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郝建军  卢环  黄春花  于洋 《大豆科学》2012,31(5):855-857,860
以铁丰31大豆幼苗为试材,在大豆幼苗叶片完全展开时以一定浓度的NaCl和NaHSO3及清水喷施于叶片的正反两面,测定光合速率、可溶性糖、光合色素等生理指标,以探讨HSO3-、Cl-和Na+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Na+对大豆幼苗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增加、ATP合酶活性的提高、叶片Rubisco含量的增加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Cl-在整个实验中作用不明显。HSO3-对大豆幼苗叶片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合成有显著促进作用;并能显著提高全链光合电子传递速率、ATP合酶活性,使光合磷酸化过程加强;HSO3-显著提高了Rubisco羧化活性及PEPC活力和PEPC比活力;并提高了Rubisco和PEPC含量,从而促进大豆幼苗的光合速率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缺硼对黄瓜幼苗光合生理生化的影响。【方法]采用沙培法,以川绿1号为供试品种,研究缺硼对黄瓜幼苗的叶面积、光合速率、Rubisco酶活性、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影响。【结果]缺硼处理抑制了黄瓜幼苗的根、茎叶生物量的增加,增加了冠根比,减小了叶面积;在缺硼条件下,黄瓜幼苗叶片中的淀粉、可溶性糖、还原糖和总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增加,蔗糖含量降低;净光合速率明显降低,Rubiso酶活性和叶绿素a、b含量明显减少,而叶绿素a/b变化不明显。【结论】缺硼通过增加叶片中的碳水化合物,降低Rubisco酶活性,减少光合色素,进而降低光合速率来抑制黄瓜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不同生育时期的光合作用速率、叶绿素含量、叶片全氮含量以及不同光照强度、光质、温度下的光合作用速率。并将野生大豆同栽培大豆光合特性作了比较。野生大豆光合作用速率比栽培大豆低。野生大豆的光饱和点为4万米烛光,栽培大豆为6万米烛光。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不同生育时期叶绿素含量都显著不同。叶绿素含量与光合作用速率在鼓粒期呈显著正相关。野生大豆单位叶片鲜重叶绿素含量高于栽培大豆,其叶绿素a和b的比值小于栽培大豆,叶绿素b的相对含量高于栽培大豆,但野生大豆单位叶面积叶绿素含量低于栽培大豆。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不同生育时期叶片全氮含量差异均显著,叶片含氮量与光合作用速率在鼓粒期呈显著正相关。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在白光下光合作用速率最高,在红光、蓝光和绿光下偏低。野生大豆在蓝绿光下的光合效率相对高于栽培大豆。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的光合作用最适温度为25—30℃。野生大豆同栽培大豆相比具有阴生植物的某些光合特性。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大豆连作条件下植株体内营养水平和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及其产物的差异。结果表明 ,由于连作造成根际土壤障碍和植株生长发育障碍 ,导致体内硝态N、速效P、速效K含量显著降低 ,使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体内可溶性糖、氨基酸总量极显著下降 ,影响大豆叶片的光合性能和有机物的积累 ,从而导致减产。随着连作年代的延长呈现渐低趋势 ,表现为正茬 >迎茬 >重茬。  相似文献   

5.
