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金堂县6个引进油橄榄品种的含油率、初榨橄榄油的酸值、过氧化值、α-生育酚含量、豆甾醇含量、β-谷甾醇含量、脂肪酸组成进行测定,并利用主成分分析对其品质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6个油橄榄品种的果实含油率为11.66%~15.55%,品种间存在一定差异;初榨橄榄油的酸值和过氧化值均较低;克罗莱卡的α-生育酚含量最高(149.07 mg/kg),小苹果的β-谷甾醇含量最高(851.25 mg/kg),莱星、豆果和哥朗米扎的豆甾醇含量明显高于其余3个品种;初榨橄榄油主要由11种脂肪酸组成,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75.52%~83.74%,饱和脂肪酸含量为14.61%~19.06%。综合评价表明,莱星品质最好,其次是哥朗米扎和克罗莱卡。  相似文献   

2.
生育酚是维生素E的主要活性成分,对人体的健康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以190份玉米自交系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杂种优势群玉米籽粒中生育酚含量的差异,并对结果进行多重比较,通过对海南、保定两点表型进行最优线性无偏估计。结果表明:玉米籽粒中α-生育酚含量范围是2.04~14.28μg/g;γ-生育酚含量最多,在自交系群体中的范围是3.50~28.73μg/g;δ-生育酚含量范围是0.51~3.01μg/g;总生育酚含量范围是8.17~33.46μg/g。通过遗传力分析发现,4种性状都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力(> 0.67)。对不同杂种优势群自交系进行生育酚含量分析发现,除α-生育酚外其他性状生育酚含量在不同群体中均存在显著差异,4种性状中只有总生育酚含量受环境影响显著。其中Reid和旅大红骨群体的总生育酚和α-生育酚含量较高,旅大红骨群体的α-生育酚含量占比也较高,综合评价得出应重视Reid和旅大红骨群体作为提高玉米生育酚含量的种质资源,且本研究还推荐了各杂种优势群中总生育酚和α-生育酚含量较高的自交系。综上,本研究明确了不同杂种优势群中各种生育酚含量的差异,为进一步遗传学分析和组配高生育酚含量...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以C18反相柱为分析柱,以甲醇-水为流动相的反相液相色谱法,采用1 mL/min的流速在检测波长为280 nm处对小米中α-生育酚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α-生育酚在质量浓度为0.5—100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R~2=0.9993,回收率83%—99%。在选定的5种小米中,α-生育酚含量各异,可能与品种有关。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用于小米α-生育酚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4.
加工工序对油茶籽油活性物质含量及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油茶籽油毛油、碱炼油、脱色油、脱臭油、精炼油的理化性质及活性物质的含量进行了分析测定,研究了碱炼、脱色、脱臭3道工序对油茶籽油的酸值、过氧化值以及甾醇、α-生育酚、角鲨烯、总酚、β-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脱色油酸值最高,为0.67 mgKOH/g;精炼油酸值最低,为0.32 mgKOH/g.毛油过氧化值最高,...  相似文献   

5.
