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例雏鸭肝炎病毒和鸭圆环病毒混合感染的诊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葫芦岛市某养鸭场樱桃谷肉鸭发生疑似雏鸭肝炎急性死亡病例。为了确诊病因,选取具有典型发病症状和病变的病鸭进行病原分离和鉴定,结果通过细菌的分离和攻毒试验排除了细菌感染为主要病因的可能;应用RT-PCR和PCR检测典型病变样品,结合扩增基因的测序,确诊发病鸭发生鸭肝炎病毒和鸭圆环病毒的混合感染。紧急应用鸭肝炎高免血清后发病鸭群死亡率得到有效控制,但存活鸭群中约有10%的雏鸭表现生长迟缓、消瘦,与鸭圆环病毒的感染症状相似。鸭圆环病毒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病原,可导致感染鸭的免疫抑制,诱发混合感染,目前相关研究较少,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2.
一、发病经过及临床症状我县何某饲养种鸭300只,4月龄左右的鸭群中发现有几只鸭拉稀,食欲减少,消瘦,羽毛松乱,而且发病鸭的数量有逐渐增多的趋势。二、剖检病变剖检病鸭可见肝脏肿大呈土黄色,肝实质坚硬;脾肿大,也呈土黄色;肠道出血,盲肠、直肠无食糜,肠道有多量红色小虫体,达200多条。三、实验室检查1.细菌检查:以无菌操作取肝脏触片,用革兰氏染色后镜检,未见细菌。2.虫体鉴定:虫体呈长条状淡红色,体躯向腹面卷曲,体表有小棘。取一虫体于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压片镜检,虫体长10.5~13毫米,宽1~2.1毫米,具有口领且上有37个头棘,口吸盘呈圆…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剖检及实验室病原分离等方法,从一例鸭死亡病例中分离出1株细菌,经染色镜检、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检测、质谱检测、16S rDNA测序以及动物致病性试验等方法鉴定,确定分离到的细菌为粪肠球菌,并最终确诊该起鸭死亡病例由粪肠球菌感染引起。通过实施新霉素等药物治疗,鸭群逐渐恢复健康。该病例提示,要提高对鸭粪肠球菌感染的重视程度,加强鸭群日常饲养管理,做好生物安全防控,科学合理用药,这样可有效防范鸭群粪肠球菌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患病鸭群7只病死雏鸭进行了剖检,无菌采取鸭心血、肝脏、脾脏等病变组织,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分离到4株鸭疫里默氏杆菌和4株大肠杆菌。初步确定这起雏鸭死亡的原因为鸭疫里默氏杆菌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所致。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细菌分离培养、培养特性鉴定和生化试验,确诊为鸭疫里默氏杆菌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症.制定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正>能引起鸭群发病和死亡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原体同时或先后感染同一鸭群或个体的过程,称为混合感染,包括并发感染、继发感染和协同感染。目前,不但鸭的疫病种类多,新病和重新出现的疫病也日益增加,而且混合感染的病例有逐步增加的趋势,当鸭群出现流行面广、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的疫情时,多数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病原所引起而呈现的综合症状和病变,这给临床诊断和防治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当疫病发生后,除烈性传染病按有  相似文献   

