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汪祖圭 《茶业通报》2004,26(1):24-25
杨树林茶园座落在安徽省祁门县凫峰乡凫溪口一带,所产“凫绿”茶为“屯绿”之冠。七十年代以来,原祁门县农业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和安徽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在茶树品种资源调查基础上,先后选育出国家级茶树良种———杨树林783和凫早2号,以及省级茶树良种———杨树林781。  相似文献   

2.
江济和  邹瑚 《茶业通报》1996,18(3):17-18
再论国家级茶树良种安徽一、三、七号的茶类适制与品质特色江济和,邹瑚(祁门茶叶研究所245600)从1955年开始,在祁门种资源研究基础上初选141个单株,经18年的研究后,育成安徽1、3、7号茶树良种,1987年被全国茶树良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国家级茶...  相似文献   

3.
安徽1、3、7号茶树良种,系祁门茶叶研究所从1960~1978年系统选育而成,1974年由原省农业厅、农业科学院正式命名为安徽1号、安徽3号和安徽7号,苏、浙、赣、鄂、豫等省曾引种栽培。1982年11月安徽省茶树良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省级良种,1987年元月全国茶树良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国家级良种,现将三个良种推广情况及经济效益的调查结果列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祁门茶叶研究所经18年研究,选出了安徽一、三、七号三个茶树良种。1987年经全国茶树良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国家级茶树良种,现将其主要性状介绍如下: 安徽一号植株灌木型,树姿直立,分枝中等。叶形椭圆,叶长11.7厘米,叶宽4.6厘米,新梢叶大芽壮,淡绿色。抗逆性较强。4月中下旬开采。13足龄茶树亩产鲜叶1117.75千克,比对照增产15.57%。适制  相似文献   

5.
不同茶树良种加工祁红香螺的品质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本试验以祁门槠叶种为对照,选取安徽1号、安徽3号和凫早2号三个国家级无性良种为试验对象,按照相同采制标准制成祁红香螺茶样,通过对主要生化成分测定结果和感官审评的比较,研究不同茶树品种对祁红香螺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三个无性良种茶样的内含物质丰富,生化成分比例协调;形美质优,感观审评五项因子的综合评分皆高于对照,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凫早2号、安徽3号、安徽1号、祁门槠叶种,说明三个国家级无性茶树良种均可作为生产祁红香螺的选用品种,尤其以凫早2号、安徽3号为宜。  相似文献   

6.
茶树新品种“波毫”推广应用研究江济和,王华宗(祁门茶叶研究所)(东至茶树良种繁殖示范场)茶树新品种波毫是通过系统选育而成,经生产应用表明,波毫是一个中芽(偏早)、高产、优质、多毫、抗性较强、繁殖系数高的品种。1987年安徽茶树良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省级...  相似文献   

7.
覃士才 《茶业通报》2002,24(3):23-25
应用无性系茶树良种发展新茶园,是提高茶园建园质量,开发名优茶、提高茶叶品质的基础,是培植五峰新世纪茶叶新的经济增长点,使我县茶叶再上新台阶、再上新水平的一项重大科技措施。因此从1997年冬开始,我县引进国家级无性系茶树良种“福鼎大毫”、“福鼎大白”、“福云6号”、“白毫早”等,在全县3000多个农户中栽植茶苗2800万株(其中自繁240万株),建无性系茶树良种园250hm2,占全县茶园总面积的4.85%,实现了“一年栽、二年采、三年亩收入过千元”的目标,最高的茶农亩收入达到2500元以上。春茶开园…  相似文献   

8.
无性系良种茶苗的定植与管理技术钱六九,江济和(东至茶树良种繁殖示范场)(祁门茶叶研究所)名优茶的发展,必须以良种茶园为基础,尤其是无性系良种茶园,其芽叶性状、发芽期等比当地的群体种茶园优越。因此,无性系良种繁殖与推广,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由于多数老茶区...  相似文献   

9.
《茶业通报》2011,(1):31-31
日前国家农业部文件通知,由安庆市种植业管理局主持选育、岳西县茶叶局主要参加选育的"石佛翠"茶树良种,通过全国茶树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成为安庆市首个自己选育的国家级茶树良种。这是继创制出全国名茶"岳西翠兰"、"天柱剑毫"、"天华谷尖"后,安庆茶叶发展史上又一个里程碑。  相似文献   

10.
我国茶区广阔,全国茶园面积已超过1500万亩,占世界第一位,但目前良种茶园面积仅占10%左右(包括有性系良种),生产上栽培的绝大部分茶树是良莠不齐、类形混杂的地方群体品种。如安徽省120多万亩茶园目前生产上栽培的几乎全部是地方群体品种。新选育出的无性系良种安徽1、3、7、9号,栽培面积小,一时还难在全省生产上发挥应有作用。实现茶叶生产良种化,从根本上改进品质提高产量,应该积极推广无性系良种,但茶树短穗扦插技术比较复杂,广大茶农群众要有个熟悉阶段,因此,可以采取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和分两步走的方法,具体做法上要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11.
“九五”安徽茶园土壤肥料工作的构思廖万有,罗影霞(安徽省农科院祁门茶叶研究所245600)土壤是茶树赖以生存的基础,肥料是补充和调节土壤中营养元素,满足茶树生长发育过程中对营养元素的需求,实现茶叶高产优质的保证。因此,茶园土壤肥料工作是茶叶优质、高产...  相似文献   

