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掌握发病鸡场的致病原,将临床病料接种SPF鸡胚分离得到一株病毒,通过胚体病变特征、血凝试验、RT-PCR检测、动物回归试验等对该病毒进行了鉴定,结果显示:病料处理接种鸡胚后48~144 h内鸡胚全部死亡,剖检死亡鸡胚可见胚体存在蜷缩、发育矮小等特异性病痕,收获的鸡胚尿囊液无血凝性,RT-PCR检测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阳性,动物回归试验中接种的SPF雏鸡可复制出现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典型症状。  相似文献   

2.
为对某鸡场发生的呼吸道疫病进行确诊,并对致病原进行分离和鉴定,本研究进行了发病鸡场临床诊断、病毒分离、分离毒株血凝试验、分离毒株RT-PCR检测以及序列分析等系列试验。试验结果显示,该病的临床特征疑似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感染,临床病料样品接种鸡胚后可引起鸡胚死亡以及"侏儒胚"等典型症状,分离毒株无血凝性,分离毒株经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特异性引物检测为阳性,且序列分析显示RT-PCR扩增产物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特异性核苷酸序列,表明引起鸡场此次疫病的致病原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相似文献   

3.
一株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山东某鸡场疑似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死鸡的肾脏中分离到一株病毒,经SPF鸡胚连续传代、血凝试验、鸡新城疫干扰试验、鸡胚矮小化试验、RT—PCR鉴定和动物回归试验,初步确定该病毒为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并命名为SD1105株。  相似文献   

4.
某养鸡场28~43日龄的肉鸡临床出现呼吸道症状,通过鸡胚接种、血凝及血凝抑制试验,进行实验室病毒分离鉴定,本病确诊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和鸡新城疫(ND)混合感染。对混有IB病毒和ND病毒的鸡胚尿囊液进行酸处理,去除ND病毒,获得纯IB病毒。分离的传染性支气管炎毒株,体外和体内试验表明该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株对鸡新城疫病分离毒株的血凝性有强的干扰作用,对鸡新城疫的疫苗Lasota株干扰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地方流行株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山西各地区疑似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的病料中,分离到5株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分离株,并对分离病毒进行了病毒形态观察、对鸡新城疫病毒(NDV)的干扰、鸡胚致病性试验、动物回归试验、血凝特性试验、病毒理化特性测定等生物特性鉴定及IBV N基因特异性片段的检测.电镜观察,可见直径为60~120 am,有囊膜及纤突呈冠状排列的病毒粒子;对NDV有明显的干扰作用;分离株的传代物均有明显的致鸡胚矮小化作用;动物回归感染死亡鸡肾脏病变明显,表现肾脏肿大、花斑肾现象,输尿管内充塞大量尿酸盐;无直接血凝性,经1%胰酶处理后可凝集鸡红细胞;分离株对乙醚和氯仿敏感;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对分离毒株进行扩增,结果均扩增出特异N基因核酸片段.  相似文献   

6.
从陕西省周至县某肉鸡场发生疑似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鸡群中采集病料,经鸡胚接种分离到1株病毒。电镜观察病毒粒子呈圆形或椭圆形,大小80nm~130nm,具有囊膜和纤突,呈典型冠状病毒形态;该病毒无直接血凝性,经10g/L胰酶处理后血凝价平均高达8log2以上;新城疫病毒干扰试验表明,分离毒能抑制NDV在鸡胚中增殖;人工感染3个品种的1日龄雏鸡35只,其中尼克红鸡很快出现临床症状并死亡,死亡率90%。结合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初步鉴定该分离毒为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相似文献   

7.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BJ0903株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北京某养鸡场疑似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死鸡的肾脏和肺脏组织中分离到一株病毒,经SPF鸡胚连续传代、血凝试验、鸡胚矮小试验、干扰新城疫病毒复制试验、PCR鉴定和动物回归试验,初步确定该病毒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命名为BJ0903株。  相似文献   

