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李益锋  皮俊  朱敏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6):1139-1141
采用染色体常规压片方法对龙牙百合根尖细胞进行了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表明,龙牙百合的染色体数目为2n=24,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 =2x =24 =4m (SAT) +2sm+ 10st (2SAT) +8t,核型分类属于3B类型,核型不对称系数As.K为76.80%,染色体相对长度系数I.R.L=6L+4M2+10M1+4S.  相似文献   

2.
毛百合×有斑百合种间杂种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染色体常规压片方法,对毛百合、有斑百合及其3个杂种后代进行了核型分析.结果表明:毛百合、有斑百合和3个杂种染色体均为2n=2x=24.毛百合核型公式为2n=6m(2SAT)+4sm(2SAT)+14st,有斑百合核型公式为2n=2m+8sm+12st+2t,杂种F1-1核型公式为2n=4m+2am+18st,F1-2核型公式为2n=2m+8sm(2SAT)+14st,F1-3核型公式为2n=2m+8sm+14st.F1-1、F1-2和母本的核型类型都是3B型,而F1-3与父本的核型类型都是3A型.在染色体长度比、平均臂比及不对称系数等指标上,杂种大部分都趋于父母本的中间值.杂种染色体形态具有父母本双亲的特点,可以鉴定为真杂种.  相似文献   

3.
参照李懋学和Stebbins的方法,对细叶百合、兰州百合、亚洲百合("精粹"和"托里诺")进行了染色体数目鉴定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细叶百合和兰州百合为二倍体种,核型公式分别为2n=2x=24=2m+4sm(2SAT)+8st+10t和2n=2x=24=10sm(4SAT)+6st+8t,分属3A和3B型;"精粹"百合和"托里诺"百合为三倍体种,核型公式分别为2n=3x=36=3 m+6sm+18st+9t和2n=3x=36=3 m+3sm+12st+18t,均为3B型。此外,细叶百合、"精粹"百合和"托里诺"百合株间或细胞间均存在着染色体数目变异。  相似文献   

4.
利用染色体常规压片方法,对毛百合、有斑百合及其3个杂种后代进行了核型分析。结果表明:毛百合、有斑百合和3个杂种染色体均为2n=2x=24。毛百合核型公式为2n=6m(2SAT)+4sm(2SAT)+14st,有斑百合核型公式为2n=2m+8sm+12st+2t,杂种F1-1核型公式为2n=4m+2sm+18st,F1-2核型公式为2n=2m+8sm(2SAT)+14st,F1-3核型公式为2n=2m+8sm+14st。F1-1、F1-2和母本的核型类型都是3B型,而F1-3与父本的核型类型都是3A型。在染色体长度比、平均臂比及不对称系数等指标上,杂种大部分都趋于父母本的中间值。杂种染色体形态具有父母本双亲的特点,可以鉴定为真杂种。  相似文献   

5.
东北地区野生百合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染色体根尖压片法对原产于我国东北的卷丹、毛百合、朝鲜百合、大花百合、大花卷丹、有斑百合、细叶百合、垂花百合、东北百合和黄花渥丹6种3变种1变型野生百合进行了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表明:除卷丹是三倍体(2n=3x=36)外,其他均为二倍体(2n=2x=24)。卷丹的核型为2n=3x=3m(3SAT)+3sm(3SAT)+21st+9t;毛百合的核型为2n=2x=4m(4SAT)+2sm(2SAT)+14st+4t;细叶百合的核型为2n=2x=4m(2SAT)+14st+6t;朝鲜百合的核型为2n=2x=6m(2SAT)+12st+6t;垂花百合的核型为2n=2x=6m(6SAT)+6st+12t;大花卷丹的核型为2n=2x=4m(2SAT)+8st+12t;有斑百合核型为2n=2x=4m+2sm+14st+4t;大花百合的核型为2n=2x=4m(4SAT)+2sm(2SAT)+8st+10t;东北百合的核型为2n=2x=4m(2SAT)+2sm+12st(2SAT)+6t(2SAT);黄花渥丹的核型为2n=2x=4m(4SAT)+6st+14t(4SAT)。核型分类除毛百合属于3A型,其他都属于3B型。其中有...  相似文献   

