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目的】研究布尔山羊和西农萨能奶山羊LHβ基因多态性及其与产羔数的相关性。【方法】采集布尔山羊和西农萨能奶山羊的血样,针对LHβ基因5′调控区及3个外显子设计6对引物,利用PCR-SSCP技术检测LHβ基因在6个位点上的多态性,并用最小二乘法研究该基因多态性与产羔数的关系。【结果】引物P1与P5扩增片段具有多态性,引物P1扩增产物有PP、PQ和QQ 3种基因型,P5扩增产物有LL和LM 2种基因型,其余4对引物的扩增片段没有多态性。LHβ基因P1引物位点PP与QQ基因型相比,PP型在第153 bp处发生了C→A突变;引物P5位点LL与LM基因型相比,LL型在第64 bp处发生了T→C突变,2处突变均未导致氨基酸变化,为沉默突变。在引物P1位点,布尔山羊PP型个体第3,4胎产羔数均极显著高于PQ型个体(P<0.01),西农萨能奶山羊PP型个体第4,5胎产羔数均显著高于PQ型个体(P<0.05);在引物P5位点,布尔山羊LL型个体第4,5胎产羔数分别极显著(P<0.01)和显著(P<0.05)高于LM型个体,西农萨能奶山羊LL型个体第5胎产羔数极显著高于LM型个体(P<0.01)。【结论】引物P1与P5扩增片段具有多态性,引物P1和P5位点可能对山羊的产羔数有影响。  相似文献   

2.
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分析方法检测湖羊促黄体素受体(luteinizing hormone receptor,LHR)基因外显子11核酸序列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表明,在6对引物扩增产物中,只有引物P2和P6的扩增片段具有多态性,引物P2扩增区存在AA和AB两种基因型,在1147位发生G→A的突变;引物P6扩增区存在3种基因型,CC、CD和EE型,经序列检测,CC型与CD型间存在T→A的突变,CC型与EE型间存在C→A的突变。将各基因型湖羊的产羔性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P2位点AB型湖羊产羔数较AA型高,平均为2.05±0.76,P6位点CD基因型湖羊产羔数较CC和EE型高,为2.50±0.55,经SPSS分析,不同基因型个体产羔数间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3.
孕酮受体基因多态性及其与济宁青山羊产羔数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寻找与产羔数相关的遗传标记,为山羊高繁殖力的标记辅助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计15对引物,采用PCR-SSCP技术检测孕酮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GR)基因全部9个外显子在济宁青山羊、波尔山羊、辽宁绒山羊和安哥拉山羊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同时研究该基因对山羊繁殖力的影响。【结果】只有引物P1、P8与P9扩增片段具有多态性。对于P1扩增片段,济宁青山羊中检测到AA、AB和BB型,其余山羊中均检测到AA和AB型;测序表明BB与AA型相比有一处突变(31G→A),并导致丙氨酸变为苏氨酸;BB基因型济宁青山羊产羔数最小二乘均值比AB基因型多0.52只(P<0.05),比AA基因型多0.98只(P<0.001),AB基因型济宁青山羊产羔数最小二乘均值比AA基因型多0.46只(P<0.05)。对于P8扩增片段,济宁青山羊中只检测到CC型,波尔山羊中检测到CC和CD型,其余山羊中检测到CC、CD和DD型;测序表明DD型和CC型相比有一处突变(2810C→G),未导致氨基酸改变。对于P9扩增片段,济宁青山羊和波尔山羊中检测到FF和FG型,其余山羊中检测到FF、FG和GG型;测序表明GG型和FF型相比有一处碱基突变(60128T→A),未导致氨基酸改变;FF基因型济宁青山羊产羔数最小二乘均值比FG基因型多0.32只(P>0.05)。【结论】本试验结果初步表明,PGR基因可能是控制济宁青山羊多羔性的一个主效基因或是与之存在紧密遗传连锁的一个标记。  相似文献   

4.
