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密集烤房烤坏烟现象的调研,提出了改进密集烤房烘烤方法的五项措施:一是准确把握烟叶变黄期时间,确保烟叶烤熟;二是要把烟叶主要变黄期放在38℃稳温阶段,确保烟叶变黄变软;三是准确把握各阶段温湿度,确保烟叶变黄和失水协调;四是根据烟叶装烟量、含水量调整各阶段风机开启档位;五是适当延长45~48℃,确保烟叶后熟。实践表明,这些技术思路和具体措施促进了2015年石城县烟叶质量的提升和烟农效益的提高:烤坏烟叶的比例比2014年度减少了7.7个百分点;从当年度与对照相比,桔黄烟叶增加4.1个百分点,青杂烟减少2.7个百分点;烟叶收购均价增加0.37元/kg,666.7m2产值增加了34.8元。  相似文献   

2.
不同湿球温度对中部烟叶烘烤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降低江西吉安烟区烤后烟叶的光滑僵硬烟比例,促进烟叶内部物质转化协调,提高烘烤质量。以‘云烟87’为试验材料,设置3组不同湿球温度对其进行处理(T1为变黄期中湿,定色期低湿烘烤工艺;T2为同步预热低湿变黄烘烤工艺;CK为传统三段式烘烤工艺),分析烘烤工艺对烤后中部烟叶的各项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T2处理(干球温度38℃/湿球温度前期37℃,后期35℃;干球温度42℃/湿球温度37℃;干球温度48℃,湿球温度38℃)烤后烟叶外观质量最好;主要经济性状,上等烟比例,中上等烟比例最高;化学成分,烟碱、总氮、钾含量较协调;香气物质,烟叶中的苯丙氨酸类香气物质总量较另外两个烘烤工艺有显著提高,香气物质总量无显著提高;感官评吸质量,香气质、燃烧性、灰分、使用价值均较CK有显著改善。T1次之;CK较差。总之,利用同步预热低湿变黄烘烤工艺对江西吉安烟叶进行烘烤,对烟叶的各个评价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应优选同步预热低湿变黄烘烤工艺。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玉溪烟区K326品种上部烟叶烤后挂灰和青黄突出的问题,通过延长变黄后期和定色后期的烘烤时间,对上部烟叶烘烤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变黄后期和定色后期的烘烤时间分别延长11 h和4 h,挂灰烟叶和青黄烟叶分别下降9.2和3.7个百分点,上中等烟比例提高13.2个百分点;上部烟叶外观质量得到提升,内在化学成分更趋协调,感官评吸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4.
2017年豫西灵宝市、卢氏县、渑池县示范种植了红花大金元烤烟,但受前期干旱后期雨涝的影响,中上部烟叶贪青晚熟,烤后烟叶蒸片、花片、含青等严重,为探索特殊天气下的烤烟工艺,开展了中上部叶混采混烤新工艺与传统工艺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新工艺调制时间缩短6 h,节煤0.17 kg/kg(干烟),省电0.01 k W·h/kg(干烟),烤出的原烟结构尚疏松,身份中等,含青率降低10.49百分点,上等烟比例提高12.34百分点,中等烟比例提高5.89百分点,烟叶产量降低85.09 kg/hm~2,产值提高4 043.79元/hm~2,对烟叶内在化学成分无明显影响,烟叶整体品质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5.
生物质能源烤房对烟叶烘烤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6年在水城县开展生物质能源烤房与常规密集烤房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生物质能源烤房升温均衡,稳温效果好,2种烤房烘烤重量相当的鲜烟叶,生物质能源烤房较常规烤房节约烘烤成本0.29元/kg,烤后烟叶外观质量相当,生物质烤房烤后烟叶能够提高上等烟比例1.05个百分点,降低下等烟比例0.93个百分点;产值提高65.7元/hm~2,提高了烟叶烘烤质量。  相似文献   

6.
针对安康烟区原密集烤房烤后原烟桔黄烟比例低、柠檬黄烟比例高、结构不够疏松等造成的上等烟比例低、均价低等问题,进行新密集烤房和新工艺的烘烤效果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原SY2030型密集烤房配套以"高温保湿变黄,慢升温低温定色"为核心的三段五步式烘烤新工艺,较原工艺,上等烟比例显著高出10.83个百分点,桔黄烟比例显著高出10.68个百分点,柠檬黄烟比例显著降低8.62个百分点,均价显著高出0.68元/kg·DW,烘烤成本相差不明显。新标准密集烤房与原SY2030型密集烤房相比,都配套新烘烤工艺,上等烟比例显著提高了5.82个百分点,桔黄烟比例显著提高了5.27个百分点,均价显著提高了0.55元/kg·DW,但烘烤成本也显著提高了0.39元/kg·DW。综合考虑烟农收益和市场对烟叶质量的持久需求,确定新标准密集烤房配套三段五步式烘烤新工艺为安康烟区烤房技术配置的总体方向。  相似文献   

7.
