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目的】椰子资源的发掘与新品种的选育对于其品种改良、资源综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测评因子的简化利于加速品种选育的进程。【方法】对于从海南省9个县市初选的15个椰子优良种质进行性状评测与鉴定,包括株高、茎围、花序长度、单果重、可食率等农艺性状以及总糖、总酸、蛋白质、脂肪含量等品质性状。【结果】椰子资源15-19与15-17,在椰水清甜、椰果皮薄、产量高等方面综合表现良好,是适宜在海南栽培,为矮种鲜食类型中的甜水系列资源。农艺性状0.2米茎围、可食率、蒂孔距、雌花数量、花序柄长及品质性状总糖含量、总酸含量、TSS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可以作为甜水椰子快速评价及定向选育的重要指标。【结论】定向选育,可以加快椰子品种更新,也为椰子种质资源评价及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应用1.0×103、1.0×104和5.0×1043个不同剂量的柔嫩艾美耳球虫孢子化卵囊,进行人工感染发病。对雏鸡感染后不同时间的盲肠病变、血便和卵囊排放量以及死亡率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不同剂量的柔嫩艾美耳球虫感染对雏鸡盲肠病变、卵囊排放量、血便以及死亡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上述指标多随着感染剂量的加大而变大,但卵囊排放量当感染剂量增加到5.0×104时反而降低。血便和死亡率各组均以感染后第6d最为严重,卵囊排放量以感染后第7d最多。  相似文献   

3.
<正> 24只妊娠母羊中,用5×10~5或更多有活力的烟曲霉菌孢子,经静脉接种,24只中有22只发生霉菌性胎盘炎,而用2×10~2或更多的烟曲霉菌孢子接种子宫动脉,8只妊羊中有6只发生霉菌性的胎盘炎,在子宫静脉内接种的28例母羊表现霉菌性胎盘炎的是12例流产,1例是近足月的死羔,1例尸体剖检时是软化的胎儿,还有6例是在还未流产前剖检的。  相似文献   

4.
柞蚕微孢子虫对柞蚕组织细胞的侵染及组织病变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宿桂梅  丁杰 《北方蚕业》2003,24(3):34-35
采用不同接种剂量和饲养温度处理柞蚕幼虫 ,其组织 Giemsa染色。观察结果表明 :接种量2 .4× 1 0 5,2 5℃侵染顺序为中肠——丝腺——肌肉——血液——脂肪——神经——马氏管 ;接种量 3.6×1 0 4,1 8~ 2 2℃侵染顺序为中肠——血液——丝腺——脂肪——肌肉 ;温度因子对孢子侵染和发育的影响要大些 ,发病程度与侵染龄期有关 ,且个体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采用细胞组织学和扫描电镜观察杧果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在杧果叶片、果实上的侵染过程,并研究了温度、湿度、刺伤对其发病情况的影响。显微观察结果表明,接种后3h,病原菌分生孢子在刺伤、不刺伤的叶片及果实上均开始萌发,其孢子萌发率为36%-81%,附着胞形成率为20%-61%;接种6-12h,¬¬¬大量分生孢子开始萌发,并形成附着胞;接种后24h孢子萌发率和附着胞形成率均超过88%;接种后48h后菌丝体进一步生长呈现网膜状的菌丝团,并不断扩展。在不同温湿度下,刺伤与不刺伤的杧果炭疽病的发生情况差异显著,20°C情况下叶片和果实上的病斑平均直径最小分别为13.4mm和3.5mm。30°C情况下叶片和果实上的病斑平均直径最大分别为26.1mm和8.7mm。在7和14 天,湿度69.2%条件下,病情指数仅为12.9 和 12.9,而湿度84.5%时,病情指数分别达27.9和 87.1。刺伤处理的叶片和果实发病率均为100%,其病情指数分别为68.57和57.14,病斑直径分别为8.7mm和11.7mm。不刺伤的叶片和果实的发病率仅为70%和40%,其病情指数也只有38.57和5.71, 病斑直径分别为1.8mm和12.7mm。杧果炭疽菌在条件适宜情况下,可在3h内萌发并侵入寄主组织;伤口可促进杧果炭疽菌分生孢子的萌发,但不利于附着胞的形成。在温度20-28°C间,温度越高发病越重,湿度69.2-85.4%间,湿度越高发病越重,且伤口可加重杧果炭疽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苜蓿褐斑病接种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苜蓿假盘菌为接种菌源,对3个不同抗性的苜蓿品种(即伊鲁瑰斯、沙湾和泾阳)采用3种活体整株接种方法,即接种盘倒扣接种法、活体病株覆盖接种法和孢子悬浮液喷雾接种法,进行比较,以筛选出稳定、可靠、操作简便、发病速度较快的接种方法.结果表明,病株覆盖接种和孢子悬浮液喷雾接种为较理想的接种方法,可以比较准确、快速的鉴定出品种及单株的抗病性,其中孢子悬浮液最佳缓冲液组成为:0.5%吐温-20 4.5%葡萄糖 9mg/L萘乙酸 1g/L菌落.  相似文献   

