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比较了竹质人造板平衡含水率和毛竹平衡含水率后表明,竹质人造板的平衡含水率与温湿度的关系和毛竹、木材相同,竹质人造板的平衡含水率平均值比毛竹小3.0%,不同厂家的竹质人造板的平衡含水率有显著差异,涂胶生产的竹质人造板的平衡含水率比浸胶生产的小。  相似文献   

2.
可燃物含水率影响着森林火灾的发生与发展,是火险预测和预报的重要指标。为制定森林火灾精准防控方案,掌握其可燃物含水率变化规律,该文以辽宁省3种针叶为研究对象,测定了相同气温、不同空气相对湿度条件下可燃物的平衡含水率和时滞,开展生长季3种针叶含水率变化规律的研究。通过统计软件建立了可燃物含水率变化幂函数方程、时滞-空气湿度对数函数方程,同时测定了防火期3种可燃物的含水率。结果表明:3种可燃物平衡含水率、时滞分别与空气湿度呈显著正相关(R2=0.94~0.988、R2=0.90~0.98),3种可燃物的含水率随空气湿度的增加而增加,含水率下降速度随空气湿度增加而降低,其中樟子松针叶含水率下降速度最慢,时滞最大;3种可燃物生长季含水率最低值均出现在5月,为相应地区林火发生高危期。  相似文献   

3.
尚德库  王矛棣 《木材工业》1993,7(4):15-17,14
通过实验,对杨木,桦木,椴木和榆木四种树种的木片散堆料床,在不同含水率及堆密度条件下的透气率作了研究。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当绝干密度不变时,木片料床的透气率随木片含水率的增大而减小。含水率在30%-80%范围内,透气率随含水率的变化比较平缓。当含水率从绝干增至10%时,木片料床的透气率急剧减小,说明木片从绝干至含水率略有长高时,含水率对木片料床透气率的影响极为显著。木片的含水率不变,透气率随木片料床  相似文献   

4.
莫银辉 《木材工业》2004,18(2):36-38
采用单因素试验法,探讨了三层结构实木复合地板背板的含水率对地板长度方向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背板含水率对地板的变形有明显影响,含水率过低或过高时复合地板的变形都较大;背板含水率可依据背板密度的大小而调整,但一般不得高于12%;背板一般使用针叶树材.允许使用软阉叶树材,但含水率的控制相对需严格。含水率控制适当是解决复合地板变形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1影响实木地板块质量的因素1.1含水率 国家标准规定,判定地板块质量优劣有三项指标,即地板块的加工精度、材质及含水率。只要三项指标中有一项不合格,则该产品为不合格产品。而消费者往往只注意加工精度和材质,忽略了含水率这项更为重要的指标。地板块的加工精度和材质看得见,摸得到,肉眼观察就能基本认定质量的好坏,而地板块含水率的高低须通过检测手段才能确定。国家标准规定地板块的含水率为8%-13%,只有在这个范围内,才符合地板块的使用条件。若含水率高,使用时地板块就会因继续排出水分而收缩,本已铺好的地板互相…  相似文献   

6.
栓皮栎地板材的干燥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栓皮栎地板材的干燥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按照本研究提出的栓皮栎地板材的干燥工艺,将厚23mm的栓皮栎地板材从初含水率48.1%干燥到终含水率9.3%,干燥周期为16天,干燥质量较好,基本无可见干燥缺陷出现,含水率均匀。  相似文献   

