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3年10月,采集10份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藏绵羊瘤胃内容物。采用高温水浴,富集培养的方法进行芽胞杆菌的分离,并使用刚果红染色法进行产纤维素酶芽胞杆菌的初步筛选,共获得101株产纤维素酶芽胞杆菌。通过16SrRNA序列测定对分离出的芽胞杆菌鉴定出3种不同的芽胞杆菌,其中短小芽胞杆菌78株、蜡样芽胞杆菌14株、枯草芽胞杆菌9株。本研究鉴定了藏绵羊瘤胃中芽胞杆菌的组成,为进一步利用芽胞杆菌开发藏绵羊源的益生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出高效降胆固醇乳酸菌,试验利用MRS培养基从熊猫粪便中分离得到7株乳酸菌,采用硫磷铁比色法对7株乳酸菌的体外降胆固醇能力进行测定,并利用经典分类法对所分离的乳酸菌菌株进行系统的细菌学鉴定.结果表明:得到1株编号为X1的乳酸菌,该菌能够耐受pH值为3.0的酸性环境和0.3%的胆盐,在对数生长期降胆固醇能力最强,胆固...  相似文献   

3.
添加不同乳酸菌对玉米秸秆青贮有氧稳定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筛选可供玉米秸秆青贮发酵利用的复合乳酸菌系。方法 以前期研究筛选得到的同型发酵乳酸菌AS06株和异型发酵乳酸菌BS26株为试验材料,设置4种不同的乳酸菌添加处理方式,即对照处理组(CK组)、同型乳酸菌AS06株发酵处理组(LP组)、异型发酵乳酸菌BS26株处理组(LB组)、同型乳酸菌AS06株+异型发酵乳酸菌BS26株混合处理组(LBP组),进行玉米秸秆青贮发酵试验。测定并比较各处理组玉米秸秆青贮的有氧暴露后pH值、微生物菌群、乳酸含量、有机酸含量、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含量,以及有氧稳定性时长。结果 添加异型发酵乳酸菌BS26株及复合乳酸菌系(异型发酵乳酸菌BS26株+同型发酵乳酸菌AS06株)的玉米秸秆,开封后青贮pH值上升缓慢,乳酸含量下降缓慢, WSC的营养损失有效减少,酵母菌和霉菌的生长得到明显抑制,青贮有氧稳定性时长分别达到208 h和147 h。结论 异型发酵乳酸菌单独或与同型发酵乳酸菌复合添加,可有效抑制玉米秸秆青贮的有氧腐败,且前者有氧稳定性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4.
丹麦和立陶宛的学者对从黑麦面包中分离得到的五5株乳酸菌进行了抑菌能力的测定。结果表明,这五5株菌的上清液可以抑制25株指示菌中的15株以及从黑表面包中分离得到的56株菌中的25株,并且这5株乳酸菌还可以抑制枯草芽孢杆菌以及造成面包模具腐败的主要真菌——霉菌、镰刀菌、毛霉和青霉。  相似文献   

5.
乳酸菌是动物肠道内重要的生理性菌群,本研究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牧区自然放养的牛、马、山羊和绵羊为研究对象,对其肠道中的乳酸菌进行分离和16S rRNA鉴定,并对38株罗伊氏乳杆菌进行耐酸性、模拟胃肠液转运和胆盐耐受性试验。乳酸菌分离鉴定结果显示共分离到乳酸菌纯培养物96株,包括双歧杆菌属、肠球菌属、乳杆菌属和链球菌属四个菌属,其中乳杆菌属数量最多,为所有分离株的82.29%;乳杆菌属中罗伊氏乳杆菌所占比例最大,为48.10%。益生特性筛选试验结果显示菌株IMAU10240、IMAU10230和IMAU10256具有良好的耐酸、耐胃肠液和胆盐特性,可作为潜在益生菌进行进一步的益生功能研究。  相似文献   

6.
乳酸菌的种类和数量是青贮饲料质量优劣的关键,优质玉米秸秆青贮饲料中,多为能发酵戊糖的乳酸菌。从玉米秸秆青贮饲料中分离发酵戊糖乳酸菌,进行了初步生理生化鉴定,得到3株不同的乳酸菌,分别是植物乳杆菌、乳酸片球菌和短乳杆菌。对这3株乳酸菌的发酵产酸特性进行分析,得到最佳的产酸条件,为制备优质玉米秸秆青贮饲料奠定了菌群基础。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外观健康藏系绵羊携带沙门菌和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菌情况,对采自外观健康藏系绵羊的19份肛门拭子进行大肠埃希菌和沙门菌分离鉴定.用选择性培养基及普通PCR方法共分离鉴定出1株沙门菌和13株大肠埃希菌,其中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菌4株,3株含有产志贺毒素基因Stx 1,1株含有产志贺毒素基因Stx 2,沙门菌invA基因和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菌Stx基因同源性分析表明,分离株沙门菌的invA与NCBI上已登录的5种血清型沙门菌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9.8%,4株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菌与NCBI上已登录菌株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都大于95%.本研究结果为高原地区藏系绵羊源沙门菌和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菌的流行病学调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对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4县8份传统发酵牦牛酸奶中的乳酸菌进行分离纯化,并利用生化鉴定试剂盒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的16株乳酸菌中,3株为德式乳酸杆菌、2株为干酪乳酸杆菌、2株为罗伊氏乳杆菌、1株为嗜酸乳杆菌、8株为嗜热链球菌。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研究不同放牧季节的情况下藏绵羊的肠道免疫调节变化以及使用组织形态学,对枯草期、返青期以及草盛期的藏绵羊肠道免疫情况进行比较,通过研究发现藏绵羊在草盛期阶段免疫力最高,在草盛期与枯草期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能力最好。  相似文献   