RGL型烤烟全热风循环烘烤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结果表明,RGL型烤烟全热风循环烘烤技术,烤房内温湿度分布趋向一致,能明显增大烤房内风速,顶底台最大垂直温差不超过2 ℃,干湿差相差值在1.5 ℃以下。整炉烟叶在基本一致的温湿度条件下变黄干燥,能有效减少烤青烟、挂灰烟及烤红烟等烤坏烟,提高烟叶的内外观质量和烘烤效益。与对照相比较,上等烟比例提高5~7个百分点,原烟均价提高0.79~1.56元/kg,具有明显的提质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8.
耿宗泽  戴亚  代先强  杨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4,(27):9549-9550,9552
[目的]研究密集烤房低温慢烤技术对烟叶的外观质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为烟叶产区提供更科学的新烘烤技术。[方法]以“三段六步式”烘烤工艺为对照,研究了低温慢烤“新三段六步式”烘烤工艺烤后烟叶的外观质量、等级结构和经济效益。[结果]试验表明,与对照相比,低温慢烤新烘烤工艺烘烤的烟叶成熟度提高,油分增加,橘黄烟比例提高了21.54个百分点;上等烟比例增加了18.37个百分点,其中C2F烟叶的比例大幅增加,提高了23.73个百分点,相同等级相比,达到了极显著水平(α=0.01);每炕干烟(550 kg/炕)烟农增加净收益可达654元。[结论]低温慢烤“新三段六步式”烘烤工艺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可在大部分烟叶产区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为提升密集烤房烤后烟叶质量,通过延长变黄和定色末期烘烤时间,分析烤后烟叶外观、内在和感官质量。结果表明,T1和T2处理烤后烟叶叶绿素和淀粉降解率较高,两处理外观质量分别较CK高4.04和3.37分,上中等烟比例分别较CK高23.85个百分点和17.69个百分点,感官质量以T2处理较好。延长变黄末期烘烤时间有利于提高烤后烟叶外观质量和大分子物质降解率,延长定色末期时间有利于改善烤烟感官质量。  相似文献   

10.
为测试闭式热泵密集烤房的烘烤效果,以中烟100为试验材料,利用开放式热泵密集烤房与闭式热泵密集烤房的对比试验,对两类烤房的烘烤工艺、排湿量、关键点温度差、烤后烟等级、经济性状及烘烤成本做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闭式烤房的升温和排湿过程更加稳定,平面温差小,不同部位及成熟度烟叶烘烤耗电量和烘烤时长波动小。(2)闭式烤房烘烤排湿量在变黄和凋萎期、定色期、干筋期分别占比37%、47.93%、15.06%,排湿规律与开式烤房一致,均呈现出先增后减,定色期大量排湿的情况。(3)实验烤房中部叶及上部叶每公斤干烟成本较对照烤房分别降低了0.03元/kg、0.23元/kg。(4)闭式烤房烤后中部及上部烟叶均价分别提高2.6%、9.27%,上部烟叶上等烟比例提高7.4个百分点,柠檬黄烟比例有所提高,青杂烟比例明显降低,烤后烟叶外观质量有所提高,主要包括身份、油分、色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出适合湖南多雨寡日照气候下上部叶的最佳烘烤工艺.[方法]试验以湖南烟区的多雨寡日照条件下的上部叶为材料,设置3种烘烤工艺,主变黄期温湿度分别为(38.5±0.5)/(38.5±0.5)℃、(40.5±0.5)/(39.5±0.5)℃、(42.5±0.5)/(40.5±0.5)℃,其余均按照湖南省现行优质烟烘烤工艺进行,分析不同烘烤工艺对湖南多雨寡日照上部叶的烘烤效益影响.[结果]试验数据显示,主变黄温湿度为42~43 ℃/40~41℃的处理Ⅲ烤后烟叶质量较其他2个处理明显要高,且能够有效减少烘烤用时和烘烤耗能,烤后烟叶中上等烟比例明显提高.[结论]研究可为湖南烟区选择适合多雨寡日照烟叶烘烤工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烤烟质量,实现烟农提质增收,以K326为试验材料,采用对比试验研究变黄阶段常规烘烤(CK)和保湿烘烤2种烘烤工艺对黔南烟区上部烟叶烤后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烤后6~42 h烤房内相对湿度保湿烘烤较CK显著提高,2018年增幅为5.22%~12.10%,2019年为5.67%~11.28%;烤后24~36 h烟叶含水量保湿烘烤较CK显著增高,2018年增幅为3.25%~3.96%,2019年为3.41%~6.36%,烟叶变黄较充分。与常规烘烤相比,保湿烘烤烤后烟叶效果较好,含青烟、僵硬烟比例显著降低,分别下降3.23~4.97百分点和3.47~4.81百分点;2年均价分别提高0.37元/kg和0.13元/kg,但差异不显著;烟叶外观质量较好,烟叶颜色、色度及加权总得分显著提高,2018年增幅分别为5.13%、5.10%及3.48%;2019年增幅分别为6.03%、5.08%及3.61%;2018年和2019年淀粉含量分别显著降低12.55%和12.42%,糖碱比分别显著提高12.42%和9.22%,致香物质总量分别显著提高30.53%和23.05%;烟叶香气质、香气量及感官评吸总分显著提高,2018年增幅分别为5.76%、2.75%及2.30%,2019年为4.00%、1.97%及1.21%。高温少雨条件下成熟上部叶,采用保湿烘烤工艺能促进物质转化,改善烟叶外观质量,提高内在品质,提升黔南烤烟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13.