对分属红莓、黑莓不同类群的8个树莓品种的种子、种子油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树莓种子平均出油率为8.81%;2.树莓种子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91%~98%,其中亚油酸是主要成分,含量达52%~66%,不同品种之间比例略有不同,红莓中亚麻酸含量28%~36%;3.树莓种子油含有α,γ和δ 3种烷链生育酚,其中以γ-生育酚为主,生育酚含量为89~131 mg/100 g,生物活性维生素E的含量为89~131 mg/100 g.为树莓种子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系统分析和评价林芝野生鸡油菌营养成分,以西藏林芝野生鸡油菌为试验材料,采用国标方法测定其水分、粗蛋白、灰分、粗脂肪和总糖含量,并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技术和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别测定其矿质元素、α-生育酚、脂肪酸和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鸡油菌中水分、粗蛋白、灰分、粗脂肪、总糖质量分数分别为90.36%±0.82%、21.82%±0.21%、3.54%±0.34%、2.12%±0.14%、37.72%±0.28%。每100g鸡油菌样品中,K、Ca、Mg、Zn、Fe、Mn的质量分别为366.10±2.76、48.47±0.83、84.30±2.99、7.73±0.48、22.35±0.80、1.78±0.24mg。氨基酸总量为11.19g,人体必需氨基酸总量为3.95g,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质量比为0.55,氨基酸构成与FAO/WHO蛋白标准模式相近,其AAS、CS和EAAI分别为1.13、0.84和0.81。每100g鸡油菌样品α-生育酚含量高达9.56±0.36mg。鸡油菌脂肪中共检出脂肪酸23种,其中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为12.92%,单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为7.19%,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为79.89%。鸡油菌样品中共检出67种挥发性成分,鉴定出25种化合物,占总馏出组分的77.60%,其主要成分为β-紫罗兰酮(26.02%)和γ-壬内酯(11.96%)。研究表明,鸡油菌中富含常规营养成分及多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和矿物质,同时含有较高的生物活性物质,是一种珍贵的食用菌,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不同品种谷子醇提物抗氧化活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谷子的抗氧化功效,以5个谷子品种为研究对象,测定了谷子醇提物中抗氧化活性物质的含量,比较了不同谷子品种醇提物的抗氧化能力,并分析了抗氧化能力与活性成分含量的相关性。结果显示,5个谷子品种总酚、黄酮、α-生育酚含量分别为369.9~793.1、162.1~459.3、7.1~17.1 mg/kg;谷子醇提物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OH自由基清除率、还原力的IC50值分别为0.09~0.24、0.41~0.74、0.98~2.35 mg/mL。其中,张杂谷9号的黄酮含量最高,总酚、α-生育酚含量最低,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强;8311总酚和α-生育酚含量最高,黄酮含量最低,OH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强;张杂谷3号提取物的还原力高于其他4个品种。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谷子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与总酚、α-生育酚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黄酮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对O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与总酚、α-生育酚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黄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还原力与α-生育酚含量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明不同食用植物油的脂肪酸组成及主要营养成分含量,为消费者针对性地选择食用植物油提供指导,并为油脂加工企业生产推广食用油提供数据参考。【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普通菜籽油、双低菜籽油、橄榄油、大豆油、山茶油、玉米油、葵花油、棕榈油、调和油、花生油和冷榨紫苏油11种常见食用植物油中脂肪酸、甾醇含量,采用液相色谱法测定维生素E含量。【结果】棕榈油的饱和脂肪酸含量为45.32%,属饱和脂肪酸类食用油;山茶油、橄榄油、普通菜籽油、双低菜籽油、花生油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为81.9%、76.21%、66.90%、64.57%、44.74%,属单不饱和脂肪酸类食用油;葵花油、玉米油、大豆油、调和油ω-6的类亚油酸含量分别为56.53%、56.82%、54.00%、45.58%,属多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类食用油;冷榨紫苏油ω-3的亚麻酸含量为65.89%,属多不饱和脂肪酸亚麻酸类食用油。冷榨紫苏油的维生素E含量最高,达91.30mg/100g;玉米油的植物甾醇含量最高,为749mg/100g;棕榈油、橄榄油以及花生油甾醇含量均低于92.70mg/100g。【结论】双低菜籽油、普通菜籽油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64%,且ω-6与ω-3 比例接近2︰1,是11种植物油中脂肪酸组成最均衡的食用油。冷榨紫苏油属于低亚油酸高亚麻酸类食用油,其维生素E和甾醇含量相对丰富,配合其他食用油使用可解决我国膳食油脂肪酸组成及营养不均衡问题。  相似文献   

9.
