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栗角斑蚜与红点唇瓢虫种群空间格局的地统计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地统计学方法对栗角斑蚜及其天敌种群的空间结构和空间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板栗生长的4~7月和9月等5个时期,栗角斑蚜种群的半变异函数模型是球形,在林间基本上呈聚集型分布.只是在个别时期(8月和10月),栗角斑蚜种群的半变异函数为直线型,在林间的空间格局为随机分布或均匀分布.红点唇瓢虫种群的半变异函数模型均为球形,在林间呈聚集型分布.栗角斑蚜种群和红点唇瓢虫种群的实验半变异函数曲线模糊贴近度在不同时期均较高,同域效应明显.  相似文献   

2.
应用检验昆虫种群空间格局的方法,得出桃蚜在早熟甘兰田中以疏松的个体群呈聚集分布,个体群内的分布是随机的,在一切密度下均为聚集分布,聚集强度具密度依赖性。聚集是由桃蚜习性引起的。根据其空间格局,提出了估计田间种群数量的最适抽样数。  相似文献   

3.
多种植物乙醇提取物对桃蚜和萝卜蚜试验种群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周琼  梁广文  曾玲  沈叔平 《中国农业科学》2002,35(11):1356-1360
 测定了 6 3种植物茎叶或果实的乙醇提取物 (浓度 0 .0 1gDW·ml-1)对桃蚜Myzuspersicae(Sulzer)和萝卜蚜Lipaphiserysimi(Kaltenbach)的忌避作用。结果表明 ,大多数试验植物的乙醇提取物对桃蚜和萝卜蚜均有明显的忌避效果。其中 ,苍耳XanthiumsibiricumPetr.etWidd .提取物对桃蚜和萝卜蚜的忌避率分别为 0 .4 81和0 .5 5 7,产后代数比对照降低 39%和 6 3.5 % ,桃蚜、萝卜蚜的种群趋势指数仅为对照的 2 9.1%和 11.3% ;白蝴蝶Syngonium podophyllumSchott .植株提取物对桃蚜和萝卜蚜的忌避率分别为 0 .4 5 2和 0 .6 15 ,产后代数比对照降低2 4 .5 %和 6 4 .1% ,桃蚜和萝卜蚜的种群趋势指数仅为对照的 33.3%和 14 .9%。对蚜虫有较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4.
对杭州效区结球甘蓝和小白菜上萝卜蚜种群的空间格局及其时序动态做了定量分析。两类蔬菜上萝卜蚜种群终年呈聚集分布,但聚集强度变化有明显的季节规律,一年中11月前后有一个明显的扩散高峰。在一季作物上的聚集强度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因季节而异,春夏季为高-低-高,夏秋季一直较高秋冬季又为高-低-高,冬春季从低向高持续上升,最后对萝卜蚜种群空间图式及其时序动态特征的成因,尤其是气温和植株营养条件变化的影响进行了计  相似文献   

5.
为了科学确定桃蚜的防治适期,提高其防治效果,根据桃蚜在辣椒上的生长发育数据建立了桃蚜种群的消长规律模型。该模型是一个分段函数,其中,第1阶段只有若虫,为常函数;第2阶段是若虫和成虫共存期,为一阶线性微分方程组,主要根据桃蚜在辣椒上的发育时间、羽化率和死亡率构建;第3阶段只有成虫,成虫数量是一个递减的复合函数。将该模型应用于甘蓝上桃蚜种群变化规律的预测,结果显示,桃蚜在甘蓝上的实际消长规律与模型吻合程度较高。表明所建模型可以用于桃蚜种群消长规律的预测预报。  相似文献   

6.
对杭州郊区结球甘蓝和小白菜上萝卜蚜种群的空间格局及其时序动态做了定量分析.两类蔬菜上萝卜蚜种群终年呈聚集分布,但聚集强度变化有明显的季节规律,一年中11月前后有一个明显的扩散高峰.在一季作物上的聚集强度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因季节而异,春夏季为高→低→高,夏秋季一直较高。秋冬季又为高→低→高,冬春季从低向高持续上升,最后对萝卜蚜种群空间图式及其时序动态特征的成因,尤其是气温和植株营养条件变化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甘肃不同地理种群桃蚜的遗传相似性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甘肃不同地理种群桃蚜Myzus persicae的遗传相似性和遗传差异,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海拔之间的关系,以期得到桃蚜种群遗传分化和迁飞的分子证据。【方法】利用7对SSR引物对13个桃蚜地理种群进行遗传相似性和聚类分析。【结果】7对SSR引物共检测到43个多态性位点,多态性条带百分率PPB为95.56%。13个桃蚜地理种群观测等位基因数Na为1.3333,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2293,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1311,Shannon信息指数I为0.1898,多态位点百分率P为33.33%。临洮、临夏、岷县、兰州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较高,天水、酒泉、漳县种群相对较低。种群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桃蚜分为河西和河东两大类群,AMOVA分析结果表明,类群间遗传变异占总变异的1.76%,种群间变异占17.21%,种群内占81.03%。Mentel检测表明,遗传分化与地理距离、海拔无显著相关性。【结论】甘肃省桃蚜种群具有非常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种群内部,种群间的基因交流较少,容易发生遗传漂变;陕北、陇东、陇南是陇中桃蚜虫源地,应加强对上述地区桃蚜的监测和治理。  相似文献   

