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洋葱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cepacia)Lu10-1是从桑叶中分离得到的一株具有抗菌及促进植物生长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内生细菌。利用基于统计学的响应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对影响该菌产生抗细菌活性物质的发酵培养基组成和发酵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部分重复因子试验表明,酵母浸粉和氯化钠是培养基组分中的主要影响因子,其中酵母浸粉为正效应,氯化钠为负影响;结合最陡爬坡路径逼近最大响应区域和中心组合设计及响应面分析,确定了培养基中主要配方的最佳质量浓度为蔗糖17.0 g/L、酵母浸粉5.855 g/L、氯化钠4.519 g/L、磷酸二氢钾0.2 g/L。通过PB(plackeet-burman)试验发现接种量和发酵温度是该菌株产生抗菌活性物质发酵条件中的主要影响因子,经中心组合设计法优化的最佳发酵条件为:接种量0.027 7 mL/mL,摇瓶装液量100 mL,发酵温度30.29℃,培养基初始pH6.2,培养时间42 h。  相似文献   

2.
对冬虫夏草菌的液体培养基进行了优化研究.以中国被毛孢YS-08-4菌株为试验材料,采用四因子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的方法,筛选出中国被毛孢菌YS-08-4菌株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并建立了回归数学模型.中国被毛孢YS-08-4菌株优化发酵培养基的最佳配方:氮源A 60%,KH2PO4 0.23%,氮源B 2%,葡萄糖2.71%的组合为本项试验中最佳组合.冬虫夏草菌丝产量的优化数学回归方程为:Y=10.81121+1.72692X1+0.96675X3+0.68242X4-0.32857X42+0.53412X2X4-0.46237X3X4  相似文献   

3.
MB22木聚糖酶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因素轮换试验和正交试验,对MB22菌产木聚糖酶的培养基配方和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最佳培养基组成是:以玉米芯粉和麸皮为碳源,麸皮120g/l,玉米芯280g/l,(NH4)2SO44g/l,CaCO31.5g/l,Tween80,2.0g/l,MgSO4·7H2O1.5g/l;最佳发酵条件为:起始pH5.0,摇床培养温度30℃,转速160r/min,振荡培养84h。在最佳发酵条件下,MB22菌的最高产酶活力可达898.23U/ml。虽然与一些高产菌株相比该菌株的产酶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但该试验结果为进一步进行微生物生产木聚糖酶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饲料工业》2019,(20):44-49
探讨一株刺参"腐皮综合征"拮抗菌株CN101的发酵条件,为微生物饲料添加剂的研究奠定基础。本试验以菌体生物量OD_(600)值为检测依据,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的试验方法对拮抗菌进行发酵培养基的筛选和发酵条件的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培养基中的不同碳源、氮源、无机盐及其组合对拮抗菌株CN101的生长具有显著的影响,适宜的复合碳源为乳糖.蔗糖3.1、复合氮源为蛋白胨.豆饼粉1.2、无机盐组合为MgSO_4+MnSO_4+NaCl,复合氮源含量对菌体生长的影响最大;菌株CN101最适宜的发酵温度为25℃、初始pH值为7.5,供氧量对菌体生长的影响显著。拮抗菌CN101发酵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乳糖15g、蔗糖5g、蛋白胨2.5g、豆饼粉5g、MgSO_(4)0.25g、MnSO_40.25g、NaCl0.25g、蒸馏水1000ml,最佳发酵条件为接种量1%、装瓶量10%~20%、温度25℃、初始pH值为7.5。研究结果为利用CN101菌株研发微生物饲料添加剂及生产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了筛选与优化解淀粉芽孢杆菌固态发酵黄芪培养基,试验以菌生长量为指标,采用单因子试验对菌株适宜发酵培养基成分进行筛选;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设计及响应面法对黄芪固态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适发酵培养基成分为黄芪、黄豆粉和CaCO_3,用其分别替代基础培养基中相应营养物质,然后接种解淀粉芽孢杆菌,37℃、150 r/min振荡培养24 h,细菌菌数分别为6.50×10~9,5.17×10~9,5.07×10~9cfu/mL。优化的固态发酵培养基为黄芪粉30%、黄豆粉10%、CaCO_30.2%、水59.8%,37℃发酵培养72 h,发酵物中活菌数达到7.67×10~8cfu/g。说明优化的黄芪固态发酵培养基适合解淀粉芽孢杆菌生长,筛选的培养基原材料符合固态发酵产业化生产条件。  相似文献   

