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水温22~24℃时,鲇仔鱼3日龄开口摄食,初次摄食率为18%,最高初次摄食率出现在5日龄,达100%;鲇仔鱼个体发育过程中存在混合营养期,正常摄食时,混合营养期为2d,完全饥饿状态下,仔鱼的卵黄囊至4日龄即完全消失;7~8日龄,鲇仔鱼如不能建立外源性营养,将很快进入饥饿不可逆(PNR)点;随延迟投饵天数的增加,仔鱼成活率明显降低,延迟6d投饵,11日龄仔鱼全部死亡;完全饥饿组仔鱼,至10日龄全部死亡;仔鱼全长和湿重的增长率随延迟投饵天数的增加而下降,完全饥饿条件下,1日龄至6日龄仔鱼全长呈正增长,随后转为负增长;1日龄至4日龄仔鱼湿重呈正增长,随后转为负增长。  相似文献   

2.
用初次摄食率测定法测定饥饿胁迫下兰州鲇(Silurus lanzhou)仔鱼耐饥饿能力,研究了饥饿对仔鱼生长、摄食和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温(22.5±1.2)℃条件下,仔鱼3日龄开口摄食,初次摄食率为23.33%,6日龄初次摄食率达到100%.正常摄食时,混合营养期持续2 d,完全饥饿状态下,4日龄仔鱼卵黄囊吸收完毕,5日龄达到最高摄食强度.9日龄不能建立外源性营养的仔鱼进入饥饿不可逆点(Point of no return,PNR),PNR有效积温为202.5 d.℃.饥饿仔鱼在PNR前2 d时其累计死亡率超过50%,抵达PNR后1 d全部死亡.饥饿对仔鱼发育起延迟作用,混合营养期延迟投喂,仔鱼生长发育水平明显低于正常投喂仔鱼.投喂组仔鱼生长指标呈不等速增长,实验结束时(11d)进入稚鱼期,饥饿仔鱼形态发育停滞,生长指标出现负增长.  相似文献   

3.
柴毅  危起伟  谭凤霞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23):5432-5435
在水温(25.0±0.7)℃条件下,测定了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 Gray)仔鱼的初次摄食率,研究了延迟投饵对中华鲟仔鱼的摄食、存活及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中华鲟仔鱼6日龄时卵黄囊基本吸收完毕,不可逆点出现在延迟投饵第七天(14日龄),开始投喂饵料的最佳时期应在仔鱼开口后的2~3 d之内,即第9~10日龄.仔鱼从7日龄时开口摄取外界食物,最高初次摄食率出现在延迟投饵5d(12日龄)时,为73.30%.仔鱼存活率随延迟投饵天数的增加而显著性降低,延迟投饵0~3 d内,仔鱼存活率均为90%以上,延迟投饵7~9d内,仔鱼存活率下降至50%左右,延迟投饵11d时仔鱼存活率降至10.43%,延迟投饵时间12d时仔鱼全部死亡.仔鱼全长和体重均随延迟投饵天数的增加而呈现明显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4.
延迟投饵对高体革(鱼剌)仔鱼早期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温为24.5~27.8℃条件下,通过延迟投饵对高体革(鱼刺) Scortum barcoo仔鱼的摄食、存活及生长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宝石鲈仔鱼的卵黄囊在4日龄时吸收完毕.仔鱼进入混合营养期;仔鱼的油球在6日龄时吸收完毕,仔鱼进入外源性营养期.宝石鲈仔鱼在3日龄时开口摄食,投饵后2 h内仔鱼的初次摄食率达到97%;仔鱼在延迟投饵1、2、3、4、5 d时,投饵后2 h内的初次摄食率分别为100%、90%、67%、30%、0.宝石鲈仔鱼的"不可逆点"(PNR)出现在仔鱼开口摄食后的第4 d(7日龄).延迟1~2 d投饵,9日龄时仔鱼的存活率在85%以上;延迟3 d投饵时,其存活率为60%;延迟4 d投饵时,其存活率仅为22.5%;完全饥饿条件下,宝石鲈仔鱼9日龄时全部死亡.在保证索饵周期相同的情况下,延迟投饵在0~3 d内,各试验组之间的仔鱼在全长及体长上没有显著差异(P>0.05);而延迟4 d投饵试验组的仔鱼与延迟0~3 d投饵试验组的仔鱼在全长、体长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宝石鲈的最佳投喂时间是在仔鱼开口后的3 d之内.  相似文献   

