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周桂元  罗虹 《花生学报》2012,41(1):26-30
以花生品种粤油7号为材料,以早衰品种粤油5号为对照,对花生叶片衰老过程中N素代谢指标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花生生长期内叶片衰老过程中,硝酸还原酶(NR)活性、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硝态氮含量呈单峰曲线变化,随着叶片的展开、成熟和衰老,先上升后下降,最先开始降低的是游离氨基酸含量,其次是硝酸还原酶(NR)活性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最后是硝态氮含量。  相似文献   

2.
不同氮肥和调节膦对花生氮代谢与产量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NaNO3作基肥或始花后7天喷施500mg/L调节膦均能提高花生叶片的呼吸速率、硝酸还原酶活性和根瘤固氮活性,增加叶片全氮含量.基肥施用(NH4)2SO4却降低了叶片硝酸还原酶和根瘤固氮活性,但叶片呼吸速率与全氮含量仍高于对照.处理的单株荚果产量和种子蛋白质含量均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探究不同施肥深度对花生生理特性和氮素吸收及产量与品质的影响,为花生机械化施肥设置合理施肥深度提供理论支持。采用大田栽培方式,设置施肥深度分别为0、5、10、15、20、25 cm,以不施肥作为对照,在花生苗期、花针期、结荚期、成熟期取样测定叶片抗氧化酶活性、营养器官氮素积累量、植株形态特征、产量及品质等指标。结果显示,除苗期外叶片POD、CAT活性随施肥深度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规律,深施15 cm能显著增加花针期和成熟期主茎高、侧枝长、总分枝数、主根长、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量,提高成熟期饱果率、百仁质量、油酸含量及花生营养器官对氮素的积累,提高了整株氮素吸收效率,花生荚果产量和籽粒品质有所提高。试验得出深施15 cm为花生最佳施肥深度。  相似文献   

4.
硫肥不同用量对花生氮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花生在不同硫素水平下氮素代谢特点,选用606为试验材料,硫素设四个水平,测定不同生育时期主要氮代谢酶(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合成酶(GOGAT)和谷氨酸脱氢酶(GDH))活性和各器官蛋白质含量.结果表明,施用硫肥显著提高花生不同生育时期叶片中NR、GS、GOGAT和GDH活性;显著增加花生营养器官中蛋白质积累量和转移量,提高籽仁中蛋白质含量.其中施硫量为40kg/hm2时,氮代谢酶活性最大,籽仁蛋白质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5.
外源自毒物质胁迫下有机肥对黄瓜氮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砂培试验研究在外源自毒物质苯丙烯酸(CA)、对羟基苯甲酸(HA)胁迫下有机肥对黄瓜氮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CA,HA胁迫导致黄瓜幼苗叶片硝酸还原酶(NR)活性降低,游离氨基酸积累,水解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降,H2O2含量提高.施用有机肥可提高CA,HA胁迫下黄瓜幼苗的NR活性,提高黄瓜叶片游离氨基酸、水解氨基酸的总量以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降低叶片2O2含量.施用有机肥可减轻CA,HA胁迫对黄瓜的毒害作用,该处理的株高、茎粗、叶面积、生物量较相同浓度CA,HA处理有显著或极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以农花5号为试材,在施氮肥总量一致的条件下,设3个不同施用时期处理:基施氮肥135 kg·hm-2(T1)、基施氮肥67.5 kg·hm-2+苗期追肥67.5 kg·hm-2(T2)、基施氮肥45 kg·hm-2+苗期和开花下针期分别追肥45 kg·hm-2(T3)、以不施氮肥CK为对照,研究氮肥后移对花生叶片氮代谢相关酶活性、氮素积累量与利用效率、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施氮时期处理下,氮代谢相关酶活性和氮素积累量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但活性和含量的高低因施氮时期的不同发生变化。T3处理能显著提高花生生育后期叶片的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和谷氨酸脱氢酶的活性;花生生育后期植株总氮素积累量、根系和荚果氮素积累量以T3处理最高,但各施肥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氮肥农学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亦以T3处理最高,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T3处理产量最高,为5361.11 kg·hm-2,比CK 、T1和T2处理分别增产20.79%、3.27%和5.66%。从产量构成因素分析,T3处理产量的提高主要依赖于花生的单株果重和饱果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花生学报》2021,50(3)
为明确不同栽培方式下夏直播花生功能叶片氮素代谢相关酶活性和含氮化合物的变化规律及其差异,在田间条件下,以‘青花7号’花生品种为材料,系统研究了花生夏直播高产保护性栽培法、地膜覆盖、秸秆还田对夏直播花生功能叶片氮素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花生夏直播高产保护性栽培法可显著增强夏直播花生功能叶片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和谷氨酸脱氢酶(GDH)活性,提高游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质和脯氨酸含量;地膜覆盖和秸秆还田也可不同程度提高夏直播花生功能叶片NR、GS、GDH活性和增加游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质和脯氨酸含量,但其效果显著低于高产保护性栽培法。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腐植酸对小麦盐胁迫的缓解作用,以春小麦耐盐品种龙麦26和盐敏感品种克旱16为材料,分别用清水和腐植酸浸种,利用水培方式进行幼苗培养,在NaC1胁迫7d后,测定幼苗叶片硝态氮、铵态氮、可溶性蛋白质、蔗糖、可溶性糖含量,以及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和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分析腐植酸与盐胁迫对小麦碳氮代谢的互作效应.结果表明,盐胁迫抑制了春小麦茎叶的生长,降低了幼苗叶片硝态氮、铵态氮、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以及NR活性和NR/SPS活性比.盐胁迫后,龙麦26的蔗糖、可溶性糖含量降低,叶片GS活性提高,但克旱16的蔗糖和可溶性糖含量升高.腐植酸浸种降低了盐胁迫下叶片硝态氮含量和NR、GS、SPS活性,提高了铵态氮、蔗糖和总可溶性糖含量,增加了龙麦26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NR/SPS活性比,以及克旱16的SPS活性,而降低了克旱16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NR/SPS活性比及龙麦26的SPS活性.推测腐植酸浸种可能是通过调控SPS活性和降低NR活性来增加蔗糖含量,从而影响小麦在盐胁迫下的碳氮代谢及平衡.  相似文献   

