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3个中国地方黄牛品种遗传结构及其遗传分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利用12对微卫星引物对中国3个地方黄牛品种(鲁西黄牛、渤海黑牛及闽南黄牛)及2个对照群体(中国荷斯坦牛和青海牦牛)的群体遗传结构、遗传分化及基因流水平进行研究,结合聚类分析,结果表明:5个牛群体总近交系数(Fit)为58.5%,群体内近交系数(Fis)为43.2%,群体间基因分化系数(Fst)为26.9%,3个指标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01)。5个牛群体内近交系数(R)鲁西黄牛最高(0.640),青海牦牛最低(0.231)。鲁西黄牛与荷斯坦牛间每世代群体间有效迁移个体数(Nem)最大(1.149),牦牛与鲁西黄牛间最小(0.509)。5个牛群体每个体属于所属群体的平均概率从91.4%到98.5%不等。结合聚类分析、基因流分析及STRUCTURE分析结果,5个牛群可分为3大类:鲁西黄牛和中国荷斯坦牛为一类,渤海黑牛和闽南黄牛为一类,牦牛自为一类,这说明在鲁西黄牛和渤海黑牛的形成过程中,鲁西黄牛受普通牛影响较大,而渤海黑牛受瘤牛影响较大,同时探讨了以上品种的演化与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2.
中国地方鸡种遗传多样性和品种贡献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6个微卫星标记,计算10个地方鸡品种群体位点多态信息含量(PIC)、F-统计量、DA遗传距离,用以评价品种遗传多样性。并基于Dn遗传距离采用NJ法构建系统进化树,通过分析其对品种间遗传关系的重建,检验DA遗传距离度量方法的可靠性,用以计算现实多样性和品种贡献率。结果表明:16个微卫星座位均为中度或高度多态位点(PIC〉0.25,PIC〉0.50),10个地方鸡种群体总近交系数(Fit)为0.147,群体间基因分化系数(Fst)为0.134,群体内近交系数(Fis)为0.015,且3个指标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DA遗传距离较为准确地反映了10个地方鸡品种间的系统进化。基于DA遗传距离获得的10个地方鸡品种群体现实多样性为1.7932,茶花鸡的品种贡献率最大(16.59%),其次为固始鸡(14.01%)、白耳鸡(11.44%)、狼山鸡(11.34%)、北京油鸡(11.30%)、大骨鸡(8.90%)、仙居鸡(7.03%)、藏鸡(6.28%)、鹿苑鸡(5.81%),萧山鸡的品种贡献率(5.00%)最低。研究结果可为更有效地保护我国地方鸡种资源遗传多样性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对霍尔斯坦-弗里斯坦奶牛乳蛋白主要性状进行遗传参数估计。乳样采集于1940头初产的霍尔斯坦-弗里斯奶牛(2005年2月或3月)。然后通过毛细管区带电泳测定乳中6种主要乳蛋白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乳蛋白组成遗传变异较大;奶牛群体内部相对乳蛋白含量遗传率较高,变化范围为0.25(β-酪蛋白)~0.80(β-乳球蛋白);群体内部乳清分数遗传率(0.71)高于酪蛋白分数遗传率(O.41),并且乳清遗传率变异(11%±1.23%)高于酪蛋白的遗传率变异(2%士1.72%)。群体内酪蛋白和乳白蛋白的表型变异系数约为14%,乳球蛋白的表型变异系数为5%。主要乳蛋白中80%的遗传相关性为-0.38~+0.45。遗传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通过遗传能够改变乳中酪蛋白的分数;β-乳球蛋白与总酪蛋白遗传系数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0.76),β-乳球蛋白与酪蛋白的指数为-0.98。结果显示,通过遗传育种能够改变乳蛋白的组成。  相似文献   

4.
中国南方地区7个山羊群体的遗传分化与基因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3对微卫星标记分析了中国南方7个山羊群体的遗传分化、基因流、遗传分化程度与地理距离之间的关系,同时利用DC遗传距离构建系统树和STRUCTURE进行动态聚类。结果表明:7个山羊群体总近交系数(Fis)为-7.73%,群体内近交系数(Fis)为-26.5%,群体间基因分化系数(Fis)为14.84%,3个指标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01),说明这7个山羊群体总体上和群体内杂合度较高,群体间遗传分化较明显,14.84%的遗传变异来自于群体间,85.16%遗传变异来自于群体内个体间的差异。7个山羊群体每世代两群体间有效迁移个体数(Nem)变化范围为0.8313(宜昌白山羊与黄淮山羊)到3.4103(马头山羊与湘东黑山羊),平均为1.5770。7个山羊群体间的基因分化程度与地理距离和遗传距离相关不显著(P〉O.05)。宜昌白山羊、马头山羊、湘东黑山羊、福清山羊、戴云山羊、黄淮山羊、长江三角洲白山羊群体中属于各自采样群体的概率分别为99.1%、98%、96.2%、96.6%、98.7%、98.7%和98.7%。同时,STRUCTURE软件通过变化的分群数体现的聚类情况与用DC遗传距离所构建的系统聚类图结果一致。研究结果表明:这7个山羊群体间的遗传分化主要是自然选择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中国家鸡和红色原鸡mtDNA控制区遗传多态性及系统进化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线粒体DNA控制区的结构和多态性来研究中国家鸡和红色原鸡的遗传多态性与系统进化。测定14个中国地方鸡种和红色原鸡2个亚种的256个个体线粒体DNA控制区部分序列约560bp,结果表明,A、C、G、T这4种核苷酸的平均比例分别为25.∞%、37.40%、4.40%和33.20%。共发现44个变异位点,约占分析位点总数的7.86%,没有观测到插入/缺失,颠换和转换之比为0.13;共具有32种单倍型,9种为共享单倍型;16个群体内单倍型多样度从0到0.964,单倍型变异度总体为0.909±0.014,整体的平均核苷酸差异数为7.276,核苷酸多样度为1.851%。群体间核苷酸分歧度(Dxy)在0.747%~3.125%之间变化,核苷酸净遗传距离(Da)为0.015%~2.633%。16个群体表现出较高水平的遗传多态性,群体间表现出显著的遗传分化。群体遗传多态性和亲缘关系分析表明,一些中国家鸡的群体(如固始鸡和仙居鸡)起源于泰国红色原鸡Gallus gallu sgallus亚种,一些中国家鸡的群体(如茶花鸡和藏鸡等)起源于中国红色原鸡Gallus gallus spadiceus亚种,在一些中国地方鸡种还同时具有这2种红色原鸡的遗传贡献;认为中国家鸡起源于泰国或单纯起源于中国的观点都是不全面的。  相似文献   

