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厦门同安湾海域一次三相型赤潮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秀霞 《福建水产》2012,(3):203-207
通过监视监测2011年7月26日-8月7日发生在厦门同安湾的赤潮,对赤潮发生时的水文气象、化学、生物因子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次赤潮为三相混合型赤潮,赤潮生物为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血红哈卡藻(Akashiwo sanguinea)和角毛藻(Chaetoceros sp.),赤潮最大面积为105km2。水体的富营养化、持续的高温天气和小潮期水体的相对稳定是本次赤潮发生的基本条件,"洛坦"台风的气压影响以及降雨导致的盐度急剧下降是此次赤潮的诱因。  相似文献   

2.
《福建水产》2012,34(3)
通过监视监测2011年7月26日-8月7日发生在厦门同安湾的赤潮,对赤潮发生时的水文气象、化学、生物因子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次赤潮为三相混合型赤潮,赤潮生物为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血红哈卡藻(Akashiwo sanguinea)和角毛藻(Chaetoceros sp.),赤潮最大面积为105km2。水体的富营养化、持续的高温天气和小潮期水体的相对稳定是本次赤潮发生的基本条件,"洛坦"台风的气压影响以及降雨导致的盐度急剧下降是此次赤潮的诱因。  相似文献   

3.
赤潮微藻的准确分类鉴定是研究赤潮生物学、生理学和生态学的基础.本文介绍了赤潮微藻分类鉴定的常用方法,主要包括形态分类法、化学分类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形态分类法是最传统和直接的赤潮微藻的分类鉴定方法,化学分类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可单独使用或作为形态分类法的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4.
赤潮又称红海潮,是海洋中某些浮游植物或原生动物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生态现象。赤潮的颜色是由形成赤潮的赤潮生物决定的,’赤潮发生时水色不一定是红色的,它是一种对海水养殖有着巨大危害的生态现象。本文主要介绍了赤潮的成因、赤潮对海水养殖的危害及赤潮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姚炜民  金彬明  徐菊妹 《水利渔业》2006,26(3):73-74,94
通过对发生在2004年5月洞头列岛附近海域的具齿原甲藻(Prorocentrum dentatum)赤潮的连续监测发现:赤潮发生期间,环境化学要素变化明显,pH、DO、盐度、营养盐和叶绿素a随着赤潮发生、维持和消亡而产生相应的变化,赤潮消亡速度与该海域的风、浪和水体中磷含量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6.
应用数理统计学的方法,研究赤潮综合防治是国内外专家们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作者利用数理统计学原理,对天津沿海虾池赤潮综合防治方法进行定量分析研究,进一步论证防治方法的可行性,并探索其规律性,它对我国赤潮综合防治技术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章根据作赴韩对韩国沿岸水域的赤潮状况。赤潮生物种类的鉴别、分离和培养,有毒甲藻的毒性,分子生物学在快速检测赤潮生物中的应用以及赤潮的监测、预报及防治对策等方面的考察,从韩国赤潮及渔业损失基本概况、韩国赤潮监测、预报中心、韩国赤潮预警及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韩国赤潮相关学科的研究概况等方面简要概述了韩国赤潮监测,预报体系及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情况.并对我国赤潮监测、预报及防治技术研究提出了几点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近几十年来,我国沿海赤潮灾害日益严重,严重危害着海洋渔业、近岸旅游业以及海洋经济的发展,同时也给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威胁。赤潮生物的防治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本文对赤潮的危害及防治对策进行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9.
随着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水产养殖废水的大量排放,我国沿海的赤潮时有发生,给渔业生产和人类生活造成巨大危害,本文简述了赤潮的定义、赤潮生物组成、赤潮和成因及其防治方法等方面的内容,可供基层环保和水产养殖工作者以及赤潮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10.
赤潮是由于某些浮游生物急剧地繁殖或高度集结,使水体变色、带粘性和腥臭味等,渔民称为“臭水”或“赤水”。不同的赤潮生物引起的赤潮颜色各不相同。由夜光虫引起的赤潮呈粉红色;由某些双鞭毛虫引起的赤潮呈绿色;由蓝藻毛的淡红束毛藻引起的赤潮呈黄褐色;由蓝藻类的淡红束毛藻引起的赤潮呈黄褐色。  相似文献   

11.
赤潮是影响海洋劳动者收入最经常、最直接的因素,赤潮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海洋劳动者的就业和收入水平,涉及的数额很大,范围很广,主要表现在海洋赤潮通过赤潮水体和赤潮生物毒素经由海洋各产业影响海洋劳动者收入。文章基于海产品市场、海产品经营者市场和海产品消费者市场,将赤潮与海洋劳动者收入的关系通过经济学分析细节化、系统化和全面化地展现出来,为研究作好整体的铺垫。  相似文献   

