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稻瘟病是一种最具毁灭性的世界性水稻病害,近年来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新育成的品种对稻瘟病的抗性整体表现不高,通过培育抗病恢复系进而育成优质抗病新组合成为育种家主攻方向之一。长江大学农学院通过杂交、回交和自交,经南繁北育多代系谱法综合农艺性状选择,结合多个稻瘟病病区自然诱发胁迫抗性表型鉴定和稻瘟病抗性基因检测,于2014年创制出恢复系‘长恢31’。‘长恢31’经检测含有Pigm、Pi5和Pia 3个稻瘟病抗性位点,在育种应用中表现恢复力强、配合力高、对稻瘟病抗性强而持久、熟期早、综合农艺性状优良,利用该恢复系配组育成优质抗稻瘟病新组合‘长农优231’于2019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育成抗稻瘟病新组合‘长农优1531’于2020年完成了湖北省恩施州早中熟中稻区域试验程序,进入品种报审阶段,实现了恢复系选育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2.
江淮黄褐土壤芝麻肥效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提高江淮黄褐土壤肥料利用率,实现芝麻增产增效的目的,通过"3414"肥料效应设计试验,对芝麻皖芝1号品种在江淮黄褐土壤上栽培种植,开展了氮磷钾肥料两年连续肥效研究。结果表明:适量施用氮磷钾肥有利于芝麻农艺性状的改善和产量的提高。肥料间互作效应大小顺序为NPK>NK>NP>PK。推荐施肥量为氮肥85~120kg/hm~2,磷肥20~30kg/hm~2,钾肥75~110kg/hm~2。  相似文献   

3.
转Bt杂交棉花新品种 ‘苏棉29’ 性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客观分析杂交棉花新品种‘苏棉29’的性状,为棉花育种者制定合适的育种策略提供依据。基于江苏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数据,采用Excel、G—GE等统计软件系统研究了新品种‘苏棉29’的丰产性、稳产性、产量构成因素及纤维品质、抗性等性状。结果表明:在江苏省区域试验中2年(2010、2011)平均,‘苏棉29’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为4185、1737kg/hm^2,分别较对照品种‘泗杂3号’增产10.6%和8.5%;生产试验中(2012)平均籽棉产量达到4176kg/hm^2,皮棉产量1744.5kg/hm^2;‘苏棉29’纤维品质各项指标均达国家Ⅲ级以上标准,高抗棉铃虫,兼抗棉花枯黄萎病。该品种在2013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研究从表型数据初步解析了该品种高产、稳产、抗病虫机理,将为进一步推广利用该品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黄淮冬麦区育成品种‘舜麦1718’和北方冬麦区育成品种‘中麦175’在晋中晚熟冬麦区的生育表现,采用田间试验,采取不同生育时期采样调查的方法,结合当地气候条件,研究2个品种在返青、起身、拔节、孕穗、抽穗等5个生育时期的农艺性状,以及收获后的产量性状及籽粒品质性状。研究结果表明,‘中麦175’和‘舜麦1718’都有在晋中晚熟冬麦区推广应用的潜力。具体来讲,‘中麦175’产量水平较高,‘舜麦1718’产量水平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舜麦1718’的抗晚霜冻害能力较强,籽粒品质更好,具有较好的生态适应性,但株型矮小,在生产上应注意重施拔节水肥以促进茎节伸长生长,提高茎蘖成穗率,提高后期籽粒充实度。研究为充分挖掘山西小麦优良种质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育成花生品种的产量、品质、抗性及农艺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河南省开展农作物品种审定制度以来,河南省选育并通过审定的花生品种59个。从审定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最高产量、品质、抗性、农艺性状等方面对品种进行分析,平均产量由1982-1990年3694.05 kg/hm2,上升到2006-2009年的4306.35 kg/hm2,最高产量也从平均5879.55 kg/hm2,提高到6345.90 kg/hm2,增长了465 kg。研究结果表明,审定品种的产量在逐年提高,抗性有明显增强,虽有个别品种品质明显改善但品种平均品质改善不大;降低株高,适当增加分枝、单株结果数、增加百果重是进一步提高产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高蛋白高花色苷甘薯新品种‘榕紫薯1号’创制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探讨了放任授粉集团杂交技术克服甘薯亲本杂交障碍、扩大自然选择范围的可行性,为快速育成超亲品系提供借鉴。以高蛋白甘薯品种‘Tis5125’为母本,以遗传背景差异大的28个品种(系)为父本经放任授粉集团杂交育成高蛋白高花色苷甘薯新品种‘榕紫薯1号’。对‘榕紫薯1号’的形态特征、农艺性状、品质性状、抗病性、生产力、适应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榕紫薯1号’萌芽性好,全生育期生长势稳定。2011—2012年福建省甘薯区域试验平均鲜薯产量31.1739 t/hm~2;平均干物率29.35%,比对照‘金山57’高4.36个百分点;平均出粉率19.18%,比‘金山57’高3.80个百分点;食味评分81.4分,比‘金山57’高1.4分;外观评分81.2分,比‘金山57’高1.2分;鲜薯花色苷含量47.39μg/g.FW,干基粗蛋白含量7.5%;中抗蔓割病,耐贮性好。该品种于2014年通过福建省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闽审薯2014003),适合在薯瘟病较轻的平原及山地丘陵作为鲜食薯或特用淀粉加工品种栽培。  相似文献   