9.
以六种浓度的乙烯利对初花期花生进行叶面喷施,定期观测其主要农艺、生理生化及产量指标。结果表明,喷施适宜浓度的乙烯利可抑制地上部分的生长,提高叶片和植株物质积累量;100 mg/L和150 mg/L乙烯利处理能优化花生植株的生理生化特性,表现为显著提高花生叶片的蛋白质含量和叶绿素含量及SOD和POD活性,增强花生叶片的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增强了主根活力,降低花生叶片丙二醛和可溶性糖含量;200 mg/L乙烯利处理能提高植株的单株结荚数、饱果率和产量,但百果重和百仁重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明确磷素对花生生理特性及生育效应,采用水培与砂培试验相结合,研究了磷对花生不同生育时期植株碳、氮含量、碳氮比及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水培条件下,磷胁迫处理降低了花生幼苗叶片净光合速率及各器官(根、茎、叶)蛋白质含量,增加了各器官可溶性糖、淀粉含量;抑制了幼苗生长发育,根茎叶干物质重分别降低4.2%、10.9%和9.7%。(2)砂培条件下,花生结荚期叶片净光合速率、碳含量、氮含量及碳氮比均随施磷量的增加而增加,施磷30~90kg/hm2范围内,上述4项指标较不施磷对照分别增加21.2%~34.2%、23.9%~42.1%、13.9%~22.3%和8.9%~17.0%;饱果期,花生叶片碳含量及碳氮比均随施磷量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对叶片光合作用和氮含量影响较小;荚果产量随施磷量的增加而增加,施磷处理较对照增产11.3%~23.5%。因此,合理施磷能够有效调控花生植株碳氮代谢,进而促进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  相似文献   