12.
茶树早、中、晚芽新品种选育研究报告江济和(安徽省农科院祁门茶叶研究所)从1982~1990年止,经9年品系比较试验结果,波毫、黄荆茶、黄山早芽三个品种,其亩产量显著超过标准种(安徽一号、安徽三号)和对照种,属红、绿茶兼制型,还适宜制作表现各品种突出芽...  相似文献   

13.
建设标准化茶园,是推进茶业现代化、实现茶叶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选用良种则是基础中的基础。实施茶树良种工程不仅十分重要,而且势在必行。1实施茶树良种工程的必要性首先,良种是科技的结晶和载体,品种是物质基础,品种的优劣,不仅决定茶叶产量高低,而且严重影响茶叶品质的优劣,从而影响茶叶生产的效益,实践证明,良种园效益可达5000~8000元/667m2以上,是常规茶园的2~3倍,凡是良种发展好,覆盖率高的地方,那里的茶叶生产水平和效益就相对较高。国内无性系良种覆盖率福建省达95%,浙江  相似文献   

14.
一、前言茶树良种具有优质高产、早生、抗逆性强,经济效益高等特点,具发芽整齐,有利于提高采摘工效的推广机采,尤其是良种与品质的关系更是不言而喻.印度、斯里兰卡、肯尼亚的优质红茶的一浓强鲜”,祁门功夫红茶的“祁门香”都独具特色,都说明了良种的品质作用。近年市场导向作用,广大生产者都认识到发展茶叶生产必须采用良种。笔者仅以安徽省良种优势及其实现是种化生产的建议与对策作一研讨。二、安徽良种的优势(一)种质资源丰富丰富的品种资源早就引起从事茶叶工作者的重视,祁门菜科所前身“茶叶改良场”1935年就开始选种,目…  相似文献   

15.
1974年起在省农业厅领导下,为了推广茶树良种,以期提高茶叶品质和产量,在全省十二个国营茶场和二个农村社队,建立安徽1、3、7、9号良种繁育基地十四个。建立良种母穗园六十二亩,繁殖推广安徽1、3、7、9号品种。基地建立五年后,为了解不同良种在省内不同地区适应性,做了安徽1、3、7、9号品种适应性调查。一、调查项目及方法我们在省属十四个基地全面调查基础上,于1979—1981年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泾县、潜山、祁门、东至、六安三十里铺茶场和上海市黄山茶林场(以下简称县和地名)六个良种繁育基地进行重点调查。  相似文献   

16.
为了大力繁育、推广茶树良种,促进茶叶生产发展,潜山县茶场自七五年到七七年,建立了茶树良种母穗园,母穗园:先后定植了安徽一号2.5亩、三号1.95亩、七号1.97亩等三个优良品种,七九年又引进了福鼎大白茶;上梅州,高桥早等三个良种,共6.62亩,成了我省十四个茶树良种基地之一。  相似文献   

17.
黄山市地处皖南山区,属中亚热带北缘,常绿阔叶林红壤和黄红壤地带.黄山山脉自东北向西南横贯全境,是全国理想的宜茶地区之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孕育了十分丰富的茶树良种资源,市内有祁门种、黄山种、安徽1号、安徽3号、安徽7号五个国家级良种;祁门杨树林种、休宁茗洲种、休宁松萝种、太平柿大茶等省级优良品种;还有歙县大谷运滴水香、街口的长标长芽、竹铺大叶种、休宁溪口箬皮种等品质优异具有地方特色的优良品种。1974年以来,我  相似文献   

18.
《茶业通报》2006,28(3):101-101
安徽省东至茶树良种繁殖示范场是农业部重点茶树良种繁殖示范推广基地,全场总面积18900亩,其中良种茶园5000亩,年产“剑兰春”牌香山云尖系列名优绿茶、红茶、珠茶150万公斤。年繁育无性系茶树良种苗木2000万株,可预约繁育和直接提供母穗品种近百个。近年来,规模化提供的主要品种有:舒茶早、平阳特早、乌牛早、龙井43、龙井长叶、仙寓早、福安大白茶、浙农113、日本薮北种、凫早二号、金观音、悦茗香、黄玫瑰、多抗香、大红袍、白毫早、锡茶5号、锡茶11号、安徽一号、安徽七号、早逢春、寒绿、迎霜、福鼎大白茶、石佛香、石佛翠,另有引进珍贵品种:金谷绿、明谷绿等。  相似文献   

19.
黟县茶树良种工作,从1975年省农业厅在县国营茶场建立茶树良种繁育基点起,先后引进安徽1.3.7号和福鼎大白茶,浙江迎霜五个品系良种。共建母本园7亩。1978年开始扦插育苗,到1983年共出圃33万余株,栽植良种生产茶园59亩,其中国营茶场41亩,红旗乡深冲村示范点茶园15亩,龙江、际联、美溪三乡各一亩。1983年茶叶滞销,影响生产发展,被迫停止繁育,良种母本园改为生产园。  相似文献   

20.
广西茶树良种苗木繁育推广技术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研究茶树良种选育、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体系,提高茶园无性良种化率对广西茶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从建立茶树母本园、品种园、苗圃、高产优质示范园、茶叶加工厂等设施入手,研究探索其推广技术体系;【结果】研究内容包括建设茶树母本园 11.3 hm2、品种园5.3 hm2、苗圃13.3 hm2、高产优质示范园 26.7hm2、茶叶标准化加工厂面积1900 m2,、茶叶低温冷库90 m2、茶叶质量检测室面积700 m2等基本设施,以及与良繁生产相适应的生产、试验、速繁等设施,良种繁育技术集成、研究与开发、推广示范;【结论】初步建立了茶树良种苗木繁育推广体系并解决其技术瓶颈,获得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和新产品,为广西茶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