马雯芳  谭建宁  徐东来  严克剑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1):11030-11031,11116
[目的]建立GC-MS同时测定姜油中α-蒎烯、桉油精、龙脑含量的方法。[方法]以GC-MS测定姜油中α-蒎烯、桉油精、龙脑的含量。[结果]α-蒎烯、桉油精、龙脑的浓度分别在20.01~300.15μg/ml(r=0.999 5)、34.74~521.10μg/ml(r=0.999 0)、6.48~97.20μg/ml(r=0.999 5)范围成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n=6)分别为101.09(RSD 1.35%)、97.78%(RSD 1.86%)、103.28%(RSD1.57%)。[结论]该方法灵敏、快速、准确,可为姜油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5个沙棘(Hippopha觕rhamnoides L.)品种的果实为试材,建立气相色谱内标法测定沙棘果肉油和种子油主要脂肪酸成分的方法。果肉油和种子油采用氯仿-甲醇法提取,甲醇钠-甲醇法甲酯化衍生后进行定性和定量。结果表明,十九烷酸甲酯是气相色谱法测定沙棘果实中脂肪酸成分含量的理想内标物。果肉油和种子油中的主要脂肪酸为棕榈酸、棕榈油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α-亚麻酸。果肉油中棕榈油酸(36.25%)和棕榈油酸(28.92%)含量高,α-亚麻酸含量低;种子油中亚油酸(33.65%)和α-亚麻酸(32.95%)含量高,棕榈油酸含量低。5个品种沙棘的果肉油和种子油中主要脂肪酸的组成及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亚历山大12号果肉油中的脂肪酸含量最高,为84.84 g/100 g油;无刺丰种子油中的脂肪酸含量最高,为88.39 g/100 g油。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重复性好,适合沙棘油脂样品中脂肪酸的定量测定。  相似文献   

11.
油茶籽成熟过程中功能成分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福建省优良无性系油茶品种"闽48"在成熟过程中油茶籽功能成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成熟过程中油茶籽的含油量逐渐增加;必需脂肪酸的相对含量呈下降趋势;角鲨烯的含量先增加后减少,最大时含量达到306.6μg.g-1;油茶籽中的维生素E主要为α-生育酚,在成熟过程中,α-生育酚的含量先缓慢增加后迅速增加,增加到最大值后开始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氮肥用量和氮肥施用时期对大麦籽粒生育酚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裂区设计,对10个大麦品种分别设置氮肥用量和氮肥施用时期试验,收获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各样品生育酚含量.[结果]氮肥用量、品种及其互作对籽粒α、β、γ、δ和总生育酚含量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品种对α、β、δ和总生育酚含量总变异所起的作用最大,氮肥用量次之,氮肥用量与品种互作最小;而氮肥用量对γ-生育酚含量的总变异的作用均小于品种和氮肥用量和品种互作.不同氮肥施用时期、品种及其对籽粒各生育酚含量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氮肥施用时期对α-生育酚含量的影响大于品种和氮肥施用时期与品种互作的影响;对γ、δ和总生育酚含量的影响位于品种和互作之间,对β-生育酚含量的影响最小.[结论]大麦拔节期施用氮肥与苗期和灌浆期施氮相比,会导致籽粒各生育酚含量的显著增加;氮肥运筹与品种的合理搭配对大麦籽粒生育酚含量改良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油橄榄果实主要用于压榨橄榄油,也可用于加工罐头、果脯等产品。原料是影响产品品质最直接的因素。该文对我国80个品种油橄榄果实的单果质量、果肉率、果形指数、含水量、含油率、总多酚与总黄酮含量及其油脂中的脂肪酸、角鲨烯、生育酚、甾醇含量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油橄榄种植及产品加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反相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植物油中4种生育酚的方法。样品用甲醇超声提取,离心后取上清液氮吹至干,甲醇定容后过有机相滤膜,PEF柱(150 mm×3.0 mm,2.6μm)分离,甲醇∶水(88∶12)作流动相等度洗脱,流速0.4 m L/min;柱温30℃;荧光检测(λex=294 nm,λem=328 nm)进样5μL,外标法定量,在20 min内同时分离出α-、β-、γ-和δ-4种生育酚异构体。4种生育酚的质量浓度在0.5~50.0μg/m L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大于0.999。