5.
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饥饿试验,研究饥饿胁迫下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仔鱼摄食、存活、生长发育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25±0.5)℃水温条件下,中华倒刺鲃仔鱼初次开口摄食的初次摄食率达86.7%,6~11日龄初次摄食率持续达100%,12日龄开始下降,18日龄进入PNR。延迟1~6d投饵对仔鱼成活率的影响不显著,之后,开始显著下降(P<0.05)。完全饥饿条件下,累计死亡率超过50%发生在19日龄,22日龄全部死亡。饥饿对仔鱼全长、头长、眼径、体高和尾柄高5项形态学生长指标的影响不同步,分别在延迟投饵时间达6,7,5,3,4d起显著低于正常投饵组(P<0.05)。饥饿仔鱼鳍发育停滞,饥饿达7d以上仔鱼除出现头大身瘦,脊索弯曲,肠道萎缩等饥饿仔鱼的一般形态特征外,还出现胸角现象。中华倒刺鲃仔鱼开始投饵的最适时间建议在6~8日龄。  相似文献   

6.
延迟投饵对高体革鯻仔鱼早期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水温为24.5—27.8℃条件下,通过延迟投饵对高体革鯻Scortum barcoo仔鱼的摄食、存活及生长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宝石鲈仔鱼的卵黄囊在4日龄时吸收完毕,仔鱼进入混合营养期;仔鱼的油球在6日龄时吸收完毕,仔鱼进入外源性营养期。宝石鲈仔鱼在3日龄时开口摄食,投饵后2h内仔鱼的初次摄食率达到97%;仔鱼在延迟投饵1、2、3、4、5d时,投饵后2h内的初次摄食率分别为100%、90%、67%、30%、0。宝石鲈仔鱼的“不可逆点”(PNR)出现在仔鱼开口摄食后的第4d(7日龄)。延迟1—2d投饵,9日龄时仔鱼的存活率在85%以上;延迟3d投饵时,其存活率为60%;延迟4d投饵时,其存活率仅为22.5%;完全饥饿条件下,宝石鲈仔鱼9日龄时全部死亡。在保证索饵周期相同的情况下,延迟投饵在0—3d内,各试验组之间的仔鱼在全长及体长上没有显著差异(P〉0.05);而延迟4d投饵试验组的仔鱼与延迟0—3d投饵试验组的仔鱼在全长、体长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宝石鲈的最佳投喂时间是在仔鱼开口后的3d之内。  相似文献   

7.
倒刺鲃仔鱼饥饿耐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温为(27.0±0.5)℃条件下,通过饥饿试验,观察了饥饿对倒刺鲃Spinibarbus denticulatus仔鱼摄食、生长与形态变化和存活的影响,研究饥饿胁迫下倒刺鲃仔鱼的饥饿耐力。结果表明:倒刺鲃5日龄仔鱼初次开口的摄食率达90%,6-11日龄仔鱼的初次摄食率持续达100%,12日龄开始下降,17日龄进入饥饿不可逆点(PNR);延迟1-8 d投喂对仔鱼存活的影响不显著,之后,仔鱼的成活率随延迟投喂天数的增加而显著降低,饥饿仔鱼超过50%死亡率发生在PNR前1 d;完全饥饿条件下,饥饿0-7 d内,仔鱼全长为正增长,之后,全长开始转为负增长,饥饿仔鱼鳍褶消失速度减缓,臀鳍芽发育停滞,腹鳍芽未能形成,在接近或处在PNR期时,仔鱼的形态发生显著变化,出现脊索弯曲、头大身瘦、肠道萎缩、胆囊膨大且里面充满黄绿色胆汁以及"胸角"等现象。从形态上的变化可对倒刺鲃仔鱼的营养水平作出初步判断。倒刺鲃仔鱼的补偿生长能力和耐饥饿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8.
人工育苗条件下泥鳅仔鱼的摄食与生长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人工孵化的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仔鱼为材料,对其早期阶段的摄食及生长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水温22~25℃条件下,泥鳅仔鱼3日龄开始摄食,6日龄时卵黄完全耗尽,8~10日龄饥饿仔鱼进入不可逆转点(PNR)期;混合营养期3~4 d。饥饿仔鱼的初次摄食率开始较低,此后上升,到卵黄囊快要耗尽时达高峰(88%),以后又下降。内源性营养期,仔鱼日平均生长率为0.84 mm/d;PNR前的摄食期,饥饿仔鱼的日平均生长率为0.06 mm/d,而摄食仔鱼的日平均生长率为0.45 mm/d;PNR后至死亡前,饥饿仔鱼体长呈负增长,而摄食仔鱼的日平均生长率达0.65 mm/d。摄食仔鱼在孵化后12 d内的全长和日龄呈线性相关:L=0.452 3D 3.129 2,R2=0.953 5;口宽与全长呈正比关系:M=0.154 4L-0.452 5,R2=0.957 6。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细鳞斜颌鲴仔鱼不可逆点,确定其从孵化池移养至培育池塘的最佳时间,为人工育苗生产提供技术指导.[方法]对卵黄囊期细鳞斜颌鲴仔鱼分别进行饥饿与正常投饵的对比试验,观察内源性营养转化为外源性营养的过程中,饥饿对卵黄囊期仔鱼摄食、存活及生长的影响,确定其不可逆点.[结果]在27~29℃的水温条件下,初孵仔鱼卵黄囊体积为0.34934 mm3,5日龄消失;3~4日龄为内源性营养与外源性营养的混合期,最高初次摄食率(96.7%)出现在5日龄,至6日龄下降到46.7%,即进入不可逆期,具有初次摄食能力的时间约7d.与正常投饵的仔鱼(仔鱼存活率约75%,瞬时生长率0.2383)相比,饥饿组仔鱼从4日龄开始,其存活率明显下降,至15日龄全部死亡;在生长方面,也是4日龄以前保持较快的生长速度,但此后逐渐出现负增长,其瞬时生长率仅0.1093.[结论]在27~29℃的水温条件下,人工繁育的细鳞斜颌鲴仔鱼宜在3日龄时从孵化池移养至培育池,同时提供适宜开口饵料.  相似文献   