 【目的】寻找与产羔数相关的遗传标记,为山羊高繁殖力标记辅助选择提供依据。【方法】根据绵羊FSHβ基因序列设计2对引物,采用 PCR-SSCP技术检测山羊FSHβ基因外显子2的多态性,利用最小二乘均数法对其与产羔数的关系进行分析,同时对多态位点的遗传方差进行分析,通过标记位点与产羔性状的遗传相关预测选择反应。【结果】在引物(P2)扩增片段中检测到1个多态位点,出现3种基因型(EE、EF和FF)。对于西农萨能奶山羊,在1~4胎和平均产羔数中,EE型个体产羔数显著高于EF和FF型个体(P<0.05),EF型个体的第2胎和平均产羔数显著高于FF型个体(P<0.05);对于波尔山羊,在2~3胎和平均产羔数中,EE型个体产羔数极显著高于EF和FF型个体(P<0.01),EF型个体平均产羔数显著高于FF型个体(P<0.05)。在西农萨能奶山羊和波尔山羊两个群体中,产羔性状的遗传主要受基因加性效应的影响。【结论】对于西农萨能奶山羊和波尔山羊,多态位点EE基因型可作为产羔性状上的标记基因型。  相似文献   

5.
为了将GH基因应用于山羊标记辅助选择中,利用PCR-SSCP技术分析了西农萨能奶山羊、关中奶山羊、陕北白山羊、安哥拉山羊和波尔山羊5个山羊品种生长激素(gGH)基因外显子Ⅱ、Ⅴ的多态性及其与西农萨能奶山羊生产性能的关联。结果表明,gGH基因外显子Ⅱ在西农萨能奶山羊和关中奶山羊群体中存在多态性,外显子Ⅴ在除波尔山羊外的其他山羊品种中均存在多态性;品种间gGH基因外显子Ⅴ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基因频率分布与品种特性显著相关(P<0.05);gGH基因外显子Ⅱ的多态性与产羔数之间存在显著关联(P<0.05),外显子Ⅴ的多态性与产奶量之间显著关联(P<0.05)。说明gGH基因位点对产奶量、产羔数有显著影响,gGH基因外显子Ⅱ、Ⅴ的多态性分别可作为产羔数、产奶量标记辅助选择的DNA标记。  相似文献   

6.
绵羊GnRHR基因部分序列PCR-SSCP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PCR-SSCP技术,用两对引物分析了GnRHR基因外显子2和外显子1部分序列在小尾寒羊、多赛特羊2个绵羊品种中的多态性.结果表明,对于引物1扩增片段,2个绵羊品种均只检测到AA基因型.对于引物2扩增片段,2个绵羊品种均检测到AA、AB基因型;小尾寒羊AA、AB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83和0.17,多赛特羊AA、AB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60和0.40.引物2的多态片段测序分析表明,位于GnRHR基因cDNA第230处发生了碱基的改变(G→C),该突变导致了氨基酸的改变(甘氨酸→半胱氨酸).  相似文献   

7.
