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与人体健康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综述微量元素硒的生物学功能,阐明陕西省汉阴县富硒食品的发展现状和前景.  相似文献   

2.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和营养素,具有重要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基于此,富硒食品产业飞速发展,人体硒摄入量、食品硒限量及其质量标准逐步完善。通过阐述硒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分析我国富硒食品的质量标准现状,探讨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富硒魔芋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魔芋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好的富含可溶性膳食纤维的食品之一,富硒魔芋中富含微量元素硒,是人体补硒的天然载体。综述了富硒魔芋的生理作用、生产加工及其广阔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4.
正记者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获悉,该院技术生物所吴正岩研究员课题组近期研制出一种碳基控释硒肥,可有效提高硒元素利用效率,为功能农业和保健食品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效技术供给。硒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有明显的抗癌防癌作用。食用富硒农产品是人体补硒的好途径,为了获得富硒农产品,通常采取施用硒肥的方式。吴正岩研究员  相似文献   

5.
近年报道,硒是人体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成分;此酶可降低脂质过氧化物积累,能阻止和中断体内发生过氧化作用,保护生物膜。硒能促人体的细胞膜上的Na—K—ATP酶和5—苷—核苷酸酶的活性,直接影响人体K、Na、Ca离子代谢与核酸的代谢。硒能刺激免疫蛋白和抗体的生成。因而硒已被确认为人体必要的微量元素,而且是有利于健康和防治疾病的保健微  相似文献   

6.
顾谦 《茶业通报》1995,17(2):22-24
研究开发天然富硒茶顾谦(安徽农业大学茶业系)硒元素是瑞典科学家贝来利乌斯和柏齐济阿斯在1817年发现的。早期硒被认为对人体有害元素,1957年美国Scnuarz发现硒是动物的必需元素,1978年联合卫生组织正式宣布"硒为人体之必须微量元素"之后,才确...  相似文献   

7.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通过土壤和植物叶面施硒可以提高谷物的含硒量,是一种有效的作物补硒方法。主要围绕种植基地、品种选择、大田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几个方面,详细介绍了生产富硒米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8.
硒是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对人类健康有着重要意义。全球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处在缺硒状态,因此补硒问题亟待解决。目前,富硒食品还非常少,远不能满足人们对补硒的需求。依托人类对硒元素的认识过程,分别阐述硒在自然界的存在状态、硒对人体的生理作用和功能,以及富硒食品的加工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而探讨富硒食品的发展方向和趋势,为富硒食品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随着硒与人体生命关系研究的进展,证实硒是人体生命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我国第二个高硒区的发现,对富含硒素的紫阳茶的研究工作已逐步引起人们的重视,并已有关于紫阳茶含硒量及品质方面的调查报道。1987年在省科委及国内茶学界、营养学界、医学界的大力支持下,又系统地分析测定了紫阳富硒茶的营养成份。  相似文献   

10.
富硒黑大麦的培育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世界上有 40多个国家和地区缺硒 ,中国约有 2 / 3的地区属国际上公认的缺硒地区 ,其中近 1/ 3又为严重缺硒地区。自 2 0世纪 70年代明确硒为人及动物必需的微量元素以来 ,有关专家对硒与人体健康进行了大量研究 ,结果表明 ,硒在人体组织内的含量虽少 ,但它对人体健康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 ,开发利用硒资源 ,加强富硒食物生产 ,不但具有重要的商业与经济价值 ,更重要的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历经 7年研究 ,选育出黑色、早熟、高秆、适应性强的二棱皮大麦新品种蒙黑一号。经化验 ,其微量元素钙、锌、镁、铜、铁含量均高于黄色大麦付 8,特别…  相似文献   

11.
土壤硒形态及其相互转化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天然富硒农产品的生产及加工成为研究热点。决定植物硒含量的主要因素为土壤有效形态硒含量,因此了解土壤硒形态及转化关系,寻找提高硒有效性方法尤为重要。笔者通过对国内外硒研究文献的整理和分析,对土壤硒形态的分类、土壤硒形态间的转化及提高土壤硒有效性的因素等进行深入分析。了解土壤硒化学形态和浸提形态及其关系,进一步研究不同形态间转化的驱动因子,寻找提高富硒区土壤硒有效性的方法。结合不同富硒区域土壤及作物特点,采取不同的硒素活化方法,为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更多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利用潍坊市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青州市)取得的大量数据,绘制了硒元素地球化学图,在硒元素高值区布设了100件表层土壤样品和5条垂直土壤剖面样品,研究青州市典型地区土壤硒元素特征。结果表明:表层土壤样品硒含量平均值为0.28 mg/kg,硒元素有效度为1.76%~14.21%,平均为5.70%。pH与全量硒呈一定程度的负相关,与水溶态硒呈正相关;磷、氮、有机质、镉与全量硒、水溶态硒呈正相关;全量硒与铅、锌、镍、砷、汞也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表层土壤中硒元素强有机结合态(38.22%)>残渣态(34.82%)>腐殖酸结合态(21.05%)>碳酸盐结合态(3.20%)>离子交换态(1.54%)>水溶态(1.00%)>铁锰氧化物结合态(0.17%)。研究区硒的富集与有机质关系非常密切,垂向上表现为上高下低的表聚型。  相似文献   