8.
从河南省安阳等地传染性支气管炎(IB)典型发病鸡群中分离出1株该病病毒野毒株,经鸡胚接种,血凝试验及动物回归试验对该毒株鉴定后制成灭活疫苗,通过实验室检测及田间试验,该疫苗安全可靠,无不良反应,推广试验其保护率在94%以上。  相似文献   

9.
一株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变异株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辽宁省沈阳地区某鸡场发生的临床症状及病理剖人变化疑似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病例,无菌采集肾脏、肺脏、气管等组织,接种SPF鸡胚,经病毒形态观察、血凝特性试验、动物回归试验证实,我们分离到一株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经病毒中和试验及核甘酸序列分析表明。该病毒为一株变异株。  相似文献   

10.
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山东省某些大型鸡场自1994年以来,连续爆发一种传染快,发病急,死亡率高的呼吸道疫病。剖检出现肾脏病变。从发病鸡场陆续分离到了多个毒株,经过鸡胚传代,新城疫中和,血凝检测,电镜观察,病毒干扰,动物回归,气管环培养等试验确诊所分离的病毒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并对其理化特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肾致病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分离和初步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取三份典型肾病变材料,通过鸡胚培养、血凝(HA)试验,病毒对NDV-lasota毒株干扰试验和电镜形态学观察,结果证明三份分离病料中含有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动物回归试验中,试验鸡全部出现临床症状,表现呼吸困难,倍量饮水,排出多量含有尿酸盐的水样粪便。剖检可见肾肿大、苍白、呈现典型的“花斑肾”,输尿管扩张,内充塞有大量尿酸盐。血清学初步检测结果表明,所分离病毒的血清型不同于IBV-M41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掌握发病鸡场的致病原及致病原的生物学特性,试验采用临床和实验室诊断、病原分离与鉴定等方法对临床疑似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和念珠菌混合感染病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临床组织病料经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革兰氏阳性、圆形或卵圆形的酵母样细胞,经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和念珠菌特异性检测引物检测均为阳性;临床病料接种土豆琼脂培养基上可见圆形、乳白色、背面没有色素沉着的单个菌落,分离菌株革兰氏染色可见革兰氏阳性、菌体大小不一、圆形或椭圆形的酵母样菌,在玉米粉吐温培养基上可见厚膜孢子,在羊血清培养基上可见芽管,分离菌株的ITS基因与Gen Bank中白色念珠菌同源性高达97.4%;临床病料接种SPF鸡胚可呈现典型的"侏儒胚"现象,分离病毒的S1基因与Gen Bank中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同源性高达99.7%。说明发病鸡场由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和念珠菌混合感染所致。  相似文献   

13.
取疑似新城疫病毒(NDV)感染的病料进行9日龄鸡胚接种,结果分离到一株病毒.该病毒具有血凝性,血凝活性能被新城疫阳性血清所抑制.减蛋综合征(EDS)阳性血清,传染性支气管炎阳性血清、禽流感H5、H9单因子血清进行血凝抑制(HI)交叉试验发现,该病毒不能抑制血凝活性,动物回归试验出现与新城疫病毒感染鸡相一致的症状,可确认该病为新城疫病毒感染.根据NDV毒力测定标准,MDT>90 h,ICPI为0.38,IVPI值为0,可判定为新城疫弱毒株.  相似文献   

14.
2012年3月,新郑市某蛋鸡场发生了1例疑似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取剖检病鸡的气管和肺脏组织经过无菌处理,分离到1株病毒。为确定该病毒,应用病毒分离、血凝试验、鸡胚矮小化试验、干扰新城疫病毒复制试验、琼脂凝胶扩散试验、RT-PCR鉴定和动物回归试验方法鉴定,结果均符合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病毒的生理特性。通过检查结果结合临床、剖检症状,确认该病毒就是鸡肾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相似文献   

15.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SC0812株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鸡胚矮小试验、血凝性试验、鸡胚气管环组织培养试验、干扰新城疫病毒复制试验、RT-PCR和动物回归试验,将四川隆生分离的病毒鉴定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并命名为SC0812株。  相似文献   