6.
为确诊贵州省三穗县某规模化养鸭场40日龄花边鸭出现发病死亡的原因,剖检4只病死鸭并采集心脏、肝脏、脾脏病料,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细菌分离培养和相关病毒核酸检测进行诊断。结果:(1)病鸭主要以神经症状为主,鸭群发病4 d死亡率为17.24%;典型病理变化为腹膜呈灰白色、心脏有坏死灶、肝脏不同程度受损。(2)病料在不同营养琼脂培养基上培养24 h后均未见菌落生长。(3)病料中检测出鸭圆环病毒、鹅细小病毒特异性核酸片段,未检出禽流感病毒、新城疫病毒、鸭瘟病毒特异性核酸片段。结论:综合诊断养鸭场病例为鸭圆环病毒与鹅细小病毒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7.
2006年6月20日购进雏鸭1000只,当饲养到8月10日时,鸭群中出现有零星死亡现象,共发病630只,发病率为63%,死亡269只,死亡率26%。后经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检验及治疗措施确认为雏鸭球虫病和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笔者在我镇的部分村、组剖检病死鸭时,发现患有此病的鸭200多只,轻者感染数条虫,严重者虫体可多达数十条,有的甚至整段小肠腔都被虫体塞满。 虫体呈乳白色,扁平、带状、分节,成虫长10~15厘米,宽1.5~2厘米,头节上有四个吸盘和带钩的顶突。以常到死水小沟、河塘放牧的鸭群感染最为严重;雏鸭3周龄时即可查到虫体。 感染绦虫病的鸭生长缓慢、时可见到白色的绦虫节片。患鸭最后极度瘦弱,甚至死亡。剖检病死鸭时可发现小肠粘膜出血,并在肠腔内查到虫体,严重时可见到大量的虫体堵塞肠道。 笔者用NY-828(又称鹅绦灵)对绦虫病患鸭进行治疗,剂量为每公斤体重5毫克,一次性的投服。投药方法是把药片碾成细末状,以水稀释后,用胶头滴管经口灌入;或将药物与精饲料拌匀后喂服。由于绦虫的头节牢固地吸附在肠粘膜上,驱虫时往往难以将虫体连头节一起驱除,所以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盱眙县河桥乡何某饲养种鸭 60 0只 ,2 0 0 2年 1 0月 8日 ,在 4月龄左右的鸭群中 ,发现有几只鸭拉稀、食欲减少、消瘦、羽毛松乱。随后 ,发病鸭数量逐渐增多 ,至 1 0月 1 5日 ,已达 5 6只。经诊治为鸭卷棘口吸虫病 ,现报告如下 :1 剖检病变剖检病鸭可见 ,肝脏肿大呈土黄色 ,肝实质坚硬 ;脾肿大 ,也呈土黄色 ;盲肠、直肠无食糜 ,全部肠道充满红色小虫体 ,约 2 0 0多条。2 实验室检查2 1 细菌检查肝脏触片 ,革兰氏染色镜检 ,无细菌。2 2 虫体鉴定虫体呈淡红色 ,呈长条状 ,体躯向腹面卷曲 ,体表有小棘。取一虫体于载玻片上 ,盖上盖…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2种基因型鸭圆环病毒(Duck circovirus,DuCV)在我国鸭群中的混合感染情况,根据鸭圆环Cap蛋白基因序列设计了4条特异性引物,建立了可以同时检测2种基因型DuCV的双重PCR检测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最低可检测到1拷贝的DuCV核酸。使用建立的双重PCR方法对收集的山东省6个鸭群150只病死雏鸭的组织DNA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有50.0%(3/6)的鸭群检出DuCV-1和DuCV-2的混合感染,33.33%(2/6)的鸭群检出DuCV-2的单独感染。19只雏鸭被检出感染DuCV,其中2.67%(4/150)的雏鸭检出DuCV-1和DuCV-2的混合感染,10.0%(15/150)的雏鸭只感染DuCV-1或DuCV-2。结果表明,山东省鸭群中存在较为严重的DuCV-1和DuCV-2混合感染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 ,农村养禽业的规模不断扩大 ,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 ,尤其家禽的条件性细菌病也越来越多。同时 ,混合感染、继发感染等流行形式的出现 ,也使禽病的发生和流行变得越来越复杂 ,给养禽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现将我县 1例蛋鸭鸭雏大肠杆菌病继发曲霉菌病的诊治情况报道如下。1 发病情况依安县新发乡某养鸭户 ,在 2 0 0 2年 6月 2日购进金定鸭2 0 0 0只。饲喂雏鸭配合饲料 ,6月 30日鸭群发病 ,到 7月 3日就诊时已死亡 86只。经诊断为大肠杆菌病 ,治疗 3d后 ,基本上控制了疫情 ,完全停止死亡。 7月 9日鸭群再度发病 ,9~10日 2d内死亡 2 5…  相似文献   

12.
(一)发病情况2012年4月2日,汶上县某养殖户从孵化场购进了肉雏鸭2000只,5日龄前生长发育良好,从6日龄开始,鸭群内发现有几只雏鸭无任何临床症状而突然死亡,然后每天死亡雏鸭逐渐增加。鸭群发病后在饮水中加入抗菌药物,不见明显效果。从鸭群发病至确诊日(4月9日)累计死亡雏鸭200只。  相似文献   