在3个添加水平下的平均加标回收率在84.47%~116.50%,相对标准偏差≤6.0%(n=6),α-生育酚、β-生育酚、γ-生育酚及δ-生育酚的方法检出限分别为0.10、0.05、0.05、0.04 mg/kg,表明该方法灵敏度高,回收率好,可应用于实际样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测定中华绒螯蟹肌肉、肝胰腺、精巢和卵巢组织内的恩诺沙星、环丙沙星含量。结果表明,恩诺沙星和环丙沙星在四种组织中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70.5%±12.61%,70.25%±14.73%;日内精密度分别为3.27%±0.84%,2.14%±0.68%;日间精密度分别为5.38%±2.46%,3.48%±1.16%。恩诺沙星、环丙沙星的最低检测限分别为0.02μg/g和0.004μg/g。以10 mg/kg蟹体重剂量单次肌肉注射给药后,恩诺沙星在中华绒螯蟹肌肉、肝胰腺、精巢和卵巢内的Tmax,Cmax分别为:1 h,4.323±0.56μg/g;1 h,6.042±0.72μg/g;3 h,2.381±0.43μg/g;3 h,2.101±0.29μg/g,各组织的药物消除半衰期(t1/2β)分别为:45.186 h,73.93 h,45.577 h,38.081 h。各组织中均能检测到环丙沙星,但含量均处较低水平,且代谢和消除起伏波动较大。本方法快速、灵敏、准确,适合于中华绒螯蟹组织中恩诺沙星、环丙沙星含量分析。  相似文献   

16.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变温动物(鱼、蛙、鳖)和恒温动物(鸡、狗、牛)脑和脊髓中多巴胺(DA)和5-羟色胺(5-HT)的含量。结果表明:(1)变温动物和恒温动物脑和脊髓中DA和5-HT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变温动物脑和脊髓中DA含量分别为(0.228±0.014)μg/g和(0.155±0.003)μg/g,5-HT含量分别为(0.465±0.139)μg/g和(0.104±0.004)μg/g;恒温动物脑和脊髓中DA含量分别为(0.258±0.015)μg/g和(0.236±0.018)μg/g;脑和脊髓中5-HT为(1.020±0.166)μg/g和(0.712±0.344)μg/g。(2)湖泊与池塘的鲢脑中DA含量分别为(0.197±0.018)μg/g和(0.073±0.012)μg/g,血液中肾上腺素(Ad)含量分别为(0.065±0.013)μg/g和(0.025±0.007)μg/g。这说明DA和Ad在鱼类环境应激中有重要作用。(3)从鱼类经鸟类到哺乳类纵向比较,其神经递质的含量是不同的。以进化论和全息论的观点来看,其中可能蕴藏着生物医药潜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不同品种苦瓜果肉中皂苷总含量、7种单体组成含量及抗氧化性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差异,为明确苦瓜中主要皂苷单体组成含量,筛选高皂苷含量及高活性的苦瓜品种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采用香草醛-高氯酸法测定13个苦瓜品种皂苷总含量,高效液相法测定7种皂苷单体含量、总抗氧化能力指数(ORAC),并评价其抗氧化活性,采用4-硝基酚-2-D吡喃葡萄糖苷法测定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同时分析组成含量和活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3个不同品种苦瓜果肉皂苷总含量呈显著性差异,含量变幅为(0.52—1.20)g/100g DW,平均值为0.79 g/100g DW,变异系数为21.65%。7种皂苷单体含量的平均值依次为:苦瓜苷A(Momorcharaside A)5.32μg·g-1 DW,苦瓜皂苷A(Momordicoside A)25.42μg·g-1 DW,Karaviloside XI 3.96μg·g-1 DW,苦瓜皂苷F2(Momordicoside F2)66.95μg·g-1 DW,苦瓜皂苷K(Momordicoside K)183.70μg·g-1 DW,(23E)-3β,7β,25-trihydroxycucubita-5,23-dien-19-al 40.13μg·g-1 DW,Kuguacin N 3.87μg·g-1 DW。不同品种苦瓜总皂苷ORAC指数变幅为2 747.76—15 584.07μmol Trolox·g-1,平均值为8 879.48μmol Trolox·g-1,变异系数为34.91%;α-葡萄糖苷酶IC50值变幅为1.55—4.96 mg·m L-1。【结论】不同品种苦瓜果肉皂苷总含量、单体组成含量、抗氧化活性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有显著差异。皂苷是苦瓜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主要物质基础,但并非苦瓜抗氧化活性主要贡献物质。(23E)-3β,7β,25-trihydroxycucubita-5,23-dien-19-al是主要活性单体。  相似文献   

18.