7.
<正>驻芝21号(试验名称:驻08J3)是驻马店市农业科学院以驻97077为母本、7823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多元病圃多年鉴定、高代鉴定选育而成的芝麻新品种,具有增产潜力大、商品品质好、综合抗性好等特点。2011-2013年参加全国芝麻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35点次),平均产量1309.5kg/hm~2,较对照增产11.80%。2014年8月通过全国芝麻品种鉴定委员会的鉴定。1选育经过2001年以驻97077为母本(该品系株型紧凑、高大,高抗枯萎病和茎点枯病、抗逆性较强,但生育期较  相似文献   

8.
为选育出适合广西稻作区的早晚兼用香型优质常规籼稻品种,提高广西香米市场品牌竞争力。以传统香稻品种‘田东香’和‘早香1号’为母本和父本,杂交后以系谱法选育,并通过广西常规优质稻组区域试验和农艺性状、产量、抗性、米质鉴定,育成浓香型高档优质常规稻品种‘广粮香2号’。2019年通过广西品种审定,‘广粮香2号’生育期适中、农艺性状优良;产量较高,两年区试平均产量为6912.0 kg/hm2,比对照增产11.81%;早、晚稻米质均达部标优质二等,香味值83分;适应性广,可在桂南、桂中和桂北稻作区作早、晚稻种植,并已获广东、江西、湖南同一适宜生态区引种备案;是2020年唯一入选广西农业农村厅首批确认的7个水稻绿色品种的常规稻品种,是“广西香米”公共品牌建设主用品种,深受各地种植户、米商青睐。‘广粮香2号’兼具产量高、米质优、香味浓、适应性广等特点,适合在广西及长江中下游稻作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9.
江苏花生新品种鉴定和产量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准确、客观地评价江苏花生新品种鉴定试验参试品种(系)的特征特性,促进江苏花生新品种的推广应用,采用高稳系数法分别对淮南、淮北组的12个参试品种(系)进行丰产性和稳产性分析,并进行品质、抗性及主要农艺性状调查。结果显示:各参试品种均具有中等以上的耐旱性、耐涝性、叶斑病及锈病抗性。具体来说,淮南组的‘宁泰9922’产量较高,且稳产性较好;‘苏花0537’种皮深红色,熟期早,适应性广,粗蛋白含量较高;淮北组的‘连1001’、‘赣榆10-6’、‘东花9号’及‘徐0627’分别较对照‘徐花13号’增产4.7%~7.4%,同时产量稳定性优于对照。因此认为以上品种可以进一步示范和推广应用,同时也表明用高稳系数法评价花生品种(系)的高产稳产性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旨在筛选适合福建省推广应用的高产、优质、抗病甜玉米新品种,为调整福建省农业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地推广甜玉米新品种提供科学依据,促进福建省玉米产业的发展。通过对福建省新近审定的‘榕甜2号’、‘黄甜168’、‘粤甜16’等11个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对各参试品种的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主要农艺性状及经济性状的田间测定结果及采后考种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榕甜2号’、‘黄甜168’、‘榕甜1号’、‘金黄甜1号’等4个品种,分别比对照增产24.3%、18.8%、15.7%、12.3%,籽粒品质和口感均较好,锈病和大小斑病等病害皆较轻,可以在福建省扩大推广与应用;‘世珍’、‘金桂3号’、‘粤甜22’、‘闽甜4号’等6个品种因产量偏低或易感病,不宜在福建省内推广。  相似文献   

