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研究发现,脊尾白虾的抱卵亲体和幼体对温度和盐度的适应性较强,在温度18 ̄24℃,盐度12 ̄28‰下均能进行正常的早期胚胎和幼体的发育,脊尾白虾的胚胎发育从囊胚期到孵化出共经5期,幼体发育共经6期发育成仔虾;在实验范围内,亲体孵化时数、孵化率、幼体发育时数和幼体存活率与温度成正相关,与盐度成负相关。另外,实验中亦发现其绝对抱卵量与体长、体重均呈正相关,其直线方程分别为Y=1,243.665L-3,420.67,(r=0.9357);Y=683.4872W-171.004,(r=0.9660)。  相似文献   

2.
曼氏无针乌贼规模化全人工育苗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曼氏无针乌贼规模化全人工育苗技术,2008~2010年以人工养殖的曼氏无针乌贼成体作亲本进行了育苗试验.试验中采取了下列技术措施:对乌贼亲体进行强化培育和生殖调控,促进性腺发育成熟;确立乌贼幼体的饵料系列并保障供给;做好育苗水体的水质调控和苗种的病害防治.3年共获受精卵4075.8 kg,平均孵化率82.5%;培...  相似文献   

3.
二、娃娃鱼亲体培育培育成熟雄性娃娃鱼和雌性娃娃鱼是人工繁殖获得成功的关键因子。也就是要提高雄性娃娃鱼亲体成熟率及精子活力 ,其次是要使雄性亲体与雌性亲体性腺发育同步成熟。1.娃娃鱼亲体培育池和放养(1)亲体培育池 :亲体池要根据娃娃鱼独特的生理特点及生态环境条件进行建造。其目的是为了亲体娃娃鱼生长、发育 ,使之获得更多的成熟亲体 ,供人工繁殖。亲体培育池均要建成封闭式的椭圆形池 ,池内安装多个进水管 ,进水管向同一方向倾斜 ,形成流水。池底要用小卵石间隔20厘米铺成卵石底 ,池内要用大卵石筑成穴洞 ,穴洞面积占亲…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采用SMART RACE方法克隆了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Dnmt2(Pt Dnmt2)基因。该基因c DNA全长为1291 bp,开放阅读框为1203 bp,编码400个氨基酸。结构域分析显示,PtDnmt2基因有典型的C5-DNA甲基化酶结构域。同源分析表明,PtDnmt2氨基酸序列与其他物种有较高的同源性。系统进化分析显示,三疣梭子蟹PtDnmt2氨基酸序列与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Dnmt2关系最近。qRT-PCR结果显示,PtDnmt2基因在三疣梭子蟹所有组织中均有表达,在卵巢中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PtDnmt2基因在胚胎和幼体发育过程中的表达量随发育时期而变化,其在受精卵和多细胞时期无表达,从囊胚期开始出现,随着胚胎的发育表达量逐渐上升。在性腺发育不同时期PtDnmt2基因表达量存在显著差异,其在卵巢II期表达量最高,之后逐渐下降;在精巢中该基因的表达量随着精巢的发育逐渐上升,在IV期达到峰值。本研究结果表明,PtDnmt2基因参与了三疣梭子蟹胚胎、幼体和性腺发育调控。  相似文献   

