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长绒棉的合理密植,是增产增收的重要措施,但因内外因素的影响,常使一定自然和栽培条件下的合理密度表现为一变化范围。因此,研究不同密植情况各产量因子对产量构成作用的大小和方式,以便采用适宜的栽培措施,狠抓限制产量提高的主要因子,是夺取最佳产量的重要课题,也是本试验希望达到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水稻产量构成因素包括每平方米穴数,每穴穗数、每穗粒数、粒重,各因素是构成产量大小的相互矛盾的统一体,目标产量计划管理栽培模式就是根据高产要求、地块地力和选定的品种的特性,采取农技措施,使各产量构成因素达到目标,从而实现高产的栽培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3.
吉林省中部玉米公顷产12000kg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关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通过对吉林省中部玉米主产区1993~1996年7年的产量资料分析,明确了在公顷产7500~12000kg产量范围内不同产量水平的产量构成因素,以及产量构成因素与栽培措施、环境条件和品种特性的关系,为实现公顷产12000kg以上产量水平,找到了必须具备的产量构成因素、栽培措施和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4.
在日本,有关水稻诊断之类的书籍是比较多的,这都是将调查研究的成果整理成册供查阅参考备用的,但由于作者的经历与时代背景不同,这类书籍各具有其特色。 本书著者,东京大学农学部教授角田公正先生,早期曾培育出高产水稻品种“黎明”,尔后曾与当代著名的水稻专家松岛省三先生合作,为“水稻产量的形成及其应用”的研究作过不少贡献,特别是他们设计的水稻产量测定器更是受到欢迎。以后,角田先生虽从事农业教育工作,但仍然热心于水稻科研及生产实践。他作为一位科学家和教育家,本书就是他为培养农业的后继者所努力的一部分。 著者自1980年以来,一直参与在湖南桃源开展的中日合作水稻栽培试验的筹划和指导工作。最近他将此书送我方的青年科技人员参考。已由有关同志译成中文,本刊将予以适当删减后分期陆续登出以飨读者。 这是一本颇具实用价值的技术性手册,全书分为:①生育、产量诊断问题。②秧田期的诊断、③本田期的诊断、④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预测、⑤产量诊断、⑥生育障害诊断,六大部分,其中主要内容是著者从事科研及教学工作中经验的系统总结,体现了日本当今水稻栽培上的科研新成果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5.
薏苡(Coix)作为我国最早栽培的作物品种,这一事实可从许多证据得到证考;甲骨文作为最早记载人类活动的文字之一,不仅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也最早记载了作物产量株的构成。文章通过大量文献资料对这一事实进行了判定及证考,推定出了甲骨文记载的作物产量公式的要素,即密度(穗数)、穗粒数、籽粒重(千粒重),是最早记载作物产量构成公式的三要素,鉴于篇幅所限,本文只讨论密度(株、穗数)之内容。  相似文献   

6.
吉89—45是我所以吉粳60号为母本,东北125为父本杂交育成的水稻新品种。采用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对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关系进行了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单位面积稳数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直接通径系数达1.1042,其次是每穗粒数,直接通径系数为0.7017。而饱满粒率和千粒重对产量的作用不大。因此,在栽培措施上保证穗数的前提下,力争大穗。对吉89—45产量构成因素影响最大的栽培措施首先是施氮量,其次是每穴插秧苗数,再次是穗肥比例。  相似文献   

7.
“秧好一半禾”,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很重视壮秧工作。但若问及“什么是壮秧”的问题时,明确地下一个定义恐怕是相当困难的。因为它包含了某些笼统的要素。然而可以明确地指出:培育的秧苗是否能适合于栽培法的要求,其产量或品质是否能够达到高产优质,以及对病虫害和灾害的抵抗能力是否强等,可以作为判断壮秧的尺度。 另外,最近由于使用插秧机之故,小苗栽培的普及是惊人的,在这种场合,小苗的素质,对于作为壮秧的基本要求来说(比手插的大苗)一点也没有变化。但小苗毕竟是小苗,它和成苗有某些不同的特性,因此,在实际诊断时,与大苗有若干不同的要  相似文献   

8.
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的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研究了不同类型品种在10.5~11.25 t.hm-2的目标产量下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关系,为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以在四川应用较多的超级稻品种和非超级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不同类型品种连续3年高产栽培条件下的产量表现,进而分析其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关系。研究表明:超级稻的产量与穗数、千粒重关系密切,同时,与穗粒数成显著负相关,与结实率成负相关,但未达显著水平。非超级稻品种的产量与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呈负相关,且与穗粒数、结实率呈显著负相关。明确不同类型品种的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关系,可以制订合理的高产栽培技术措施,充分发挥超级稻的产量潜力,实现水稻大面积稳产高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胡世勇  何敏 《河南农业》2016,(29):23-24
改进栽培技术,改良品种,改善种植土壤环境,是提高水稻产量、实现水稻高产的主要途径.单一应用优良、高产品种,可以使水稻产量增加19.33%左右;单一改进栽培技术,可以使水稻产量增加10.06%左右;单一改善种植环境,可以使水稻产量增加7.17%左右;3种措施配套结合应用,可以使水稻产量增加41.11%左右.为了实现水稻的高产更高产,就需要三者协调统一、相互配套、优势互补、共同作用.基于此,从品种、栽培方式及肥料运筹三方面探讨如何提高水稻产量,并分析实现水稻高产的途径,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皖油9号产量结构与高产栽培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分析了皖油9号在不同产量水平下的产量构成因素之间差异及其相互关系,以及这些构成因素对产量的作用大小。提出了获得皖油9号高产的主攻目标和具体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11.
于2015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水稻叶龄诊断调控节水灌溉技术措施对寒区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性状的影响,采用叶龄诊断调控节水灌溉技术与常规施肥技术相比较,考察水稻叶龄诊断调控节水灌溉技术处理对水稻生育期植株生长发育性状、产量构成因子、产量和水分利用率相关指标,揭示了水稻叶龄诊断调控节水灌溉技术对水稻生产栽培过程中植株性状的影响,以期为灌溉水减量和水稻高产高效的应用技术提供依托。  相似文献   