11.
<正>漯芝21号是漯河市农业科学院以漯12为母本,郑芝97C01为父本杂交选育出的单秆型白芝麻新品种。2009-2011年全国芝麻新品种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1184.15kg/hm~2,比对照豫芝4号增产5.14%。2011年在全国芝麻新品种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1128.00kg/hm~2,比对照豫芝4号增产6.30%,2012年9月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鉴定证号为2012-1-115。1选育过程漯芝21号是2001年以抗性好、品质优良的亲本  相似文献   

12.
芝麻新品种驻芝14号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驻芝14号是河南省驻马店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驻86036为母本,驻7801优系为父本,经有性杂交和后代在多元病圃连续鉴定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早熟、多抗芝麻新品种,2002-2004年参加了全国(江淮片)芝麻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05年4月通过全国芝麻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  相似文献   

13.
为了了解不同裸大麦品种在江苏沿江、沿海地区的丰产性、适应性和品质特性,筛选出适合本地区种植的优质、高产裸大麦新品种,试验研究比较了7个裸大麦品种和1个皮大麦品种的生物学性状、产量及构成因素、抗逆性、品质等指标。结果表明:(1)从生育期角度,7个裸大麦品种均适合在江苏省大麦产区种植,‘通麦6号’系半冬性品种,播期弹性较小,要求适当早播。(2)从产量和抗逆性角度,‘东陈元麦’为六棱品种,丰产性、抗倒性差,不适宜在江苏省推广种植;‘苏裸麦2号’丰产性好,但轻感大麦黄花叶病,适宜在江苏黄花叶病轻病田种植,‘青元麦’和‘苏裸麦1号’稳产性好,抗大麦黄花叶病,适宜在江苏大麦产区种植。(3)从品质角度,‘青元麦’品种β-葡聚糖含量高、粗纤维含量较低、淀粉含量较高,品质好,可作特色杂粮开发利用;‘苏裸麦1号’、‘苏裸麦2号’β-葡聚糖含量较高、粗纤维含量较低、淀粉含量较高,品质较好,可作优质杂粮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4.
旨在探讨、验证优质食用型紫肉甘薯新品种创制的最佳策略,为甘薯高效育种提供借鉴。以来自日本的优质紫肉型甘薯‘川山紫’为母本,以高产、高糖材料‘冀薯6-8’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系统选育获得优质食用型紫肉甘薯新品种‘榕紫薯5号’。该品种2011—2013进行多点选拔、品比及鉴定,2014—2015年参加福建省甘薯区试。对‘榕紫薯5号’的形态特征、农艺性状、品质性状、抗病性、生产力、适应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榕紫薯5号’为中晚熟品种,生育期135天,萌芽性好,分枝能力中等,全生育期群体长势强劲,结薯集中。2014—2015年福建省甘薯区域试验平均鲜薯产量30.24 t/hm2,平均干物率30.12%,平均出粉率19.84%,食味评分81.6分,比对照高1.6分。外观评分81.3分,比对照高1.3分。花青素含量26.95 mg/100 g FW。大中薯率68.7%。省区试综合鉴定结果为:株型中蔓半直立;鲜薯产量、薯干产量和淀粉产量比对照高;干物率和淀粉率与对照相当;食味品质、外观品质均优于对照;抗蔓割病,中抗薯瘟病,耐贮性好,该品种达到食用型甘薯品种审定标准,可作为鲜食及特用薯在中国南方薯区广地域种植。  相似文献   

15.
糯玉米新品种‘苏科糯6号’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满足鲜食糯玉米生产和市场需求,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育成了优质、高产、抗病于一体的彩糯玉米品种‘苏科糯6号’。以自交系‘JS09116’为母本、‘JS04388’为父本,配制了单交种,于2011—2013年参加了江苏省区域试验。2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11184.0 kg/hm2,比对照‘苏玉糯5号’减产1.9%;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11160 kg/hm2,比对照‘苏玉糯5号’增产7.9%。品质优于对照‘苏玉糯5号’;接种鉴定结果显示‘苏科糯6号’具有高抗茎腐病,抗大斑病、纹枯病,中抗粗缩病的特征。该品种具有品质好、色泽鲜艳、产量高、抗多种病害等优点,于2014年通过了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江苏省推广种植。种植时应结合配套栽培技术,确保鲜果穗品质和产量,实现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16.
驻芝15号是河南省驻马店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驻81043为母本、驻92701优系为父本.经有性杂交,后代在多元病圃连续鉴定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早熟、多抗的芝麻新品种,2005-2006年参加了全国(江淮片)芝麻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07年4月通过全国芝麻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  相似文献   

