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对比分析了野生冬虫夏草、野生蛹虫草和人工栽培蛹虫草3种常见虫草的活性成分,结果表明,人工栽培的蛹虫草活性成分的种类与野生虫草相同,氨基酸总量高于野生冬虫夏草,虫草素、虫草酸、虫草多糖,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维生素含量远高于野生蛹虫草,而人工栽培的蛹虫草中微量元素种类也与野生虫草相同,且未检测到对人体有害的Pb和Cr。人工栽培的蛹虫草完全可以代替野生蛹虫草来进行工厂规模化生产。  相似文献   

2.
[目的]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又名北虫草、北冬虫夏草,是一种药(食)用真菌,具有替代名贵中药冬虫夏草的潜力,目前已大规模开发利用;但在人工栽培过程中,仍存在栽培基质配方不佳、子实体形成及优质率不高等问题.[方法]从新疆天山区域采集野生蛹虫草子实体,经分离纯化,筛选出优良菌株,设计不同的人工栽培培养基配方,在恒温培养条件下,明确不同培养基对新疆蛹虫草的子实体生长影响.[结果]不同培养基对蛹虫草的菌丝生长及子实体形成发育具有差异性影响.与对照处理相比,其它处理对蛹虫草的子实体长度、鲜重、干重、鲜干比、生物转化率,以及每瓶投入、产出和净利润等方面均呈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的培养基配方对蛹虫草的菌丝、子实体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处理1(大米培养基,20 9/瓶)和处理10(大米:小麦:水稻壳=6:3:1)表现最好.[结论]蛹虫草人工栽培可使用处理1或处理10配方培养基适宜新疆地区蛹虫草的规模化生产,丰富该地区人工栽培蛹虫草培养基配方,为伊犁乃至新疆大面积人工栽培蛹虫草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对"圆头"和"尖头"两种典型蛹虫草的交配型以及栽培周期、鲜重、干重、虫草素和腺苷含量等主要农艺特征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圆头"蛹虫草均为双交配型,栽培周期65—70 d,子实体中虫草素平均含量为0. 869μg/mg;"尖头"蛹虫草均为单交配型,栽培周期70—75 d,子实体中虫草素平均含量为2. 599μg/mg;两者虫草素含量差异极显著,但腺苷含量差别不明显。研究初步探明了蛹虫草主要农艺特征与其交配型之间的联系,为进一步开展蛹虫草育种工作和质量检测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蛹虫草人工栽培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蛹虫草是一种珍贵的药食同源真菌,具有防癌、抗菌、提高免疫力等功效。目前,在蛹虫草的菌种选育、人工栽培、药理、化学成分等方面已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依据近年来的有关研究成果,就人工栽培蛹虫草的研究状况展开论述,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蛹虫草人工栽培和探索蛹虫草产业化发展途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现有条件下多年栽培示范蛹虫草为基础,总结归纳出适合高原地区气候条件的蛹虫草栽培关键技术,为高原地区蛹虫草人工栽培及技术推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不添加废弃培养基的普通栽培的蛹虫草为对照,研究蛹虫草废弃培养基二次应用于蛹虫草栽培对于蛹虫草子实体鲜质量、虫草素及腺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废弃培养基添加量为10%、20%、30%时,蛹虫草子实体鲜质量高于对照组,但无显著差异;废弃培养基添加量大于30%时,蛹虫草子实体鲜质量则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虫草素含量则随废弃培养基添加量的增加而逐渐提高,腺苷含量与对照组相比也有所升高,当废弃培养基添加量为100%时达到最高;虫草素含量比对照组提高2.10倍,腺苷含量比对照组提高1.75倍。  相似文献   

7.
人工栽培蛹虫草研究的概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蛹虫草在分类学上与冬虫夏草同归于虫草属,是一种珍贵的药用真菌,其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与冬虫夏草相似,在临床上常替代冬虫夏草入药。蛹虫草具有抗癌、杀菌、消炎、增强免疫力等功效,不仅能食用,而且还可制成保健品和药品。由于野生蛹虫草资源极为有限,不能满足日益增加的市场需求,人工栽培蛹虫草成为必需。目前,人工栽培蛹虫草已获成功,并实现了规模化生产。  相似文献   

8.
以虫草素和腺苷含量为指标优化蛹虫草人工栽培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为提高人工栽培蛹虫草中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以虫草素和腺苷含量为检测指标进行蛹虫草优化栽培研究,在采用Cm-1菌株、以20%豆粕为氮源、水料比为1.4的条件下,可获得子实体产量为每瓶42.2 g、子实体中虫草素含量为4.46 mg.g-1的栽培效果,虫草素含量超过了以蚕蛹为寄主的蛹虫草(2.83 mg.g-1),表明植物蛋白完全可以用作栽培蛹虫草的氮源,同时证实采收子实体后的培养基中仍含有大量虫草素,可作为提取虫草素的原料。  相似文献   