6.
百合属野生种和园艺品种的染色体核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常规压片法,以东方百合品种"Berlin"和"Parasol"、亚州百合品种"Saniciro"、LA系列百合品种"Royal sunset"、百合野生种"大花卷丹"、湖北百合为材料,获得它们的染色体自然核型图,并参照国内外通用的核型分析标准,确定百合染色体的核型公式和类型.结果表明,供试百合染色体数均为二倍体,2n=2x=24.Berlin的核型公式为:2n=24=4m+18st+2sm;Parasol的核型公式为:2n=24=4m+10sm+8st+2t;Saniciro的核型公式为:2n=24=2m+2sm+10st+10t;Royal sunset的核型公式为:2n=2x=24=8sm+10st+6t;大花卷丹的核型公式为2n=2x=24=2sm(SAT)+10st(SAT)+12t(2SAT);湖北百合的核型公式为2n=2x=24=2sm+10st+12t.研究认为,2个东方百合品种为3B型,1个亚州百合品种为3A型,1个LA系列百合品种为4A型,2个野生百合种为4A型.  相似文献   

7.
利用染色体常规压片的方法,对有斑百合进行了染色体数目和核型的研究及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有斑百合的核型公式为2n=4sm+12st+8t,相对长度变化范围为6.11%~12.90%,该百合的核型类型为3B型,核型不对称系数为80.11%。  相似文献   

8.
采用染色体常规压片的方法,对渥丹百合(Lilium.concolorSalisb.)4个居群进行了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表明,有斑百合BH27(L.concolorvar.buschianumBaker.)和有斑百合BH41(L.concolorvar.buschianumBaker.)核型分别为2n=2x=4m(2SAT) 4st 16t(2SAT)和2n=2x=4m(4SAT) 12st 8t(4SAT),黄花渥丹BH20(L.concolorvar.concolorf.coridionKitag.)核型为2n=2x=4m(4SAT) 4st 16t(4SAT),大花百合BH50(L.concolorvar.megalanthumWangetTang)核型为2n=2x=4m(4SAT) 6st(2SAT) 14t(4SAT);其核型分类都属于3B型,但结构变异明显,主要表现在染色体相对长度、臂比、次缢痕数目及分布。  相似文献   

9.
6个东方百合品种的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雪  张铭芳  封紫  袁晓娜  贾桂霞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10):137-140,144
采用染色体常规制片技术,对Parasol、Corvara等6个东方百合品种进行了染色体形态研究。结果表明:Parasol的核型公式为2n=24=8m(1SAT)+6sm(1SAT)+6st(1SAT)+4t,Corvara的核型公式为2n=24=6m(1SAT)+8sm(3SAT)+8st(2SAT)+2t,Lido的核型公式为2n=24=6m+6sm+12st(2SAT),Alessia的核型公式为2n=24=12m(3SAT)+4sm(2SAT)+8st,Anaise的核型公式为2n=24=10m+8sm+6st,Crystal Blanca的核型公式为2n=24=14m(4SAT)+4sm+6st。Alessia、Anaise和Crystal Blanca 3个品种的核型类型为2B型,核型不对称系数范围为64.81%~66.1%;Corvara和Lido的核型为3B型,核型不对称系数范围为70.71%~70.74%;Corvara的核型为2A型,核型不对称系数为70.3%。除Anaise外,其他5个品种的染色体均有随体,其中3个品种的第2对染色体上均携有随体。  相似文献   

10.
梅芳  李晓玲  张德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111-12112,12115
[目的]研究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宜昌百合染色体核型,为研究宜昌百合遗传多样性、起源及系统演化提供一定的细胞学依据。[方法]采用常规制片法对神农架保护区的宜昌百合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神农架保护区宜昌百合染色体数目为2n=2x=24,染色体基数x=12,染色体核型公式为K(2n)=2x=24=4m(2SAT)+2sm+8st+10 t,主要由端部和近端部着丝点染色体组成。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2n=24=4L+4M2+14M1+2S,核型不对称系数为79.66%,属于"3B"型。[结论]神农架宜昌百合在百合属植物系统演化上处于比较进化的类型。  相似文献   