6.
《饲料工业》2020,(1):40-46
研究旨在研制一种犊牛微生物发酵饲料,并确定其发酵培养条件。以前期试验筛选的益生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和乳酸菌为协同发酵菌株,选取麸皮、玉米粉、豆粕等为发酵饲料原辅料,采用DPS软件对原料进行均匀混料设计,通过对固体发酵条件下各菌株生长情况的测定,将高活菌数的菌株进行配伍组合,确定了其最佳组合及接种比例,通过测定发酵饲料中的活菌数β-葡聚糖,柠檬酸、多肽等营养活性物质的含量,结合DPS软件中的Topsis法综合评价筛选出最优复合微生态制剂的发酵组方以及发酵模式。结果表明,复合菌最佳配伍组合为酿酒酵母、东方伊萨酵母、枯草芽孢杆菌、乳酸菌,接种比例为2:3:1:1,优化的固态发酵配方为麸皮63.84%,玉米粉27.44%,豆粕6.41%,无机盐2.31%。结合发酵饲料的芳香气味,在先进行36 h有O_2发酵,再进行12 h无O_2发酵条件下,可使发酵产物活菌数达到5.3×10~(11)CFU/g,β-葡聚糖为10.515 mg/g,柠檬酸为164.508 mg/ml,多肽为160.55 mg/g,乳酸的含量为427.344μg/g。  相似文献   

7.
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宇佐美曲霉(Aspergillus usamii)B-2菌株产木聚糖酶的固态发酵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菌的最适培养条件为:发酵最佳培养基为麸皮50%、玉米芯50%、硫酸铵2%、尿素3%,发酵温度为30℃,料水比1:1.2,自然pH值,培养48h,木聚糖酶可以达到8500U左右。  相似文献   

8.
文章旨在对角蛋白酶产生菌Bacillus subtilis A1-2菌株的发酵产酶条件进行优化。以发酵液上清中的角蛋白酶活力为检测指标,利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相结合的方法优化该菌株摇瓶发酵产角蛋白酶的最适诱导物、碳氮源、无机离子、表面活性剂及最佳培养基配方与发酵参数。获得Bacillus subtilis A1-2菌株的液体深层发酵产角蛋白酶条件如下:培养基配方为玉米粉3.0%,黄豆饼粉3.0%,80目羽毛粉3.0%,Ca Cl 2 0.5%,表面活性剂吐温-80 0.5%;最优发酵参数为:培养基起始p H值8.0,250 ml三角瓶中装液量30 ml,发酵温度37℃,接种量6.0%,发酵60 h;此条件下该菌株角蛋白酶活力达642.1 U/ml,相比优化前的初始酶活力328.5 U/ml提高了95.46%。本研究结果为该菌用于角蛋白资源的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了获得活菌数高的唾液乳杆菌,使其在临床应用中更好地发挥功效,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法对来自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的一株唾液乳杆菌的培养基配方及发酵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13.60 g/L、蛋白胨20.90 g/L、酵母粉6 g/L、磷酸氢二钾2.0 g/L、乙酸钠8.80 g/L、硫酸镁0.6 g/L、硫酸锰0.07 g/L;发酵条件为p H值6.5、接种量3%,于37℃条件下静置培养24 h;发酵条件优化后活菌数提高近4.0×109cfu/m L,且到达稳定期的时间提前3 h。说明发酵条件优化后得到的唾液乳杆菌不仅活菌数高,而且提高了生产效益和降低了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嗜酸小球菌液体发酵的活菌数,本试验采用生料发酵技术和单因素试验法研究了发酵培养基组成以及发酵条件对嗜酸小球菌活菌数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适宜的发酵培养基配方和条件为葡萄糖2.5%、酵母抽提粉0.3%、蛋白胨0.6%、K_2HPO_40.1%、CH_3COONa 0.6%、NaCl 3%、发酵温度40℃、种龄60 h、接种量20%。在上述优化条件下发酵36 h,嗜酸小球菌的活菌数对数值为11.258 lg cfu/m L。研究结果显示了液体生料发酵技术适合于饲用嗜酸小球菌的生产。  相似文献   