16.
从山东某地疑似患肾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的病死鸡的肝、肺、肾脏中分离到1株病毒,经过SPF鸡胚传代接种、血凝试验、鸡胚矮化试验、RT-PCR鉴定及测序分析、动物回归试验,确定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并命名为SD/04/18株。结果显示,经3%胰蛋白酶处理后,病毒分离株有血凝性,未经处理病毒分离株不具有血凝性;鸡胚矮化试验发现该毒株明显抑制胚胎发育;进化树比对发现,该毒株与我国主要流行的QX株同源性最高,S1基因序列相似性为96.4%,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95.3%。分离株用SPF鸡胚连续传3代后接种8日龄SPF雏鸡,复制出了与自然病例相同的临床症状,肺、脾、肾、气管等器官出现典型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在气管环纤毛、肾小管上皮细胞间隙等部位可见抗原聚集。对被感染试验鸡的口腔、泄殖腔排毒进行跟踪检测,直到试验结束,被感染鸡仍有很高的病毒检出率。结果表明,最终确定该毒株为肾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相似文献   

17.
为了获得更多的腺胃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分离株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试验从黑龙江省某鸡场发生的以腺胃肿大为特征的病死鸡中分离到1株具有冠状病毒特性的病毒,通过鸡胚传代、血凝性测定、电镜观察、RT-PCR检测和动物回归试验对其进行了初步鉴定。结果表明:该病毒分离株在SPF鸡胚上传至第5代开始出现死亡或典型的侏儒胚;病毒不能直接凝集鸡红细胞,经1%胰酶处理后表现出血凝活性,血凝效价达28;透射电镜下可见有囊膜和纤突,直径为80~120nm的病毒粒子,具有冠状病毒的典型形态特点;分离株病毒第5代尿囊液经N基因特异性RT-PCR获得大小约438bp的目的片段;分离株病毒第5代尿囊液接种于14日龄SPF雏鸡,复制出与临床中相似的病理变化,同时从肿大的腺胃中能重新分离到该病毒。初步确定所分离病毒为腺胃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相似文献   

18.
2008年1月,河北沧州某产蛋鸡场鸡群出现呼吸道症状,少数鸡只出现死亡,剖检发现鸡只肾脏肿大,呈“花斑肾”样,收集患病鸡只肾脏、气管等组织,进行病毒分离培养.经新城疫病毒干扰试验、血凝试验、动物回归试验、鸡胚交叉中和试验及分子生物学鉴定,证实分离到一株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并命名为0801;鸡胚交叉中和试验结果表明,0...  相似文献   

19.
某种鸡场一群艾维茵父母代种鸡中出现“假性母鸡”,剖检发现输卵管畸形。这批种鸡在17日龄时发生过某传染病。进行发病情况调查、对病死雏鸡的剖检和开产期病死母鸡的剖检、病料鸡胚感染和传代试验及新城疫病毒干扰试验。结果,鸡胚感染中第3代出现侏儒胚,干扰组的新城疫血凝价均低于20,对照组新城疫血凝价高于40。综合分析,可以判定该雏鸡在3周龄发生的疾病是鸡传染性支气管炎,以及可以确定该鸡群中不少鸡只出现输卵管畸形是由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早期感染而引起的。  相似文献   

20.
从华南地区疑似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病料中,分离到6株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并对这些分离株进行鸡胚矮小化试验、新城疫病毒干扰试验、血凝特性试验、鸡胚气管环感染试验、S1基因的克隆测序与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各分离株均对鸡胚有明显的致矮小化作用;对新城疫病毒有明显的干扰作用;无直接血凝性,经10g/L胰酶处理后,可凝集鸡的红细胞;对鸡胚气管环有明显的感染致病变作用;利用RT-PCR方法,成功扩增出分离株的S1基因,与参考株S1基因序列比对,其中1株(GD-09II)属于Mass型,剩下5株与LX4型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