7.
NEM-2型电容数字式木材刨花含水率测定仪是为木材刨花板生产线而设计,采用MCS-51单片机应用系统,利用频率测量法测定木材刨花通过电容传感器时由于含水率不同引起的电容的变化,从而测定了木材刨花的含水率。  相似文献   

8.
NEM-2型电容数字式木材刨花含水率测定仪是为木材刨花板生产线而设计的,采用MCS-51单片机应用系统,利用频率测量法测定木材刨花通过电容传感器时由于含水率不同引起的电容的变化,从而测定了木材刨花的含水率。  相似文献   

9.
单板含水率阵列式检测装置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胶合板生产过程中,单板干燥的终含水率及其分布直接关系到单板的胶合质量。在单板含水率的检测手段上,国内长期采用人工随机抽测单板表面数点的含水率,对检测数据的管理与分析尚停留在凭经验评估的水平上。这种方法难以实现对单板含水率的实时在线检测,且无法进行单板表面含水率分布的分析。 实现单板含水率的在线检测,在单板生产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特别是用杨木一类速生材生产单板类人造板,由于湿心材使树干的含水率差异悬殊,分布不均,要求单板的干燥时间不同。针对速生材单板干燥质量难题及国家科委、林业部于1996年组织…  相似文献   

10.
山地麻竹水分含量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南靖国有林场1995年造林各竹龄山地麻竹含水率测定的结果表明:1a竹地上部分各器官含水率从发笋初期至末期逐渐降低;2a竹秆和枝含水率都以发笋盛期为大,初期和末期较小,2a竹叶含水率从初期至末期逐渐减小。地上部分各器官含水率有随胸径的增大而增大的趋势。各年度麻竹地上部分各器官含水率随高度的升高而呈现逐渐减小;竹蔸含水率大于竹根含水率。各器官含水率随竹龄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11.
以我国南方马尾松为研究对象,利用2009年森林资源连清马尾松生物量调查数据,对马尾松不同器官的含水率分布特征及其动态变化进行研究,同时建立基于年龄、起源、海拔、土壤类型等因子的含水率模型。结果表明:①不同起源的马尾松林木含水率存在显著性差异,人工起源的平均含水率为58.85%,天然起源的平均含水率为55.61%;按马尾松各器官综合平均含水率高低排列顺序为树叶〉树根〉树干〉树枝〉树皮;②随着马尾松林龄或龄组的增长,各器官含水率均降低;③马尾松树干(去皮)中部位(3.5/10树高)处含水率可以作为整株平均含水率;④马尾松含水率与年龄、树高、胸径、坡度、起源、土壤类型、坡度、海拔、冠幅之间相关性达显著水平,其中以年龄与其相关性系数最高,为-0.652,与省份、坡向、坡位相关性不显著;⑤建立包含马尾松年龄、起源、坡度、海拔等多因子的林木含水率模型,模型拟合度R2均在0.50以上。  相似文献   

12.
将不同含水量的白术种子放在不同温度条件下贮藏1a,测定种子内蛋白质含量。结果表明:较低含水量的种子在较低温度下贮藏,白术种子的蛋白质含量较高。随着贮藏温度和种子含水量的增加,种子中蛋白质含量表现出下降的趋势。而且含水量对种子中蛋白质含量的影响较温度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木材干燥过程中,介质循环速度是一个影响木材干燥的重要工艺参数.在木材各含水率阶段,通过试验分析研究不同介质循环速度对木材干燥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介质循环速度对干燥速度的影响显著,但其影响随木材含水率(MC)的降低而减弱.在低介质循环速度条件下,试件MC大于45%时,表现为木材干燥速度和木材含水率偏差(△MC)随循环风速的增加而增加,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试件MC介于35% ~ 45%之间时,正相关关系存在但不显著;试件MC小于35%时,干燥室内循环风速的大小不影响木材的干燥速度和木材含水率偏差(△MC).对试件表层含水率分析,试件表层含水率大于25%时,试件表面循环风速对试件表层含水率的影响显著;试件表层含水率小于25%时,试件表面循环风速对试件表层含水率的影响很小,不同循环风速下试件表层含水率基本一样.  相似文献   

14.
毛竹的含水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毛竹的立竹含水率和平衡含水率与取件高度和竹龄的关系,结果表明,离地高度和竹龄对毛竹立竹含水率影响很大,从基部到梢部含水率逐渐减小,随着竹龄增大,含水率减小。未干燥毛竹的平衡含水率与100℃±2℃至绝干的毛竹平衡含水率之差约3%。  相似文献   