9.
结合新疆地区蛹虫草栽培实际,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培养介质进行处理,分析不同培养介质处理对蛹虫草子实体长度、鲜干重、生物转化率以及产量、产值效益等方面的影响,筛选适宜本地蛹虫草人工栽培介质,以期更好地提高本地区蛹虫草子实体的产出率和优品率。结果表明,不同培养介质处理对蛹虫草的菌丝发育及子实体生长影响具有显著差异。以组培玻璃圆瓶的表现最好,其蛹虫草的菌丝及子实体生长良好,虫草子实体长度6.50 cm,鲜重12.76 g/瓶,干重2.46 g/瓶,生物转化率最高,为63.8%,净利润2.02元/瓶。因此,组培玻璃圆瓶(内底径6.5 cm,口径6.9 cm,高10.8 cm)可作为蛹虫草人工栽培适宜的培养介质,提高其生产效率和产量,为伊犁乃至新疆地区规模化栽培人工蛹虫草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蛹虫草的产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蛹虫草种植业的收益,进行了以部分培养基替换为菌渣对于蛹虫草生长影响的研究。通过菌渣替代比例及蚕蛹粉添加试验和栽培试验,利用Graphpad Prism 8软件对结果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最终确定培养基的最优配方:在添加4g蚕蛹粉的条件下,菌渣替代比例为10%,可以在不影响子实体形态的前提下,缩短栽培时间,降低畸形率,并显著提高蛹虫草的产量,提高蛹虫草种植的收益。  相似文献   

11.
对白菜黑斑病菌(Alternariabrassicae)不同菌株的营养生长和产毒条件的研究结果表明,白帮菌系(ABW)与青帮菌系(ABG)的生物学特性有一定的差异,同一菌系菌株间差异不显著,其中ABW菌丝生长的最佳条件是20~22℃、pH4、光照12h/d、间歇振荡和以蔗糖(浓度为3%)为C源;而毒素产生的最佳条件是13~15℃、pH6、黑暗、静止和以葡萄糖(浓度为10%)为C源。ABG菌丝生长的最佳条件是13~15℃、pH4、光照12h/d、全天振荡和以蔗糖(浓度为3%)为C源;而毒素产生的最佳条件是13~15℃、pH4、黑暗、静止和以葡萄糖(浓度为5%)为C源。研究还发现,相同条件下ABG的菌丝生长速度均大于ABW,而产毒量却较为复杂。青帮品种比白帮品种白菜更易感染白菜黑斑病菌。此外,白菜黑斑病菌生长后的改良Fries培养基pH值均有变小的趋势,而且随着菌丝生长量的增加变化幅度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2.
测定了从球孢白僵菌侵染的茶丽纹象甲虫尸上分离的8个分离株的生长速率、产孢量和孢子萌发率等生物学性状,以及对茶丽纹象甲成虫的杀虫活性,旨在筛选出感染该虫的高致病力菌株.结果表明:在萨氏培养基(SDAY)上,8个分离株从菌落形态上可分为菌丝型和孢子型两类.其中,菌丝型菌株XJBb3001和XJBb3007生长速率最快,但菌...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人工培养中国被毛孢Ophiocordyceps sinensis过程中出现的3种形态菌丝(基内菌丝、菌丝团与气生菌丝)的差别及产生机理,以分离自单子囊孢子的菌株为材料,分别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3种形态菌丝的显微与超显微形态。结果发现:菌丝直径和形态不同,表现为菌丝团>基内菌丝>气生菌丝;气生菌丝排列疏松,菌丝表面附着有大量分生孢子;菌丝团的菌丝褶皱明显、扭结且相互交联缠绕;基内菌丝排列密集,菌丝融合、分支现象明显。说明出现三种形态的菌丝是中国被毛孢的特性,与菌种和菌株纯度无关,且分生孢子在气生菌丝顶端或中部直接以出芽的方式形成。  相似文献   

14.
为了选择猪苓的最佳菌株及其采收的最佳发育阶段,研究了猪苓3个菌株菌丝体的形态结构、多糖含量,并对不同发育阶段菌核的显微结构和多糖累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猪苓3个菌株在孢子形态和数量、菌索形成和草酸钙方晶上存在明显差异;菌株X2的菌丝生长快、长势旺,菌丝体浓密洁白,易形成菌索,菌丝体及发酵液的多糖含量最高,分别为30.4 mg/g和0.111 mg/mL,菌丝体生长速度最快,为0.2458 cm/d;人工白苓与野生白苓在形态和显微结构上相似;野生黑苓菌核的多糖含量最高,达56.41 mg/g,人工白苓最低,为15.95 mg/g。说明在3个菌株中,X2合成猪苓多糖的能力较强,药用价值高,质量最优;3种不同发育阶段的菌核中,野生黑苓的质量最优。  相似文献   