10.
细鳞斜颌鲴仔鱼饥饿试验与不可逆点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细鳞斜颌鲴仔鱼不可逆点,确定其从孵化池移养至培育池塘的最佳时间,为人工育苗生产提供技术指导.[方法]对卵黄囊期细鳞斜颌鲴仔鱼分别进行饥饿与正常投饵的对比试验,观察内源性营养转化为外源性营养的过程中,饥饿对卵黄囊期仔鱼摄食、存活及生长的影响,确定其不可逆点.[结果]在27~29℃的水温条件下,初孵仔鱼卵黄囊体积为0.34934 mm3,5日龄消失;3~4日龄为内源性营养与外源性营养的混合期,最高初次摄食率(96.7%)出现在5日龄,至6日龄下降到46.7%,即进入不可逆期,具有初次摄食能力的时间约7d.与正常投饵的仔鱼(仔鱼存活率约75%,瞬时生长率0.2383)相比,饥饿组仔鱼从4日龄开始,其存活率明显下降,至15日龄全部死亡;在生长方面,也是4日龄以前保持较快的生长速度,但此后逐渐出现负增长,其瞬时生长率仅0.1093.[结论]在27~29℃的水温条件下,人工繁育的细鳞斜颌鲴仔鱼宜在3日龄时从孵化池移养至培育池,同时提供适宜开口饵料.  相似文献   

11.
通过限饲和补饲比较不同配比饲料对蛋鸡生长发育与产蛋量方面的差别。选用43周龄的封闭系统下饲养的普通级罗曼褐壳蛋鸡60只,体重2.1~2.3 kg,外观健康,剖检无临床病变。按体重配对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只,各组间体重无显著性差异。Ⅰ组为正常对照组,Ⅱ组限饲,Ⅲ组补饲。试验期4个月。试验完毕统计产蛋量,测定各项指标。结果表明,试验组产蛋量和产蛋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限饲组Ⅱ产蛋量和产蛋率均高于补饲组Ⅲ(P<0.05),后期限饲和补饲均可提高蛋鸡的生产性能,整体补充饲养有利于蛋鸡的生长和生产性能提高。  相似文献   

