(回收率92.8±8.16%)、特异性(抗血清与雌酮、雌三醇的交叉反应分别为<3.20%、<2.99%)和灵敏度(2.36—2.50pg)作了检验。标准曲线的r=-0.998,s=0.023-0.051,检测范围为10—400pg/管。 团头鲂催产后血清中促性腺激素(GTH)含量增高,为产卵前的17倍左右,而未产卵个体的GTH含量则为产卵个体产卵前的3—5倍。与草鱼和鲢鱼一样,当血清中GTH达到一定浓度时,才能实现产卵。 随着团头鲂卵巢的发育,血清中17β-雌二醇(17β-E_2)含量和成熟系数同步逐渐上升,至第Ⅳ期卵巢发育成熟阶段,血清中17β-E_2含量形成一个高峰,达到2004.11±1136.31pg/ml,可作为卵母细胞卵黄迅速积累的指标。过后,血清中的17β-E_2含量略有下降,催产前为1392.71±399.09和1219.29±420.51pg/ml,产卵后,血清中17β-E_2含量在短时间内迅速下降到346.71±129.51和324.28±228.00pg/ml。 雄鱼则与雌鱼相反,17β-E_2含量随精巢发育而逐渐下降,并一直维持在一个低水平。  相似文献   

20.
<正>我们周围的许多动物都是跟我们人类一样,有着不同性别,并且这种性别在我们出生的时候便确定下来。但奇怪的是有些动物并不是这样,在它们的一生会一次或多次改变自己的性别。这种现象在鱼类,特别是海洋鱼类中最为多见。"一夫一妻家族"社会中的性转变生活在热带海洋,与海葵共生的小丑鱼(又名海葵鱼、双锯鱼)通常由几十条鱼组成一个大家族,每个家族由一条较大的雌鱼,同时还有一条体型较小的功能性雄鱼(与雌鱼交配产卵)以及数条成长受阻碍的雄性幼鱼构成。如果雌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