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从《红高粱》到《英雄》,张艺谋的文化电影中对中国文化元素的展现,明显地表现出从俗文化到雅文化,从传递负面信息到正面信息,从批判到赞赏的转变。而造成这些转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全球化语境中中国电影为生存而求变;二是张艺谋本人对传统文化的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2.
雅与俗是一个分合消长的流变过程.词体文学从中、晚唐发展到北宋蔚为大观,至柳永与苏轼,先后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创作趋向--雅与俗的对峙.这种对峙,有着各自不同的源流传承,浸染着宋代文人雅俗两极的文化个性,在词坛审美取向变革的背景作用下,显得尤为鲜明突出.它不仅完成了与东坡言志耆卿言情的构体开派,而且成为北宋词雅俗嬗变的关捩.  相似文献   

3.
茶与戏     
"茶"代表着优雅、沉寂、隐逸,"琴、棋、书、画、诗、酒、茶",茶位列雅的品位范畴;"戏"代表世俗、喧闹,不入流的"小道",属于俗文化.一雅一俗,二者截然不同的文化又如何扯上关系的? 其实,茶文化与戏曲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而且关系还极有其渊源.  相似文献   

4.
经济全球化是21世纪的重要特征之一。作为国际社会中积极的一员,改革开放的中国会面临着经济全球化的全而冲击,特别是加入WTO以后,我国受到的冲击愈益严重,尤其在文化领域,我们将面临西方文化产品、文化资本、文化价值观的更大冲击。本文首先探讨了经济全球化为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提供了怎样的历史语境;其次分析了在这样的历史语境中我国先进文化建设遇到了哪些机遇与挑战;最后通过对上述两个大问题的分析,探讨了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如何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5.
香港茶道文化漫笔江苏人民出版社凯亚香港的鸟儿茶会中国茶道,历来有着俗茶道和雅茶道之别,各各有其迥异的文化风景,香港茶道亦然也。而就香港的俗茶道来说,其引人瞩目的文化风景之一,便是鸟儿茶会。记得早先我在北京,还有此后在扬州和苏州的一些日子,都曾见过那些...  相似文献   

6.
茶俗、茶艺、茶道是我们探寻茶文化内核的三条必通之途 ,是中华茶文化这只“传世宝鼎”的并立三足。我们若要真正得中国茶之至醇韵味 ,就非对此三者相互关系作一深究不可。掌握了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犹如把握住了中国茶文化的枢机 ,以此为纲 ,中国茶、中国茶文化脉络尽知。茶俗是指在长期社会生活中 ,逐渐形成的以茶为主题或以茶为媒体的风俗、习惯、礼仪。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形态下的产物 ,随着社会形态的演变而消长变化。在不同时代、不同地方、不同民族、不同阶层、不同行业 ,茶俗的特点和内容不同。因此 ,茶俗具有地域性、社会性…  相似文献   

7.
远离母国的文化孤儿们被称为少数族裔。他们辛勤地创作,引领着英语文学的浪潮,推动着文化全球化的进程。面对日益全球化的文学和文化,中国应加强本土文化建设,强调本土视角,确立中国文化的主流文化地位,做大国的学术,正面引导我国现代世界观的构建。  相似文献   

8.
谢晓红 《现代农业》2007,1(9):72-73
对全球化问题,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早就作了理论阐述。在《共产党宣言》中,马、恩首先阐明的是物质文化居于基础地位的经济的全球化,尔后,依据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的原理,必然也推及精神生产(精神文化)的全球化。他们明确指出:"物质生产如此,精神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而在马、恩之前,歌德也强调"诗是人类的共同财产""世界文学的时代已快来临了"。由先辈得到启示,我们一方面要警惕现今世界上打着"全球化"旗号而实行经济沙文主义、政治霸权主义、文化霸权主义;另一方面要克服狭隘的民族主义,以开放的心态欢迎和促进全球文化共享的真正的全球化。  相似文献   

9.
北宋时期,茶已成为居家必备之物,茶饮之风广泛流行。茶与社会生活有着诸多联系,出现了不少与茶相关的社会现象和习俗。宋人留下的众多茶诗,是我们了解宋人茶俗的重要窗口。苏轼的茶诗,具体而形象地反映了以茶待客、以茶赠友、以茶孝亲、以茶赐臣、以茶为乐等宋代茶俗茶情。挖掘苏轼茶诗中的宋代茶俗及其蕴涵的文化意蕴,具有较高的文学和民俗学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10.
当代大学生审美意识的变迁及其原因:价值观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艺术观念的解放、社会转型、中西文化撞击的背景下,当代大学生的审美意识也历经了雅—俗—酷三个阶段。这一变迁自然有其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和艺术的原因,但是价值观才是根本动因,正好与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正—反—合三个阶段相吻合。这一研究对于德育审美艺术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梅文化在宋代昌盛是雅文化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梅象征着高人雅士的内在品质与外在风韵,得到宋代士人的青睐,并融合于士人的日常生活情趣之中,体现了宋代文人在审美追求上的嗜"雅"风尚。  相似文献   

12.
程艳斐 《农业考古》2021,(2):150-153
茶与竹子,同是中国人从古至今在日常生活中几乎须臾不可或缺的物品,也各自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形成了风格独具的文化形态。茶是特殊的,茶无限地丰富着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同样,竹子在千百年的时间里深深滋养着中国人尤其是文人的心灵,在古代文人眼中,竹子俨然成了一种高雅的象征。在茶的世界里,竹的影子几乎无处不在。一部古典茶文化,常常是茶竹交相辉映。  相似文献   

13.
《明诗话》传本罕见,甚为宝贵。辑本采辑诗家130余条。所录诗作有的是苏之琨在游历探访中随手采集而得的,为诗人遗落乡间郊野之作,所以苏氏有拾遗补缺之功。苏氏录诗崇尚高格,钟爱淡雅,倡导“性情”,重视“意似”,对“雅”、“郑”诗风演变也有自己的见解。但《明诗话》也有明显缺陷,诗歌理论探究不深,所录诗歌涉及面比较窄,还有徇私之嫌。  相似文献   

14.
图书馆应为国家文化安全加把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我们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文化渗透和冲击,居于社会文化中心地位的图书馆理应承担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使命,为国家文化安全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地方文献是重要的文化资源,地方文献的收藏、整理、再造,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承,也是推动地方文化建设、提升民众文化生活质量的必然要求。[方法/过程]概述上海图书馆“从武康路出发”的实践,总结地方文献资源和文旅融合的经验。对西北五省区省级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数据库进行调查,分析文献收藏特点和不足之处。[结果/结论]根据调研结果从加强地方文献资源的收集整理、深入挖掘地方文献资源、加大地方文献资源的宣传力度、开展广泛的合作等方面提出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16.
文化是立人之本,大学是立人之所,大学图书馆是高校文献信息传播中心,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是健康文化、高雅文化最有人气的重要场所。图书馆加强自身文化建设,实现文化育人,是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服务社会的重要地基,这是形势所趋,人心所向的必然趋势。文章从大学图书馆文化建设的内涵、高校图书馆在大学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发挥图书馆育人功能等几方面,提出了大学图书馆文化建设中在大学文化育人中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末以来的农村题材文学创作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困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想发挥文学的作用,作家必须深入农村生活,调整创作思路,把农村鲜活的社会生活及农民的精神面貌以全新的理念、崭新的样式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8.
通过文献资料、逻辑演绎、综合分析等方法考察了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当前发展面临的深层问题;剖析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底蕴。探讨了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多样性、价值多元化给民族传统体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旨在寻求民族传统体育特色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