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根据2011~2012年大连獐子岛鱼礁海域许氏平鲉的现场调查数据,分析了许氏平鲉的体重组成和体长组成,求解出了许氏平鲉的体长体重关系式和体长、体重生长方程,计算了体重生长的拐点年龄、临界年龄和总瞬时死亡率,估算了大连獐子岛鱼礁海域许氏平鲉的资源量。结果表明:许氏平鲉的体长生长方程为Lt=412.5×[1-e-0.21(t+0.65)],体重生长方程为Wt=1734.2×[1-e-0.21(t+0.65)]2.92,体重生长的拐点年龄为4.45龄,群体临界年龄是4.82龄,獐子岛鱼礁海域许氏平鲉的资源生物量为456.8t。确定了鱼礁海域许氏平鲉的合理开捕规格和年捕捞量。  相似文献   

2.
采用300 Hz脉冲波断续音在实验室水槽中对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幼鱼进行音响驯化试验。结果表明:在驯化第15天开始聚集时间减小到2 s,之后到20 d均无大变化;聚集时间从第5天开始整体呈递减趋势,驯化第16天,聚集时间达到最短(16 s);聚集率则逐日增加,驯化第18天,聚集率达到最高,为91%,平均聚集率为83.9%;音响驯化结束10 d后再次放声,许氏平鲉开始聚集时间为3 s,聚集时间为44 s,聚集率为86.3%。由此可见,300 Hz脉冲波断续音对许氏平鲉有明显的驯化作用;许氏平鲉对驯化声音记忆力超过10 d且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揭示氨氮胁迫影响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niloticus)幼鱼生长同时降低其免疫力的生理生化机制,为罗非鱼的科学养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尼罗罗非鱼幼鱼为研究对象,在养殖水体中设置0(对照组)、3.49(A1处理组)、6.99(A2处理组)、13.97(A3处理组)和27.94(A4处理组)mg/L共5个氨氮胁迫浓度,饱食投喂30 d后,测定尼罗罗非鱼的生长、血液常规参数及肝脏酶活性等相关指标。【结果】长期氨氮胁迫下,尼罗罗非鱼的体表黏液增多,游泳缓慢,各鳍条出现缺损,胸鳍基部有充血现象,有的死亡个体尾部溃烂,鳃部充血,剖解发现肠道内食物很少,肝脏发白,其中以A4处理组(27.94 mg/L)尼罗罗非鱼的症状最明显。随着养殖水体中氨氮胁迫浓度的升高,尼罗罗非鱼的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呈下降趋势,白细胞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下同),血红蛋白含量(HGB)显著低于对照组(降幅为8.98%~15.50%),红细胞压积较对照组也有所下降(降幅为5.80%~12.06%)。在肝脏酶活性方面,经氨氮胁迫30 d后,尼罗罗非鱼的肝脏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活力呈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谷丙转氨酶(GP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则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长期氨氮胁迫对尼罗罗非鱼幼鱼生长、血液常规参数及肝脏酶活性有明显影响,鱼体的免疫能力、抗应激能力和抗病能力下降。在日常养殖生产中,必须密切关注池塘水体氨氮的变化,降低氨氮胁迫对罗非鱼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4.
利用垂直循环回流水槽和PVC水槽,分别测定了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的临界游速和爆发游速,并分析了鱼类游泳后对其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体长为10~22cm的许氏平鲉其临界游速为44.69~69.07 cm/s,其相对临界游速为3.11~4.69 BL/s;体长为10~22 cm的大泷六线鱼其临界游速为42.39~82.93 cm/s,其相对临界游速为3.45~4.90 BL/s;体长为10~22 cm的许氏平鲉其爆发游速为76.68~118.18 cm/s;体长为10~22 cm的大泷六线鱼其爆发游速为81.69~121.25 cm/s。根据临界游速测定结果,估算出许氏平鲉和大泷六线鱼的最大游泳距离分别为6 776.4 m和7 423.2 m;根据爆发游速的测定结果估算出两种鱼的最适逃逸距离为15~25 m。临界游泳疲劳后,许氏平鲉血糖、血乳酸和肌肉乳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肌糖元、肌肉蛋白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大泷六线鱼血乳酸、肌肉乳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糖、肌糖元、肌肉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爆发游泳疲劳后,许氏平鲉血糖、血乳酸、肌肉乳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肌糖元含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大泷六线鱼血糖、肌糖元、肌肉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乳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肌肉乳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碱度调节对南美白对虾养殖水质和生长性状的影响,为零换水有氧异氧养殖系统(ZEAH)适宜碱度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ZEAH养殖理念,通过泼洒碳酸氢钠(NaHCO3)将12个南美白对虾室内高密度养殖池的碱度分别控制在:T1碱度130mg/LCaCO3;T2碱度100mg/LCaCO3;T3碱度70mg/LCaCO3;T4不调节碱度,每处理设3个重复。在63d的养殖周期内,定期测量养殖水体理化参数和对虾生长性状参数。【结果】T1和T2处理的养殖水体主要理化参数显著优于T3和T4处理(P〈0.05),但T1和T2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各处理的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磷酸盐、悬浮物和溶解CO:均随养殖时间的增加不断上升,但高碱度处理上升速率较慢。除成活率和饵料转化率外,T1和T2处理的对虾生长性状参数也显著优于T3和T4处理(P〈0.05)。从维持碱度水平来看,也是以T1(碱度调节间隔时间6~9d)和T2(碱度调节间隔时间9~12d)处理的效果较优。【结论】在高密度养殖系统中,使用碱性化合物增加碱度及提高水体缓冲能力是十分有必要的。综合考虑养殖成本和生态效益,以养殖水体碱度维持在100mg/LCaCO3为宜。  相似文献   

