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杰 《河南水产》2003,(1):10-11
2001年4月起对信阳南湾水库的底栖动物进行了周年定量采样调查。结果表明该水库底栖动物主要由水生昆虫和寡毛类组成,共检出底栖动物3种,年均生物量为0.6032克/平方米;密度为263.83个/m^2,每年提供的鱼产潜力为20034公斤。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西部内陆水库放牧式养殖西伯利亚鲟的生产潜力,以甘肃省酒泉市的红砂墩水库为例,调查了水库中底栖动物的资源以及西伯利亚鲟的食物组成和季度摄食量。结果显示:水库中底栖动物12种,其中,腹足类3种,寡毛类3种,水生昆虫3种,甲壳类2种。2龄西伯利亚鲟的食物组成包括调查所得的全部底栖生物,以甲壳类、腹足类、寡毛类和昆虫幼虫为主要食物,随着鲟鱼的生长,秋冬季后开始逐渐摄食小型底栖鱼类。研究表明2龄西伯利亚鲟食谱范围较广,适合在此类水库中养殖。另对底栖动物的鱼产潜力进行估算,该水库底栖动物每年提供给鲟鱼生长的鱼产潜力为18.55 t。  相似文献   

3.
清河水库的底栖动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4年,我们对清河水库的底栖动物进行了初步调查,当时底栖动物的密度与生物量很低,1978年4月至1979年9月,对清河水库又进行了了次底栖动物的调查,为水库渔业利用提供部份资料。清河水库是座山谷型水库,采集点在上、中、下三处,下游大坝附近设左、  相似文献   

4.
根据池塘中养殖鲤鱼数量,规格对底栖动物数量的影响以及大伙房水库蓄水初期底栖动物的生物量,评述不考虑食底栖动物鱼类的现存量而以底栖动物的数量来估测底栖鱼类的鱼产力是不合理的。  相似文献   

5.
江西省潘桥灌区4座水库渔业资源与开发利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1991年4月—1992年元月对潘桥灌区4座大、中型水库进行了渔业资源调查,结果表明:水库水文气象条件、集雨区及其与养鱼面积比、水深有利于渔业生产,但水质性状较差。水库浮游生物、底栖动物现存量较高,除芦围水库外,另外3座水库鲢、鳙生长速度缓慢。综合评价了水体营养类型,估算了水库鱼产潜力,并针对4座水库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发展渔业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
黑龙滩水库的底栖动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黑龙滩水库底栖动物主要由寡毛类和水生昆虫组成。共检出底栖动物35种(属),年均生物量6.555g/m^2,密度1763个/m^2,每年提供的鱼产潜力为10.9kg/ha。  相似文献   

7.
碧流河水库底栖动物及其鱼产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后对碧流河水库的5个断面、10个采样点的底栖动物进行调察,采到寡毛类3种,水生昆虫2种。底栖动物的平均密度为335.6个/m2,平均生物量为2.013 g/m2。寡毛类的数量最多,软体动物贫乏。克拉泊水丝蚓和羽摇蚊幼虫是该库的2个优势种。底栖动物种群结构简单、种类单一。还对底栖动物的鱼产潜力进行了估算,其值为8.1 kg/hm2。  相似文献   

8.
1994年5月到10月和1996年5月到10月对关门山水库进行了鱼产力的调查。水库的饵料生物量分别是:浮游植物3.23mg/L;浮游动物0.95mg/L;水生高等植物450g/m2水生底栖动物40,3g/m2。水库的鱼产力为217.29kg/hm2,其中浮游植物鱼产力129kg/hm;浮游动物鱼产力58.2kg/hm2;水生植物鱼产力18kg/hm2;底栖动物鱼产力12.09kg/hm2。毛初级生产量48.01卡/m2·日;净初级生产量11.79卡/m2·日。合理利用途径是:充分利用水域自然饵料和优越的水质条件,突出本地区冷水鱼类的优势,以养为主,增殖、养殖捕捞相结合,提高鱼产量,增加经济效益,以达到合理利用水域资源形成高产、高效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9.
根据桃林口水库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着生藻类、水生维管束植物等鱼类基础饵料生物平均生物量和有机碎屑有机碳平均含量计算得出桃林口水库鱼产力为1 377.82t,单位鱼产力为55.11t/km2。桃林口水库鱼产力高有水库新建、鱼种无法自然繁殖、渔业管理无序和鱼种投放不足四方面原因。  相似文献   

10.
红旗湖的底栖动物及其渔业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红旗湖底栖动物进行了资源调查,结果为软体动物2种、寡毛类3种、水生昆虫13种;底栖动物鱼产潜力总计7743kg;并对改变该湖两半2提出了恢复植被、调整放养品种等生产性建议与设想。  相似文献   

11.
泥河水库底栖动物群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洪贤 《水利渔业》2001,21(5):36-38
1997年对泥河水库进行资源调查,共获底栖动物4大类26种。其中软体动物14种,摇蚊幼虫6种,寡毛类5种,甲壳类1种。底栖动物的年平均密度为621.9个/m^2,生物量年平均为37.226g/m^2。阐述了底栖动物的季节变化、渔产潜力及底栖动物在环境检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白莲湖天然饵料生物调查及鱼产力估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合理利用白莲湖的天然饵料,并为今后精养高产合理放养及合理投饵施肥等提供依据,在1989年5月至10月,对该湖的浮游生物及底栖动物进行了调查分析,同时估算了其天然鱼产力。  相似文献   