6.
对泰国红色原鸡Gallus gallus gallus亚种和中国红色原鸡Gallus gallus spadiceus亚种各16个个体mtDNAD-loop序列进行系统分析,测定线粒体D—loop部分序列大小约为560bp,A、C、G、T这4种核苷酸的平均比例分别为13.6%、43.2%、4.3%和38.9%,A+T含量高于G+C含量。结果共发现27个变异位点,颠换和转换之比为0.13,没有观测到插入/缺失情况。测定的6种单倍型中,2个红色原鸡亚种没有共享单倍型,单倍型多样度分别为0.250和0.695,平均核苷酸差异数分别为3.750和10.833,核苷酸多样度分别为0.954%和2.757%。泰国红色原鸡中性检验的Tajima's D值为-1.800(P〈O.05),不符合中性突变。2个红色原鸡亚种间核苷酸分歧度(Dxy)为2.847%,核苷酸净遗传距离(Da)为0.991%。序列群体间的方差组分(Va)占总变异的47.31%,Fst=0.473,差异极显著(P〈0.01);群体间mtDNAD—loop Rf值也差异显著(P=0.035)。红色原鸡2个亚种具有不同的群体遗传结构,群体之间存在明显的遗传分化,本研究支持这2个亚种并非是同一个亚种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12个中国地方鸡种群体遗传结构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4  
利用29对微卫星引物对我国的12个地方鸡种进行群体遗传结构及遗传多样性评估,结果表明:每个座位的等位基因数从2到23不等,所有的12个群体均显示较高水平的杂合度,固始鸡最低,为0.4532,大骨鸡最高,为0.6271。鸡种间存在较大的遗传分化,16.7%的遗传变异源于品种间的差异。基于Reynolds’遗传距离的邻近(NJ)聚类图显示,12个群体可以分为2个主要的类群:重体型的鸡种首先聚在一起,然后轻体型鸡种加入。structure程序同时也被用于评价鸡种间的遗传关系,结果与NJ聚类法相似,重体型的鸡种首先与轻体型鸡种分成两类。  相似文献   

8.
藏系绵羊遗传多样性及其品种(系)分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青海和甘肃省分布的8个藏系绵羊群体为对象,对其基因组DNA进行了RAPD分析。结果表明:群体内遗传多样性指数Ho值平均为0.37,总群体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Hsp为1.51;藏系绵羊的遗传多样性75.5%分布在品种群间,24.5%分布在品种群内;品种内个体间的平均D值为0.0177(0.0152~0.0197);品种群间的平均D值为0.0492(O.0419~O.0569)。现有藏系绵羊可划分为高原草地型(Altiplano Meadow Type,AMT)和山谷草地型(Valley Grassplot Type,VGT)两大类群。  相似文献   

9.
利用7个微卫星标记对宁夏牧区陶赛特、得克赛尔、萨福克、滩羊、小尾寒羊、滩寒杂种羊6个绵羊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检测,并根据遗传距离对群体间杂种优势进行预测,结果显示:6个绵羊群体共检测到108个等位基因,每个座位在每个群体都检测到5个以上等位基因,7个微卫星座位在6个群体中呈高度多态性,期望杂合度远大于观测杂合度,群体问表型分化系数(Fst)较低,为5.8%,与Gst结果基本一致,总群体近交系数(Fit)为56.90%,群体内近交系数(Fis)为54.36%。根据DC遗传距离和DA遗传距离,预测群体间杂种优势,杂交母本品种以滩寒杂种羊效果最好,滩羊次之,小尾寒羊最差;杂交父本的选择顺序为得克赛尔、萨福克、陶赛特。  相似文献   

10.
应用随机扩增DNA多态性(RAPD)技术对昆明裂腹鱼盘大河群体和昆明裂腹鱼泥猪河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从38个10bp引物中选取20个用于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在两群体中分别检测到121、125个位点,多态位点数分别为57、73个,平均多态位点比例分别为47.11%、58.40%;两群体内个体间平均遗传距离分别为0.1745、0.1963,群体间遗传距离为0.2503。研究表明:因地理隔离的两昆明裂腹鱼群体间存在一定的遗传分化;两群体内和群体间的遗传变异较大,具有丰富的遗传结构;泥猪河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要比盘大河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丰富,其群体内遗传变异较盘大河群体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