8.
萝卡蚜和桃蚜最大发育速率温度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研究了温度对为害蔬菜的萝卜蚜和桃蚜发育速率的影响,通过温度与这两种蚜虫发育速率的关系以模拟S型模型,并通过统计控制原理,估计了萝卜蚜和桃蚜的发育下限和最大发育速率温度,前者为6.22℃和28.53℃,后者为2.75℃和28.10℃;萝卜蚜从若蚜出生到下代若蚜出现期的有效积温为131.58日度,桃蚜的为140.58日度。  相似文献   

9.
玉米蚜种群的空间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不同的聚集指标对玉米蚜种群的空间动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玉米蚜在玉米田始终成聚集分布 ;选择受密度影响较小的聚块性指标 M/X 的值 ,描述了玉米蚜种群空间格局的时序动态 ,表明玉米蚜聚集强度有明显的规律 ,呈现高—低—高的趋势。综合玉米蚜种群数量的消长规律、环境因子的变化等信息 ,对其空间图式及其时序动态特征的成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青花菜上桃蚜种群数量及其天敌动态。[方法]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块,调查青花菜和其他寄主上有翅桃蚜、无翅桃蚜和天敌数量并加以分析。[结果]桃蚜可以在小白菜、菊花、萝卜和青花菜等作物上互相转移为害。在11月中旬以前桃蚜保持较低密度,11月中旬以后随着温度的降低,其数量显著增多,至12月上旬其数量达到高峰;天敌共有6科11种,其中六斑月瓢虫、菜小脉茧蜂为优势种;随着桃蚜种群的增加,天敌数量逐渐增加,具有明显的跟随效应;将桃蚜数量与天敌数量进行回归分析,桃蚜数量与天敌数量显著正相关。[结论]佛山青花菜种植区桃蚜发生高峰期为11月至12月间。  相似文献   

11.
寄主植物对青花菜上桃蚜试验种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桃蚜对10种寄主植物的选择性以及青花菜、小白菜、油麦菜对桃蚜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并以作用因子组建3种寄主上桃蚜试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芥菜、结球甘蓝、小白菜和青花莱为桃蚜的嗜好寄主;桃蚜在油麦菜上的发育历期较长,而产仔量较少;小白菜、青花菜上桃蚜种群趋势指数较大,分别为27.82和26.63,较适合桃蚜种群增长,油麦菜上桃蚜种群趋势指教较小,为16.82,对桃蚜种群增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不同百合种类对桃蚜种群动态、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广东主要百合种类对桃蚜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百合种类因所含的营养成分和化学物质不同对桃蚜数量及生长发育产生不同影响。以作用因子组建实验种群生命表,龙牙百合上的桃蚜种群趋势指数最大,为35.765,最有利于种群的增长;其次为宜兴百合、麝香百合,其种群趋势指数分别为28.512和14.533;兰州百合上的种群趋势指数最小,为4.166。  相似文献   

13.
基于GIS的小麦-豌豆间作对麦长管蚜种群空间格局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系统调查小麦-豌豆不同间作模式下麦长管蚜的种群密度,研究麦田生物多样性对麦长管蚜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方法】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方法,结合传统空间分布分析方法,分析了Kriging-空间插值图、聚集度指标、Iwao的M *-m回归模型和泰勒指数回归模型。【结果】2种分析方法均表明:在麦田不同间作模式下,麦长管蚜的空间分布主要为聚集分布;但豌豆与小麦分别以2﹕2、2﹕4、2﹕6、2﹕8行间作模式情况下聚集度有所差异:2﹕2模式>2﹕6模式>2﹕4模式>小麦单作>2﹕8模式;由基于GIS的Kriging空间插值种群变化模拟图得知:起初麦长管蚜主要分布在麦田的周围,逐步向麦田中部扩散;在麦长管蚜发生的高峰期,形成了许多聚集中心,主要集中在小麦单作和2﹕2模式小区中,且小麦单作的蚜量极显著高于其它间作模式(P<0.01)。【结论】麦田合理生物多样性可以有效控制麦长管蚜种群的增长,但并不能改变其种群格局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4.
萝卜蚜和桃蚜最大发育速率温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温度对为害蔬菜的萝卜蚜和桃蚜发育速率的影响,通过温度与这两种蚜虫发育速率的关系以模拟S型模型,并通过统计控制原理,估计了萝卜蚜和桃蚜的发育下限和最大发育速率温度,前者为6.22℃和28.53℃,后者为2.75℃和28.10℃;萝卜蚜从若蚜出生到下代若蚜出现期的有效积温为131.58日度,桃蚜的为140.58日度。  相似文献   