针对普洱烟区气象条件下生长发育的烟叶生理特点及烘烤特性,在密集烤房中开展烘烤工艺研究,找到一种有效降低烟叶烘烤损失的工艺方法。结果表明,对于暖湿气象条件下生长发育的烟叶,用气流下降式4层密集烤房烘烤时,减少干球温度低于38℃的低温变黄时间,延长38~42℃高温变黄时间,并将此阶段湿球温度保持在34~35℃(正常范围内的低值)范围内,能够较好实现烟叶在变黄中期颜色变化与干燥程度协调同步;在烟叶变黄后期,干球温度为41~42℃阶段,将湿球温度保持在35~36℃(正常范围内的低值)范围内,使烟叶既达到黄片青筋的变黄程度,又达到失水45%~50%的干燥程度,之后再转入定色阶段,能够明显减少黑糟烟、青烟、挂灰烟比例,烤后烟叶外观更为鲜亮,上等烟比例和均价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4.
以云烟87品种为材料,研究密集烤房烟叶烘烤采摘成熟度和变黄程度对烤后烟叶外观质量、化学成分协调性、等级结构及均价的影响,为减少青杂烟叶比例、提高烟叶质量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不同采摘成熟度及下、中、上部烟叶都以二棚变黄程度支脉变黄2/3的T2处理综合表现较好,能够改善烟叶外观质量和化学成分协调性,中、上等烟比例、均价、桔黄烟叶比例较高,低次烟叶比例较低,随着变黄程度的提高青烟减少,中、上部烟叶杂色烟叶比例有所增加,下部烟叶杂色烟叶比例和糟烟比例有降低趋势;下、中、上部烟叶以成熟时采摘,烤后烟叶质量明显好于尚熟烟叶和过熟烟叶,下部烟叶尚熟烟叶明显好于过熟烟叶,中、上部烟叶尚熟烟叶和过熟烟叶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15.
以云烟87品种为材料,研究密集烤房烟叶烘烤采摘成熟度和变黄程度对烤后烟叶外观质量、化学成分协调性、等级结构及均价的影响,为减少青杂烟叶比例、提高烟叶质量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不同采摘成熟度及下、中、上部烟叶都以二棚变黄程度支脉变黄2/3的T2处理综合表现较好,能够改善烟叶外观质量和化学成分协调性,中、上等烟比例、均价、桔黄烟叶比例较高,低次烟叶比例较低,随着变黄程度的提高青烟减少,中、上部烟叶杂色烟叶比例有所增加,下部烟叶杂色烟叶比例和糟烟比例有降低趋势;下、中、上部烟叶以成熟时采摘,烤后烟叶质量明显好于尚熟烟叶和过熟烟叶,下部烟叶尚熟烟叶明显好于过熟烟叶,中、上部烟叶尚熟烟叶和过熟烟叶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考察一种生物烤黄剂在烤烟生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生物烤黄剂为落黄材料,以125 g兑一桶喷雾器(15 L)在大田喷洒,并以喷洒清水作为对照,在重庆市彭水县烟区进行了生物烤黄剂的对比试验.[结果]试验表明,喷洒生物烤黄剂可提高橘烟率6.29% ~16.40个百分点,降低杂烟2.79 ~24.75个百分点;同时,缩短变黄期1d左右,减少煤电成本4.44%,提高了烟叶的外在质量,单位面积增产值1 800~5 880元/hm2.化学成分分析表明,生物烤黄剂处理后可使烟叶烟碱含量降低,同时增加总糖和还原糖含量,降低总氮含量;通过烟叶样品评吸,其总分略高于对照.