11.
为了开发利用吸水链霉菌BS-112菌株产生的抗真菌活性物质防治家蚕真菌病,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BS-112菌株分泌产生抗真菌活性物质的发酵培养基配方。优化后的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为:18.0g/L葡萄糖,12.0g/L玉米粉,35.0g/L黄豆饼粉,0.4g/LKH2PO4,0.8g/LMgSO4。优化发酵培养基配方后的菌株发酵液对家蚕病原绿僵菌的抗菌效价达到4916.85μg/mL,较基础培养基提高了3.08倍。分别以价格低廉的玉米粉和豆饼粉作为发酵培养基的缓效碳源和有机氮源,有利于该菌株在蚕用抗生素产业化开发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嗜酸乳杆菌发酵乳饮料的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和开发了一种嗜酸乳杆菌发酵乳饮料.对嗜酸乳杆菌单菌发酵和与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的混菌发酵工艺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最佳混合菌种组合比为2∶1∶1.同时对工艺条件及稳定性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得出活菌型最佳发酵终点为90-95°T灭菌型最佳发酵终点为75-80°T;通过正交试验确定稳定剂的最佳组合配方.对活菌型产品进行了4℃下,18 d的储藏试验,产品中的嗜酸乳杆菌的活菌数大于1×106 cfu/mL.  相似文献   

13.
<正>在微生态制剂的生产中,发酵是进行推广应用的前提。而培养基的组分配比以及培养条件都会影响菌株的产芽孢率以及生物量。很多学者对枯草芽孢杆菌的产芽孢发酵条件做过优化,结果发现,即使同为枯草芽孢杆菌,不同菌株间最优的培养基组成及培养条件都具有很大的差异[1-2]。试验对所筛选枯草芽孢菌YZ-1菌株进行发酵产芽孢条件优化,通过系列试验,为菌株的深度开发及应用提供科学的试验理论依据,也为进一步扩大生产奠定基础,现报道如  相似文献   

14.
苏玲 《中国饲料》2021,1(16):21-25
本文以油茶籽湿渣为原料,添加一定量麸皮,对8种不同类型的酵母菌和霉菌菌种进行初选试验,将选出的不同酵母菌和霉菌组合进行固体发酵培养试验,选取最佳的酵母菌和霉菌组合,再对最佳组合的培养条件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经过初选和复选试验,最佳组合为杨梅酵母菌+黑曲霉+青霉|培养基中杨梅酵母菌+黑曲霉+青霉体积比为1∶2∶5,即为接种比例(3∶5),经过试验确定最佳的组合培养条件:接种比例3∶5,培养周期为8 d。按照最佳的条件进行固态发酵试验,将其培养基进行烘干,测定发酵前后的粗蛋白质含量,其含量从19.78%提高到32.17%,同时提高饲料适口性,有利于开发更优质的菌体蛋白饲料。 [关键词]油茶籽湿渣|菌种选择|蛋白饲料  相似文献   