15.
时滞和平衡含水率直接估计法的有效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对不同直径落叶松枯枝含水率和环境条件的室内连续观测,分别使用Nelson模型和Simard模型作为平衡含水率响应模型,估计可燃物时滞和平衡含水率响应函数,然后以参数估计值预测可燃物含水率,分析比较建模样本数和平衡含水率模型不同对参数估计和含水率预测误差的影响。结果表明:1)基于Nelson模型的直接估计法在建模样本数较大时(84个),结果稳健,预测误差小,方法是有效的。2)采用Simard模型直接估计可燃物时滞和平衡含水率时,在建模样本数较少时,其预测效果不如Nelson模型,但当建模样本数较多(超过84)时,2个模型预测效果没有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16.
孙照斌 《木材工业》2006,20(5):27-29
采用非稳态法测定龙竹竹材热压干燥过程中的水分扩散系数,并探讨了温度对水分扩散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干燥温度越高,干燥各阶段水分扩散系数及平均水分扩散系数也越大;初始高含水率阶段,随含水率逐渐降低,水分扩散系数呈逐步增加趋势,在纤维饱和点附近时达最大值;随后,随含水率逐渐降低呈逐步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17.
马尾松木材在高温干燥中的水分扩散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苗平  顾炼百 《林业科学》2002,38(2):103-107
对马尾松木材在高温干燥过程中的水分非稳态扩散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当含水率高于纤维饱和点时 ,水分扩散系数随含水率的降低而增加 ;当含水率低于纤维饱和点时 ,水分扩散系数随含水率的下降而减少。马尾松木材的径向扩散系数大于弦向扩散系数。随着温度的升高和相对湿度的降低 ,木材的横向水分扩散系数增大  相似文献   

18.
应用微单元分析模型,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含水率对原禾内部孔洞缺陷检测效果的影响。在不同含水率状态下测试原木内应力波传播速度,分析应力波传播速度与含水率的相关性,得出原木孔洞缺陷识别质量系数。结果表明,在较低的含水率状态下原木孔洞缺滔检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林业研究》2021,32(3)
Fuel moisture content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factors that determine ignition probability and fire behaviour in forest ecosystems. In this study, ignition and fire spread moisture content thresholds of 40 dead fuel were performed in laboratory experiments, with a focus on the source of ignition and wind speed. Variability in fuel moisture content at time of ignition and during fire spread was observed for different fuels. Matches were more efficient to result in ignition and spread fire with high values of fuel moisture content compared to the use of cigarette butts. Some fuels did not ignite at 15% moisture content, whereas others ignited at 40% moisture content and fire spread at 38% moisture content in the case of matches, or ignited at 27% moisture content and spread fire at 25% moisture content using cigarette butts. A two-way ANOVA showed that both the source of ignition and the wind speed affected ignition and fire spread threshold significantly, but there was no interaction between these factor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gnition and fire spread was strong, with R2 = 98% for cigarette butts, and 92% for matches. Further information is needed, especially on the density of fuels, fuel proportion(case of mixed fuels), fuel age, and fuel combustibility.  相似文献   

20.
森林可燃物含水率及其预测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森林可燃物是森林火灾发生的物质基础,其含水率的变化直接影响森林可燃物着火的难易程度。高效准确地模拟森林可燃物含水率动态变化的规律,对预测预报林火发生或林火行为具有重要意义。文中从可燃物含水率的影响因子、理论算法、预测模型3个方面阐述了森林可燃物含水率及其预测模型研究进展;指出了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可燃物含水率研究展望:加强野外定位观测研究,优化测定方法并强化野外采样和室内试验标准化工作,加强可燃物含水率时空异质性研究,加强观测尺度外推问题研究并构建含水率遥感反演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