11.
有斑百合花色素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有斑百合花色素的稳定性进行研究,为开发天然色素提供试验依据.在常温下用90%乙醇-0.1 mol/L HCl溶液浸提有斑百合花瓣,过滤、定容得到色素原液,然后对该色素液在酸碱性、热、光、食品添加剂、金属离子及氧化剂、还原剂等作用下的稳定性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有斑百合花色素为水溶性、醇溶性色素,其耐热性、耐光性和耐氧化性都很差,有一定耐还原能力,对食品添加剂如蔗糖、有机酸等适应能力较强;强碱性环境以及部分金属离子(Cu2+、Mn2+)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较大,多数金属离子如Na+、K+、Al3+、Mg2+、Ca2+对该色素无明显影响.表明该色素在食品、化妆品等工业方面具有很大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研究室内不同基质(蛭石、锯沫、沙子)、不同温度(19℃、23℃、27℃)和不同低温(5℃)时间(0d、15d、30d、45d、60d)对大花卷丹鳞片产生小鳞茎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基质对大花卷丹鳞片形成小鳞茎的影响为锯末增量率最高,锯末和沙子鳞片增量率差异显著;沙子鳞片腐烂率高,鳞茎直径大;蛭石繁殖率高,根数多,芽短。不同温度对大花卷丹鳞片产生小鳞茎的影响是19℃鳞片增量率、繁殖率和鳞茎直径较大,芽短;23℃根数多;27℃鳞片腐烂率最高。不同低温时间对大花卷丹鳞片产生小鳞茎的影响是5℃0d根数和繁殖率高,5℃0d与15d、45d及30d与45d根数差异显著,0d和30d根数差异极显著;5℃15d芽最短,5℃0d和15d、30d、45d芽长差异极显著;45d鳞茎直径、鳞片增量率和腐烂率最高,5℃45d和60d鳞片增量率差异显著;60d鳞片腐烂率最高,与30d差异显著。综合来看,大花卷丹鳞片不需5℃处理,蛭石包埋19℃产生小鳞茎效果好。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土壤不同含量Cd对龙牙百合生长及其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设置对照(无Cd)、低(0.86 mg·kg-1)、中(2.16 mg·kg-1)、高(4.76 mg·kg-1)Cd含量的盆栽实验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土壤Cd含量的增加,龙牙百合植株的生长量和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呈上升趋势;龙牙百合各部位Cd含量分布为下盘根>叶>地上茎>地下茎>上盘根>鳞茎,各处理下鳞茎Cd含量最低,最安全。在中浓度Cd处理下,百合下盘根的富集能力大于上盘根。土壤Cd浓度增加显著提高了龙牙百合鳞茎向地下茎的转移系数(P<0.05)。百合叶、地上茎、鳞茎和下盘根的丙二醛含量在高浓度Cd处理下分别显著提高了11.72%、11.31%、133.72%和79.37%(P<0.05),而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整体随Cd含量升高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研究表明,龙牙百合有较强的耐Cd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兰州百合(Lilium davidii var.unicolor salisb)连作土壤水浸液对自身幼苗生长的障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方法】设置蒸馏水(CK)及正茬、连作2年、连作4年兰州百合根际土壤水浸液各50,100,200,300 mg/mL,共13个处理,以兰州百合种球为受试对象,测定不同条件下兰州百合幼苗生长、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及细胞膜透性的变化,并利用GC-MS技术分析各处理土壤中存在的主要自毒物质。【结果】正茬、连作2年及连作4年兰州百合根际土壤水浸液对兰州百合幼苗的生长均存在"低促高抑"现象,且抑制作用随连作年限的延长而增强。随水浸液质量浓度的增加,兰州百合幼苗CAT和SOD活性逐渐升高,POD活性先上升后下降,MDA含量、相对电导率、脯氨酸及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呈不断上升趋势,当水浸液质量浓度上升至300 mg/mL时,3个处理中各指标的上升或下降程度与对照相比均达显著差异水平(P0.05)。兰州百合正茬、连作2年及连作4年根际土壤中分别鉴定出9,15和17种化合物,主要包括2,3-丁二醇、1,2,3-三甲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对苯二甲酸二辛酯、抗氧剂2246等化合物,其中大部分为自毒物质。【结论】兰州百合正茬、连作2年及连作4年根际土壤水浸液质量浓度达到300 mg/mL时,对其幼苗的生长会产生显著抑制作用。连作土壤中存在的自毒物质可以改变兰州百合植株体内的抗氧化酶活性,破坏细胞膜结构和功能,抑制兰州百合植株的生长,是导致兰州百合连作障碍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不同连作年限下兰州百合(Lilium davidii var.unicolor salisb)光合参数日变化及其与生理生态因子的关系,筛选出影响兰州百合光合作用的主要生理生态因子。【方法】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系统分别测定正茬、连作2年和连作4年兰州百合叶片光合特性及生理生态因子的日变化进程;通过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探讨净光合速率(P_n)和生理生态因子的关系。【结果】07:00-17:30,光合有效辐射(PAR)和空气温度(T_a)均呈单峰曲线,先升高后降低,13:45达到峰值;空气相对湿度(RH)呈"V"形变化,大气CO_2浓度(C_a)变化较小。正茬、连作2年和连作4年兰州百合P_n均呈双峰曲线,具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气孔导度(G_s)总体呈下降趋势,胞间CO_2浓度(C_i)呈"W"形变化,气孔限制值(L_s)变化趋势与C_i相反;蒸腾速率(T_r)呈倒"V"形变化,水分利用效率(WUE)呈"M"形变化趋势。随连作年限的延长,兰州百合P_n、G_s、T_r及WUE的日均值呈不断下降趋势,而C_i日均值逐渐上升,与正茬相比,连作4年兰州百合各指标变化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非气孔因素是引起连作兰州百合P_n下降的主要原因;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PAR、T_r和WUE是影响兰州百合P_n的主要生理生态因子。【结论】随着连作年限的延长,兰州百合光合作用能力不断下降;各生理生态因子对兰州百合不同的光合参数影响程度不尽相同,其中PAR、T_r和WUE的影响程度较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明确兰州百合化感物质对其幼苗的自毒效应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分别采用0.02,0.2,2和5 mg/mL的对苯二甲酸二辛酯(D)和抗氧剂2246(A)单施胁迫兰州百合种球,并进一步选择0.2和5 mg/mL对苯二甲酸二辛酯和抗氧剂2246进行交叉试验,探讨2种物质对兰州百合幼苗的自毒互作效应。【结果】单施条件下,对苯二甲酸二辛酯和抗氧剂2246对兰州百合幼苗的生长均具有“低促高抑”现象,其中对苯二甲酸二辛酯在0.02 mg/mL条件下产生促进生长作用,在0.2~5 mg/mL均具有抑制生长效应,而抗氧剂2246在0.02~2 mg/mL对兰州百合幼苗的生长均具有促进作用,在5 mg/mL时才产生抑制效应。设置质量浓度范围内,对苯二甲酸二辛酯对兰州百合幼苗CAT、POD、SOD活性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且升高最大值与下降最低值与对照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而抗氧剂2246仅在5 mg/mL条件下,对兰州百合幼苗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较大,使之显著下降(P<0.05),对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较小;随溶液质量浓度的升高,对苯二甲酸二辛酯处理兰州百合幼苗MDA含量不断增加,而抗氧剂2246处理MDA含量先降低后升高,当质量浓度为5 mg/mL时,两处理兰州百合幼苗MDA含量较对照均显著提高(P<0.05)。交叉试验结果表明,D0.2A0.2、D0.2A5、D5A0.2及D5A5混合液对兰州百合幼苗的生长均未产生显著影响,与单施结果相比较,若二者单施作用方向相同,交叉试验中均未表现出同方向的协同效应,而当二者单施作用方向相反,交叉处理中表现出相反作用的叠加效应;兰州百合幼苗CAT、POD和SOD活性,及MDA和可溶性蛋白含量较对照均未发生显著改变。【结论】对苯二甲酸二辛酯和抗氧剂2246对兰州百合幼苗的化感作用程度和作用方向存在差异,对苯二甲酸二辛酯对兰州百合幼苗生长的影响效应较大,而抗氧剂2246的影响效应较小,且两物质间存在一定的化感互作效应。  相似文献   