15.
酵母培养物是一种集营养和保健为一体的饲料添加剂,在畜牧生产中应用广泛。从土壤样品中分离纯化得到1株生物量较高的酵母菌BLNJ03,经16S r DNA鉴定为一株酿酒酵母。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菌株BLNJ03的最佳发酵条件为:以液体深层发酵20 h菌株作种子液,固体发酵培养基为麸皮90%、玉米面3%、豆粕7%,料水比1∶0.7,初始p H值7.0,接种量6%,30℃有氧发酵48 h后厌氧发酵96 h。液体深层发酵与固体发酵相结合的两步两态法,好氧发酵与厌氧发酵相继进行,得到高活菌数、高营养成分及高消化率的酵母培养物。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对已构建枯草芽孢杆菌WB600角蛋白酶重组菌WB600-K进行发酵条件优化,获得最佳产酶条件,以期提高重组菌角蛋白酶的产量;同时通过研究不同种类碳源和氮源间的组合优化获得成本低廉的重组菌发酵培养基配方。结果显示,当发酵液D_(600 nm)=1.0时添加0.5%木糖诱导发酵WB600-K分泌表达角蛋白酶酶活最佳(P0.05);山梨醇作为碳源可显著提高WB600-K角蛋白酶酶活(P0.05),但成本较高不宜作为混合碳源来源;不同种类碳源(葡萄糖、玉米粉、糖蜜、甘油)组合添加能显著提高重组菌角蛋白酶酶活(P0.05)。不同种类氮源(蛋白胨、酵母粉、豆粕粉、尿素)组合添加对于重组菌提高角蛋白酶酶活效果不如单一氮源(蛋白胨)(P0.05)。在诱导发酵48 h时WB600-K产角蛋白酶酶活最高(P0.05)。对发酵配方进行正交试验优化,WB600-K在玉米粉5.1 g/L、葡萄糖5.9 g/L、糖蜜5.9 g/L、甘油3.0 g/L、蛋白胨20 g/L、NaCl 10 g/L,发酵液D_(600 nm)=1.0时加0.5%木糖诱导发酵48 h能显著提高角蛋白酶酶活(P0.05),达到56.9 U/mL,较初始培养条件提高49.74%。综上,在优化发酵条件下进行发酵及不同种类碳源间组合能提高WB600-K角蛋白酶活性,可为角蛋白酶工业化生产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7.
研究对初筛得到高效降解秸秆木质素的4株侧耳属食用茵类采用不同接种方式及菌株不同组合方式发酵,考察发酵秸秆粗蛋白含量的变化,并用数理统计方法对结果进行比较及方差分析,从粗蛋白含量提高的角度确定最优单菌菌株、最佳组合茵株及发酵时间.单菌发酵15 d,菌株Tf1(P<0.05)发酵秸秆粗蛋白含量最高,组合菌与单菌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以JG1与Tf1菌株组合最优,粗蛋白含量最高,达到(10.85±0.22)%.  相似文献   

18.
复合菌固态发酵棉籽粕工艺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以枯草芽孢杆菌属、酵母菌属和乳酸菌属的6株菌为出发菌株,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6株菌复合培养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糖蜜40 g/l、蛋白胨10 g/l、葡萄糖1 g/l、磷酸氢二钾0.5 g/l;并对复合菌固态发酵棉籽粕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复合菌固态发酵棉籽粕的最适工艺条件为:料水比1:0.8,接种量为3%,发酵温度为30℃p,H值自然,发酵时间为48 h。在以上条件下,棉籽粕经过复合菌固态发酵后,物料的pH值降低到4.5以下,有益菌总数达到6.2×108 cfu/g,粗蛋白含量提高了1.76%,游离棉酚含量从618.52 mg/kg降低到274.16 mg/kg,降低了55.7%。  相似文献   

19.
为研制复合植物根际促生菌(Plant growth 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菌剂,提升菌体生物量,提高菌剂促生能力,本研究以3株分离自高寒草地的优良PGPR菌株组成复合菌系,通过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法Box-Be-hnken试验设计,优化复合菌系发酵培养基成分及培养条件,并通过盆栽试验评...  相似文献   

20.
试验对强烈抑制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的牛源肠道益生菌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BN-10菌株产抗菌蛋白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利用单因素分析法,分别考察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对BN-10菌株发酵产抗菌蛋白的影响;结合培养基组成正交试验和发酵条件正交试验,利用SPSS软件进行极差分析和一般线性模型分析,考察培养基组成对发酵产抗菌蛋白的影响,确定适宜的发酵产蛋白条件。BN-10菌株产抗菌蛋白的最佳培养基和发酵条件为:培养基组成为蔗糖2%、黄豆粕粉5%、ZnSO40.01%、KCl 0.02%,初始pH值6.0,种子液按2%接种量接种至装瓶量为30 ml/250 ml的三角瓶中,200 r/min、37℃培养24 h。优化后,表征抗菌蛋白产量的抑菌圈面积增大了65.2%。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发酵条件的优化,获得了BN-10菌株产抗菌蛋白的最佳培养基和发酵条件,抗菌蛋白的产量得到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