6.
对花鳗鲡工厂化养殖系统的养殖池和各水处理设备进出的水质进行了连续检测,结果显示,在57d的养殖过程中,5#、6#、7#、8#养殖池水温为15~23.5℃,平均水温20.8℃曰pH6~7.6,平均值为6.8;溶解氧在6.101~9.026 mg/L之间波动,平均值为7.890 mg/L;4个养殖池水体氨氮含量为0.082~1.278 mg/L,均值为0.455 mg/L;亚硝酸盐含量为0.021~1.367 mg/L,均值为0.368 mg/L;化学需氧量(COD)含量为12.492~21.777 mg/L,均值为17.884 mg/L;水处理系统对氨氮的去除率在-1.57%~73.36%之间波动,均值为26.16%;对亚硝酸盐的去除率为-12.25%~37.89%,均值为2.22%;对COD的去除率为-3.82%~12.39%,均值为5.82%。水质指标中除COD和pH值外,均符合花鳗鲡的安全生产标准(NY/T5069-2002),花鳗鲡的存活率均在95%以上。结果发现,提高水温到25~30℃,调节pH值到7.5~9.5,同时调节挂膜菌种,改进挂膜方法,选择合适的饲料和投饵方式,建立与循环水系统相匹配的养殖技术,可提高系统的水质净化效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碱度调节对南美白对虾养殖水质和生长性状的影响,为零换水有氧异氧养殖系统(ZEAH)适宜碱度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ZEAH养殖理念,通过泼洒碳酸氢钠(NaHCO3)将12个南美白对虾室内高密度养殖池的碱度分别控制在:T1碱度130 mg/L CaCO3;T2碱度100 mg/L CaCO3;T3碱度70 mg/L CaCO3;T4不调节碱度,每处理设3个重复。在63 d的养殖周期内,定期测量养殖水体理化参数和对虾生长性状参数。【结果】T1和T2处理的养殖水体主要理化参数显著优于T3和T4处理(P<0.05),但T1和T2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各处理的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磷酸盐、悬浮物和溶解CO2均随养殖时间的增加不断上升,但高碱度处理上升速率较慢。除成活率和饵料转化率外,T1和T2处理的对虾生长性状参数也显著优于T3和T4处理(P<0.05)。从维持碱度水平来看,也是以T1(碱度调节间隔时间6~9 d)和T2(碱度调节间隔时间9~12 d)处理的效果较优。【结论】在高密度养殖系统中,使用碱性化合物增加碱度及提高水体缓冲能力是十分有必要的。综合考虑养殖成本和生态效益,以养殖水体碱度维持在100 mg/L CaCO3为宜。  相似文献   