15.
绿针假单胞菌PL9菌株对烟草疫霉的拮抗作用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利用离体拮抗试验和烟草幼苗生物测定法研究了棉花根圈细菌绿针假单胞菌(Pseudomonas choloraphis)PL9菌株对烟草黑胫病原菌烟草疫霉(Phytophthora parasitica var.nicotianae)的拮抗作用,该菌株对烟草疫霉菌丝体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并且可以完全抑制烟草疫霉游动孢子对烟草幼苗的侵染,其液体培养物浓缩过滤液也有相同的报制作用,拮抗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其拮抗作用可能与PL9菌株分泌的抗生素类物质有关。为了解PL9菌株在烟草根圈的定殖情况,采用全套发光酶基因(luxCDABE)标记的菌株PL9L进行跟 踪,结果表明该菌株可以在烟草根圈成功定殖。  相似文献   

16.
从广西桂林的土壤中分离到一株链霉菌(编号为2345),它的发酵产物对线虫、菜青虫、松毛虫等畜禽寄生虫及作物害虫等的防治效果显著,它对一些格兰氏阳性菌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其进行分类学研究的结果如下:按照链霉菌的分类法,该菌细胞成份属于细胞壁I型,糖C型。该菌在高氏培养基、ISP-4等培养基上产生丰富的孢子,在斜面上则呈现一片褐色斑。该菌在培养特征、碳源利用以及形态特征等方面均近似于淡紫灰吸水链霉菌,但对淀粉利用能力很强。另外,它对枯草杆菌、藤黄八叠球菌等阳性菌的抗菌作用强,尤其是它的发酵产物可以杀死禽畜体内的线虫,故属淡紫灰吸水链霉菌桂林变种Streptomyceslavendulohygroscopicusvar.guilinn.Xia.  相似文献   

17.
1株烟草赤星病拮抗芽孢杆菌的鉴定与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筛选对烟草赤星病具有拮抗作用的芽孢杆菌并进行鉴定,同时研究其抗菌作用。【方法】从陕西、云南、湖北和河南4省烟区采集烟草根际土壤和烟叶,从中分离筛选烟草赤星病拮抗芽孢杆菌,并对拮抗性最强的1株芽孢杆菌进行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16S rDNA序列鉴定及粗提物抑菌作用测定。【结果】从烟草表面及根际土壤分离得到的芽孢杆菌中有10株对烟草赤星病有拮抗效果,将其中效果最好的1株芽孢杆菌定名为M-07C2F,其抑菌条带宽度达14.2 mm;通过16S rDNA测序并结合其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鉴定该菌株为解淀粉芽孢杆菌。通过显微观察发现,M-07C2F菌株使烟草赤星病病原真菌的菌丝生长出现畸形,菌丝体内部细胞原生质体分布不均匀,部分菌丝内原生质有流出形成空壳的现象。在离体条件下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得其对烟草赤星病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EC50为12.82 mg/L;在活体条件下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测得当M-07C2F菌株粗提物质量浓度为80 mg/L时,其对烟草赤星病的防治效果达到86.0%。【结论】菌株M-07C2F对烟草赤星病菌的抑菌作用明显,该菌株通过抑制烟草赤星病菌菌丝生长、减少孢子萌发来抑制病菌对植株的侵染,且菌株粗提物质量浓度越高,抑菌能力越强。  相似文献   

18.
主要用ITS方法对秦巴山区12个主栽黑木耳菌株和1个野生黑木耳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鉴定。结果表明:自分离的zbxin菌丝粗壮、浓密、絮状,菌丝生长速度较快,吃料能力强。C916、S16、zbxin的亲缘关系较远,三者的菌丝形态也是差异较大。将黑木耳菌丝形态学特征和拮抗性结果结合综合分析黑木耳菌株亲缘关系具有可参考性,结果分歧不大。综合来看秦巴山区黑木耳菌株亲缘关系较近,遗传多样性不丰富。  相似文献   

19.
^60Coγ射线对侧耳属变异株的诱变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60Coγ射线对侧耳属变异株的双核菌丝体进行辐射诱变处理,并对其再生菌落进行菌丝形态学、细胞学、生理生化鉴定。结果发现,诱变株菌落形态发生明显变化,气生菌丝减少,生长过程减慢,细胞直径变大,分枝增多,与出发菌株拮抗线明显,EST,POD同工酶显示其酶谱差异显著,结实性研究表明,诱变株较出发株子实体分化正常,产量提高,抗性强,品质良好。显示^60Coγ射线辐射诱变是改良侧耳属菌株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2003—2005年,在上海市郊采集常见作物的根际土壤样品,经分离和纯化后共得到254个产荧光的细菌菌株。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测定这些菌株对油菜菌核病菌的拮抗效果,结果从这254个菌株中筛选出了一个高效菌株P13。试验表明,它对菌核病菌的生长具有较强的拮抗能力,同时还发现其对多种常见的植物病原真菌具有广谱拮抗作用。通过显微观察发现,P13菌株可致使油菜菌核病菌菌丝生长形态异常,出现菌丝变形、菌丝壁溃解、原生质浓缩及外渗等异常现象,还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菌核的形成。经电镜观察、培养物特征和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实验鉴定,可初步确定P13菌株为产荧光假单胞杆菌属中的荧光假单胞杆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