10.
杨杨  石超  郭旭生 《草业学报》2014,23(1):266-275
 本试验对青藏高原藏北嵩草附着乳酸菌进行了分离培养,并利用传统培养法和16SrRNA序列分析对分离乳酸菌进行了鉴定,以期探讨高寒地区乳酸菌的发酵生物学特性并分离筛选优良发酵乳酸菌。试验共分离得到17株乳酸菌,其中有6株菌为食窦魏斯氏乳酸菌(Weissella confusa),其余均为融合魏斯氏乳酸菌(Weissella cibaria)。分离出的融合魏斯氏乳酸菌菌株均能在4℃条件下生长,其中有5个菌株能在pH值为3的培养基中生长,且分离的食窦魏斯氏乳酸菌均能利用半乳糖,10株融合魏斯氏菌均能够发酵利用阿拉伯糖。体现出高寒地区分离出的融合魏斯氏乳酸菌菌株具有耐低温,耐酸性强和发酵利用碳源广泛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藏系绵羊分布范围广泛,品种资源丰富,目前主要分为三大类群,但藏系绵羊群体结构不清。为分析藏系绵羊SNP位点及群体结构,实验利用Illumina Ovine SNP 600K商业化芯片对西藏阿旺绵羊、岗巴绵羊、多玛绵羊和霍尔巴绵羊等150只藏系绵羊进行了SNP基因分型,并通过PCA和NJ-tree等方法分析了藏系绵羊群体结构。SNP质控结果表明,共有147个个体符合质控条件,共获得456 418个SNP位点。群体结构分析表明,西藏地区的岗巴绵羊、多玛绵羊和霍尔巴绵羊分别聚为一类,而其他地区的藏系绵羊混乱聚集在一起。本实验研究结果为今后西藏当地绵羊遗传资源的鉴定和保护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查明2021年四川省甘孜州某藏绵羊养殖场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病因,本研究采用PCR方法对送检的5份深部鼻腔棉拭子进行了“山羊副流感病毒3型、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病毒、牛冠状病毒、多杀性巴氏杆菌、溶血性曼氏杆菌、绵羊肺炎支原体、丝状支原体簇成员”等常见呼吸道病原的检测。结果显示:多杀性巴氏杆菌和溶血性曼氏杆菌为阳性,其他病原为阴性;通过细菌分离培养成功获得5株溶血性曼氏杆菌和5株多杀性巴氏杆菌;分型结果显示5株溶血性曼氏杆菌为A2型,5株多杀性巴氏杆菌为D型。结合临床症状,确诊该场藏绵羊的呼吸道疾病是由A2型溶血性曼氏杆菌和D型多杀性巴氏杆菌混合感染所致。  相似文献   

13.
为揭示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在高原藏羊和平原绵羊睾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本研究采集藏羊和绵羊的睾丸组织,采用H&E染色法观察二者睾丸组织的形态结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藏羊和绵羊睾丸组织中EPO表达分布差异性进行分析。H&E结果显示,藏羊和绵羊睾丸组织结构均正常,绵羊生精小管形状较藏羊更为规则,且生精上皮细胞数量较多。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藏羊和绵羊的睾丸组织中均能检测出EPO,但EPO在藏羊睾丸组织中的表达量高于绵羊睾丸组织。由此看来,藏羊在长期适应高原低氧环境的过程中,生殖器官组织结构发生了一定适应性变化,EPO在藏羊睾丸组织中的表达程度高于绵羊睾丸组织,对藏羊睾丸低氧适应性有重要调控作用,说明EPO可能与藏羊在高原环境下维持正常繁殖性能有关。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获得可高效降解霉菌毒素和具有益生特性的乳酸菌,为后期其作为饲料添加剂在饲料中应用奠定基础。试验通过对分离自青海牦牛和藏羊瘤胃中的169株乳酸菌进行霉菌毒素降解能力比较,以及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分子生物学、益生性和安全性的综合评定,最终获得4株可以同时降解饲料原料中4种真菌毒素的菌株(菌株C2、E28、C16和A16)。在本研究中,初筛获得的15株乳酸菌对黄曲霉毒B1(AFB1)、呕吐毒素(DON)、玉米赤霉烯酮(ZEA)和硫代葡萄糖苷(GLUS)的降解率最高分别为70.95%、60.11%、64.00%和59.18%;复筛获得的4株乳酸菌对AFB1、DON、ZEA和GLUS的降解率分别为33.53%、60.18%、51.45%和43.41%。16S rRNA测序结果表明:菌株C2和E28为乳酸片球菌,菌株A16为戊糖片球菌,菌株C16为乳肠球菌;这4株乳酸菌起酵时间短,产酸能力强(pH<4.5),能在pH 3.5和胆盐浓度为0.1%的环境中正常生长,且有良好的自凝集力和疏水性。通过安全性试验得知,4株乳酸菌均不溶血,其中乳肠球菌C16和戊糖片球菌A16对红霉素和青霉素...  相似文献   

