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黑木耳凝集素的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黑木耳为原料,采用磷酸缓冲液浸提,在料液比、浸提时间、浸提温度等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设计正交试验,以研究黑木耳凝集素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表明,以磷酸盐缓冲液为提取剂,料液比1 g∶15 m L,提取温度为30℃,提取时间为16 h条件下,黑木耳凝集素的凝集活性最高,达到0.742。  相似文献   

2.
发酵枣醋保健饮料最佳配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新郑灰枣发酵酿制的红枣发酵枣醋为主要原料,用复因素正交试验确定9个配方,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各配方进行了综合评价.确定红枣发酵枣醋饮料的最佳配方为600 mL水 300 mL枣醋 0.95 g蛋白糖 125 g蜂蜜 65 mL甘草浸提液.甘草的最佳浸提条件以料水质量比为1∶5,浸提时间为14 h为宜.  相似文献   

3.
为白凤菜总黄酮保健饮料的开发提供参考,采用水浸提法提取白凤菜中的总黄酮,以浸提液为主要原料,添加白砂糖、柠檬酸、抗坏血酸调制白凤菜保健饮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白凤菜总黄酮的水浸提工艺和白凤菜保健饮料的配方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白凤菜总黄酮的最佳浸提工艺为提取溶剂矿泉水,浸提温度100℃、料液比1∶6(g∶mL)、浸提时间2h和浸提2次,其总黄酮达2.682mg/g;饮料最佳配方为100mL饮料中添加浸提液50mL、柠檬酸0.05g、抗坏血酸0.03g和白砂糖10g,其感官评价得83.17分,总黄酮含量为19.8mg/100mL。  相似文献   

4.
复合酶法提取黑木耳多糖方法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优化黑木耳多糖酶法提取的工艺条件.[方法]采用复合酶法提取木耳多糖,以多糖的提取率为指标,考察了酶解温度、酶解溶液pH、浸提料液比以及酶解时间对黑木耳多糖提取效率的影响,并采用TLC薄层色谱层析法分析提取出的黑木耳多糖的成分.[结果]试验确定了复合酶酶解提取黑木耳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浸提料液比1:40 g/ml,酶解溶液pH7.0,酶解温度40℃,酶解时间3.0h.在此条件下,黑木耳多糖的提取率为4.353%,所含有的单糖为D-葡萄糖.[结论]研究可为黑木耳多糖的提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花饮料中沉淀成分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花饮料中化学沉淀的本质 ,寻求防止花饮料产生沉淀的方法和措施 ,试验对复合花饮料生产中所用的浸提液、多道过滤液及成品中可能导致沉淀的蛋白质、单宁、果胶及矿质元素等成分进行了跟踪分析。结果表明 ,引起花饮料产生沉淀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单宁和果胶 ,且蛋白质、单宁、果胶的沉淀具有明显相关性 ,而小分子有机物和矿物质不会引起花饮料产生沉淀 ;在浸提时加入 0 .15 g/ kg蛋白酶、0 .2 5 g/ kg果胶酶 ,可使蛋白质和果胶彻底分解 ;在浸提液中加入 0 .6 0 g/ kg聚乙烯吡咯烷酮可去除单宁 ,同时结合超滤可充分防止花饮料产生沉淀。  相似文献   

6.
邓庆华  赵志宇  张中振 《安徽农业科学》2012,(12):7380-7381,7384
[目的]探索黑木耳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并对其理化特性与抑菌活性进行研究。[方法]以黑木耳子实体为材料,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多糖的提取工艺,并研究多糖的理化特性及其对细菌、霉菌的抑菌活性。[结果]黑木耳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50,浸提温度90℃,浸提时间2.5 h;在该条件下,多糖得率为7.3%,多糖含量为77.81%。黑木耳多糖在水中可溶,其中含有醛糖、直链淀粉;对细菌的抑制作用较霉菌更为明显,对细菌、霉菌的最小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2.7、7.9 mm。[结论]该研究为黑木耳多糖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张元泽  郑剑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23):151-152
以桑叶为原料,通过对浸提时间、浸提温度、料液比、以及糖量、酸量的研究,获得桑叶茶饮料最佳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g∶100mL,浸提温度90℃,浸提时间0.5h,蔗糖添加量为4%,柠檬酸添加量为0.4%。  相似文献   

8.
潘娜  孙爱东  杨兰 《浙江农业科学》2010,1(5):1016-1019
采用枸杞、乌梅、菊花及绿茶为原料研制复合功能性茶饮料。研究原料的浸提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各种原料的最佳添加量范围,通过正交试验确定饮料的最佳配方。结果20%枸杞浸提液、30%乌梅浸提液、菊花浸提液与绿茶浸提液之比为2∶1、5.5%绵白糖、0.04%柠檬酸,制得的枸杞乌梅菊花茶饮料色泽鲜亮,风味适宜。  相似文献   

9.
干制花卉饮料最佳技术参数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玫瑰、茉莉干花花卉最佳浸提料水比、最佳浸提温度、最适pH值及玫瑰花饮料最佳配方。通过感官品评和理化指标的测定,筛选出花卉浸提液最佳技术参数。通过正交试验,确定玫瑰花饮料的最佳配方。结果表明,茉莉以1:70、玫瑰以1:90的料水比、pH在4~5.5范围内,50℃下浸提4h,得到较理想的花卉浸提液。玫瑰花饮料的最佳配方为:每100mL浸提液,添加白糖4%,蜂蜜3%,柠檬酸0.25%配制而成的饮料最佳。  相似文献   