12.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体质量为60~75g的日本蟳Charybdisjaponica对3种贝类光滑河蓝蛤Pota-mocorbulalaevis、四角蛤蜊Mactraquadrangularis及菲律宾蛤仔Ruditapesphilippinarum的摄食喜好性和对光滑河蓝蛤的摄食节律。结果表明:在海水盐度为28~29,水温为22~24qC,溶氧为6.8~7.8mg/L的条件下,有或无底质时雌、雄蟹对光滑河蓝蛤的饵料选择指数均大于0,为其喜好的食物,而对四角蛤蜊和菲律宾蛤仔的饵料选择指数均小于0。采用定时投喂方式,每隔4h投喂一次光滑河蓝蛤,日本蟳在有、无底质条件下均表现出昼夜摄食节律。有底质组的摄食高峰出现在23:00—3:00,平均每小时最高摄食量为0.12g,7:00—19:00有少量摄食;无底质组的摄食高峰出现在19:00—23:00,平均每小时最高摄食量为0.096g,7:00-15:00有少量摄食。有底质组的日本蜉19:00—7:00的摄食量占全天的比值显著高于7:00—19:00(P〈O.05),19:00—7:00的摄食频率极显著高于7:00-19:00(P〈O.01);无底质组的日本蟳19:00—7:00的摄食量比值与摄食频率均高于7:00—19:00,但差异不显著(P〉O.05)。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肉鸡采食行为对生产性能的影响,为鸡饲养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由自动饲喂系统收集的45日龄黄羽肉鸡采食行为和生产性能数据,通过统计描述鸡采食行为24 h的变化规律,对鸡群的各个采食行为和生产性能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鸡群1 d中存在2个采食高峰,分别是06:00—10:00和17:00—19:00;在采食高峰期前期或末期鸡群的平均单只采食速率更高,最高约为3.0 g·min~(–1);鸡只的单次采食行为(单次采食量、单次采食时长、单次采食速率)与生产性能(日均采食量、平均日增质量、饲料转化率)存在显著相关;鸡只的日均采食次数与平均日增质量存在显著负相关,与饲料转化率存在显著正相关;鸡只日均采食时长与生产性能无显著相关。【结论】鸡的单次采食行为与生产性能之间联系紧密,选育采食次数少的鸡只可提高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4.
对虾船载投饲机的研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了解决对虾养殖中人工投饲强度大、饲料利用率低等问题,进行了自动船载投饲机的研究开发。设计了一种采用蓄电池驱动的电动投饲船,通过牵引绳引导在池塘四周进行投饲。船体采用双体船结构,推进装置为螺旋桨推进器。牵引绳穿过固定在岸边的导向支架,组成环绕池塘四周的导向装置,能够手动调节高度,使投饲船能随水位一起上下变化,从而保证船体能够与牵引绳接触。该装备投饲简单,操作方便,符合投饲机的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15.
几种摄饵促进物质对红鳍东方诱食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10种诱食剂对体长7-8cm,红鳍东方tun(Fugu rubripes) 进行了诱食活性试验,诱食效果次序为菲律宾蛤仔提取液>丙氨酸>组氨酸<乌内脏液>核苷酸+丙氨酸>甜菜碱>精氨酸>甘氨酸>石莼提取液。  相似文献   

16.
精准投饲机送料精度仿真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上海海洋大学研制的精准投饲机,运用CFX仿真分析结合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了投饲机送料管筒的倾角和长度以及饲料在管筒入口速度对测量精度的影响。单因素试验发现精准投饲机称重装置测得的饲料质量流量受送料管筒的倾角α、筒长L以及管筒入口处的饲料速度v0影响;以此为依据设计的正交试验得到精准投饲机送料管筒的最佳参数应为:送料管筒倾角为38°,筒长为410 mm,管筒入口处的饲料速度为0. 32 m/s,在这样的参数下能获得最好的测量精度;由极差分析得到各结构参数对测量精准度影响的主次顺序,送料管筒入口处的饲料速度是影响测量精度的最主要因素,送料管筒安装倾角对精度的影响次之,送料管筒筒长对精度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7.
基于双目视觉技术,研究一种适用于无人补料设备的目标检测及测距技术,设计了高精度的目标检测识别和双目测距方法,并进行了相关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使用改进后的识别定位算法平均准确率为99.53%,双目相机在距离补料装置40~90 cm时,测距相对误差为0.59%~1.26%,可以有效辅助近距离定位补料装置,较好地满足了补料装置与料仓的对接功能要求,对提高补料装置的自动化水平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随机抽取艾维茵鸡苗各500羽,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按每100kg饮水添加益生素300g,饲养条件和管理一致,饲养38d。试验组料肉比为1.88∶1,对照组料肉比为1.96∶1。试验组的纯利润为2416.8元,比对照组多收益274.2元。  相似文献   

19.
针对水产养殖过程中精准投喂难题,提出一种基于近红外深度图的鱼类摄食活动强度评估方法。该方法不以目标跟踪为基础,不受养殖现场光照条件限制,无须依赖于清澈的水体与稳定背景,通过对深度数据直接处理,以最低的计算量实现鱼类前景目标提取及背景图像剔除,用新方法获取清晰的鱼类摄食图像。进而通过深度图的目标像素点总数判断抢食鱼类的数量,结合目标像素点的变化率,实时反映出鱼类摄食活跃程度;与传统的基于二维图像纹理特征的分析方法相比,该方法大幅度地降低了计算量,为养殖现场的实时测控提供了可实施方案。实验结果表明:近红外深度图不受养殖现场成像条件的限制,能以简洁的数据形式有效地表征鱼类的摄食规律,其方法对于分析在水面抢食浮性饲料,并在非摄食阶段栖息于水体底部的鱼类具有理想的分析效果。论文为鱼类行为分析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手段,对精准投喂的应用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