7.
贡柑黑腐病是近年来严重为害贡柑的病害,其病原菌系柑桔链格孢菌(Alternaria citri)。为了探明其发生规律,笔者于2011-2012年采用盆栽苗人工接种和田间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人工接种条件下,该病原菌可以从没有伤口的叶片表面浸入,更易从伤口入浸,桔类和橙类的杂交柑-贡柑、茂谷柑最感病,其次是桔类中的椪柑、南丰蜜桔,在有伤口和连续下雨的条件下,马水桔、砂糖桔、温州蜜柑的嫩芽也偶被感染,橙类、柚类、柠檬、金桔抗病。在田间,贡柑、茂谷柑最感病,其次是南丰蜜桔、椪柑,马水桔、砂糖桔、温州蜜柑未见发病。刚抽发的嫩梢和幼果易感病,组织越嫩,越易感病,老叶、成熟果实感病少,幼树和刚结果树以及嫩梢多的树发病重。该病原菌孢子萌发需要高湿,下雨、高温、高湿有利于该病的发生和流行;夏梢发病最重,其次是春梢和幼果,秋梢发病轻。在人工接种条件下,只要下雨和温度达到15-30℃,1-3d即可显症。沿着叶脉快速扩展是该病的最大特点,也是该病难防治的最大原因。  相似文献   

8.
为评价安卡、清远麻、仙居和白耳4个品种鸡对肠炎沙门菌的敏感性,将肠炎沙门菌经颈部皮下注射途径对各试验组鸡接种,测定半数致死量(LD50)。结果显示:4个品种鸡的LD50分别是白耳鸡为1.26×108cfu,仙居鸡为3.69×107cfu,安卡鸡为1.10×108cfu,清远麻鸡为5.01×107cfu。提示:中国地方鸡种对肠炎沙门菌的抗性存在着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9.
为探明不同紫花苜蓿品种对匍柄霉叶斑病与茎点霉叶斑病的抗性,本研究采用温室内孢子悬浮液喷雾接种法,对来自国内外的40个苜蓿品种进行了苗期抗病性鉴定和评价,同时,对接种浓度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孢子悬浮液浓度的升高,10个品种匍柄霉叶斑病与茎点霉叶斑病的病情指数均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匍柄霉叶斑病的适宜接种浓度为1×105~1×106个孢子/mL,茎点霉叶斑病的适宜接种浓度为1×106个孢子/mL。在1×106个孢子/mL 的接种浓度下,40个苜蓿品种匍柄霉叶斑病的病情指数为3.33~35.83,茎点霉叶斑病的病情指数为13.07~52.27,品种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从中筛选出抗匍柄霉叶斑病品种14份,其中,高抗品种1份(公农2号),中抗品种13份;从中筛选出抗茎点霉叶斑病品种1份,为来自美国的中抗品种润布勒。  相似文献   

10.
采用广东生产上使用的932,7532;9·芙、7·湘等12个原种或双交原种,分别在二龄和三龄起蚕接种含Nosem bombycis孢子10~3—10~7ml浓度液6—8hr,常规饲养10天,饥饿2天后退头蚁蚕显微镜检验,机率值分析法估算LC50,比较品种间抗性差异,结果表明:目前生产上使用的品种对微料子病均是敏感的,即抗性较弱。在调查的12个品种中抗微孢子虫可分为二个档次,二龄期试验区抗性强的芙·9 LC50=4.364×10~5比抗性弱的湘晖LC50=1.073×10~4相差约40倍左右;三龄试验区差异更显著:芙·9 LC50=1.7761×10~6比湘晖LC50=2.333×10~4相差约100倍。抗性随龄期增长而增强,双交原种抗微粒子病比纯系原种强,且与亲本抗性有关。  相似文献   