12.
<正> 随着世界人口的增加和工业化程度的提高,以及防治污染的措施不完善,江河湖海的污染机率大为提高,海洋中的赤潮现象发生率也骤高.这种现象引起各国生态学学者和其他有关学科的学者普遍关注.已先后于1974年、1978年、1985年、1987年分别在美国、加拿大、日本举行过数次"赤潮现象国际研讨会".探讨赤潮的产生原因、赤潮的生物种类、赤潮对水生生物和人类的危害、赤潮的毒性以及防治赤潮产生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赤潮的简介 赤潮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赤潮发生的原因、种类、和数量不同,水体会呈现不同的颜色,有红颜色或砖红颜色、绿色、黄色、棕色等。值得指出的是,某些赤潮生物(如膝沟藻、裸甲藻、梨甲藻等)引起赤潮有时并不引起海水呈现任何特别的颜色。  相似文献   

14.
工业革命以来,由于人类生产活动影响的急剧增加,水生生态系统富营养化状况加剧,与富营养化密切相关的赤潮在世界范围内频发,其已然成为了一种全球性的海洋灾害问题。赤潮的发生会破坏海洋生态系统,并且对水产养殖业构成极大的威胁。尽管目前已有物理和化学方法用于赤潮的治理,但是其投入成本巨大,且可能会对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迫切需要寻找更有效的方法来预防赤潮的发生和减少赤潮带来的不利影响。研究发现,某些细菌具有抑制藻类生长甚至杀死藻类的功能,在防治赤潮方面表现出巨大的潜力。近年来,越来越多具有杀藻功能的细菌被分离鉴定出来,使得对其杀藻方式和作用机制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现通过对杀藻细菌的分布、种类及杀藻作用机理进行梳理和总结,展望杀藻细菌在防治赤潮领域未来的重点研究方向,以期为开发新的赤潮治理方法提供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15.
赤潮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发生暴发性增殖或高度集中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能形成赤潮的浮游生物叫赤潮生物.发生赤潮时如果只有一种赤潮生物占绝对优势,称为单相性赤潮,如果两种生物共存占优势,称为双相型赤潮.  相似文献   

16.
福建定海湾一次东海原甲藻与夜光藻双相赤潮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正华 《福建水产》2016,(2):132-136
通过对2010年6月7—13日发生在福建定海湾的一次东海原甲藻与夜光藻双相赤潮进行跟踪监测,分析并探讨了该次双相赤潮生消过程。本次赤潮暴发时海区表层水温范围为22.8~23.2℃,盐度范围为28.24~28.36;本次赤潮暴发后,监测结果显示该海区表层水体中夜光藻的大量存在对东海原甲藻的快速增长无摄食压力,而且在夜光藻大量存在的表层水体中活性磷酸盐及氨氮含量与正常海区相比均明显偏高,另外海区表层水体中东海原甲藻在赤潮暴发后仍能快速生长。  相似文献   

17.
一些养殖水体富营养化,导致养殖效益下降。分析了养殖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及危害,针对养殖水体富营养化提出一些防治措施,包括物理、化学、生物以及其他防治办法等。  相似文献   

18.
《水产科技》1995,(2):i001-i001
中科院研究生院生物工程研究所与连云港水生物化学研究所联合开发的高新技术产品——甲血素(学名:AC-酶),是用于对虾、蟹、贝等水生物病害防治的专利产品,属生物合成剂,对赤潮生物有杀灭和分解效应,是具有生物、生理活性的海淡水杀菌消毒剂。无环境污染.符合国际绿色环保标准。以百万分之零点五的剂量用于水体后,  相似文献   

19.
赤潮的危害、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士虎  吴建新  李庭古  朱明  郑伟 《水利渔业》2003,23(6):38-39,54
赤潮危害性主要在于破坏海洋生态平衡、破坏海洋渔业和水产资源,并给人类健康带来危害。海水富营养化是赤潮发生的物质基础和首要条件,水文、气象和海水理化因子的变化是赤潮发生的重要原因。海水养殖业的自身污染是诱发赤潮的因素之一。针对赤潮的危害及成因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0.
本文阐述了赤潮对海洋渔业、人体健康、海滨旅游业的危害,提出预防赤潮灾害的对策是控制陆地污染源,防止水体富营养化,保护海洋生态环境,走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