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平湖市利用本地丰富的稻草资源,积极发展蘑菇等草腐型食用菌生产,并利用蘑菇菌渣作基肥还田发展芦笋等高效经济作物,形成了水稻-蘑菇-芦笋的循环生态种植模式,既推动了蘑菇、芦笋等特色产业的发展,又实现了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走出了一条生态农业发展之路。2009年全市34.25万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水稻创产值41611万元,2500亩蘑菇创产值7635万元,  相似文献   

2.
正稻草—蘑菇菌渣—芦笋循环生产模式被列为浙江省十大农作制度创新模式,以该模式为基础的芦笋产业通过设施种植、2次养母茎、3次采笋来实现优质高产,每667 m~2年产值近1.3万元,一次种植,可连续采收超过15 a(年),效益显著。平湖市地处杭嘉湖平原,气候温和、土壤肥沃、四季分明,全年无霜期长达200 d(天)以上,适合芦笋等多种作物生长。平湖2003年开始试种芦笋,在利用蘑菇菌渣废料改良增肥土壤成功种植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述了近年来利用本地丰富蘑菇菌渣资源作基肥发展芦笋,形成了蘑菇、芦笋的循环生态种植模式,在实现蘑菇优质高产的同时,推动了芦笋产业的生态高效发展,由成熟型产业带动了成长型产业发展,走出了一条生态、循环的农业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4.
浙江省平湖市利用蘑菇栽培结束后的废料种植芦笋,开创了菌渣资源化循环利用的新途径。在芦笋种植过程中,每年要进行2次割除母茎,产生的废料芦笋母茎再栽培平菇,减轻食用菌生产成本,延长了循环农业产业链,是一种很有推广价值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浙江省平湖市利用本地丰富的稻草资源,积极发展蘑菇等草腐型食用菌生产,并利用蘑菇生产废料作基肥发展芦笋、瓜果、蔬菜等高效经济作物,取得了显著成效。到2007年底,全市蘑菇种植面积达152万平方米,创产值8500多万元;发展芦笋1000多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精品西瓜和水果6000多亩、出口蔬菜15000多亩。蘑菇生产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平湖市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与开发,加快了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步伐。1平湖市农作物废弃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1·1稻草资源开发利用状况平湖是浙江省著名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水稻年种植面积约34万亩,年产出稻草17万吨左右。自20世纪80年代起,平湖市通过积极发展蘑菇等草腐型食用菌生产,使大量的稻草资源变废为宝,成了蘑菇的优质培养料,按2007年全市蘑菇种植面积152万平方米、每一万平方米投入稻草315吨(投料270吨+菇棚覆草帘45吨)计算,每年消耗稻草达4·8万吨,约占全市稻草总产出量的30%。蘑菇生产的发展,不仅使全市10多万亩水稻的稻草资源得到循环再利用,减少了稻草大量焚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而且使水稻种植户每年直接增收1000多万元。1·2蘑菇生产废料开发利用状况蘑...  相似文献   

6.
稻草—蘑菇菌渣—芦笋循环生产模式被列为浙江省十大农作制度创新模式,以该模式为基础的芦笋产业通过设施种植、2 次养母茎、3 次采笋来实现优质高产,每667 m2 年产值近1.3 万元,一次种植,可连续采收超过15 a(年),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7.
双孢蘑菇-西瓜-水稻高效生态种植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生产早熟西瓜的现有大棚设施,以发展大棚栽培双孢蘑菇为切入点,对传统的种植模式进行优化升级.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废弃物生产双孢蘑菇.蘑菇废料就地还田,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培肥地力,降低农业生产肥料投入成本,提高农作物产量.生产优质农产品.种植水稻实行粮经轮作、水旱轮作,构成了物质和生态可持续良性循环,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大棚西瓜-大棚双孢蘑菇-大棚西瓜-水稻栽培模式,每1 hm2 4茬的总收入可达249 000元.年纯收入是普通模式的2倍多.  相似文献   