5.
糙海参胚胎和幼体发育的形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提高糙海参育苗技术,研究描述了糙海参从受精卵发育到稚参的形态变化,在显微镜下测定了受精卵、胚胎和幼体的大小,确定了糙海参胚胎发育的过程。结果表明,通过利用阴干、流水刺激法对成熟亲参进行人工催产,得到大量的受精卵,其受精率为90%以上。糙海参胚胎和幼体发育可分为受精卵、卵裂期、囊胚期、旋转囊胚期、原肠期、初耳状幼体、中耳状幼体、大耳状幼体、樽形幼体和稚参等阶段;在平均水温29℃,平均盐度34条件下,糙海参受精卵经3 h发育形成囊胚,4 h进入旋转囊胚期,5 h进入原肠期,19 h完成胚胎发育变态为耳状幼体;并经过7 d的生长与发育进入樽形幼体;第15天变态为稚参。观察发现,多精入卵现象则会导致胚胎发育不正常,最终使胚胎发育停止并死亡。在糙海参幼体发育过程中,大耳状幼体期幼虫臂的大小及其球状体的形成均可作为判断其幼体发育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幼虫臂越大,球状体出现率越高,其幼虫的变态率和成活率也越高。对比发现,位于糙海参尾部的突出结构——尾突,为仿刺参和新西兰刺参所没有,这一结构差异同时导致了其骨片位置也不同;并且,糙海参胚胎和幼体与其他种类的海参在发育时间上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6.
以北部湾采捕黄斑海蜇Rhopilema hispidum vanhoffen,1888为亲体,通过人工繁殖的方法获得浮浪幼虫。在实验室培育条件下,对浮浪幼虫、螅状幼体、横裂幼体、碟状幼体和幼水母等多次变态发育过程进行了系统观察,描述了各发育阶段形态变化。首次报告了这个种的生活史,并比较了几种钵水母类螅状体的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7.
为开发加利福尼亚红刺参人工繁育技术,在显微镜下测定加利福尼亚红刺参受精卵、胚胎和幼体大小变化,观察加利福尼亚红刺参从受精卵到稚参的发育过程。结果显示,利用阴干法人工催产,可以顺利促进加利福尼亚红刺参排卵,受精率超过95%。加利福尼亚红刺参胚胎和幼体发育过程包括受精卵、卵裂期、囊胚期、旋转囊胚、原肠期、小耳状幼体、中耳状幼体、大耳状幼体、樽形幼体和稚参几个阶段。在水温为14°C,盐度为30,pH为8.0条件下,受精卵在10~20 min后陆续出现极体,1 h后开始卵裂,1 d后进入旋转囊胚,2 d后进入原肠期,第4天进入耳状幼体初期;受精卵经历15 d后进入樽形幼体阶段,18 d后变态为稚参。加利福尼亚红刺参耳状幼体最大长度可达1125μm。加利福尼亚红刺参胚胎和幼体发育时间与仿刺参、糙海参等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采用自制离体孵化装置,对日本米虾(Caridina japonica)不同发育期胚胎进行离体孵化研究,结果显示,水温为25.5℃时,日本米虾受精卵孵化大约需要25 d,发育积温为637.5℃。胚胎发育历经受精卵、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前无节幼体期、后无幼体期、前溞状幼体期和膜内溞状幼体期8个时期。各期离体胚胎均能孵化出幼体,膜内溞状幼体期离体胚胎孵化率最高,为(80.7±2.4)%,非离体孵化的对照组为(79.1±4.9)%,二者差异不显著;卵裂期离体胚胎孵化率最低,为(28.2±2.6)%,与对照组差异显著。各组离体胚胎所孵化出的Ⅰ期(ZⅠ)和Ⅱ期溞状幼体(ZⅡ)的变态率无显著差异。温度对日本米虾前溞状幼体期胚胎离体孵化影响显著,在15.0℃~32.5℃范围内,随水温升高孵化时间逐渐缩短,15.0℃时,前溞状幼体离体孵化时间为(436.8±124.8) h,32.5℃时缩短至(228.0±88.8) h,但温度高于29.0℃时,孵化出的幼体变态率开始下降。本研究可为日本米虾繁殖生物学及甲壳动物胚胎离体孵化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Spfox-1基因及存在靶向关系的lncRNA在拟穴青蟹性腺发育和幼体发育过程中的作用,从其成熟雌雄性腺转录组中得到开放阅读框全长为1410 bp的Spfox-1序列,该序列编码的蛋白包含1个RRM结构域,进一步预测获得1个可能与Spfox-1基因存在靶向关系的lncRNA HX26820。多重比较和进化树分析表明,Spfox-1的RRM结构域高度保守且与其他节肢动物的fox-1亲缘关系较近。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Spfox-1基因在成熟青蟹各组织器官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其中在卵巢和雄性脑神经节中表达量最高。在性腺不同发育阶段,Spfox-1基因在卵黄发生期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卵巢其他发育阶段,而在精巢发育过程中,则表达量持续下降。在幼体不同发育过程中,Spfox-1基因的表达量从溞状幼体Ⅴ期到仔蟹Ⅰ期表达量呈逐渐上升趋势。lncRNA HX26820在卵巢发育过程中表达量持续下降,在幼体发育过程中只在溞状幼体Ⅴ期有较高的表达量。研究表明Spfox-1和lncRNA HX26820可能参与卵巢发育和幼体发育。过表达试验显示,lncRNA HX26820能够抑制Spfox-1基...  相似文献   