采用沙培试验对NaCl胁迫条件下野生及栽培大豆叶片中可溶性糖、脯氨酸、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以及地上部及根部Na+、K+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0~200 mmol·L-1浓度范围内,随着NaCl胁迫浓度的增加,野生大豆叶片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均逐渐增加,可溶性蛋白含量先升高后降低;栽培大豆脯氨酸含量逐渐升高,可溶性糖及蛋...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褪黑素对铬(Cr6+)胁迫下小麦幼苗光合和养分吸收的调节作用,在水培条件下以豫麦51(铬敏感型)和扬麦16(耐铬型)为材料,分析了Cr6+胁迫下外源褪黑素预处理(100 μmmol·L-1)后小麦幼苗光合和荧光参数及养分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Cr6+胁迫显著降低了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气孔导度(Gs)和光系统 Ⅱ(PS Ⅱ)活性,导致光合速率(Pn)显著降低;Cr6+胁迫也显著减弱了根系对营养元素(N、P、K、Mg、Fe和Mn)的吸收和转运。外源褪黑素处理显著提高了Cr6+胁迫下小麦幼苗的PnGs、叶绿素(a和b)含量、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光化学淬灭(qL)和电子传递能力(ETR),增加了根系和叶片营养元素的含量。综合来看,外源褪黑素会促进Cr6+胁迫下小麦幼苗对养分的吸收与转运、气孔开放、CO2传导、光能吸收和电子传递,从而缓解Cr6+对于小麦幼苗光合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木薯野生近缘种与栽培种间光合特性的差异,选用野生近缘种W14与栽培种华南8号(SC8)为材料,测定其叶绿素含量,同时采用便携式LI- 6400光合作用测定仪,测定2种木薯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等光合参数,采用Western Blot对光合作用相关蛋白质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加氧酶(Rubisco)、放氧复合体(OEC)及D1的表达水平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叶片光合特性的差异。结果显示:SC8叶片中叶绿素a及总叶绿素含量、Pn、Gs均显著高于W14,而叶绿素b含量、Ci及Tr在两者间并无显著差异,Rubisco、OEC及D1在SC8中的表达水平均高于W14。叶绿素含量、Pn及参与光合作用相关蛋白质表达水平的分析结果表明,栽培种SC8具有较好的光合特性。   相似文献   

8.
钠钾替代对甜菜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甜菜ST13092、SD13829、25和HI0474为材料,通过盆栽水培研究了不同钠钾比作用下对甜菜幼苗的干物质重、叶面积、总叶绿素含量及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Na+替代K+50%时,耐盐品种甜菜幼苗的干物质量、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均有所提高;而耐盐弱品种甜菜幼苗的干物质量、叶面积均有所下降,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均有所提高。随着钠钾替代率的增加,所有甜菜幼苗的干物质量、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均有所下降。研究结果表明:钠钾替代对于耐盐品种的效果要明显优于耐盐弱品种,Na+只能部分替代K+,不能完全替代K+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为给盐碱地区小麦合理种植提供依据,以春小麦品种吉麦3号为材料,混合两种中性盐(NaCl∶Na2SO4=4∶1)与两种碱性盐(Na2CO3∶NaHCO3=4∶1)分别模拟不同强度的盐、碱胁迫条件,探讨小麦种子萌发、早期幼苗生长及Na+、K+代谢对其的响应方式,并比较种子萌发期与早期幼苗生长阶段耐盐碱能力的强弱。结果表明,碱胁迫使小麦种子的发芽率、发芽速率及早期幼苗生长的下降幅度大于盐胁迫,高盐环境下未萌发的种子在蒸馏水中复萌较好,而高碱环境下则多数死亡。盐碱胁迫对小麦早期幼苗根生长的抑制程度显著大于茎叶,并且该阶段的耐盐碱性明显低于种子萌发期。随着盐碱胁迫浓度的增加,小麦幼苗根与茎叶中的Na+含量与Na+/K+显著增加,且在碱胁迫下,尤其是根中Na+含量和Na+/K+值更高,盐胁迫下K+含量在根与茎叶中变化不明显,而在碱胁迫下则呈下降趋势。上述结果说明,盐胁迫与碱胁迫对小麦种子活力和早期幼苗生长与生理代谢的影响有着明显的不同,根中大量积累Na+是小麦在早期幼苗阶段耐盐碱性的重要生理特征。小麦种子萌发期与早期幼苗生长阶段耐盐碱性具有明显的差异,盐碱胁迫下种子即使能够萌发也不意味着能够继续生长成苗。  相似文献   

10.
