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复合酶法提取黑木耳多糖方法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优化黑木耳多糖酶法提取的工艺条件.[方法]采用复合酶法提取木耳多糖,以多糖的提取率为指标,考察了酶解温度、酶解溶液pH、浸提料液比以及酶解时间对黑木耳多糖提取效率的影响,并采用TLC薄层色谱层析法分析提取出的黑木耳多糖的成分.[结果]试验确定了复合酶酶解提取黑木耳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浸提料液比1:40 g/ml,酶解溶液pH7.0,酶解温度40℃,酶解时间3.0h.在此条件下,黑木耳多糖的提取率为4.353%,所含有的单糖为D-葡萄糖.[结论]研究可为黑木耳多糖的提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响应面法优化酶提取蛹虫草培养基中虫草多糖的条件。[方法]测定蛹虫草培养基成分,并用酶法提取培养基中虫草多糖,对其提取条件进行单因素试验,筛选出最佳水解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响应面法优化温度、pH、酶加量和料液比等4个因素,并对试验结果进行数学模拟和预测,优化各因素水平,探讨因素间的交互作用。[结果]提取培养基中虫草多糖的最佳水解酶确定为酸性蛋白酶,其提取虫草多糖的最优条件为:温度39.89℃,pH3.12,酶加量2.39%,料液比1∶75.78,水解时间4h,在该条件下预测的多糖得率为10.11%。按该最佳条件进行验证试验,提取的多糖平均得率为9.96%,表明所得最佳提取条件比较可靠。[结论]该试验优化了蛹虫草培养基多糖的提取条件,对蛹虫草培养基的利用及虫草多糖的生产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3.
安冬  朱蓓薇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5):12666-12668,12670
[目的]通过响应面法优化酶提取蛹虫草培养基中虫草多糖的条件。[方法]测定蛹虫草培养基成分,并用酶法提取培养基中虫草多糖,对其提取条件进行单因素试验,筛选出最佳水解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响应面法优化温度、pH、酶加量和料液比等4个因素,并对试验结果进行数学模拟和预测,优化各因素水平,探讨因素间的交互作用。[结果]提取培养基中虫草多糖的最佳水解酶确定为酸性蛋白酶,其提取虫草多糖的最优条件为:温度39.89℃,pH 3.12,酶加量2.39%,料液比1∶75.78,水解时间4 h,在该条件下预测的多糖得率为10.11%。按该最佳条件进行验证试验,提取的多糖平均得率为9.96%,表明所得最佳提取条件比较可靠。[结论]该试验优化了蛹虫草培养基多糖的提取条件,对蛹虫草培养基的利用及虫草多糖的生产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优化微波协同复合酶法提取甘孜虎掌菌多糖的工艺条件,为提高虎掌菌多糖提取率提供新的工艺技术.[方法]以甘孜虎掌菌为试验材料、多糖提取率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及响应面法优化微波协同复合酶法提取甘孜虎掌菌多糖的工艺条件.[结果]影响微波协同复合酶法提取甘孜虎掌菌多糖的因素顺序为:复合酶用量>酶解温度>微波功率>微波时间,复合酶用量和酶解温度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极显著(P<0.01),酶解温度与微波时间两因素交互作用影响显著(P<0.05),其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纤维素酶与木瓜蛋白酶的复合酶质量比1∶1、复合酶用量0.70%、pH 5.0、酶解温度51℃、微波时间4.3min、微波功率550 W,在此条件下的虎掌菌多糖提取率为16.09%,与模型预测值16.2537%的相对误差为1.02%,误差较小.[结论]建立的模型对甘孜虎掌菌多糖具有较好的预测作用,优化的工艺参数可用于实际生产.  相似文献   

5.
陈燕  李世刚  刘朝霞  周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457-11459
采用纤维素酶法提取资木瓜多糖,以资木瓜多糖得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影响多糖提取的因素(酶用量、pH值、酶解时间、酶解温度)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酶解温度对资木瓜多糖提取率的影响最大,其次为酶用量和pH值,酶解时间的影响较小。纤维素酶法提取资木瓜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酶用量1.5%,提取温度55℃,提取时间2.0h,pH值4.0;此条件下资木瓜多糖的产率为9.24%。  相似文献   