8.
为了充分发挥宜春市富硒土壤资源丰富的区位优势,以及所产出的芦笋含硒量高、品质好的产品优势,近年来,宜春市大力发展富硒芦笋生产。当地利用芦笋产出快、产值高、生产周期长的特性,在传统种植的基础上,改进种植模式,采用大棚富硒芦笋栽培技术,利用春茬、秋茬2个茬口,实现了芦笋周年生产、连续供应的目标。与普通芦笋栽培模式相比,大棚富硒芦笋不仅上市时间更早,产量更高,而且芦笋硒含量高,市场行情持续看好,每667 m2收入超过15 000元,种植效益十分可观。  相似文献   

9.
钮向中  吴平  贾伟娟  龚佩珍 《蔬菜》2022,(12):77-79
摘要:为实现芦笋周年生产以达到生产效益 最大化,在应用大棚避雨栽培、蘑菇菌渣废料资 源化利用、微滴灌节水灌溉、病虫害绿色防控的 基础上,通过芦笋分批分段、绿色循环高效田间 生产管理和采收,开展芦笋周年绿色循环高效生 产,可以实现667 m2 产量1 500 kg左右、产值2万 元以上,较芦笋传统种植方式增收42.86%。  相似文献   

10.
在水稻种植区栽培,利用种植西瓜大棚采用草帘复盖阳畦的栽培模式栽培双孢蘑菇。采用麦草及稻草混合堆料,设置简易地沟加薄膜进行室外二次发酵,采用国内高产蘑菇品种2796,使用自制新型除氨杀菌剂代替毒性及残留量高的甲醛,生产无公害菌类蔬菜。摸索出了一套西瓜塑料大棚露地双孢蘑菇栽培新技术,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丁秀萍  刘厚伯  朱蓉 《上海蔬菜》2004,(2):64-64,66
水稻-蘑菇栽培,是一种新的栽培模式。它将蘑菇的室内高架栽培改为现在的低棚低架栽培,改原来的单一种植为现在的水稻、蘑菇复种,其种植面积已上世纪70年代初的140m^2发展到2003年的150万平方米,菇农达4500多户,创年产值2800多万元,年利润1960万元,菇农人均纯收入增加  相似文献   

12.
正金华市位于浙江省中部,为省辖地级市。据统计,2016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为9.936万hm2,晚稻收割后部分田块空闲。利用冬闲田种植儿菜,运用儿菜—早稻—晚稻生态种植模式,能达到稳粮增效的目的。轮作可以改善水稻田土壤的理化性状,减轻儿菜的病虫害;种植儿菜可以改变水稻害虫蛹的越冬环境,减少害虫蛹的基数,降低翌年水稻害虫的为害;儿菜的废叶还田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减少了水稻的施肥量,降低了生产成本。该种植模式的  相似文献   