山羊生长分化因子9基因外显子2 的PCR-SSCP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目的】寻找与产羔数相关的遗传标记,为山羊高繁殖力的标记辅助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控制Belclare绵羊和Cambridge绵羊高繁殖力的生长分化因子9(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 9, GDF9)基因为候选基因,根据绵羊GDF9基因序列设计4对引物,采用PCR-SSCP技术检测GDF9基因外显子2在高繁殖力山羊品种(济宁青山羊)以及低繁殖力山羊品种(波尔山羊、文登奶山羊、辽宁绒山羊、北京本地山羊)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同时研究该基因对济宁青山羊高繁殖力的影响。【结果】山羊与绵羊的GDF9基因外显子2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9%(955/965)。引物1和引物4存在多态性。对于引物1扩增片段,5个山羊品种均检测到AA、AB和BB 3种基因型,测序分析发现外显子2第26 bp处有1个G→A的单碱基突变,但没有引起氨基酸改变;济宁青山羊A等位基因频率为0.9128,B等位基因频率为0.0872;AA基因型济宁青山羊产羔数最小二乘均值比AB基因型的多0.54只(P<0.01),比BB基因型的多0.63只(P<0.01)。对于引物4扩增片段,5个山羊品种均检测到CC、CD和DD 3种基因型,测序分析发现外显子2第792 bp处有1个G→A的单碱基突变并且导致缬氨酸改变为异亮氨酸;济宁青山羊C等位基因频率为0.9266,D等位基因频率为0.0734;CC基因型济宁青山羊产羔数最小二乘均值比CD基因型的多0.57只(P<0.01),比DD基因型的多0.62只(P<0.01)。【结论】初步表明GDF9基因可能是控制济宁青山羊多胎性能的一个主效基因或是与之存在紧密遗传连锁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8.
江苏地方山羊品种GDF9基因第二外显子SSCP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CR-SSCP方法,检测了长江三角洲白山羊、黄淮山羊及波尔山羊等3个繁殖力不同品种的187只个体GDF9基因第二外显子的遗传多态性.结果表明,3个山羊品种群体GDF9基因第二外显子在引物3和引物4扩增片段中均发现多态性.引物3扩增片段中,3 个山羊品种都出现AA、AB和BB 3种基因型,长江三角洲白山羊还出现了AC基因型.测序结果表明,引物3的扩增片段中,与AA基因型相比,BB基因型在第二外显子的562 bp处发生了A→C的单碱基突变,导致谷氨酰胺→脯氨酸的改变;AC基因型在第二外显子的421 bp处发生了C→T的单碱基突变,导致丙氨酸→缬氨酸的改变.引物4扩增片段中,3个山羊品种都出现DD和DE 两种基因型,黄淮山羊还出现EE基因型,长江三角洲白山羊及波尔山羊还出现DF基因型.测序结果表明,与DD基因型相比,DE基因型在第二外显子的792 bp处发生了G→A的单碱基突变,导致缬氨酸→异亮氨酸的改变;DF基因型在第二外显子的791 bp、792 bp处均发生了G→A的单碱基突变,其中791 bp处的突变是沉默突变.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山羊IGFBP3基因多态及其与繁殖、生长发育性状的关系,利用HaeⅢ、TaqⅠ、Alw26Ⅰ和XspⅠ限制性内切酶分析了74只西农萨能奶山羊IGFBP3基因RFLP,并利用最小二乘分析法研究了其多态性与产羔数、初生质量、成年质量、体尺性状的关联性。结果表明,仅在XspⅠ位点发现西农萨能奶山羊群体表现多态性,存在GG、GA和AA 3种基因型,G等位基因频率为0.6825,A等位基因频率为0.3175,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西农萨能奶山羊IGFBP3-XspⅠ基因座不同基因型与第2胎产羔数存在显著相关(P<0.05),且与初生质量也存在显著相关(P<0.05),GG基因型个体初生质量显著高于AA、GA基因型个体(P<0.05)。表明西农萨能奶山羊群体IGFBP3基因存在XspⅠ位点多态,且该位点对产羔性状和初生质量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为确定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2(DGAT2)基因与奶山羊产奶性状的关系,采用PCR-SSCP技术,对197只西农萨能奶山羊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2(DGAT2)基因的第5内含子进行多态性分析.在西农萨能奶山羊中检测的DGAT2基因第5内含子发现AA、AB和BB 3种基因型,其频率分别为0.2284、0.4061和0.3655;不同基因型与西农萨能奶山羊的产奶量和乳脂率之间有显著的关联性(P<0.05),AA和AB基因型个体的产奶量和乳脂率显著高于BB型(P<0.05),但对乳蛋白率和乳糖率影响不大,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结果提示DGAT2基因对奶山羊产奶性状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西农萨能奶山羊脂肪酸合酶基因启动子的克隆及活性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克隆测定西农萨能奶山羊脂肪酸合酶基因(Fatty Acid Synthase,FAS)启动子的全长序列,进行活性区域分析,为奶山羊FAS基因功能和表达调控机理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根据牛和人脂肪酸合酶基因启动子的同源序列以及西农萨能奶山羊脂肪酸合酶基因5′UTR区域,分别设计上、下游引物,以西农萨能奶山羊全血DNA为模板克隆启动子序列。依据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重设引物,将FAS启动子基因分段克隆并连接到荧光素酶表达载体PGL-3,与Psv-β-半乳糖苷酶对照载体共转染293、MCF-7细胞,进行荧光素酶活性检测和β-半乳糖苷酶的活性检测。【结果】FAS基因启动子序列全长2 640 bp,与牛、人FAS启动子序列同源性90%以上,包括数个潜在SP1、Ets、LSF等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和CCAAT框、GC框。-1 040—-340 bp处可能包含启动子活性中心,通过启动子缺失片段试验将活性中心范围缩小至-721—-540 bp之间。【结论】通过克隆FAS基因启动子区域,分析表明启动子前端存在负调控元件,找出了启动子最小活性中心。  相似文献   