11.
用迟缓爱德华菌真鲷分离株(E.t-CD)对斑马鱼进行人工感染试验,观察其发病、死亡以及相关病理学变化。结果表明,该菌对斑马鱼的半数致死浓度(LD50)为2.69×102 cfu/尾;感染发病鱼呈现岀血、溃疡、腹水、败血等症状;病理组织学检查以肝脏水肿变性,肝细胞萎缩、坏死、脱落;脾脏散在增生性结节、充血、水肿、淋巴细胞大量缺失等病变为主。结果表明,斑马鱼可作为研究迟缓爱德华菌致病性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2.
芒果炭疽病是芒果的重要病害,为了探明芒果果皮蜡质结构在其抗炭疽病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本研究采用胶孢炭疽菌孢子悬浮液无伤接种的方法对20个芒果品种脱蜡处理前后的抗病情况进行分析,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其表皮蜡质结构变化,结果表明:蓝丁胶粘黏脱蜡可破坏芒果表皮蜡质结构,使其片层状蜡层减少,蜡质裂痕增多。脱蜡处理后,部分芒果发病率升高,热农1号、椰香和红象牙等10个芒果品种果实脱蜡处理后其对炭疽病抗性显著下降。说明脱蜡可导致果实发病速度加快、抗病性降低,证实蜡质结构在部分芒果品种果实抗炭疽病菌侵染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物理屏障作用。  相似文献   

13.
枯萎病严重影响香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评估香蕉种质资源对云南枯萎病菌株TR4的抗性,遴选和储备抗病种质资源,为香蕉种质资源多样性在云南地区的利用、抗病种质资源和抗病基因的应用提供依据。本研究以国际生物多样性中心引进的11份香蕉种质资源为材料,在温室内接种不同浓度的云南枯萎病菌野生型菌株TR4(15-1),球茎解剖调查和病情指数分析,将香蕉种质资源分为免疫,高抗,抗病,中抗,感病和高感六个等级。结合已报道香蕉种质资源对其他TR4菌株的抗病性评估,遴选对云南菌株TR4(15-1)抗性较好的香蕉种质资源。在接种常规浓度(1×106孢子数/mL)TR4(15-1)条件下,Kazirakwe,Igitsiri,Mbwazirume,Inkira,Akpakpak,Pahang是云南菌株TR4(15-1)的抗病种质资源,接种20天的病情指数范围是20.31-29.27;GCTCV-119和Gros Michel为中抗种质资源;Baxi Jiao,Banksii和Ibwi是感病种质资源。在高浓度(1×108孢子数/mL)TR4(15-1)侵染下,常规浓度筛选到的6份抗病种质资源仍然表现为抗病,但GCTCV-119,Gros Michel,Baxi Jiao,Banksii和Ibwi均划分为感病种质资源。结合不同浓度病原菌侵染的病害调查分析,11份香蕉种质资源对云南菌株TR4(15-1)的抗性存在明显的差异,抗TR4(15-1)的强度依次为:Kazirakwe> Inkira>Pahang> Akpakpak> Igitsiri> Mbwazirume。本研究遴选到6份香蕉种质资源(Kazirakwe,Inkira,Pahang,Akpakpak,Igitsiri,Mbwazirume)对云南菌株TR4(15-1)具有较好的抗病性,为广谱性抗病资源。研究结果为云南产区香蕉抗病资源的储备、抗病种质的利用、保障云南香蕉产业的稳定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摘要:以巴西蕉盆栽苗为试材,通过接种病原菌和灌根拮抗菌菌悬液等4个处理,探索不同的处理下香蕉苗防御酶活性、叶绿素含量及根系活力的差异,从而探究生防菌抗病机理。结果表明:JKJ-23菌悬液处理香蕉苗CAT、PPO、SOD、POD活性明显提高,各处理最大峰值分别是对应时间对照的3.72、2.03、1.72、2.61倍;JKJ-23菌悬液能够很好的抑制病原菌对香蕉苗叶绿素的破坏;无论有无病原菌的存在,JKJ-23拮抗菌菌悬液能够明显地提高香蕉苗根系活力。  相似文献   