15.
室内测定了吡虫啉亚致死剂量对桃蚜F0代成蚜的干扰作用,同时通过组建吡虫啉亚致死剂量胁迫下桃蚜F1代的实验种群生命表,利用生命表参数、种群趋势指数(I)以及干扰作用控制指数(I-IPC)系统分析了吡虫啉对桃蚜的胁迫效应。结果表明,吡虫啉亚致死剂量对桃蚜室内种群F0代成蚜的胁迫效应主要表现为降低繁殖力与缩短成蚜寿命;对F1代的胁迫效应表现为降低种群的内禀增长率、净增殖率和周限增长率,延长平均世代历期和种群加倍时间,以及压低种群趋势指数。吡虫啉亚致死剂量胁迫下对桃蚜实验种群的干扰作用控制指数均小于1。研究结果说明吡虫啉亚致死剂量对桃蚜具有持续控制作用,不存在刺激桃蚜增殖的现象。  相似文献   

16.
应用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甘蓝生长关键期小菜蛾蛹的空间格局,并建立了南北方向上的半变异函数曲线模型。结果表明, 3个调查时间点(2010年10月9日,10月17日和10月31日)小菜蛾蛹的半变异函数曲线皆为球形,其空间格局为聚集型,且空间相关变程分别为7.91,9.10和1.74 m,空间不连续性强度分别为0.5858,0.3987和0.9970。  相似文献   

17.
在室内测试了19种植物乙醇提取物对青花菜上桃蚜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后1~2 d,辣椒、勒杜鹃、蓖麻等7种植物的乙醇提取物对桃蚜具有较好的忌避作用;辣椒、勒杜鹃等9种植物的乙醇提取物,桃蚜存活指数较低;马齿苋、蓖麻等9种植物的乙醇提取物,桃蚜繁殖忌避指数较小;处理后实验桃蚜种群干扰作用指数IIPC<1的植物有17种;单独使用勒杜鹃、辣椒、马齿苋、蓖麻对桃蚜的自然种群都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勒杜鹃与马齿苋、辣椒与马齿苋混用、马齿苋与蓖麻混用的组合对桃蚜的自然种群控制效果比较好。  相似文献   

18.
桃蚜的空间分布型与异色瓢虫对桃蚜捕食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聚集度指标检验、线性回归方程检验、空间分布型适合度卡方 (χ2 )检验方法对桃蚜的空间分布型进行计算与分析 ,结果表明 ,桃蚜呈聚集型的负二项分布 ;初步研究探明了异色瓢虫对桃蚜的捕食功能和桃蚜田间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9.
宁夏中宁县麦蚜种群空间分布与蚜茧蜂的跟踪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棋盘式五点取样法调查,应用聚集度指标和灰色关联度法,对不同景观结构下麦蚜及僵蚜田间分布型变化和时间动态进行分析与模拟。发现当地蚜茧蜂10种,蚜小蜂1种。麦长管蚜、麦二叉蚜及僵蚜在时空上呈负二项分布,聚集强度随虫口密度增加而增强。麦长管蚜聚集程度受田块景观复杂程度的影响显著,麦二叉蚜则不显著。2种蚜虫空间格局表现为扩散-聚集周期性变化,但周期性变化不尽相同。僵蚜分布与蚜虫分布有明显的相关关系,但对麦长管蚜跟踪明显高于对麦二叉蚜的跟踪。用Blackith种群聚集指数分析,结果表明蚜虫的聚集原因主要是由环境因素所引起。当麦长管蚜、麦二叉蚜平均密度分别大于5.57、8.26/株时,聚集程度取决于本身生物学特性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对麦蚜种群数量具有显著性跟踪关系的蚜茧蜂主要有燕麦蚜茧蜂、烟蚜茧蜂及四川蚜茧蜂。  相似文献   

20.
不同品种青花菜对桃蚜生长发育与繁殖及种群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福绿、早青二号和日本旺绿青花菜对桃蚜生长发育、繁殖和种群数量的影响.以作用因子组建了不同品种青花菜上桃蚜试验种群生命表,并分析了青花菜叶片营养成分与桃蚜产仔量、发育历期的关系.结果表明,福绿、日本旺绿上桃蚜种群趋势指数较大,其值分别为22.490和22.328,较适合桃蚜试验种群增长;早青二号上桃蚜种群趋势指数较小,值为4.543,对桃蚜试验种群增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桃蚜产仔量与青花莱叶中蔗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蛋白质、脯氨酸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桃蚜发育历期与蔗糖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蛋白质、脯氨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