6.
响应面法优化酶法提取油茶籽饼粕多糖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油茶籽饼粕多糖的提取率。[方法]以榨油后的油茶籽饼粕为原料,利用酶水解与传统热水浸提相结合的方法提取油茶籽饼粕多糖。考察了中性蛋白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及果胶酶对油茶籽饼粕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对提取工艺中酶解温度、酶解时间、酶添加量分别进行单因素试验,在此基础上利用3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法优化工艺参数。[结果]中性蛋白酶法提取油茶籽饼粕多糖的酶解最佳工艺条件为酶解温度40℃、酶解时间120 min、加酶量2.0%,此工艺条件下粗多糖得率为15.66%,是优化前得率7.65%的2.05倍。[结论]该方法提取率高,是一种有效的油茶籽饼粕多糖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7.
纤维素酶法提取山药多糖的工艺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响应面法优化了纤维素酶法提取山药(Dioscorea opposita Thunb)多糖的工艺条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提取时间、提取温度、pH 3个因素进行优化,建立了山药多糖提取率的二次回归方程,通过响应面分析及岭嵴分析得到最优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20 (m/V,g∶mL),加酶量12 U/g,提取温度42℃、提取时间163.5 min,pH 4.09,该条件下山药多糖的提取率为6.082%.  相似文献   

8.
以平菇子实体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联合酶法,通过单因素及响应面试验设计对平菇多糖提取工艺进行优化优化,考察液固比、酶解温度、酶解pH值和超声时间四个因素对平菇多糖提取率的影响。经研究得出,平菇多糖最优提取工艺为:液固比22∶1、每处理温度60℃、酶解pH7.0、超声时间65 min,在此工艺条件下平菇提取率85.68%,理论预测值为85.73%,相对误差0.06%,理论值与实际值相近,说明该工艺可行,希望对平菇多糖标准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高茯苓中水溶性多糖的提取率,寻求最优的提取条件。[方法]利用均匀设计试验对微波辅助酶法提取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优化。[结果]确定了微渡辅助酶法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微波提取时间17 min、功率550 W、固液比1∶30、提取次数2次、酶解温度60℃、酶解时间120 min、加酶量0.5%、pH值6.0,在此条件下,茯苓水溶性粗多糖的提取率为3.58%。[结论]微波辅助酶法为茯苓水溶性多糖提取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究平菇多糖的提取工艺,本试验选用甘露聚糖酶、木瓜蛋白酶、纤维素酶作为提取平菇多糖的复合酶,通过正交设计试验优化复合酶用量,采用响应面优化法考察液料比、酶解温度、酶解时间、pH值四个因素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复合酶的最佳用量分别为甘露聚糖酶400 U/g,木瓜蛋白酶240 U/g,纤维素酶600 U/g,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液料比21∶1 (mL/g),酶解温度52.0℃,酶解时间3.1 h,pH值5.7验证试验,多糖提取率为5.90%,纯度60.91%;相比之下,热水浸提法多糖提取率为5.72%,纯度59.71%。因此,复合酶法提取可作为一种平菇多糖适宜的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11.
复合酶提取灵芝多糖工艺及其抗氧化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获得复合酶提取灵芝多糖的最佳工艺,探讨灵芝多糖的体外抗氧化能力。[方法]以多糖提取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对复合酶用量配比、酶解条件进行优化;采用清除1,1-二苯基苦基苯肼(DPPH)自由基模型评价灵芝多糖的体外抗氧化能力。[结果]复合酶提取优于单酶提取,酶用量最佳配比为纤维素酶1.5%、木瓜蛋白酶0.8%、菠萝蛋白酶3.5%(质量分数,相对于底物浓度);最佳酶解条件为pH5.5,温度50℃、酶解时间为100 min。复合酶提取的灵芝多糖具有良好的清除DPPH自由基作用,其清除能力优于水提灵芝多糖(P〈0.01),且在浓度0.8~4.8 mg/ml范围内,其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随浓度增大而增大。[结论]该研究为灵芝多糖的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响应面法优化水酶法提取碧根果油的工艺。[方法]以碧根果为原料,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料液比、酶添加量和pH为响应因子,采用3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分析,建立数学模型,并得出水酶法提取碧根果油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确定水酶法提取碧根果油的最佳工艺参数如下:烘烤温度120℃,料液比1∶8(g∶m L)、碱性蛋白酶添加量2.05%、pH 12.15,酶解时间1.5 h,在此条件下碧根果油实际提取率为82.24%,与模型预测值相一致。[结论]该研究可为碧根果的综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纤维素酶预处理提取葛渣异黄酮的条件进行优化。【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研究纤维素酶量、酶解温度、pH值和酶解时间对异黄酮得率的影响,优化提取条件。【结果】建立了纤维素酶量、酶解温度、pH值、酶解时间与异黄酮得率之间的回归模型,得到纤维素酶预处理的最佳条件:纤维素酶用量11mg(以5g葛渣计),酶解温度51℃,pH 5.0,酶解时间2.3h,异黄酮得率可达12.34mg/g,比传统醇提法得率提高57%。【结论】纤维素酶预处理提取葛渣异黄酮效果较好,异黄酮得率较高。  相似文献   

