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近年来,定西市安定区山地生态畜牧业取得了一定成效。本文就牧草建植技术、免耕草地建植技术、田间管理、草地利用等进行了论述,旨在为发展山地生态畜牧业和牧草种植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对新疆伊犁不同建植年限混播栽培草地植物多样性分析表明,随建植年限的延长,栽培草地丰富度指数呈增加趋势,物种多样性、均匀度表现出先减后增趋势,生态优势度呈先增后减趋势,这种变化促进了原生群落中优良牧草的生长.建植3年的草地,群落植物多样性达到最高.表现出建植3年(Ⅲ)>建植1年(Ⅰ)>建植2年(Ⅱ)的规律.β多样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在内蒙古荒漠草原区,选用鄂尔多斯柠条锦鸡儿,进行旱作建植人工灌丛草地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旱作人工灌丛草地的建植,具有成本低廉、经济实用等特点,对于退化草地的补播改良、植被恢复具有重大的生态治理意义。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省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迅速,目前已发展到43个县,如何进行人工草地建植和管理,已成为项目顺利实施的关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施秉县人工草地建植和利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和成功经验,现介绍如下,供参考。1人工草地的建植1.1土地的选择和地面处理播种地的准备。  相似文献   

5.
生态型黑土滩人工草地建植及利用技术规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规范中详细阐述了生态型黑土滩人工草地的建植技术和管理措施,确定了建植区域、所用草种、播种方式、播种期、播种量、播种深度,围栏、禁牧及鼠害控制等方面的内容,对黑土滩退化草地的治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人工坡草地建植是毕节喀斯特岩溶山区天然草场退牧还草、发展草地生态畜牧业重要组成部分,是牧民种草养畜、适度放牧、舍饲圈养、育肥出栏的基础。通过借鉴省内外草地建设的成功经验,结合山区的自然环境、土壤结构和生产生活情况,采取科学的草地建植配套技术,建立优质人工牧草饲料地,以期获得充足的优良饲草料,逐渐缓解芋畜矛盾,  相似文献   

7.
建立人工草地是发展集约化草地畜牧业、实施生态恢复与系统重建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措施,而人工混播草地群落的长期稳定性又是畜牧业发展现代化程度最重要的指标之一,也是草地长期保持生产力的基础。本试验以建植多年的豆科与禾本科混播草地群落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草种在不同混播组合下牧草生长性状以及对当地苜蓿的一些性质测定,提出适合我国南方地区有机牧场人工草地建植的应用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大规模建植人工草地具有多种生态效应,是恢复植被,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的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浅谈人工草地建植的生态效应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论述大规模建植人工草地具有多种生态效应,是恢复植被,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的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天峻县"黑土滩"型退化草地分布广,面积大,需要科学经济适宜的植被恢复措施,以推进全县退化草地治理工作。本文以舟群乡四村社"黑土滩"为例,针对其退化现状和土地条件,因地制宜的从选择优良品种和建植时节,规范建植技术入手,在坡度小地段采用机耕,在坡度大地段采用畜蹄法镇压等措施治理退化草地。建植后治理区出苗率达≥45%,成活率≥90%,越冬率≥96%,草地产量(次年)2034kg/hm~2,生态功能得到逐渐恢复。  相似文献   

11.
中国草地生态系统分类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按照草地生态系统的特征、功能过程特点进行草地生态系统分类。具体可考虑5个原则:生物群落特征;无机环境特征;重点功能过程;动态特征以及尽可能与生物群区结合。利用五级制,陆地生态系统型—-草地生态系统纲—-生态系统目—-生态系统属—-生态系统丛。暂将全国分成7个草地生态系统目,19个属,130个丛。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青海天然草地牧草混合草群营养成分分析,总结了青海天然草地的几个营养类型。结果表明,青海天然草地主要营养类型为氮碳型草地面积最大,其次是氮碳一灰分型草地。两营养类型草地面积为3902.60×10^4hm2,占全省天然草地总面积的93.10%。从而构成了青海天然草地的主体。  相似文献   

13.
林芝地区不同草地土壤微生物区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林芝地区3种不同类型草地(高寒草甸草地、沼泽草地和栽培草地)土壤微生物进行研究,利用稀释平板法对3种草地土壤中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进行分离。结果显示,该地区不同草地中的微生物均以细菌占优势,占微生物总数的91.2%以上,放线菌数量最少,仅占3.79%。不同类型草地微生物总数有明显差异,栽培草地>沼泽草地>高寒草甸草地;同一类型草地不同土层深度垂直动态明显,0~10 cm土层数量较多,且与10~20 cm土层微生物数量有显著差异。不同草地土壤含水量差异较大,低湿条件有利于放线菌的生长,但不利于真菌的生长。  相似文献   