12.
对多年生不修剪的大欧李树单株结果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株丛内结果枝多少是产量构成的基本因素;发现了株丛内基生果枝和侧生果枝的多少随树龄的变化而不同,4年生以上树的基生果枝减少,侧生果枝增多,并且逐渐成为株丛内的主要结果枝;果枝结果的多少是单株产量的保证。发现了节位座果数是果枝结果多少的主要构成因素之一。调查表明果枝粗度大、节位座果高、果枝长度大的株产量就高,它们是构成果枝产量的3个重要组成部分。这多个部分之间是可以通过修剪转化的。基生果枝生长势强,平均座果高。侧生果枝生长势弱,平均座果率低。提出了提高果枝座果数和提高株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强筋小麦扬麦29产量和籽粒品质对栽培措施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强筋小麦扬麦29为研究对象,采取田间裂区试验,研究播期、播种密度和施氮量等栽培措施对其产量、产量构成要素和品质的影响,探究扬麦29的最优高产优质栽培措施.结果表明,播期、播种密度和施氮量均对扬麦29的产量具有显著影响;其产量构成要素对播期均有显著响应,对播种密度和施氮量均无显著响应;千粒质量是其产量形成的关键因子;扬...  相似文献   

14.
采用直线相关和通径分析方法,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三要素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三要素对产量的作用以亩穗数量大,穗粒数次之,千粒重量小。据此结果并结合本区实际,提出了沿海地区小麦高产栽培途径及相应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江苏省沛县2003-2010年8年间的小麦品种试验和高产示范田68份产量及产量结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研究苏北地区小麦创高产主攻方向,并结合生产实践经验,总结该地区小麦创高产栽培策略。研究结果表明,江苏淮北地区小麦高产田的产量构成特点为具有较高的群体总穗数;超高产田的产量构成特点是群体总穗数适当,且较高,粒重和穗粒数均处于较高水平。苏北地区小麦创高产的栽培策略是:提高群体成穗率和千粒重。而穗数受栽培条件的影响最大,粒重受气候因素的影响较大,因此高产田创建主要依靠栽培措施的优化,超高产田的创建则需要栽培措施与气候条件的配合。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泸优明占作机收再生稻产量与构成因子间的关联,对其产量与构成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头季稻产量构成主要因子与产量之间均呈正相关,有效穗数对产量影响最大,穗粒数对产量影响次之,结实率和千粒重对产量的影响较小,再生季产量构成因子与产量之间也均呈正相关,有效穗数对产量影响最大,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对产量的影响较小。头季稻和再生季在栽培措施上要确保足够有效穗,适度增穗粒,提高结实率和籽粒饱满度,以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7.
以河南省大面积种植和新近培育的14个超高产小麦品种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超高产小麦品种产量构成因素,分析了不同小麦品种的增产途径。试验结果显示不同超高产小麦品种的产量构成因素存在较大差异性,其中大穗小麦品种的穗粒数较多,但千粒重相对较低,杂交小麦品种杂麦3号的穗粒数和穗数较多,因而产量较高。通过对上述小麦品种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性进行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产量构成因素的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和产量相关项均呈现正相关,大小顺序为穗粒、千粒重、穗粒数。由于不同小麦品种的产量构成因素不同,要想实现超高小麦增产,就需要采取不同的措施,有针对性的开展品种选育,完善相应栽培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8.
分析不同条件下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变化的程度和原因,有助于明确进一步发挥产量潜力的关键,以及正确选择品种和制定、运用栽培措施。本文根据1975—1977年部分研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对黑龙江省小麦高产栽培中如何处理产量构成各因素的关系提出初步看法。对三年中两个品种(克丰一号和墨他)不同亩穗数(28.2—50.6万)和不同栽培条  相似文献   

19.
小麦在渍害条件下,通过研究花后进行有机肥替代化肥对其产量、产量构成因素以及氮素吸收的影响,以期筛选出最适宜小麦的施肥配比.结果表明:有机肥替代化肥30%且进行追肥的处理4在渍害和正常环境下产量、产量构成因素等指标都起到了促进作用.其中,有机肥替代化肥50%且进行追肥的处理6也可以适用于渍害条件下小麦的生长,但没有处理4的效果突出.试验确定了2种环境下最适宜小麦生长的有机肥与化肥配施比例,为小麦的抗渍害栽培和肥料的合理配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对金优463在赣中北作双季早稻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相关和通径分析表明,穗数/hm2对产量的直接作用和净作用最大,每穗粒数紧次之。当穗数少于36×105/hm2和产量在7 200 kg/hm2以下时,增穗是增产的关键;当穗数多于39×105/hm2和产量在7 500 kg/hm2以上时,关键是提高粒数/穗。还提出了金优463高产的穗粒结构及其栽培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