8.
黄勇  戴习林 《南方农业学报》2022,53(10):2804-2811
【目的】探究在盐度3下氨氮慢性胁迫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氨代谢和细胞凋亡的影响,以期为凡纳滨对虾免疫机理研究和生产实践指导提供参考。【方法】将480尾初始体质量6.49±0.14 g的凡纳滨对虾分为4个组,6个平行,暴露于0(对照组)、0.9、5.2和12.0 mg/L的氨氮水体中,氨氮胁迫20和40 d后分别统计凡纳滨对虾体质量增长率和存活率,测定凡纳滨对虾血淋巴和肝胰腺中氨代谢相关物质和酶活性、抗氧化酶活性及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量,同时取肝胰腺制作石蜡切片进行Tunnel染色。【结果】随氨氮浓度增加,体质量增长率和存活率逐渐降低,血淋巴氨氮和尿素氮含量逐渐升高,胁迫20 d与胁迫40 d结果相近;肝胰腺谷氨酸脱氢酶(GDH)、谷氨酰胺合成酶(GS)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氨氮胁迫20 d升高,在氨氮胁迫40 d时5.2和12.0 mg/L组酶活性降低;氨氮胁迫20 d,12.0 mg/L组的肝胰腺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下同);各胁迫组肝胰腺Cyt C和Caspase-3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TUNEL检测结果显示,细胞凋亡数量随氨氮浓度增加而增加,且氨氮胁迫40 d较20 d更多。【结论】经氨氮慢性胁迫后,环境氨氮扩散到血淋巴中,凡纳滨对虾血淋巴氨氮累积越多,尿素氮含量随之增加,肝胰腺谷氨酰胺合成途径受到抑制,氨代谢受到阻碍,应激产生的活性氧超出抗氧化系统调节范围,对肝胰腺造成损伤,诱导细胞凋亡发生,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存活造成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以有效微生物菌剂为实验材料,以生化厂(赖氨酸发酵)废水为试验样品,通过对照处理前后废水的pH、悬浮物含量(SS)、臭阈值、氯氮含量、化学需氧量(COD)等国家规定废水指标变化,确定微生物菌剂最佳处理浓度及处理时间。结果表明:在好氧条件下,菌液投加量为40μL,处理时间为5天,有效微生物剂对废水处理效果最明显,此时COD和氨氮的去除率分别为80%、75.铴,除臭率为70%,悬浮物去除率为61.%。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维生素C(Vc)对大鳞鲃幼鱼抗氨氮胁迫能力的影响,在水温(23.50±0.41)℃、pH值8.03±0.07条件下,选取体质量(3.71±0.60)g的大鳞鲃幼鱼,测定了氨氮对大鳞鲃幼鱼的24、48、72、96 h半致死质量浓度,分析了水体添加Vc对大鳞鲃幼鱼死亡率以及鳃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氨氮对大鳞鲃幼鱼的24、48、72、96 h半致死质量浓度(LC_(50))分别为34.95、33.84、31.42、30.02 mg/L,安全质量浓度(SC)为3.00 mg/L。在96 h氨氮全致死质量浓度胁迫下,大鳞鲃幼鱼死亡率随水体Vc添加量增加呈显著下降趋势。在1/2的96 h LC_(50)氨氮胁迫下(胁迫组),水体添加50 mg/L Vc后,大鳞鲃幼鱼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24、96 h显著高于胁迫组(P0.05),且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在48~96 h显著高于胁迫组(P0.05);水体添加80 mg/L Vc后大鳞鲃幼鱼SOD活性在24~96 h显著高于胁迫组(P0.05),且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CAT和GSH-px活性在48~96 h均显著高于胁迫组(P0.05),其中GSH-px活性在24~96 h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氨氮胁迫下,大鳞鲃幼鱼的死亡率随氨氮质量浓度增加和胁迫时间延长呈线性增加,水体添加Vc可提高大鳞鲃幼鱼鳃抗氧化酶活性,增强其耐氨氮胁迫能力,降低大鳞鲃幼鱼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探明不同基追比(基肥和追肥比例)氮肥形态对烤烟产质的影响。[方法]在云南保山烟区,采用大田小区研究法,根据硝态氮和氨态氮在基肥和追肥中所占比例,设置6个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烤烟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及品质的影响。[结果]就农艺性状、经济性状而言,处理T3(基肥硝态氮40%+铵态氮60%,追肥硝态氮60%+氨态氮40%)、处理T4(基肥硝态氮60%+氨态氮40%,追肥硝态氮40%+铵态氮60%)效果最好;就烟叶大量元素、微量元素而言,各处理间差异均不显著。[结论]处理T3和T4有利于烤烟植株对矿质营养元素的吸收和干物质积累,内在化学成分较协调。  相似文献   