10.
以浸提液中的总糖含量为指标,试验研究浸提工艺参数对黄芪多糖水提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黄芪颗粒粒度、浸提温度对黄芪多糖浸提效果影响显著,60~70℃浸提温度下的黄芪总糖含量最高,物料粒径<0.3mm(60目)时浸提液中的黄芪总糖含量>35 mg/mL;浸提60 min后浸提液中黄芪总糖含量达到平衡状态;液固比对黄芪多糖浸提效果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黑木耳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14个不同来源的黑木耳菌株进行了指纹图谱分析.在选用的15个ISSR引物中,有2条引物建立了14个菌株的指纹图谱,其能将所有供试菌株相互间区分开来,并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用NTSY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可将14个供试菌株分为2个类群.类群Ⅰ包括11个菌株.且其可进一步划分为3个亚类;类群Ⅱ包括3个菌株;其中"981"和丰收1号的遗传距离最近.  相似文献   

12.
黑木耳栽培品种筛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出适合黑河地区栽培的优质高产黑木耳(Auriculariaauricula)品种。[方法]对黑河地区广泛使用的9个黑木耳品种进行生产试验。[结果]丰收2号、黑林1号、黑林3号、916、158、伊耳多斤6个品种菌丝长势好、生长速度快;丰收2号、黑林1号、黑林3号、黑29、黑V15、916、黑金7个品种生物学效率均超过70%,均产干耳都达到42g以上,其中黑林l号、黑林3号和黑金3个品种质量较好;栽培时,应根据各菌株对温度、空气、光照条件的要求,做好相应管理工作。[结论]黑林1号、黑林3号和黑金3个品种表现较好,推荐作为黑河地区袋料黑木耳栽培品种。  相似文献   

13.
富硒香菇、木耳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香菇、木耳富硒栽培,探讨富硒栽培对香菇、木耳品质的影响。研究表明:富硒栽培,不但提高了香菇、木耳子实体中的硒含量,而且改善了它们的品质。  相似文献   

14.
采用重氮偶合比色法研究了平菇、木耳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和不同加工、贮存条件下的含量变化,目的在于提高人们对食用菌硝酸盐、亚硝酸盐毒性的认识。结果表明:鲜平菇、木耳硝酸盐含量分别为86.57mg/kg、118.54mg/kg,比一级标准分别低345mg/kg、226mg/kg;亚硝酸含量分别为3.01mg/kg、2.54mg/kg,都比限量低37mg/kg。从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角度看,平菇、木耳的安全系数很高,可以放心食用。水煮后硝酸盐含量升高,但仍在安全值内;亚硝酸盐含量降低,降低幅度盐水较小。贮存期间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均降低。  相似文献   

15.
以木耳为载体,通过在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硒溶液进行富硒栽培,获得了富硒木耳,硒含量对比照提高844—3336倍。并以富硒木耳为原料,采用稀碱浸提法提取木耳硒多糖。以大鼠为实验动物进行了硒多糖的抗铅、抗汞试验。试验表明,亚硒酸钠和硒多糖均可增加大鼠各组织的硒含量,降低各组织的汞和铅含量,且硒多糖的效果好于亚硒酸钠。  相似文献   

16.
林地网脉木耳的仿生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林地小气候特点,在自然条件下进行夏季栽培网脉木耳,介绍了网脉木耳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栽培季节、培养料配方、灭菌接种、菌丝培养、林地摆袋出耳和采收。  相似文献   

17.
菌糠袋栽元蘑技术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以木耳菌糠替代部分木屑栽培元蘑,分别以15%,30%,45%的菌糠代替木屑制成培养料,与未加菌糠的培养料进行产量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常规培养料的基础上加一定比例的木耳菌糠栽培元蘑是可行的。木耳菌糠添加量15%~30%时,可缩短发菌天数,但菌糠添加量为45%时,则延长了发菌天数。木耳菌糠添加量是30%时子实体生长良好,出菇整齐;且发菌比对照(CK)快,出菇好、优质菇多、生物效率稍差。综合各种因素,从成本和生态效益考虑,以木耳菌糠替代部分木屑栽培元蘑的最佳栽培配方(配方②)为菌糠30%,硬杂木屑48%,麦麸17%,豆饼粉1.5%,玉米粉1.5%,蔗糖1%,石膏粉1%。  相似文献   

18.
以黑木耳为主要原料,研究黑木耳果冻的生产工艺和配方.正交试验结果表明,产品的最佳配方为:30%黑木耳汁,15%蔗糖,0.2%柠檬酸,6%明胶.  相似文献   

19.
通过ITS序列对大兴安岭地区采集的14株野生黑木耳菌株和6株对照栽培种黑木耳菌株进行亲缘关系分析,以揭示不同菌株之间的遗传关系。利用软件Clustal X 1.83和MAGA 4.1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①黑木耳ITS区(ITS1+5.8S+ITS2)信息位点比例达到52.1%,遗传位点丰富,证明ITS序列可以为黑木耳菌株的亲缘关系问题提供较强的证据。②在MP系统树中,黑木耳菌株明显聚为2类,聚类结果表明黑木耳野生菌株间遗传多样性优于栽培菌株。  相似文献   

20.
黑木耳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韩秋菊  李薇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237-17238,17267
[目的]研究乙醇浸提法提取黑木耳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检测料液比、乙醇浓度、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对黑木耳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得率的影响。[结果]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7,乙醇浓度80%,提取时间6h,提取温度50℃,在该工艺条件下提取率达到0.43%。[结论]该工艺条件下提取率较高,适于提取黑木耳中黄酮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