油橄榄叶多糖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油橄榄叶多糖含量,优化得出最佳测定条件为苯酚0.8 mL,硫酸4 mL,反应温度20℃,反应时间10 min。加样回收率为99.95%,测得油橄榄叶多糖含量为(12.064±0.265)mg/g。  相似文献   

19.
大豆α-生育酚的遗传与QTL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通过对大豆α-生育酚进行遗传和QTL分析,研究其遗传机制,定位其主效QTL,为高α-生育酚含量的大豆品种选育奠定遗传学基础。【方法】 以栽培大豆晋豆23为母本、山西农家品种大豆灰布支黑豆(ZDD02315)为父本杂交衍生的447个RIL作为供试群体构建遗传图谱,试验群体及亲本分别于2011年、2012年和2015年夏季在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原阳试验基地种植,冬季在海南省三亚南繁基地种植。田间试验采取随机区组设计,2次重复。从6个环境中每个家系选取15.00 g籽粒饱满,大小一致的大豆种子,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定性、定量测定样品中的α-生育酚含量。采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离分析法和WinQTLCart 2.5复合区间作图法,对大豆α-生育酚含量进行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和QTL定位。【结果】 基于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离分析法,α-生育酚受4对主基因控制,遗传基因分布在双亲中。4对主基因间加性效应值中3对为正值,表明这些基因来源于母本晋豆23;1对为负值,表明该对基因来源于父本灰布支黑豆;4对主基因之间相互作用的上位性效应表现为正值和负值的各有3对,说明不同基因间上位性效应对α-TOC的影响方向并不完全一致。环境因素引起的变异为0.13%—4.05%。表明α-TOC主要受4对主基因影响,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小。采用WinQTLCart 2.5复合区间作图(CIM)共检测到17个影响α-生育酚的QTL,分布于第1、2、5、6、8、14、16、17共8条染色体中,单个QTL的贡献率8.35%—35.78%,QTL主要表现为加性效应。qα-D1a-1同时在2011年原阳、2012年原阳和三亚、2015年原阳4个环境下检测到,且均定位在第1染色体Satt320—Satt254标记区间19.79 cM处,解释的表型变异分别为12.55%、12.01%和11.89%、12.61%,加性效应值0.119-0.132,增加α-TOC含量的等位基因来自母本晋豆23;qα-A2-1同时在2011年原阳和三亚、2015年原阳3个环境下检测到,且均定位在第8染色体Sat_129—Satt377标记区间44.53 cM处,解释的表型变异分别为23.18%和22.56%、23.01%,加性效应值-0.195—-0.180,增加α-TOC含量的等位基因来自父本灰布支黑豆。qα-D1a-1和qα-A2-1 2个QTL能够稳定遗传。【结果】 α-生育酚最适遗传模型符合4MG-AI,即4对具有加性上位性效应的主基因遗传模型。其遗传主要受4对主基因影响,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小。检测到α-生育酚的2个稳定主效QTL,Satt320—Satt254和Sat_129—Satt377是共位标记区间。  相似文献   

20.
树莓种子油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分属红莓、黑莓不同类群的8个树莓品种的种子、种子油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树莓种子平均出油率为8.81%;2.树莓种子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91%~98%,其中亚油酸是主要成分,含量达52%~66%,不同品种之间比例略有不同,红莓中亚麻酸含量28%~36%;3.树莓种子油含有仅,1和83种烷链生育酚,其中以γ-生育酚为主,生育酚含量为89~131mg/100g,生物活性维生素E的含量为89~131mg/100g。为树莓种子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