17.
将白菜型油菜不同栽培种‘红菜薹’和‘黄芽白’进行正反交获得杂种一代,再经过多代自交获得高世代杂种。观察杂种后代形态学特征(叶型、株高、分枝数等)、育性特征(花粉育性、自交结实率)和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染色体行为特征。结果表明经过多代自交,杂种后代各性状趋于稳定,正反交杂种形态有较大差异,而高世代杂种与杂种一代相比,形态没有明显变化。杂种后代花粉育性和自交结实率都比较高,花粉可育率均达到90%以上,但与双亲相比仍然稍差。杂种后代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比较正常,但仍有少数细胞出现异常染色体行为。杂种后代减数分裂终变期染色体联会主要以形成环状和棒状的二价体为主,但也形成四价体等其他染色体构型。杂种后代中平均形成二价体的数目在6.7~8.2,最多全部20条染色体形成10个二价体,其中形成环状二价体和棒状二价体的比例相差不大。除了形成二价体外,部分花粉母细胞还形成少数四价体。与亲本相比,杂种后代染色体联会出现较多的非同源联会,平均每个细胞形成二价体的数目比亲本少,而形成四价体的数目比亲本多。在减数分裂后期Ⅰ,同源染色体分开并移向细胞两极,减数分裂后期Ⅱ,染色单体分开最终形成四分体。在此过程中,绝大多细胞染色体行为正常,但有个别细胞出现后期Ⅰ染色体不均等分离,有些细胞同源染色体分开时形成染色体桥;有些细胞在减数分裂Ⅱ中期和后期出现落后染色体。此杂种后代减数分裂过程较正常,探明杂种后代的减数分裂特征可为白菜型油菜杂交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甘蓝根系再生植株技术,为小孢子单胚再生双单倍体(DH)植株当年快速扩繁提供参考。【方法】以甘蓝DH15-1A的根段为外植体,设置预培养后再进行共培养和直接共培养2种培养方式,共培养的培养基为MS+4.5mg/L 6-BA+6mg/L AgNO_3,再向其中添加不同质量浓度(0.045,0.03,0.025,0.018和0.015mg/L)的NAA,筛选适宜的培养方式和NAA质量浓度;选择根龄分别为15,20和25d的DH15-1A的根段在适宜培养基上培养,比较根龄的诱导效果;以DH15-1A、DH15-2B和DH15-3C无菌植株苗的须根作为外植体,分析基因型对植株再生的影响。【结果】采用直接共培养并选用MS+0.030mg/L NAA+4.5mg/L 6-BA+6mg/L AgNO_3培养基可获得甘蓝根段诱导培养的最佳效果,其中愈伤诱导率、外植体诱导率和不定芽诱导率均最高,分别达100.0%,90.0%和430.0%,培养3周后分化芽生长健壮,叶片翠绿;根龄20d外植体的愈伤诱导率最高,达96.0%,并且愈伤分化芽点多,芽点周围褐化少,外植体诱导率和不定芽诱导率均最高,分别为84.0%和420.0%。DH植株基因型是决定根系再生植株效果的一个主要因素,3个供试基因型中,以DH15-2B根段的再生效果最好,愈伤诱导率、外植体诱导率和不定芽诱导率分别为83.3%,76.7%和430.0%。【结论】选用DH15-2B基因型甘蓝20d的根段在MS+0.03mg/LNAA+4.5mg/L 6-BA+6mg/L AgNO_3培养基上培养,最有利于根段再生植株形成,植株再生率高达100%。  相似文献   