13.
秋马铃薯-春马铃薯-水稻种植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2010年我们在荆门市掇刀区团林镇进行秋马铃薯—春马铃薯—水稻种植模式试验示范,试验结果表明,该种植模式的经济效益比传统的油菜—水稻、小麦—水稻种植模式分别增收198.42%、228.7%,增收效果显著。现将该种植模式主要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浙江食用菌》2011,(1):34-34
2010年12月29日,浙江省食用茵协会在杭州举办“浙江省食用菌循环经济模式研讨会”。会议邀请本省从事食用菌科研、生产经营、技术推广方面的行业专家,从不同角度和层面交流了浙江省食用菌行业在过去一年中,于利用桑枝、果枝、发酵工业、菌渣等废弃生物质资源生产食用菌,以及菌渣综合开发利用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建立了水稻-蘑菇-芦笋、蚕桑-黑木耳(香菇)等多种生态循环生产模式。食用菌生产的循环经济模式初显成效,为全省食用菌产业在“十二五”期间健康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5.
浙江省平湖市新埭镇蘑菇生产面积为11·67万平方米,2007年冬季和2008年春季平均每平方米产鲜蘑菇12·15千克、产值81元,合计产量1417吨、产值945万元,是农民增收的一大特色产业。蘑菇生产年转化稻草3500多吨,砻糠500多吨,河泥6500立方米。蘑菇生产后产生蘑菇废料3500多吨,倘若处置不当就会造成蘑菇生产场所环境恶化,病虫危害加重,影响蘑菇产业可持续发展。浙江省农技推广基金会嘉兴市与平湖市执行部十分重视这个问题,按照创新农作制度和发展循环农业的理念,2006—2007年在新埭镇组织实施“农业废弃物蘑菇废料资源化利用”项目,通过两年试验、示范,已取得阶段性成果,走出了一条蘑菇废料资源化利用的路子。1试验示范情况根据新埭镇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的需要,制订实施方案,采取小区试验、大田对比、园区示范的整体推进的技术推广路线组织实验。1·1小区试验在旧埭村选择芦笋长势均匀、从未施过蘑菇废料的田块作(面积1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小区对比试验田块。蘑菇废料每亩用量分为三种模式:2000千克、1500千克和1000千克,均作基肥施入,以不施蘑菇废料的作对照,栽培管理技术措施完全相同。每种模式设三个重复,...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土地利用率,充分利用冬季抛荒农田,武汉市黄陂区探索了水稻收获后种植一季薹用油菜的种植模式。与中稻—红菜薹比较,水中稻—薹用油菜种植模式经济效益高,省工、病虫害少,有利于土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7.
黄家浜村是浙江省平湖市当湖街道的蘑菇重点种植村。近年来蘑菇生产发展很快,2007年全村蘑菇种植面积达到17.8万平方米,已成为平湖市的蘑菇生产专业村。为解决蘑菇产业快速发展过程中的产品销售难题,进一步提高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菇农增收,黄家浜村菇农在多年的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探索出了一条“联户联销”的新型合作模式,有力地推动了当地蘑菇产业的发展和菇农增收。1联户联销模式形成的背景1.1蘑菇种植面积的迅速扩大,为联户联销新型合作模式的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黄家浜村地处当湖街道的西南部,紧靠新07省道和跨海大桥北接线,交通便捷,发展蘑菇等鲜活农产品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尤其是近年来平湖市委市政府和当地政府将蘑菇作为优势支柱产业加以培育,政府扶持力度大,农民发展积极性高,蘑菇种植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递增。到2007年秋,全村蘑菇种植面积已达17.8万平方米,是平湖市蘑菇种植规模最大的特色专业村。1.2菇农市场经营意识的不断增强,为联户联销新型合作模式的形成提供了理念基础黄家浜村虽然是平湖市蘑菇种植规模最大的专业村,但其生产现状:一是小,二是散,单户种植规模不足1100平方米,且以分散经营为主,缺乏...  相似文献   

18.
近两年来,我们利用中稻收后到种小春这一晚秋的间歇土地,将传统的蘑菇室内种植移入大田,进行了示范试验,收到了很好的效果。1988年示范种植68亩,亩平均收鲜菇1500公斤,价值5000—6000元,经济效益显著。现将大田蘑菇种植技术介绍于后。(一)确定播期:使用的蘑菇菌种是半匍匐型176(引自上海农科院)和浙农1号(引自浙江农大)两个丰产性好的良种。播种期应掌握出菇高峰期的平均温度在12—14℃为好(一般比室内播期推迟一个月左右)。我县9—11月的平均气温分别是21.4℃,17.3℃,12.5℃,故最佳播期为9月中旬。  相似文献   

19.
导读:利用水稻产区的冬闲田种植蔬菜,实行稻—菜水旱轮作,在稳定水稻种植面积的同时,增强了蔬菜的保供能力,并采用轻简化生产技术,大幅减轻人工管理压力,增加了经济效益。该模式经济实用,每667 m2产值7 450.61元,效益4 017.88元,具有较大应用推广潜力,可为稻区冬闲田的利用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20.
马长青  金蓉  张春华  黄安全  冯明  钟越 《蔬菜》2018,(11):43-46
为了确保草莓的高产、优质、高效种植,同时缓解近年来因生产规模急剧扩增导致的连作重茬问题,高邮市农委开展了水稻—毛豆—草莓高效复合种植模式的研究。采取水旱轮作方式防控连作障碍;利用毛豆根系的固氮功能以地养地,使水稻、草莓2季种植自然顺利地衔接起来;三者轮作还有效均衡地利用了土壤养分,减轻了土传病害的发生,对水生与旱生杂草均有明显抑制作用;使土地利用率得以提高,水稻、草莓的产量和品质明显提升,更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实现了粮经菜安全生产供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