14.
贺宝珍 《青海草业》2008,17(3):14-17
“黑土型”退化草地的治理应根据本地区草地退化的严重程度,采用不同治理模式。种植多年生牧草混播人工草地,可恢复“黑土型”退化草地植被,有效遏制草地退化,使草地生态环境得到改善。通过对多年生牧草不同混播比例下产草量、草层高度、植被盖度的测定分析,得出垂穗披碱草、中华羊茅、冷地早熟禾混播比为1:0.5:0.5适合称多县“黑土型”退化草地种植。  相似文献   

15.
以青海省境内广泛分布的温性草原类草地为研究对象,初步探讨了该类草地区域分布规律及植被结构特点。认为温性草原类是青海省天然草地垂直带谱的基带草地,其分布范围东西跨越5个经度带,南北约跨越1个纬度带。分布地区海拔高度一般在1700~3500m,但在柴达木盆地及青南高原区海拔可上升至3900~4400m。草地植被组成每平方米牧草种类约为10~17种,以旱生丛生禾草西北针茅、疏花针茅、长芒草、芨芨草、青海固沙草等为优势种。由于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强,在利用上要做到保护和利用、建设和发展并举,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及荒漠草原选取具代表性的草地型,通过当前植被草群产量中增加种、减少种及侵入种所占比例的多少将草原基况分为优秀、良好、中等、低劣四个等级,以评价草地资源的自然属性。研究结果表明:羊草 贝加尔针茅草地型基况优良,克氏针茅 糙隐子草草地型基况良好,冷蒿 克氏针茅草地型基况中等偏上,小针茅 无芒隐子草草地型基况中等。  相似文献   

17.
草原综合顺序分类系统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地类型是草地资源实体的高度抽象与概括,草地分类是草地类型理论的具体实践,是草业科学研究与实践的基础问题之一。草原综合顺序分类系统(CSCS)以生物气候特征为依据,根据不同的热量级和湿润度将具有同一地带性农业气候特征的草地划为一类。据此所作的分类检索图是草原综合顺序分类法的图谱表达,具有独特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随着RS、GIS、GPS等技术及地统计学中气象要素空间插值方法的不断改进和完善,草原综合顺序分类系统在提出至今的50多年中在理论及实践方面已取得不少研究成果。系统总结了草原综合顺序分类方法在草地分类中的作用及意义、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及研究展望,以期为该方法在更大范围的推广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青海湖区普氏原羚及鸟类栖息草地的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海湖流域普氏原羚与鸟类栖息的草地类型,以温性草原类、高寒草原类、温性荒漠草原类及高寒草甸类草地为主.本文分别简述了各草地型的植被结构、植物种类以及草地生物量,同时对普氏原羚、鸟类栖息地各草地型的生物量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焦燕  赵江红  徐柱 《草地学报》2009,17(2):234-238
为研究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特性的影响,于2007年7月选择位于内蒙古东部农牧交错带太仆寺旗的3种土地利用类型,野外采集土样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0~30 cm土层中,土壤有机碳含量、全氮含量、速效钾含量均表现为草地>榆树林地>农田;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含量表现为草地最高,农田次之,林地最小;土壤速效磷含量变化与上述趋势不同,为农田>草地>榆树林地。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质地也有影响,与农田土壤和林地土壤相比较,草地土壤的粘粒含量最高,砂砾含量最低。本研究表明在研究区域天然草地具有较好的土壤养分保持能力,是最适合的土地利用类型,可为改善生态环境和当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黑土型”退化草地上建植人工草地的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了“黑土型”退化草地上建植人工草地的经济效益,阐述了人工草地生产力的经济关系及牧草转化值的函数关系E=(T-W)/W,以及单位草地增加效益函数Y=T-W=W×E=P2×r×E,由于E>0,Y>0,故可知无论是在人工调控下还是在自然演替下,物质转变与经济转移实现了经济的正增长,也就是说在“黑土型”退化草地上建植人工草地会大幅度地提高牧草生产力,这正是草地畜牧业生产的最终目的。另外,人工调控下的牧草转化增值系数(E)>自然演替,人工调控比自然演替更具有经济价值,即人工调控的经济价值大于自然演替。在“黑土型”退化草地上建立以人工草地为基础的现代集约化草地畜牧业,是防止草场退化、保护草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