[结论]研究可为生物烤黄剂应用于烟叶烘烤,以生产特色优质烤烟提供一种技术和材料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潍坊烟区及类似生态条件下烤烟下部叶的适宜成熟度采收与烘烤提供技术支撑,以中烟100为供试品种,采用三段式烘烤方法,研究采收成熟度对烤烟下部叶烤后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采收时间推迟,烟叶成熟度及叶面黄色素积累不断提高,4个处理第7片烟叶颜色均为黄绿,叶色褪绿时采收以绿为主,叶尖变黄、叶尖1/3面积变黄和叶片1/2面积变黄时采收以黄为主;随着成熟度提高,烟叶烘烤的易烤性提高,烘烤时间缩短,不同烘烤时间叶面变黄程度和叶片干燥程度明显提升,第7片叶叶色褪绿、叶尖变黄、叶尖1/3面积变黄和叶片1/2面积变黄时采收烘烤96h,叶面均呈黄片黄筋,叶色褪绿和叶尖变黄时采收烘烤96h,叶片呈勾尖卷边,叶尖1/3面积变黄和叶片1/2面积变黄时采收烘烤96h,叶片呈小卷筒;中等烟比例、均价和X2F等级比例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均以叶尖1/3面积变黄时采收最高,分别为81%、13.67元/kg和55%。第7片叶尖1/3面积变黄时采收的经济效益最佳。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泸州多雨条件下烤烟下部叶易烤青烤黑的问题,烘烤中采取不同温、湿度调控失水方法,对烘烤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多雨条件下烤烟下部叶采取控湿烘烤效果较好,烘烤过程间歇排湿,烘烤更为灵活,可以实现烟叶变黄与失水协调,有效减少青烟、黑糟烟的发生。控湿烘烤工艺较常规烘烤工艺烤后烟经济产量提高138.1 kg/hm2,上中等烟比例提高16.3个百分点,烘烤成本适中。  相似文献   

19.
密集烤箱烘烤烟叶变黄期温度容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变黄期各恒定温度梯度处理下烤后烟叶内在化学成分与感官质量的变化规律,最终找到适宜密集烘烤变黄期温度的容差范围,为烘烤工艺的优化与完善提供理论依据和思路.【方法】采用电热式温湿自控密集烤烟箱,以K326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在变黄期各温度梯度处理下对不同部位烤后烟叶经济性状、内在化学成分和感官评吸质量的影响.【结果】(1)下部叶以36~44℃变黄处理,中部叶以36~42℃变黄处理和上部叶以34~42℃变黄处理的烟叶,烤至72 h时,失水率均达到50%~60%,叶绿素降解率均在90%以上,有利于烟叶变黄和定色;(2)不同部位烤后烟叶以36~42℃变黄处理烘烤工艺,烟叶经济性状指标较高,其中上等烟比例最高可达85.53%,均价最高可达32.48 CNY/kg;(3)不同部位烤后烟叶以36~42℃变黄处理烘烤工艺,烟叶内在化学成分较协调,其中烟叶糖碱比均在9.58~12.16,且烟叶感官质量较好,其中下中部叶以38~40℃变黄处理和上部叶以36~40℃变黄处理感官评吸质量达到最大值.【结论】变黄期以36~42℃容差范围烘烤工艺处理的烤后烟叶基本满足工业可用性.  相似文献   

20.
不同部位烟叶烘烤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针对黄平县烤烟品种云烟85烟叶成熟特征,设置不同主体变黄温度和定色黄筋温度处理,研究下、中、上部位烤后烟叶外观质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下部叶采用主体变黄恒定温度36℃(湿球温度35℃),主体定色黄筋恒定温度46℃(湿球温度37℃),其余按三段式进行烘烤,较习惯烘烤的上等烟率提高8.97个百分点,均价提高2.14元/kg,杂色烟减少16.77个百分点;中部叶和上部叶采用主体变黄恒定温度38℃(湿球温度35℃),主体定色黄筋恒定温度48℃(湿球温度37℃,其余按三段式进行烘烤,较习惯烘烤的上等烟率分别提高30.32、25.64个百分点,均价分别提高5.49、3.03元/kg,杂色烟减少5.28、4.47个百分点。建议在烘烤过程中,根据烟叶的变化情况对温湿度进行灵活掌握,才能有效烘烤出优质烟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