12.
利用正交实验确定反应器的最佳运行参数,研究螺旋流气提式内循环反应器对COD、氨氮、SS等污染物的去除效能。结果表明:反应器最佳运行参数为HRT(水力停留时间)10h、QL(曝气量)0.55m3/h、SRT(泥龄)5d,该工况下反应器出水COD、NH4+-N和SS的去除率分别为90.17%、91.45%和91.85%,对TN、TP的去除率一般,分别为55.61%和57.72%,出水水质符合《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二级标准。  相似文献   

13.
以黄河三角洲地区台田间渗水池塘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渗水池塘的水质因子变动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池塘间水质因子差异较大,但均表现出水体盐度较高、氮磷等营养物质含量较低、K+离子含量相对较低、Ca2+离子和Na+离子含量相对较高及K+/Na+显著低于正常海水等特点。结果说明,黄河三角洲地区台田间渗水池塘的水质条件不适合直接进行水产养殖,应对水质调整后才可做养殖之用。  相似文献   

14.
温度对溪红点鲑耗氧率、排氨率和窒息点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8年11—12月,在室内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不同水温(5.5、8.5、11.5、14.5、17.5℃)条件下,体重为(26.5±2.0)g的溪红点鲑Salvelinus fontinalus饥饿状态下的耗氧率、排氨率和窒息点。结果表明:溪红点鲑的耗氧率、排氨率和窒息点均与温度呈正相关关系,其回归方程分别为R0=13.723t^0.9738(R^2=0.9974)、RN=0.1687t^1.0896(R^2=0.9977)、PS=0.23641n t+0.8529(R^2=0.9960);氧氮比为58.1~66.6,氧氮比与温度呈负相关关系,其回归方程为O:N=81.36t^-0.1158(R^2=0.9915),说明在本试验温度范围内,饥饿状态的溪红点鲑的代谢物质以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为主。  相似文献   

15.
以2012年水口库区全年的监测数据为依据,应用SPSS软件通过主成分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了春、夏、秋、冬四季叶绿素a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高锰酸盐指数和五日生化需氧量在春、夏、秋、冬四季对叶绿素a都具有显著影响。其中,pH、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耗氧量和悬浮物对春季叶绿素a含量具有显著影响;总氮、总磷、氨氮、亚硝酸盐氮、悬浮物、高锰酸盐指数和五日生化耗氧量对夏季叶绿素a含量具有显著影响;溶解氧、氨氮、高锰酸盐指数和五日生化耗氧量对秋季叶绿素a含量具有显著影响;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耗氧量和悬浮物对冬季叶绿素a含量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探讨了NO3-/NH4+不同配比(10:0、7:3、5:5、3:7、0:10)对植物的镉吸收累积及生理方面的影响。Hoagland营养液为基础,以小白菜为材料,研究了NO3-/NH4+不同配比对镉胁迫下(1mg/L)小白菜生长、镉累积及全氮、全碳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mg/L镉处理下,以NO3-/NH4+配比为5:5时,株高最大,并显著高于对照;NO3-/NH4+配比为7:3时,地上部鲜重、干重与地下部鲜重、干重均为最大,而各处理之间根冠比差异不显著;净光合速率、蒸腾效率随NH4+浓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再降低的趋势,并以NO3-/NH4+配比为7:3时最大,胞间CO2浓度的变化则与之相反;不同NO3-/NH4+配比处理后,地上部全碳含量随NH4+浓度的升高呈逐渐增加趋势,而地下部全碳含量则为不同NO3-/NH4+配比处理均高于对照;地上部全氮含量随NH4+浓度的增加呈逐渐降低趋势,且不同NO3-/NH4+配比处理均小于对照,地下部全氮含量除NO3-/NH4+配比为3:7处理外,其余处理均高于对照;地上部镉含量以NO3-/NH4+为7:3时为最小,且随NH4+浓度增加,小白菜地上部对镉的吸收呈增加趋势,而各处理的地下部镉含量均高于地上部镉含量。在1mg/L镉处理下,以NO3-/NH4+为7:3时小白菜地上部对镉的吸收累积最少;增加NH4+浓度能加速小白菜地上部对镉的吸收。  相似文献   