12.
The objectives of the present study were to detect the polymorphism in 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 beta (FSHβ) gene and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SHβ gene and high prolificacy in goats.According to the sequence of ovine FSHβ gene,two pairs of primers were designed to detect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of exon 2 of FSHβ gene in two goat breeds,Xinong Saanen dairy goat and Boer goat,by PCR-SSCP.The least square mean and genetic variance of different genotypes at polymorphic locus were analyzed,and the selection reaction was forecasted by genetic correlation between marker locus and genetic variance of litter size traits.There was one polymorphic locus occurring in exon 2 (P2) with three genotypes (EE,EF and FF).In Xinong Saanen dairy goat,EE genotype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P 〈 0.05) litter size than EF and FF genotype in the first to fourth parity and average parity;EF genotype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P 〈 0.05) litter size than FF genotype in the second and average parity.In Boer goat,EE genotype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P 〈 0.01) litter size than EF and FF genotype in the second to fourth parity and average parity;EF genotype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P 〈 0.05) litter size than FF genotype in average parity.In Xinong Saanen dairy and Boer goat,the heredity of litter size was mainly influenced by genetic additive effect and the EE genotype is a favorable marker genotype for litter size in these two breeds.  相似文献   

13.
李拥军  张丽  李太坤  李文婷  张浩  施健飞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221-18223,18226
[目的]研究海门山羊群体3个基因位点遗传多态性与生长性状的关系,为提高海门山羊的生长性能以及培育快长型海门山羊新品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PCR-RFLP和PCR-SSCP技术对海门山羊群体3个基因位点进行分析,并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在海门山羊群体中,海门山羊MSTN基因内含子Ⅱ、GH基因外显子Ⅰ和GH基因外显子Ⅱ均检测到2种基因型。这些位点不同的基因型对海门山羊的相关生长性状有着不同的影响。[结论]该研究结果对通过标记辅助选择提高海门山羊体重等生长性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猪INHA与GnRHR基因型互作效应对产仔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不对称PCR-SSCP、PCR-SSCP、PCR-RFLP技术检测了INHA基因、GnRHR基因在大白猪、长白猪、宁乡猪、桃源猪、大围子猪、沙子岭猪、海南五指山猪中的多态性.结果表明,INHA基因外显子Ⅱ检测到2个突变位点,即外显子ⅡG262A位点和A852G位点.在GnRHR基因5(-UTR端310 bp处有1个A→C的突变位点.分析INHA基因G262A与GnRHR基因A310C互作效应时发现,基因型的互作效应在大白猪中极显著(P<0.01),在长白猪中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基因互作型效应最大的是AGDD基因互作型,最小的是GGEE基因互作型.分析INHA基因A852G与GnRHR基因A310C互作效应时发现,各基因型互作对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影响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5.
