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福建省水产厅于1987年12月27日在东山县主持召开日本对虾人工越冬促熟及育苗技术鉴定会,通过了技术鉴定。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日本对虾人工越冬促熟及育苗技术研究的成功,填补了我国在这成面的一个空白,居于国内先进水平;促熟和育苗工艺方面,方法简便有效,易于推广。本试验研究方功,为我国的对虾养殖业增加了一个新的养殖品种,这对于今后开展日本对虾人工养殖和出口创汇,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日本对虾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和养殖效益逐年提高,日本对虾养殖已成为沿海新的养殖业亮点,同时也带动了日本对虾人工育苗生产的快速发展,育苗的厂家和规模不断增加,育苗技术有了新的突破,出苗量大幅度提高.然而,由诸多因素导致的日本对虾育苗产量不稳定,严重影响了育苗单位的经济效益和日本对虾养殖业的发展.笔者根据近年的实践,同时借鉴了他人的一些做法,将提高日本对虾人工育苗产量的有关技术措施总结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林红军 《水产养殖》2009,30(3):33-34
近年来,随着日本对虾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和养殖效益逐年提高,已成为沿海地区新的养殖业亮点,同时也带动了日本对虾人工育苗生产的快速发展,育苗的厂家和规模不断增加,育苗技术有了新的突破,出苗量大幅度提高。然而,诸多因素导致的日本对虾育苗产量不稳定,严重影响了经济效益和养殖业的发展。笔者根据近年的实践,同时借鉴了他人的一些做法,将提高日本对虾人工育苗产量的有关技术措施总结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我国鲍的养殖技术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人工育苗技术的突破,为鲍大规模养殖生产提供了行之有效的途径,进而掀起了鲍人工养殖的高潮,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养殖环境的日趋恶化,导致鲍病害频发、种质严重下降,  相似文献   

5.
世界海参养殖以刺参(温带种)和糙刺参(热带种)为主,中国、日本、韩国等国主要养殖刺参.我国60年代刺参育苗成功,70年代利用天然海域投放参苗人工增殖,80年代大水体高密度刺参人工育苗.  相似文献   

6.
刺参人工育苗及养殖技术的进步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隋锡林 《水产科学》2004,23(9):29-31
我国仿刺参(常用名刺参)(Apostichopusjaponi cusLiao)人工育苗技术的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有了突破性的进展,确立了工厂化人工育苗的工艺。随后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刺参人工育苗及养殖技术有了较大的进展,极大地推动了该项产业的快速发展。近年,大连  相似文献   

7.
大黄鱼人工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黄鱼属于石首鱼科黄鱼属,俗称黄花鱼,为我国特有的地方性养殖品种,是传统四大经济鱼类之一.目前,大黄鱼人工育苗主要集中在闽东地区,对于大黄鱼仔、稚、幼鱼培育技术尚未见报道.本文对大黄鱼育苗技术进行了生产性总结,旨在为石首鱼科鱼类的人工育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1933年,藤永元作博士开创了日本对虾(Penaeus japonicus Bate)人工育苗生产的研究,大约经过30年的长期探索,终于在1963年生产出l,500万尾20日龄的仔虾幼体。同时,在宫村光武,橘高二郎,茂野邦彦等人的参与之下,共同研究出对虾Penaeus商品生产的养殖技术。本文所报道的主要是基于上述学者们所做的工作,和濑户内海沿岸,  相似文献   

9.
海水池塘底充氧养殖三疣梭子蟹高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 Miers)是我国沿海重要的养殖经济蟹类。随着梭子蟹人工育苗技术的成熟,三疣梭子蟹已经进入了全人工养殖。2006年,浙江省象山县水产养殖技术推广站在梭子蟹苗种中间培育、梭子蟹多级分茬高产技术等课题成功的基础上,进行了池塘底充氧增氧养殖三疣梭子蟹高产试验,旨在提高池  相似文献   

10.
作为我国河蟹的北方产区,都已广泛地开展了河蟹的人工育苗和养殖生产。当前河亩养殖和人工育苗的发展具有以下几个有利条件。(1)市场:从80年代后期起,无论是成蟹、扣蟹还是蟹苗,其市场销售形势一直看好,价格席季节性上、下浮动外,始终很高,使养殖者有利可图,市场弓旧人们发展河亟养殖事业。(2)技术突破:无论是成亩养殖还是人工培育苗种,技术上都有重大突破,从坑塘养殖到稻田养殖,从工厂化人工育苗到上池育苗都能从事生产并取得成功,解决了生产的关键。(3)效益:由于有了广阔的市场和技术上的保证,养殖生产就有效益上的…  相似文献   

11.
《中国水产》2010,(1):37-40
<正>海水池塘底充氧增氧养殖三疣梭子蟹浙江省象山县水产养殖技术推广站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 Miers)是我国沿海重要的养殖经济蟹类。随着梭子蟹人工育苗技术的成熟,三  相似文献   