以海南本地高种与文椰2号矮种2个有代表性的椰子品种幼苗为试材,在温室大棚条件下,采用盆栽土培法,研究不同浓度海水对2种椰子幼苗叶片相对含水量、丙二醛、可溶性糖、脯氨酸、K+、Na+含量及K+/Na+值等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海水灌溉(30%),2种椰子幼苗长势良好,叶片相对含水量、可溶性糖、脯氨酸、K+、Na+含量及K+/Na+值等生理特性与对照相比无明显差异。随着海水浓度的升高,2种椰子幼苗各项指标与对照组的差异逐渐明显。高浓度海水灌溉(90%)时,海南本地高种与文椰2号叶片相对含水量及K+/Na+值均显著降低,脯氨酸、可溶性糖、Na+含量显著升高;海南本地高种较文椰2号Na+含量变化幅度大,K+/Na+值下降更剧烈,而文椰2号矮种叶片相对含水量下降趋势更为明显、可溶性糖含量变化幅度更大,脯氨酸变化趋势相近。2种椰子幼苗中丙二醛含量变化均较为复杂,呈现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KHCO3和NaHSO3对大豆幼苗光合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晗  于洋  郝建军 《大豆科学》2008,27(3):546-550
大气中CO2浓度低是C3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限制因子,也是阻碍作物产量进一步提高的原因之一.针对目前还难以控制田间CO2浓度的问题,采用在大豆幼苗叶片上喷施碳酸氢钾(KHCO3)的方法,同时用亚硫酸氢钠(NaHSO3)适当的抑制大豆的光呼吸,来提高CO2浓度进而提高光合速率.目的是找到KHCO3和NaHSO3促进大豆幼苗光合速率的最佳浓度.结果表明:KHCO3中的HCO3-可以作为碳源补充空气中CO2的不足,1 500 mg·L-1KHCO3对大豆幼苗的光合速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作用可持续7 d左右.650 mg·L-1NaHSO3也可显著的提高大豆幼苗的光合速率,其作用也可持续7 d左右.  相似文献   

12.
李瑞  周玮  李丽  陆巍 《中国水稻科学》2009,23(5):555-558
 以水稻低叶绿素b突变体及其野生型(镇恢249)为材料,研究了水稻第5叶叶片自然衰老过程中光合放氧、Rubisco大亚基含量变化以及对胰蛋白酶敏感性的变化,并通过喷施不同的抗氧化剂以及氧化剂研究其对Rubisco大亚基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片全展后随着衰老进程,突变体与野生型光合放氧速率、Rubisco大亚基相对含量呈下降趋势,抗氧化剂可以不同程度地缓解Rubisco大亚基含量的下降,而氧化剂则加速Rubisco大亚基含量的下降。低叶绿素b突变体的光合放氧速率高于野生型,Rubisco大亚基含量下降慢于野生型,并且衰老进程中突变体Rubisco大亚基对胰蛋白酶的敏感性低于野生型,推测活性氧是Rubisco降解的调节剂之一。  相似文献   

13.
采用水培法研究外源硅对盐胁迫下玉米幼苗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等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下适量的增加硅供应能增加叶片和根系中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其中根系中游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增加幅度大于叶片;同时能增加玉米幼苗各器官K+的含量,降低不同部位Na+含量,维持玉米幼苗体内的离子平衡。研究表明,硅参与盐胁迫下渗透调节物质在植物中的运输和分配,适宜浓度的硅能提高玉米耐盐性。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油菜光合机构对干旱胁迫的响应,研究了2个抗旱性不同的油菜(Brassica napus L.)品种在干旱胁迫下农艺性状、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叶绿体超微结构及Rubisco活性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相对增长率、总干重、叶面积和叶片相对含水量降低,而根冠比增加;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降低,而气孔限制值增加;PSⅡ最大光能转换效率、PSⅡ实际光能转换效率、光化学淬灭和电子传递效率降低,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增加;两品种的叶绿体超微结构遭到不同程度破坏;且叶绿素含量和Rubisco活性降低,脯氨酸和可溶性糖的含量增加。敏感型品种秦优8号光合机构遭受干旱的破坏程度明显大于抗旱型品种Q2。  相似文献   

15.