6个白鹅品种GH基因第2外显子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太湖鹅、扬州鹅、豁眼鹅、浙东白鹅、皖西白鹅和四川白鹅6个鹅品种为试验材料,根据鸭、鹅GH基因序列设计1对扩增第2外显子的引物,用PCR-SSCP方法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并对不同品种进行群体遗传学分析。结果表明,在鹅GH基因第2外显子上共发现2个单碱基突变位点,第39处的T-C突变,未发生氨基酸变化,为沉默突变;第74处T-C单碱基突变导致第25个氨基酸由缬氨酸(V)变为丙氨酸(A)。鹅群中表现出10种基因型(AA、AB、AC、AD、BB、BC、BD、CC、CD、DD)。统计结果发现10种基因型在6个鹅品种间分布存在极显著的差异(P<0.01)。所有品种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群体遗传分析表明太湖鹅杂合度、有效等位基因数、多态信息含量最低,浙东白鹅最高;除太湖鹅为中度多态外,其他品种均为高度多态。本研究表明鹅GH基因在不同品种中具有丰富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可以进一步作为候选基因来分析其与生产性状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重庆本地山羊群体遗传关系的RAPD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RAPD技术分析了重庆本地的板角山羊、川东白山羊和重庆黑山羊基因组池DNA的多态性及其亲缘关系。通过100种随机引物扩增筛选。12种多态引物共获得了16个多态标记。各群体间的遗传距离指数和SPSS分层聚类树形图表明:板角山羊与川东白山羊之间的遗传距离较远;重庆黑山羊和板角山羊的遗传距离较近,2者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结果还发现,板角山羊、川东白山羊和重庆黑山羊群体都具有一定的遗传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海门山羊3个基因位点遗传多态性与其生长性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海门山羊群体3个基因位点遗传多态性与生长性状的关系,为提高海门山羊的生长性能以及培育快长型海门山羊新品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PCR-RFLP和PCR-SSCP技术对不海门山羊群体3个基因位点进行分析,并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结果表明,在海门山羊群体中,海门山羊MSTN基因内含子Ⅱ、GH基因外显子Ⅰ和GH基因外显子Ⅱ均检测到2种基因型。这些位点不同的基因型对海门山羊的相关生长性状有着不同的影响。[结论]该研究结果对通过标记辅助选择提高海门山羊体重等生长性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采用PCR-SSCP技术分析了重庆山地黄牛及其杂交牛CAST基因的多态性。在所做的2对引物中研究表明:在第18外显子处没有发现多态性;在第9外显子处发现多态性,在重庆山地黄牛及其杂交牛群体中都有AA、AB、BB3种基因型。在西杂牛(重庆山地黄牛X西门塔尔牛)、红杂牛(重庆山地黄牛X红安格斯)中A为优势基因,在重庆山地黄牛中B为优势基因。通过对各遗传多态性指标分析发现,重庆山地黄牛、西杂牛、红杂牛处于平衡状态,几个品种牛踟均在0.250~0.500,处于中度多态;几个品种牛的杂合度都偏高。  相似文献   

19.
以中国西门塔尔牛、安格斯牛和海福特牛为试验材料,设计特异性引物扩增解耦联蛋白3基因(UCP3)的第5内含子和第6外显子部分序列,利用PCR-SSCP技术对牛UCP3基因进行了SNPs检测和基因型分析。结果表明,3个牛品种中的优势等位基因均为B,中国西门塔尔牛和安格斯牛的优势基因型为BB型,海福特牛的优势基因型为AB型;中国西门塔尔牛和海福特牛在UCP3基因位点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而安格斯牛在UCP3基因位点处于Hardy-Weinberg非平衡状态;中国西门塔尔牛和海福特牛在UCP3基因位点为中度多态,安格斯牛在UCP3基因位点为高度多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