13.
富水水库底栖动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1985年至1986年对富水水库底栖动物的调查,列出了27种底栖动物名录,推算了底栖动物现存量,分析了优势种的分布型式,对主要类群与水深的关系及渔业利用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水库渔业生产,由于放养的鱼类主要限于鲢、鳙鱼,这些鱼类摄食以浮游生物为主,因而水体底部的天然饵料资源利用较少。为了充分发挥底栖动物的生产潜力,提高水库杂食性鱼类的产量,我们于1977年5月对湖北省麻城县浮桥河水库的底栖动物作了调查,取得了一些资料。现将这些资料整理发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福建省水库渔业资源调查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9-1990年对福建省具有代表性的33座不同类型水库渔业资源进行了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自然条件、水利工程概况、浮游生物、初级生产力、底栖动物、鱼类资源和渔业基本情况。总体来看,福建省大多数水库属于中营养型和贫营养型,目前渔业单产极低,但具有水温高,水资源丰富、水质良好的渔业发展条件,增产潜力大。  相似文献   

16.
蛤蟆通水库底栖动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1991,1994对蛤蟆通水库底栖动物进行了研究。底栖动物共计42种,以水生昆虫为主,占52.4%。密度为315.5个/平方米,水生昆虫占50.8%。寡毛类45.4%;生物量250.065g/m^2,软体动物占98.5%。密度,生物量季节变化的顺序为秋季>夏季>春季。全库底栖动物鱼产潜力为21301kg  相似文献   

17.
碧流河水库的底栖动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碧流河水库的底栖动物,先后对6个断面14个采样点进行7次采样,经分析有4个类群。其中:软体动物2属;环节动物4属;水生昆虫双翅目幼虫6属,毛翅目幼虫、浮游目幼虫、蜻蜓目幼虫、鞘翅目幼虫、牛虻属幼虫和水蝇属幼虫;甲壳动物只有米虾属。以环节动物的寡毛类为主,水生昆虫居次。底栖动物现存生物量为1.62g/m,其鱼产潜力为0.54kg/亩.  相似文献   

18.
1994年12月-1995年9月对温河水库进行了鱼产潜力调查及合理开发透明牟研究。浮游植物8门57属(种),浮游植物生物量平均为8.468mg/l,硅藻占47.3%;浮游动物36属(种),生物量平均为2.11mg/l,轮虫占71.2%;底栖动物16属(种),生物量平均为679.33g/m^2,软体动物占99.7%;水生植物13属(种),生物量平均为890g/m^2。温河水库鱼产潜为342.16kg/ha,其中浮游植物鱼产潜力为113.68kg/ha,浮游动物鱼产潜力为45.32kg/ha,底栖动物鱼产潜力为116.48kg/ha,水生植物鱼产潜力为66.68g/ha。鱼种总投放量为1596尾/公顷(79.83kg/ha)。综合开发的途径是:充分利用水域自然饵料资源和优越的生态环境,实行以养为主,增、养、捕相结合的方针,建成集繁殖、育种、商品生产为一体的渔业生产体系。  相似文献   

19.
红水河干流梯级运行后底栖动物的演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7月、11月分别对红水河6座已建梯级底栖动物进行了两次调查,通过对照各梯级建库前资料,分析评价建库后底栖动物的演替特点。结果表明:6座梯级成库后,开发河段底栖动物种类结构由急流型向静水、缓流型转化,大部分水域种类分布有所下降,底栖动物密度整体较成库前大幅增加,各梯级影响区域底栖动物生物量较前增减不一,变化幅度较大。  相似文献   

20.
太湖流域春季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水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春季对太湖流域14个湖泊、7座水库及8条河流的底栖动物进行了调查。共调查到底栖动物57种,隶属4门、8纲,其中水生昆虫(17种)和寡毛类(15种)物种数最多。霍甫水丝蚓为整个流域的绝对优势种。聚类分析表明,可将29个水体的底栖动物划分为10种群落类型,其中霍甫水丝蚓在15个水体中占绝对优势,铜锈环棱螺为5个水体的第一优势种。底栖动物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2 741.2个/m2和47.2 g/m2,寡毛纲在密度中占绝对优势(90.9%),双壳纲和腹足纲在生物量中占93.4%。密度河流最高、水库最低;生物量湖泊最高、水库最低,底栖动物类群数量组成水体类型间差异明显。物种多样性与丰富度和均匀度均显著相关,但更多地受均匀度的影响。水库、湖泊的Shannon多样性、物种丰富度、均匀度指数均显著高于河流,物种数差异接近显著水平。养殖型湖泊底栖动物密度显著高于非养殖型湖泊,生物量、Shannon和均匀度指数相反。Wright指数显示,太湖流域水库水质多处在清洁—轻污染等级,Shannon和BPI指数说明绝大多数湖泊和河流处在中—重污染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