10.
远海梭子蟹人工育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远海梭子蟹在水温28~30℃,盐度32~34条件下,从产卵至孵化需要257h,从第1期蚤状幼体发育变态为仔蟹苗(C1)约需11~13d。整个育苗共投放蚤状幼体46.6万尾,培育出大眼幼体10.11万只,成活率为21.7%,培育成仔蟹苗5.14万只,育苗成活率为11.6%。文中还对胚胎和幼体发育时间与温度和饵料的关系以及幼体培育成活率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Wnt-4基因是Wnt基因家族重要的成员,在许多生物事件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卵巢转录组数据库中筛选到EsWnt-4的cDNA序列1027 bp。RT-PCR检测发现EsWnt-4在神经组织、心脏和性腺中有表达,说明在中华绒螯蟹中EsWnt-4可能与多种组织细胞的活动有关。荧光定量检测发现,受精卵中EsWnt-4 mRNA的含量较成熟卵细胞和2、4、8细胞胚胎时期高,推测EsWnt-4基因有可能在受精卵中已经开始表达,而在之后的2、4、8细胞时期其表达又受到抑制。此外,EsWnt-4在16细胞期表达量再次升高,说明该时期可能有相关的生物学事件需要EsWnt-4基因的参与。在幼体阶段EsWnt-4在第二溞状幼体及第五溞状幼体阶段表达最高,说明EsWnt-4可能与幼体体节生成及变态发育有关。  相似文献   

12.
几种因子对中国鲎胚胎和幼体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人工授精所获得的中国鲎胚胎及其幼体为实验材料,研究了授精后的静置时间、温度、盐度、重金属等对中国鲎胚胎和三叶幼体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授精后静置时间1min即可,不必长达1h;中国鲎胚胎发育的最适温度为28℃,最适盐度20;中国鲎三叶幼体发育的最适温度为30℃,最适盐度30~35;4种重金属离子对中国鲎胚胎发育的毒性效应表现为pb2+>Zn2+>Cu2+≈Cd2+;中国鲎三叶幼体比胚胎更容易受重金属污染而影响其正常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3.
王冲  孙同秋  国俭文  张凯  尹琳琳 《水产科技情报》2019,46(4):196-200, 205
为提高刺参育苗技术,通过人工催产,对黄河三角洲地区养殖刺参的胚胎和幼体发育过程进行了研究,观察了刺参从受精卵发育到稚参的形态变化,在显微镜下测定了受精卵、胚胎和幼体的大小。试验结果:利用阴干流水刺激法对成熟亲参进行人工催产,其受精率达95%以上;在水温22℃、盐度30、pH 7.8的条件下,受精卵经7~9 h发育成囊胚,12 h进入旋转囊胚期,22 h进入原肠期,42~48 h完成胚胎发育,变态为耳状幼体,经10 d的生长发育进入樽形幼体期,经16 d变态为稚参。结果表明,刺参幼体的健康状况与其水体腔和胃部的生长发育状况密切相关,水体腔和胃部发育良好,有利于幼体的变态,提高存活率。  相似文献   