13.
陈东升 《中国家禽》2013,35(15):50-51,53
近期,江苏连云港地区某雏鸭群中发生以角弓反张和肝脏出血为特点的传染病,疑似鸭肝炎病毒感染。对送检的病料用无鸭肝炎病毒母源抗体的鸭胚进行病毒分离与鉴定及RT-PCR方法检测。结果显示,接种病料的鸭胚出现死亡,死亡鸭胚发育不良,水肿,全身出血;剖检见肝脏充血、出血。RT-PCR成功扩增出与预期大小相符的440bp的目的片段。对扩增出道基因片段进行测序及BLAST分析表明,扩增的部分3D基因与GenBank上已公布的Ⅰ型鸭肝炎病毒C80株的同源性达到98.2%,由此确定该鸭群感染了Ⅰ型鸭肝炎病毒。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樱桃谷鸭群鸭圆环病毒及其混合感染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2007年间,在山东省70个樱桃谷鸭群采集742只鸭样品,对鸭圆环病毒的感染与流行情况调查发现,33.29%感染了鸭圆环病毒;3、4周龄的鸭较2周龄更易感;与DuCV阴性鸭比较,DuCV阳性鸭与鸭I型肝炎、鸭疫里默氏杆菌及大肠杆菌的混合感染率较高.有关樱桃谷鸭感染鸭圆环病毒的流行病学调查在国际上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5.
2007年8月15日,高邮市卸甲镇某养鸭专业户带10只病鸭来到我站门诊部就诊.据养殖户反映,该鸭群为28日龄,前一天精神沉郁,拉黄绿色粪便.发病已有5d,用强力霉素拌料饲喂,未见明显效果.其发病800只左右,已经死亡85只.与之相邻的两个养鸭户也发生了相似的症状.通过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实验室诊断,确诊该鸭群为鸭疫里默氏杆菌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本县上塘镇胡某,原有成蛋鸭500多羽,2001年4月中旬又从外地购进雏鸭300羽,放到成鸭的下游圈养。雏鸭到2周龄时开始发病,并不断死亡,近1月龄时只剩150羽左右,且死亡仍在持续,多的时候1天死亡10多羽。经流行病学调查、病例剖检及虫体观察,诊断为绦虫和棘口吸虫混合感染。通过驱虫,鸭群很快恢复健康。现将诊治过程报道如下。1.临床症状病鸭表现下痢,有时粪便带白色或绿色,泄殖腔周围沾满粪便;食欲减退或废绝,生长发育不良,逐渐消瘦;呼吸困难,不时张口,有时有咳嗽;站立不稳或不能站立,常伏坐在地上,双…  相似文献   

17.
<正>鸭的葡萄球菌感染主要是以胫跖关节肿胀、跛行为主要特征,主要是在气温较高和饲养密度较大情况下会发生此病。1临床症状2016年8月16日,普兰店区安波镇太阳村吴某打电话说,他家养了1000只鸭,整个鸭群出现了以胫跖关节肿胀、跛行为主要特征的病症、且有鸭只发生了死亡。接到电话后马上到吴某家。认真仔细的检查了整个鸭群,患鸭大多数精神极度沉郁、食欲废绝或减少、体温比正常略高0.5~1℃,病鸭中有一  相似文献   

18.
根据笔者在临床诊疗中和网络反馈信息获悉 ,近年来在江西南昌、九江、抚州和赣州等地区一些养鸭户的鸭群中 ,流行一种临床上以咳嗽、喘气、颈脖子肿大 ,呼吸困难为特征的疾病 ,雏鸭和成鸭均可发病 ,一般显症后很快 ( 1~ 3天 )窒息死亡。死亡率为鸭群的 1 0 %~ 30 % ,个别可达 5 0 %以上 ,这与病后早期发现和及时诊治有关。经临床观察、尸体剖检和虫体鉴别等 ,最后确诊为鸭舟形嗜气管吸虫病 (简称气管吸虫病 )。过去对该病的报道很少 ,现将临床症状、剖检病变、虫体和虫卵特征、虫体发育史 (感染途径 )、该病的诊断、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等 …  相似文献   

19.
一、发病增况某养殖户饲养的600多只东李白肉鸭1日龄时接种鸭病毒性肝炎弱毒疫苗,并开始投喂某饲料厂生产的肉鸡料,饲养到4日龄时突然发病死亡60多只。病鸭精神沉郁,采食减少,排稀粪,死亡快。户主疑为饲喂该肉鸡料引起鸭群中毒,立即停喂该料,换喂别的新饲料,次日鸭群死亡40多只,以后鸭群死亡数锐减,每天数只,一周后鸭群趋于正常。二、外观及创检变化病死雏鸭眼周湿润,脚部皮肤干缩,上呼皮肤皱缩,个别病例上曝轻微扭曲变形。剖检仅见肝脏淤血、出血,有的小肠段充血、出血。三、实验室检验以无菌操作法采取病死雏鸭的肝、脾进…  相似文献   

20.
(一)发病情况2012年4月2日,汶上县某养殖户从孵化场购进了肉雏鸭2000只,5日龄前生长发育良好,从6日龄开始,鸭群内发现有几只雏鸭无任何临床症状而突然死亡,然后每天死亡雏鸭逐渐增加。鸭群发病后在饮水中加入抗菌药物,不见明显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