19.
采用不同基质、不同生长促进剂以及不同处理方式,研究武夷四照花的扦插技术。结果表明:(1)1年生枝条的扦插生根率明显高于多年生枝条的生根率,可提高40%~50%;(2)8种扦插基质中蛭石效果最好,其次是黄沙;(3)不同生根促进剂对武夷四照花的扦插生根率影响差异显著,最佳处理组合为ABT生根液,浓度100 mg·L-1,处理时间30 min,扦插生根率可达85%以上。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分蘖洋葱和普通洋葱的营养品质进行对比分析,为分蘖洋葱营养价值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测定紫皮和黄皮普通洋葱及褐皮和黄皮分蘖洋葱不同部位的基本营养成分和特殊风味物质含量,比较种类和品种间各营养成分含量的差异。【结果】分蘖洋葱干物质质量分数为9.37%~19.20%,可溶性糖含量为89.34~132.99mg/g,可溶性蛋白含量为1.54~2.46 mg/g,游离氨基酸含量为1.56~2.85μg/g,丙酮酸浓度为62.31~123.67μmol/mL,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为2 193.4~2 648.2mg/kg;基本营养成分和丙酮酸含量均为内层鳞茎高于外层鳞茎,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为外层鳞茎高于内层鳞茎;褐皮分蘖洋葱除可溶性糖和黄酮类化合物外,其他营养物质含量均低于黄皮分蘖洋葱。【结论】分蘖洋葱基本营养成分和特殊风味物质含量均显著高于普通洋葱;相同类型不同皮色间在营养成分含量上存在差异,且不同成分间的差异性不同;从各种营养物质的分布看,除黄酮类化合物外均表现为内层鳞茎高于外层鳞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