17.
明确昭通主栽烤烟品种在不同气象条件下的适应性,根据昭通287个植烟行政村大田期(4—9月)温度、日照和降水气象要素,将昭通植烟区域分为不同气象环境;在不同气象环境下开展烤烟品种的田间试验,以烤烟单位产值和烟叶化学成分TOPSIS得分为主要评价指标,田间农艺性状、病情指数、质量性状为辅助参考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筛选不同气象环境下适宜种植烤烟品种。研究表明:昭通植烟区域分为低温干燥多日照、高温干燥多日照、低温湿润多日照、低温湿润寡日照4种气象环境。低温干燥多日照气象环境的‘云烟116’农艺性状、经济性状综合表现较好,‘云烟116’化学成分TOPSIS评价得分最高,‘K326’品种黑胫病显著低于其他4个品种,‘K326’气候性斑点病、TMV、CMV显著高于其他3个品种,其他品种间病害无显著差异;高温干燥多日照气象环境的‘云烟87’和‘云烟116’农艺性状综合表现较好,‘KRK26’‘、云烟87’经济性状综合表现较好,‘云烟87’化学成分TOPSIS评价得分最高;低温湿润多日照气象环境的‘云烟87’和‘K326’农艺性状、经济性状综合表现较好,‘K326’化学成分TOPSIS评价得分最高;低温湿...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江淮稻区种植的主要粳稻品种的品质和二十多来育成的中粳品种(系)农艺性状演变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外观品质性状中的垩白率偏高和垩白度大是引起该稻区稻米品质不良的主要原因,随着产量水平的提高,在主要农艺性状中,有着单位面积穗数下降、总颖花数和每穗实粒数上升、着粒密度增加、株高变高、穗长变短、结实率和千粒重提高、生育期变长的趋势。产量水平的提高主要是由穗粒数增加引起的。近些年来,选育出的直立穗型粳稻品种数量明显增加,弯曲穗型粳稻品种数量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西南地区主栽油菜品种根肿病抗性,以期为合理品种布局提供依据,降低根肿病的危害和损失。结合病圃根肿病菌生理小种鉴定,在四川安县、大邑、广汉三地区,采用病圃自然发病法,对80个油菜品种进行根肿病抗性评价,并对22个品种连续3年进行抗性跟踪。结果表明:三地区病圃根肿菌为存在基因型分化的4号生理小种;供试油菜品种中无免疫根肿病品种,安县、大邑、广汉三地感病品种分别占比88.75%、83.75%、87.50%,其中55个品种在三地区均表现感病,即不适宜在根肿病菌为4号生理小种区域种植;抗性跟踪评价显示不同品种的抗性稳定性存在差异。‘浙油50’、‘油罐罐’适宜安县地区种植,‘黄金荚’、‘金油858’、‘油研9号’、‘种都油998’和‘渝黄4号’适宜大邑地区种植,‘志远油8号’适宜广汉地区种植。‘绵丰油5号’、‘德名油1号’表现抗性丧失趋势;‘丰油精’、‘高油48’抗性不稳定;‘矮架早’抗性完全丧失。  相似文献   

20.
为了进一步明确播期对胡麻产量、品质和农艺性状的影响,本研究选用5个胡麻品种,设置4个播期,调查了产量、品质和农艺性状相关的15个性状。结果表明:(1)随着播期的推迟,5个胡麻品种的单产显著减少,籽粒的营养物质主要表现为减少趋势,其中棕榈酸含量能够保持稳定或略有增加;(2)‘坝选十六’和‘选三’的单产在4个播期均高于其他品种,其中‘坝选十六’的单产最高,而且含有丰富的亚麻酸、亚油酸、蛋白质、木酚素等营养物质,含油率较高,为供试品种中的最佳品种。本研究进一步量化了播期对胡麻产量、品质和农艺性状的影响,早播有利于获得高产、增强品质,并且筛选出‘坝选十六’为最佳品种,为胡麻生产的良种良法配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