14.
大鲵俗称娃娃鱼,是国家二类保护动物;其资源保护、增殖、利用是水产科研人员研究的重点课题,是农业产业化和特色水产开发的重点品种,是野生动物基因保护品种。娃娃鱼人工繁殖过去20多年来尚未实现规模化。对此,我们在深入研究娃娃鱼发育生物学、发育神经学、繁殖生物学等基础学科的理论基础上运用创新技术,实现了娃娃鱼规模化繁殖。这对保护、增殖其资源提供了一个技术平台。1仿生态环境培育亲体仿生态环境条件优劣,关系到培育亲体的性腺发育是否成熟。仿生态环境主要是指仿娃娃鱼在自然界栖息的生态场所而修建的亲体培育池、人工控温、人工…  相似文献   

15.
实验研究了岩虫亲体培育、产卵、幼体培育和稚蚕培育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6.
一、材料与方法1郾培育池(1)幼体培育池幼体培育池10个,规格8郾5米×4郾0米×1郾5米,共计育苗水体510米3,池中布置80目散气石,密度为0郾8个/米2。(2)饵料培育池使用饵料培养池18个,规格7郾0米×2郾5米×0郾8米,共计培养水体252米2。2郾用水处理生产用水经暗沉淀、二级沙滤,具体处理路径如下:海水邛暗沉淀邛一级沙滤邛二级沙滤邛300目筛绢袋邛育苗池、饵料培养池。3郾亲体(1)亲体来源于5月8日、10日、12日分三批从江苏连云港共收集异沙蚕体250千克,置于网箱内用汽车陆路运输,到育苗场仅存活53千克。(2)雌雄鉴别雌体比雄体略重、略长,性腺发育…  相似文献   

17.
复眼是甲壳动物重要的光感受器,由几个到数万个小眼组成,对甲壳动物生理和行为有重要影响。介绍了甲壳动物成体复眼结构、胚胎和幼体复眼发育以及幼体复眼中Gq蛋白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18.
SOX9基因在脊椎动物性别决定和性腺分化中扮演重要的调控作用。从mRNA和蛋白水平分析中华鳖SOX9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差异性表达、在胚胎性腺和成年睾丸中的细胞定位以及在性逆转中的表达变化,研究SOX9基因在中华鳖性别分化中的调控作用。Real-time PCR结果显示,SOX9基因在中华鳖雄性性腺中特异性表达。免疫荧光染色分析显示,SOX9蛋白在雄性18期胚胎性腺中开始表达,随着性腺的发育,SOX9蛋白定位于性腺Sertoli前体细胞细胞核中;而在雌性胚胎性腺并未见其表达。此外,在雌激素诱导的雄性向雌性性逆转胚胎中,SOX9基因显著下调,而在芳香化酶抑制剂诱导的雌性向雄性性逆转胚胎中,SOX9基因表达则显著上升。研究表明,SOX9基因为中华鳖雄性特异性基因,参与雄性性腺的发育过程,可能在中华鳖早期性别分化过程中起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9.
美国硬壳蛤为中科院海洋所从美国引进的新贝类养殖品种,在国内尚无大规模育苗与养殖.我们于2003年进行了室内规模化人工育苗与室外保苗的自选课题研究工作,通过对硬壳蛤亲贝的性腺促熟培育,了解和掌握美国硬壳蛤的性腺成熟规律.通过对受精卵的孵化和幼体的发育进行探索,初步掌握了幼体发育的一般规律,为以后进行大规模生产提供可行性借鉴.  相似文献   

20.
中国对虾、梭子蟹放流区本底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黄骅中国对虾、三疣梭子蟹放流区的本底调查,摸清了该海域中国对虾、三疣梭子蟹亲体数量,生态环境、基础饵料条件及敌害生物的种类及数量。共捕到2只三疣梭子蟹亲体,体重范围155~220g,均为雌性,性腺4期;未采到中国对虾亲体、卵或幼体;浮游植物17种,平均密度为29.54×104cells/m3;浮游动物8类,总平均生物密度为77.91个/m3,总平均生物量为0.103g/m3;小型底栖生物11种;大型底栖生物25种,敌害生物主要是虎鱼类,仅占底栖生物数量的0.06%。调查结果显示,该海域为中国对虾、三疣梭子蟹理想的放流场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