17.
以斜带石斑鱼育苗水体为研究对象,采用碎屑食物链为基础的工厂化育苗方法,研究了育苗期间水体中氨氮、硝酸氮、亚硝酸氮、pH、光照和溶氧等理化因子的变化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探讨了进一步完善斜带石斑鱼育苗的方法.结果表明,随着育苗时间的增加,水体中硝酸氮和亚硝酸氮的质量浓度均表现出增加趋势,且呈现明显的线性变化关系:y=4.385 4x0.287,R2=0.862 5,水体的溶氧质量浓度均在5.7 mg·L-1以上,pH变化范围为7.15 ~7.92.育苗后期氨氮质量浓度维持在5mg L-1以上,温度变化范围为27 ~29℃,盐度变化范围为30 ~34,光照强度平均值变化范围为1 075 ~2 320 lx,一天中水面直射光照射面积和时间也呈现一定的线性变化关系:y=0.017 7x2-0.187 8x+0.524 3,R2=0.979 9.育苗期间池底水的氨氮、硝酸氮、亚硝酸氮、溶氧和pH与表层、中层差异显著,鱼苗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18.
亚硝酸盐氮和氨氮是养殖水体恶化的主要成分。从对虾养殖水体中,分离筛选出2株分别对亚硝酸盐氮和氨氮具有较高降解能力的耐盐芽孢杆菌菌株T905和T301。在模拟淡水和海水条件下,当亚硝酸盐氮和氨氮初始浓度分别为44 mg/L和20 mg/L时,3 d后菌株T905对亚硝酸盐氮降解率分别达到72.10%和92.10%,T301对氨氮降解率分别达到55.18%和52.00%。根据形态学特征和生理生化试验结果,鉴定2株菌为枯草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邕江(河流养殖水域)和西津水库莲塘库区(半封闭、微流水养殖水域)的水质情况,为合理利用开发大水域养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09年9月~2010年9月,定期定点采集邕江和西津水库莲塘库区水质样本,测定采样点水深、透明度(SD)、水温、pH值、流速及水样溶解氧(DO)、化学需氧量(COD)、氨态氨(NH4+-N)、亚硝酸盐氮(NO2--N)、总氮(TN)、总磷(TP)等主要理化因子.[结果]邕江和西津水库莲塘库区水体COD、TP、TN、NH4+-N、NO2--N的季节变化特点均是:春季>冬季、夏季>秋季,而DO的季节变化趋势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根据Kaiser正交旋转因子荷载矩阵分析,得知邕江养殖水域水质监测工作重点应为水温、pH值、TP和TN,西津水库养殖水域水质监测工作重点应为水温、COD、NH+4-N、NO2--N、TP和TN.而模糊评价结果表明,邕江养鱼江段水质为中度富营养化,西津水库莲塘库区水质处在轻度营养化与中度富营养化之间.[结论]网箱养殖对河流水域和半封闭微流水域水质主要理化因子均有明显影响,但影响程度不一.邕江和西津水库莲塘库区水域若持续发展水产养殖,则应降低养殖密度以避免水体高度富营养化.  相似文献   

20.
在0、8、16、24、32 5个盐度梯度下对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进行驯化,研究了盐度对虹鳟血清中3种激素含量、渗透压以及离子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淡水中虹鳟的血清渗透压最低,但进入盐度为8、16的水体中时,其渗透压迅速升高,之后随着驯化时间的延长明显下降,盐度为24时其渗透压变化较小,盐度为32时其渗透压稍有下降并稳定在(327.0±2.7)mOsm/kg;随着盐度的升高,虹鳟血清中的皮质醇(COR)含量明显增加,在盐度为24时又开始下降;血清中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含量整体上随盐度的升高呈下降趋势,而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4)含量在盐度为16时最低,之后随盐度的升高而增加;随着盐度的提高,虹鳟血清中Na+、Cl-浓度均呈现出明显上升趋势;血清中K+浓度在盐度升至8时的第4 h出现急剧下降,之后在第96 h又有所回升,在盐度为24的第96 h上升到最高(3.76 mmol/L±0.05mmol/L),在盐度为32的第4 h又下降至最低(1.14 mmol/L±0.15 mmol/L);血清中Ca2+浓度在盐度为0~16时的变化趋势与K+相似,从盐度为24时开始显著上升,到盐度为32时的第96 h上升至最高值(3.39 mmol/L±0.01 mmol/L);除盐度为32时的Ca2+〉K+之外,各盐度条件下虹鳟血清中Na+、K+、Cl-、Ca2+4种离子浓度的高低顺序均为Na+〉Cl-〉K+〉Ca2+。本研究结果表明:虹鳟在高渗环境下,能迅速启动海水中渗透压的调节机制,在皮质醇、T3、T4等几种激素共同作用下增强对高盐度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