13.
小麦富硒生产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通过国家发明专利产品——富硒增产素(ZL96107830.8)在小麦上的应用,生产出人类理想的天然富硒小麦,进而加工成品种多样的天然富硒保健食品,使硒进入食物链,实现安全、方便、经济地给人体补硒,将从根本上解决人畜缺硒状况,从而提高中华民族的健康水平,造福人类,实属一项绿色保健型农业新技术。为了生产富硒小麦,笔者以叶面喷施的方式在小麦拔节期、灌浆初期和灌浆中期喷施硒液肥,探索硒液肥对小麦籽粒硒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籽粒中硒含量高于对照3倍左右。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微量元素硒对板栗籽实养分含量变化的影响,提升板栗的营养价值,筛选出高效的硒肥施用技术培育富硒板栗。用含硒量138 mg/kg的生物有机肥,按施肥量设置0.0(CK)、1.5、2.5、3.5、4.5 kg/株5个处理,根施板栗结果树,对林分土壤、叶片、板栗籽实硒含量及栗实主要成分进行检测,研究硒含量变化及栗实硒与其它养分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土壤、叶片中的硒含量随硒肥用量的增大和年份的积累呈递增趋势;硒元素能以代谢的方式进入到栗实中,并随着土壤、叶片中硒的积累,促进硒向栗实的转移;板栗籽实硒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同时硒的摄入也促进了栗实对其它营养成分的吸收。试验第四年,处理3栗实含硒量最高,达到0.539 mg/kg,可溶性糖、蛋白质、淀粉含量分别达到了9.673、4.817、 40.707 g/100g,均显著高于其它处理。由此可见,正确使用含硒生物有机肥,全面改善了板栗品质,提高了板栗附加值,同时食用健康的富硒产品,也将为人们提供一种健康的补硒方式。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两种不同外源硒施用对‘富源4号’水稻抗氧化酶活性、产量及其体内硒含量的影响,明确最佳的施硒方式,为富硒农产品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在宁夏低硒区(永宁县),以‘富源4号’水稻为试验材料,利用富硒微肥胶囊作土壤基施,螯合硒叶面肥结合在水稻关键生育时期作叶面喷施,采用数理统计等方法,比较分析不同外源施硒对水稻抗氧化酶活性、产量及其体内硒含量的变化规律。在水稻不同生长时期,水稻叶片MDA、POD活性分别比对照提高41.17%和35.98%,且螯合硒叶面肥处理与其他处理相比均有显著差异;叶片SOD活性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各处理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且T3处理提高91.71%;不同施硒处理均提高了茎秆、叶片和大米全硒含量,大米有机硒含量约占到大米全硒含量的62.11%~80.96%,方差分析后与对照差异显著,且喷施效果好于基施。低硒区采用外源硒补给方式进行植物体内硒的富集有一定的效果,其中叶面喷施硒肥的效果要好于富硒微肥胶囊的结果,且缺硒区外源硒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水稻产量,同时能够增加提高水稻叶片及稻米中的全硒含量。  相似文献   

16.
通过在土壤中添加不同浓度外源硒,了解硒对魔芋生长的影响,以及在魔芋生长的不同时期硒在不同器官中的吸收分布情况。试验选用杂交品种‘安魔128’芋鞭作为供试材料,采用盆栽的方式,通过在魔芋根部浇灌不同浓度的亚硒酸钠水溶液,测定各器官在不同生育时期的硒含量。结果发现:(1)在魔芋展叶期,随着硒浓度的增加,各器官硒含量均逐渐增加,表现为球茎>叶柄>叶片。(2)在球茎膨大期,各器官硒含量在不同硒浓度下达到最大值;当硒浓度超过16 mg/kg时,叶片及球茎中硒含量均显著降低,表明高硒处理对植株的生长发育造成了影响。(3)随着硒浓度的增加,叶片、叶柄及球茎中的硒含量均呈现先富集后减少的趋势,在硒浓度为16 mg/kg时达到最大;随着魔芋生长至成熟,叶片及叶柄硒含量均有向球茎转移的趋势。(4)不同生育时期叶片中硒含量是相互影响的,叶柄中硒含量最终由其他途径转移而来,且硒有从其他器官向球茎中转移的趋势。因此,我们认为适于魔芋生长发育及各器官硒含量积累的最适硒浓度范围为≤16 mg/kg,且在魔芋不同生育时期各器官中硒含量之间相互影响和转移。  相似文献   