14.
优选黄柏多糖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采用超声波技术辅助提取黄柏多糖。[方法]通过正交设计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考察因素为提取温度、提取时间、pH值和次数。[结果]影响黄柏多糖提取的主要因素是提取次数,优选方案为温度95℃、时间25 m in、pH 9、提取3次。[结论]该方法简单、高效,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和稳定性,重现性好,是提取黄柏多糖的一个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cellulase dosage, enzymolysis time, pH and enzymolysis temperature on procyanidin extraction rate by single factor experiment, with tartary buckwheat shell as an experimental material.Main process parameters were optimized to obtain a regression model by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The results of variance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 regression model reflec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uckwheat shell procyanidin extraction rate with enzyme dosage, enzymolysis time, pH and enzymolysis temperature; and the optimal process parameters were enzyme dosage of 6.5 mg/g, enzymolysis time of 1.5 h, pH at 4.7 and enzymolysis temperature at 46 ℃. Three parallel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under these process parameters. In practice, the highest procyanidin extraction rate was 6.78 g/100 g. The relative error between the predicted value of regression model and the actual value was 1.3%. The regression equation fitted the real situation better.  相似文献   

16.
[目的]优化山药多糖的提取工艺,并测定其抗氧化活性。[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用正交试验优化山药多糖的提取工艺,并对不同蛋白质结合程度的山药多糖羟自由基清除率进行测定。[结果]山药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提取温度为60℃,提取时间为3.0 h,料液比为1∶8,pH值为8,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山药多糖的平均提取率为15.1%;经蛋白酶水解脱蛋白后的山药多糖抗氧化活性最高,其次为Sevage法脱蛋白处理后的山药多糖,而未经处理的山药多糖液抗氧化活性最低。[结论]该研究优化了山药多糖的提取工艺,为山药多糖的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房健  邢晓平  陈洪兴  崔刚  刘汉文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552-15554
[目的]优化水提醇沉法提取芦根(Rhizoma Phragmitis)多糖的工艺。[方法]探讨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液料比和提取次数对芦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此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方法,研究各自变量及其交互作用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并对其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芦根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82℃,提取时间155min,料液比19∶1(W/V),提取2次。在此最优工艺条件下,多糖得率较高达1.226%。[结论]该研究可为芦根多糖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8.
[目的]优选杜仲叶粉中绿原酸的最佳提取方法和提取工艺,为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方法]用酶解和超声相结合的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设计法对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选。[结果]单因素试验结果得出,在溶剂pH值为4.5,酶加入量为0.6%,酶解温度为40℃,料液比为1∶10,超声时间为30 min,绿原酸提取得率最大。在此基础上进行的正交试验结果显示,绿原酸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溶剂pH值为5.0,酶解温度为40℃,料液比为1∶10,超声时间为30 min,在此最佳条件下绿原酸提取得率可达3.05%。从与酶法和超声波法的比较试验得出,绿原酸提取得率比酶解高出5.54%,比超声波提取高出16.68%。[结论]采用酶解与超声波结合的方法,先让酶作用后,有利于超声波的进一步作用,促进绿原酸的释放,提取效果远远超过酶法和超声波法。  相似文献   

19.
黑木耳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韩秋菊  李薇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237-17238,17267
[目的]研究乙醇浸提法提取黑木耳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检测料液比、乙醇浓度、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对黑木耳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得率的影响。[结果]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7,乙醇浓度80%,提取时间6h,提取温度50℃,在该工艺条件下提取率达到0.43%。[结论]该工艺条件下提取率较高,适于提取黑木耳中黄酮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