采用水培技术,以两叶一心的油麦菜幼苗为材料,研究铵态氮和硝态氮不同配比对油麦菜幼苗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氮素处理对油麦菜幼苗叶片中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素的含量均产生显著影响,当NO_3~-∶NH_4~+=7∶3时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素的含量明显增加,显著高于其他处理。(2)各处理下油麦菜幼苗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随处理时间的增长呈上升趋势,而胞间CO_2浓度则呈下降趋势,当NO_3~-∶NH_4~+=7∶3时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而胞间CO_2浓度则显著低于其他处理。(3)油麦菜幼苗叶片荧光特性呈现出较大差异,当硝态氮与铵态氮的配比为7∶3时,油麦菜幼苗叶片PSⅡ的Fv/Fm和Fv/F0最高;由相关性分析可知,Fv/Fm、Fv/F0与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的相关性高于叶绿素b;Fv/Fm和Fv/F0三元回归模型的决定系数均在0.9以上,准确反映出油麦菜幼苗叶片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与光合色素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盐胁迫对棉花光合作用和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土壤含盐量0.4%土壤为胁迫处理,在苗期对4个不同耐盐性的棉花品种(系)进行抗盐性研究.结果表明,盐胁迫影响了叶绿素的合成,叶绿素总含量增加但是相对值降低.叶片光合作用受到抑制,相对光合速率下降;耐盐性好的品系辽1074叶绿素相对值降低幅度较小,其叶片中丙二醛(MDA)相对含量较低,脯氨酸、可溶性糖相对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相对活力都较高,从生理学角度验证了该品系是一个很好的耐盐型棉花品系.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不同钼积累能力的大豆品种对缺钼条件下生理代谢的差异,以品种1301(钼高积累)和品种1304(钼低积累)为材料,在营养液培养下研究了两个品种光合碳代谢以及氮代谢生理差异。结果表明:缺钼降低了大豆叶片光合碳代谢能力。缺钼条件下,品种1301叶片光合速率可溶性糖、叶绿素a、叶绿素b以及叶绿素a+b 含量显著高于1304,表明1301具有较高的光合碳代谢能力。缺钼也降低了根中氮代谢能力。缺钼条件下,品种1301中硝酸还原酶活性和铵态氮含量均显著高于品种1304,表明1301具有较强的氮代谢能力。以上结果表明大豆钼高积累品种能累积较多的钼,且表现出较高的碳氮代谢能力。因此认为培育大豆钼高积累品种是提高大豆生理代谢能力的一种经济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探讨外源调环酸钙(EA)对复合盐碱胁迫下大豆的缓解作用,明确EA提高大豆耐盐碱能力的适宜浓度,以大豆品种合丰50和垦丰16为试验试材,分别在110mmol·L-1的复合盐碱胁迫下培养15 d取样,研究V3期叶面喷施不同浓度EA(5~200 mg·L-1)对大豆光合特性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各浓度EA处理均能增加盐碱胁迫下两品种大豆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和总叶绿素含量,降低Chl a/b的比值;提高大豆叶片 Pn、Gs、Tr、Ls、WUE和AMC,降低了Ci;显著提升大豆叶片SOD、POD、CAT活性,抑制了MAD含量的增加。综合分析表明,100 mg·L-1浓度处理时效果最好,表现为叶绿素指标、净光合速率和抗氧化酶活性随EA浓度的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100 mg·L-1出现最大值。初步推断在盐碱胁迫下,施加的外源EA通过提高植物抗氧化酶活性和叶绿素含量、降低MDA含量来保护细胞结构的完整、阻止光合速率的下降,促进幼苗生长,从而增强大豆幼苗耐盐碱胁迫的能力,100 mg·L-1处理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6-苄氨基腺嘌呤(6-BA)对Hg2+胁迫下小麦幼苗生长的调节作用,采用营养液水培法,以小麦品种807为材料,分析了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6-BA对Hg2+胁迫下小麦幼苗叶片中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及抗氧化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50mg·L-1 HgCl2处理后,小麦幼苗叶片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降低,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下降,还原型抗坏血酸(As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显著降低。叶面喷施一定浓度的6-BA能够提高Hg2+胁迫下小麦幼苗叶片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提高小麦幼苗叶片的POD、SOD活性和AsA、GSH含量,降低脱氢抗坏血酸(DHA)和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含量,提高小麦幼苗叶片的AsA/DHA和GSH/GSSG比值,从而缓解Hg2+胁迫对小麦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叶面喷施10mg·L-1 6-BA对缓解小麦幼苗Hg2+胁迫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0.
Cr6+胁迫对大豆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培养箱中用含有不同浓度K2Cr2O7的Hoagland营养液处理有4片叶子的大豆幼苗,8 d后测量其生理指标以揭示Cr6+对大豆幼苗毒害机制.结果表明:低浓度K2Cr2O7(5 mg·L-1)对大豆幼苗的生长有促进作用,与对照相比,其株高、叶绿素含量分别增加了4.97%、18.2%,MDA含量降低了15.95%,POD活性差异不显著;而高浓度K2Cr2O7(10~100 mg·L-1)对大豆幼苗有显著毒害作用,随K2Cr2O7浓度的增加,其株高、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脯氨酸含量升高、细胞膜透性增大,POD活性显著降低,幼苗生长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