11.
施氮量对花生叶片蔗糖代谢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花生品种花育17为材料,在大田高产栽培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花生叶片蔗糖代谢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对花生叶片蔗糖合成具有调节作用,适量施氮有利于提高磷酸蔗糖合成酶和蔗糖合成酶活性,促进叶片蔗糖合成;在一定施氮量范围内,增加氮肥用量,能提高花生产量各构成因素的水平,从而提高荚果产量。但过量施氮,产量各构成因素水平下降,经济系数显著降低,荚果产量降低。由本文得知:花生高产的最适施氮量为157.8 kg/hm2左右。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花生根系生长所需深度,探讨花生高产适宜根系生长空间,为花生高产新品种的选育和栽培提供理论参考,本研究采用相同长宽(40cm×20cm),深度设为20cm、40cm、60cm、80cm和不设限等5个处理的尼龙袋限制根土空间的方法,研究了根系生长空间对花生叶片光合特性、保护酶活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根系深度在60cm以内,花生单株绿叶面积、叶片叶绿素SPAD值和光合速率、叶片SOD、POD和CAT活性均随根土空间的增加而增加,MDA含量降低,并随发育进程的推进处理间差异逐渐增大,但根系深度达到60cm以上时,上述指标不再增加,甚至减少。花生荚果产量和籽仁产量随根土空间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到限根60cm时达到最高,之后再增加根系深度反而下降。综上,适当的根土空间既有利于保持花生叶片较低膜脂过氧化程度和较高的光合作用,又有利于光合产物向生殖器官中的分配,提高荚果和籽仁产量。  相似文献   

13.
不同钙肥用量对花生养分吸收利用与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钙肥对花生养分吸收利用及生长发育的调控效应,本研究以花育22(HY22)和白沙1016(BS1016)为试验材料,开展了大田定位试验,设3个钙肥处理(0kg/hm~2、75kg/hm~2、150kg/hm~2),研究了不同钙肥用量对花生农艺性状、抗氧化酶活性、养分含量、产量及肥料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钙肥增加了花生主茎高、侧枝长,促进了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增加,显著增加了总根长、根体积和根表面积,促进了根系的生长。增施钙肥显著提高了花生叶片SOD和POD活性,降低了MDA积累量。增施钙肥促进了氮、磷、钾养分的吸收,荚果氮、钾含量和各器官钙含量以及单株饱果数、百果质量和百仁质量、产量均显著增加,且施钙量为75kg/hm~2时,产量最高。钙肥增施,显著增加了花生养分利用效率、氮素利用效率、氮肥偏生产力和钙肥利用率,其中施钙量为75kg/hm~2时,氮素利用效率最高。可见,本试验条件下,施钙量为75kg/hm~2时效果最佳,为花生合理施肥、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增加产量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在池栽条件下,研究了施用石灰氮对连作花生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施肥可以缓解连作对花生生长发育以及产量的不良影响,石灰氮的缓解效果明显优于常规速效化肥。石灰氮促进了连作花生主茎和侧枝的生长,提高了各时期叶片叶绿素含量以及净光合速率,增加了各生育时期叶片的硝酸还原酶活性和根系活力;提高了连作花生的出苗率、单株结果数、果重和出仁率,明显增加了荚果产量。在本试验条件下,以施用225kg/hm2石灰氮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甘蔗间作花生是我国华南地区特有的高效种植模式。本文研究了甘蔗/花生间作不同耕层土壤养分、酶、微生物的变化特征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相比单作而言,0~20 cm间作花生土壤有效氮、有机质、微生物量氮含量、真菌、放线菌数量、蛋白酶活性及间作甘蔗土壤细菌、放线菌、总微生物数量、微生物量氮含量及蛋白酶活性均显著增加;20~40 cm间作甘蔗土壤全磷、全钾、蛋白酶活性及间作花生土壤放线菌、蛋白酶活性显著增加;40~ 60 cm间作花生土壤真菌、蔗糖酶、微生物量碳含量显著增加;相反,间作甘蔗土壤蔗糖酶活性均显著低于单作甘蔗处理;间作土壤有效氮磷钾、有机质含量、脲酶、酸性磷酸酶活性、微生物数量均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表现出降低的趋势;间作土壤有效养分与脲酶、酸性磷酸酶、微生物量氮及微生物数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表明甘蔗花生间作条件下土壤养分、酶、微生物相互作用,共同维持良好的土壤微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6.
不同土层土壤容重组合对花生衰老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确定花生生长所需的适宜土壤紧实度,为花生高产耕作栽培体系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以高产花生品种青花7号为材料,采用柱栽试验,设置上层(0~20cm)土壤容重分别为1.2g/cm~3和1.3g/cm~3 2个水平,下层(21~40cm)土壤容重分别为1.3、1.4、1.5g/cm~3 3个水平,研究了不同土层土壤容重组合对花生衰老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0~20cm土层土壤容重一致时,20~40cm土层土壤容重增加,花生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减少,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减小,丙二醛(MDA)含量增加,荚果产量降低;21~40cm土层土壤容重一致时,0~20cm土层土壤容重为1.3g/cm~3时花生叶片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SOD、POD活性在花生生育中后期均高于土壤容重为1.2g/cm~3处理,MDA含量则低于土壤容重1.2g/cm~3处理。说明0~20cm土层土壤容重过低和20~40cm土层土壤容重过高均易引起花生早衰,降低荚果产量,适宜的的土壤容重组合可以延缓花生衰老,提高荚果产量。  相似文献   