15.
梨形虫病是严重危害牛羊养殖业的寄生虫病之一,本试验的目的是对四川省甘孜州藏绵羊主产区开展梨形虫感染情况调查。2018年6月—2019年5月,采集了甘孜州泸定、丹巴等9县主要藏绵羊养殖区临床健康藏绵羊全血352份,采用靶向18S rRNA的巢氏PCR进行梨形虫核酸检测,挑选阳性样本的PCR产物测序用于虫种的鉴定。结果表明,352份藏绵羊全血样本中梨形虫核酸阳性样本147份,平均阳性率为41.76%(147/352),其中半农半牧业县平均阳性率为48.25%(124/257),纯牧业县平均阳性率为24.21%(23/95);藏绵羊感染的虫种有吕氏泰勒虫(46/68)、绵羊泰勒虫(14/68)和奥氏巴贝斯虫(3/68)。本试验结果表明,甘孜州藏绵羊梨形虫感染率较高,优势虫种为吕氏泰勒虫,为甘孜州藏绵羊梨形虫病防控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对全株水稻表面的优势乳酸菌进行分离、筛选与鉴定,以期挖掘出青贮优良菌种资源。利用平板涂布法对全株水稻上的乳酸菌进行分离,以生长速度和产酸能力进行初筛,以抗氧化能力(H2O2耐受能力、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进行复筛,对筛选出的优势乳酸菌进行生理生化特性分析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从水稻植株表面共分离得到154株乳酸菌,培养48 h后,有16株OD600nm值>2且pH值<4的乳酸菌,其中有9株乳酸菌具有抗氧化能力,综合表现最好的菌株是YMA3,对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72.23%、72.46%、86.33%。YMA3表现出较强的高温或酸性环境适应性,鉴定为粪肠球菌。  相似文献   

17.
青海省互助某羊场藏系绵羊发生肺炎疾病,为了快速准确诊断藏羊肺炎发病的致病病原微生物,及时防控和治疗,采集病死绵羊肺样品,利用PCR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鉴定与生物信息学分析。经过分子鉴定,此羊场引发肺病的病原是绵羊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ovipneumoniae, MO);测序结果显示样品中鉴定的为同一株病原,鉴定的菌株的16S rRNA基因与参考序列EU265779的同源性达到99.86%。同时遗传进化树显示,鉴定的菌株与GenBank中的绵羊肺炎支原体聚成一大支,其关系最近,在进化角度证实此次鉴定的确实为绵羊肺炎支原体。结果表明,此羊场引发肺炎疾病的病原是绵羊肺炎支原体,提示要对羊群进行相关的病原学研究和流行病学调查,为针对性地对细菌性病原进行对症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了深入探讨藏系绵羊的生活习性与生产性能之间关系,本文查阅了大量资料,对藏系绵羊的生态分布以及对高海拔的适应性,从器官形态特征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上加以分析,并对草地型藏绵羊三个主要品种,甘加羊、欧拉羊、乔科羊的产肉、产毛、繁殖等生产性能加以详细论述,为藏系绵羊的品种选育、杂交改良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为筛选能够抑制猪源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优势乳酸菌,采集不同日龄的健康仔猪新鲜粪便,分离纯化得到35株疑似乳酸菌。应用牛津杯法对3株致病大肠埃希菌抑制作用进行研究,筛选出2株有抑菌作用的疑似乳酸菌(11号和14号)。利用生化鉴定和16S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该两株菌被鉴定为乳杆菌属唾液乳杆菌;综合牛津杯法和生长曲线、pH的测定结果,筛选出产酸性能和抑菌效果好的14号菌株,为研制仔猪用微生态制剂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高原型藏系绵羊属于我国西藏绵羊品种之一,是牧民群众长期选育形成的地方品种,对青藏高原的自然环境以及终年放牧的饲养管理方式有良好的适应性。天峻县是青海省高原型藏羊的主产区之一,为了解目前海西州高原型藏羊的的资源现状,笔者对天峻高原型藏羊的体尺、体重、产毛量和产肉性能做了调查测定,针对藏羊利用现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