15.
棘孢木霉(GX004)菌株是一株分离于土壤中的具有生防潜力的木霉菌株。为进一步研究该菌株在田间技术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进行菌株基本生物学特性、拮抗尖孢镰刀菌4号生理小种(FOC4)效果及其固体发酵条件的探索。本试验采用了室内菌丝生长、产孢量测定法、平板对峙法、对扣培养法、不同浓度木霉孢子培养基研究了棘孢木霉(GX004)基本生物学特性及对FOC4的生防效果,利用水稻和菜籽饼作为固体发酵基质,探究在单因素不同条件下对其产孢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温度、pH及光照条件均对该菌的菌丝和产孢量产生影响显著,在培养温度为28℃时产孢量最大,平均产孢对数值约为9.20;在pH5~6比较适合生长,在pH=6时平均产孢对数值约为9.07;光照条件能够促进菌株的生长和产孢,在全光照条件下平均产孢对数约为9.17;在平板中GX004通过空间营养竞争等作用对FOC4的生长有显著的抑制,抑制率达85.2%;产生的挥发性物质对FOC4生长抑制率为39.5%;当木霉孢子浓度为1.65×(102、103、104、105)个/ml时,不同孢子浓度木霉孢子培养基对其平均抑菌率分别为74.0%、76.9%、82.7%、85.6%,当木霉孢子液的浓度为1.65×106个/ml时FOC4几乎无法生长。在实验室条件下,水稻秸秆与菜籽饼按质量比1∶ 1配比,经过121℃灭菌 30 min,接种量8%~12%接种,调节水分使初始含水量达到 70%,在培养箱28℃下培养5天,在此条件下产孢量可达2.0×109个/g以上。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 tenella)感染剂量与雏鸡血清NO及红细胞免疫功能的相关性,本试验应用1.0×103个/羽、1.0×104个/羽和5.0×104个/羽3个不同剂量的柔嫩艾美耳球虫孢子化卵囊,进行人工感染发病。对雏鸡感染后不同时间的血清NO含量和红细胞C3b受体花环形成率及红细胞免疫复合物(IC)花环形成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剂量的柔嫩艾美耳球虫感染,可引起被感染雏鸡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的升高(P<0.05或P<0.01),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降低(P<0.05或P<0.01),IC花环率升高(P<0.05或P<0.01),但它们的变化与感染剂量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  相似文献   

17.
杀球灵对鸡盲肠球虫病的治疗试验及作用峰期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用10日龄公雏96只,分为8个组。氯嗪苯乙氰用量为1×10-6,其中6个组分别在感染后0,48,72,96,120,154h给药治疗人工感染1×105个柔嫩艾美耳球虫孢子化卵囊的雏鸡。结果表明杀球灵(Clinacox)为高效抗球虫药物,兼有预防和治疗作用。作用于盲肠球虫的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阶段。  相似文献   

18.
试验对15日龄无球虫海赛克斯雏鸡人工接种感染柔嫩艾美尔球虫孢子化卵囊10×10~4个,用鸡球素5mg拌饲进行预防,有很好的效果;试验期平均增重与不感染不给药(健康组)相近,雏鸡存活率100%,抗球虫指数(ACI)172.25。鸡球素与氯苯胍联合使用,表现有相加作用,雏鸡存活率100%,抗球虫指数(ACI)180.25;而氯苯胍单用防治效果很差,表明该株球虫已对氯苯胍产生了抗药性。  相似文献   

19.
培养基质,赤霉素和硼对蕨菜孢子萌发成苗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为了提高蕨菜孢子人工培养成苗效率,对4 种培养基质和赤霉素(GA3)、硼3 种使用水平的孢子萌发成苗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森林土、琼脂和蛭石间原叶体数无差异,但成苗率间差异显著;森林土成苗率最高,达到42.86% ;砂基上孢子虽能萌发产生片状体,但不能发育到性器官形成期;赤霉素对孢子萌发生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含有0.15×10- 7 g/L赤霉素培养基上成苗率较高;硼可提高配子体受精成苗,并以0.05% 硼酸处理效果最好;赤霉素与硼有显著的互作效应,含有0.15×10- 7 g/L赤霉素培养基上生长的原叶体,在性器官形成期喷施0.05% 硼酸,成苗率高达51.60% 。  相似文献   

20.
试验采用3×2试验设计。将7日龄360只AA肉仔鸡按称重均匀分成6组(Ⅰ、Ⅱ、Ⅲ、Ⅳ、Ⅴ、Ⅵ),每组60只鸡,每5只鸡一笼,饲养在不锈钢笼中。A处理为日粮蛋氨酸添加水平0%(A1)、0.2%(A2)、0.8%(A3),B处理为孢子化柔嫩艾美耳球虫(E.tenella)卵囊(B1——接种3×104个孢子化柔嫩艾美耳球虫卵囊,B0——未接种)。其中Ⅰ、Ⅱ组饲喂试粮1(A1),Ⅲ、Ⅳ组饲喂试粮2(A2),Ⅴ、Ⅵ饲喂试粮3(A3)。14日龄时,Ⅰ、Ⅲ、Ⅴ组鸡,每只分别接种3×104个孢子化柔嫩艾美耳球虫卵囊,22日龄试验结束。结果表明:①日粮中添加蛋氨酸与未添加蛋氨酸比,可以显著提高日增重(P<0.05),且日粮中添加0.8%的蛋氨酸与0.2%的相比,对试验期间肉仔鸡的生产性能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②日粮蛋氨酸水平对肉仔鸡血糖影响不大;③日粮蛋氨酸水平可以显著影响感染球虫的肉仔鸡的病变记分(P<0.05),即日粮中添加0.8%的蛋氨酸,显著优于0.2%组、0%组(P<0.05)。因此,在球虫感染的情况下,高营养水平对其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