17.
外源硒对苦荞生长发育及子粒硒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外源硒对苦荞生长发育及子粒硒含量的影响,在开花期对大田苦荞喷施不同浓度亚硒酸钠(0、2.5、5.0、10.0和20.0mg/L),分析在喷硒后5、10、15和35d地上部干生物量和鲜生物量、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产量及子粒硒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在Se1(2.5mg/L)水平下外源硒能够显著提高苦荞地上部干和鲜生物量、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2)在Se2(5.0mg/L)水平下能够显著提高苦荞产量,与对照相比,增幅为13.49%;(3)施硒可以显著提高苦荞子粒硒含量,子粒硒含量随喷施硒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增幅为0.8%~4.2%。综上,适量外源硒能够促进苦荞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及子粒硒含量。  相似文献   

18.
以黑豆为富硒载体,制备富硒黑豆芽,确定了一种硒含量测定方法和黑豆富硒的最佳工艺条件。通过浸泡和喷淋相结合的方式添加不同浓度的亚硒酸钠溶液,在黑豆发芽的过程中实现对硒元素的生物富集,采用极谱法分析测定黑豆中硒含量,并通过该方法优化黑豆富硒的最佳工艺。试验结果表明极谱法测定黑豆中硒含量标准偏差小,重复性好,是一种较好的硒含量测定方法,当亚硒酸钠浓度为20μg/mL、培养时间为48h时黑豆富硒效果最佳,制备出的富硒黑豆芽硒含量为15.44μg/100g。  相似文献   

19.
硒与重金属互作的植物根际过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归纳了根际环境中硒与重金属的相互作用及其机理,明确了根际土壤中硒和重金属的主要形态及其影响因素。探讨了根际微环境对硒与重金属的影响,并详细叙述了硒与重金属元素的直接互作,以及通过根表铁膜、土壤固相、Eh、pH、根际微生物、根系分泌物等因素发生的间接互作。分析了根际微域中引起硒或重金属形态转化及其含量变化的土壤理化因子,并在此基础上,指出未来硒与土壤重金属互作的研究可向根际微环境深入,建议结合色谱、高通量测序等技术研究根系分泌物、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等在硒与重金属互作过程中的作用。同时指出,将硒与重金属互作研究成果应用于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治理,既有助于拓展硒在农业生态环境中的应用领域,也为重金属污染农田的绿色修复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硒肥与钝化材料组配对土壤Cd钝化及稻米Cd消减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不同硒肥施用方式联合钝化材料对土壤镉钝化和稻米镉消减的效果,采用盆栽试验的方式,选用亚硒酸钠作为硒肥,钙镁磷肥和硅藻土作为钝化材料,设置基施硒肥+钙镁磷肥+硅藻土和叶面喷施硒肥+钙镁磷肥+硅藻土2种方式,研究其不同用量对镉污染酸性稻田土壤修复与安全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用量的增加,稻米产量增加,基施硒肥产量略高于叶面喷施硒肥,产量差为 2.115 g/pot,与对照(CK)相比,基施0.28%钙镁磷肥+0.12%硅藻土+0.004‰硒(T3)能够提高1.68倍的稻米产量;随着施用量的增加,pH升高,有效Cd降低,有机质与CEC变化不大;基施硒肥与叶面喷施硒肥处理对土壤pH、有机质与CEC差异不显著,但基施硒肥处理有效Cd含量略低于叶面喷施硒肥处理,T3对土壤Cd的钝化效果最佳;随着基施硒肥用量的增加,稻米Cd含量降低,随着叶面喷施硒肥用量的增加,稻米Cd含量先降低后升高,基施硒肥处理对稻米Cd的消减程度强于叶面喷施硒肥处理,相差 0.021 mg/kg,与对照(CK)相比,T3处理稻米Cd降低0.063 mg/kg。可见,硒对调控稻米镉累积具有重要作用,且基施硒肥强于叶面喷施。综上所述,基施0.28%钙镁磷肥+0.12%硅藻土+0.004‰硒对土壤Cd钝化与稻米Cd消减的效果最佳,值得在镉污染稻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