12.
硬壳蛤的生物学及养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硬壳蛤广泛分布于北美洲东海岸,是美国大西洋沿岸各州的重要经济双壳数。该种对温度和盐度适应性较广,适应多种底质生活。2000年,由美国引入大连,本文结合引入后对其人工育苗和养殖的初步研究,综述了硬壳蛤的生长、繁殖、幼体发育和生态习性等养殖生物学特性和硬壳蛤浮游幼体培养、中间育成及养殖技术等,为硬壳蛤在我国开展增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海湾扇贝属瓣鳃纲、珍珠贝目、扇贝科种类,又称大西洋内湾扇贝,原产美国东海岸。现主要在山东、辽宁、河北等地开展人工养殖,因其生长快,产量高,成为我国沿海主要养殖品种。目前虽工厂化养殖技术比较成熟,但实际生产中,仍有一些育苗单位育苗失败,笔者现将2012年海湾扇贝育苗生产记录整理出来供同行借鉴。  相似文献   

14.
河蟹人工养殖由于其周期短、见效快的特点,目前已成为我国广大农村,特别是苏、浙、皖、辽四省调整水产养殖结构,发展农村经济之重要产业。但河蟹养殖业时间不长,成功的经验和完备的技术尚未成型。根据多年调查,河蟹养殖中确实存在不少问题,且问题的种类很多,我现在就部分问题提几点看法,与大家共同探讨。一、河蟹人工育苗阶段的几个问题(一)室内育苗与室外“天然”育苗比较1.室内人工育苗尽管某些技术还存在一些问题,但大部分已基本掌握育苗技术关键。近几年来,育苗面积和产量不断增加和扩大,在某些沿海地区已成为农村中一特…  相似文献   

15.
青蛤大规格苗种培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永凯 《水产养殖》2007,28(4):26-26
青蛤为亚热带种,属帘哈科,肉味鲜美,蛋白含量高,还有药用价值,是我国沿海常见的经济贝类品种。新世纪以来随着青蛤工厂化育苗技术的成熟,青蛤的人工养殖得到迅猛的发展,目前已成为我国江苏、浙江沿海池塘的主要贝类养殖品种之一。但随着养殖面积的逐渐扩大,  相似文献   

16.
日本对虾近年来受白斑病毒病(WSSV)等危害非常严重,养殖成功率低。现国内日本对虾养殖主要与贝类、梭子蟹、鱼类等混养,大都为粗放粗养方式。为探索日本对虾精养高产技术,舟山市水产养殖病害防治院病害监测点长白养殖场在南美白对虾养殖连续多年获得高产的基础上,于2005年开展了日本对虾防病高产技术研究。通过改变旧有养殖模式,采取一系列综合防病措施,使日本对虾养殖平均单茬亩产达到316千克,亩产最高塘达到367千克的产量,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下面将试验研究情况总结如下:一、试验结果试验池8只,每只300米2,2005年5月30日放养虾苗,苗…  相似文献   

17.
<正> 时值日本国樱花盛开之际,我们受福建省华福公司和省水产局派遣到日本学习养鳗技术,同时还考察了养虾业和有关水产科研、生产和企业管理等方面。现对日本对虾养殖业试作介绍。在日本的虾类养殖,多为日本对虾(Penaeusjaponicus)。这种对虾的人工繁殖的研究始于1933年,1964年才正式较大规模地生产种苗,并从1967年进入人工育苗和养殖企业化发展阶段。目前育苗  相似文献   

18.
银鲳繁殖生物学及人工繁育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0,自引:8,他引:22  
银鲳是我国主要的经济鱼种之一,开展银鲳繁殖生物学的研究和人工育苗对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及海水养殖品种的结构调整、提高养殖效益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近年来国内外对银鲳生物学以及育苗等方面的研究内容,归纳了银鲳繁殖生物学及人工繁育技术研究的现状,并提出了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我国鲍养殖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对我国鲍养殖的主要种类、常见的养殖模式、人工育苗以及育种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就当前鲍增养殖面临的病害和种质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今后我国鲍增养殖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缢蛏从南方逐渐进入了北方,并成为北方滩涂养殖的一个新亮点。缢蛏全人工养殖是由室内人工育苗、室外越冬暂养和滩涂围网养成三个环节而构成的,现将每个生产环节的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一、缢蛏室内人工育苗技术1.育苗设施可利用扇贝、泥蚶等贝类育苗设施及供水、供气配套系统进行缢蛏人工育苗生产。2.亲贝选择进入9月份,缢蛏性腺逐渐成熟,此间选择滩质好、无污染、缢蛏肥满度高、性腺发育好的海区,定期定点取样检查其性腺发育情况。当确认性腺成熟时,挖取蛏种,经挑选、洗刷,入池进行催产。实验表明,缢蛏亲贝入池培养难度较大。因此,适时掌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