17.
不同施氮量对麦茬夏花生氮素吸收分配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田栽培条件下,研究不同氮肥施用量对麦茬夏花生植株生长、氮素吸收、土壤养分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氮量对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主要以表层(0~20cm)较为显著,且硝态氮存在向下层土壤迁移的趋势;各处理不同土层间土壤铵态氮含量均无显著差异。0~225kg/hm~2范围内,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夏花生产量逐渐提高。氮肥施用量在225kg/hm~2条件下,花生产量最高,为6603.26kg/hm~2,比不施用氮肥增产19.96%;达到300kg/hm~2氮肥施用量时,会促进花生茎叶部的氮素积累,但同时会抑制花生根部和荚果的氮素积累,产量反而会降低。总体而言,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氮肥利用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氮肥偏生产力则呈显著下降趋势,本试验条件下N最佳施用量为244.70kg/hm~2。  相似文献   

18.
施磷量对玉米产量及叶片部分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天津市主推玉米品种中单509,设5个施磷水平,测定不同生育期叶片的硝酸还原酶(NRase)、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玉米产量。结果表明,随施磷量的增加,玉米产量先升高后下降,呈单峰曲线变化,施纯磷量在75 kg/hm~2时中单509产量达到最大。随施磷量的增加,叶片SOD、POD、CAT、硝酸还原酶活性均先上升后下降,呈单峰曲线变化。施纯磷量在105 kg/hm~2时,大喇叭口期叶片POD活性最高;施纯磷量在75 kg/hm~2时,抽雄期叶片SOD活性和CAT活性、拔节期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最高。不同施磷量处理对玉米叶片的酶活性及产量有一定影响,增施适量磷肥有利于玉米叶片的氮代谢和玉米产量提高。  相似文献   

19.
为保障夏花生出苗和高产高效,本研究采用漫灌和膜下滴灌两种灌溉方式,系统研究了不同灌溉方式对夏花生田土壤理化性状、植株养分积累、肥料利用率及花生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膜下滴灌各土层地温在昼间7:00、9:00、11:30及14:30均高于漫灌,但滴灌处理土壤容重在0~15 cm土层显著低于漫灌。滴灌处理显著增加了0~30 cm土壤含水量,且提高了各土层的有机质含量和花生茎、叶、果壳中氮和磷含量,显著提高了花生荚果氮含量及积累量和花生茎、叶中磷和钾的积累量。与漫灌相比,滴灌处理氮、磷、钾肥的农学效率分别提高33.0%、33.9%、36.4%;夏花生产量显著提高,达17.8%。综合分析表明,膜下滴灌提高了花生产量,增加了经济效益,增强了作物对土壤养分与水分的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采用起垄地膜覆盖栽培方法,以花生品种山花9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控释氮肥配比对花生蔗糖积累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控释氮肥较普通氮肥在结荚后期叶面积指数高、叶片SPS活性和蔗糖含量高,利于提高百果重和饱果率,显著提高了荚果产量.掺混氮肥处理花生在苗期和花针期叶面积指数、SPS活性和蔗糖含量均较高,与普通氮肥处理无显著差异;生长后期不脱肥早衰,利于提高百果重和饱果率,荚果增产更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