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山羊伪结核棒状杆菌病是由伪结核棒状杆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人畜共患慢性传染病。山羊发病特征是局部淋巴结发生脓肿和干酪样坏死,病羊消瘦。老百姓叫"长包"或"长大包"、"长兴羊子"。由于养殖户和基层兽医对  相似文献   

2.
羊干酪性淋巴结炎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绵羊和山羊干酪性淋巴结炎(caseous lymphadenitis in sheep and goat ,简称CLA),也称绵羊和山羊伪结核病(pseudotuberculosis in sheep and goat),是由伪结核棒 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pseudotuberculosis)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慢性传染病.该 病主要多发于山羊和绵羊,但在其他动物及人的病变材料也曾分离到该菌[1].189 1年Preis z和Guinand由羊的肾脏脓肿首次分离到伪结核棒状杆菌,随后该病在全世界范围内各养羊国 家和地区广泛发现并报道,我国的很多养羊地区都有该病存在,往往由于羊毛产量减少、产奶量下降以及繁殖功能障碍,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2].  相似文献   

3.
伪结核棒状杆菌的药物敏感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山羊皮下、淋巴脓肿病可由多种病原菌引起,经采集病料分离鉴定,其主要病原主要是伪结核棒状杆菌,该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慢性传染病,也是世界上公认难以防治的传染病之一。该病主要引起患病羊发生一处或多处脓肿,消瘦、生产性能低下,严重者发生死亡,该病一旦侵入羊群则很难彻底消除。近年来,随着养羊业的发展,大量从省内外引进种羊,加之商品羊的频繁流动,我省山羊群发生皮下、淋巴脓肿病较普遍,给养羊业发展造成了较大的危害。本试验在本省分离鉴定的伪结核棒状杆菌中,选取不同地区、不同品种山羊病料分离的5株伪结核棒状杆菌,采用圆滤纸片法,…  相似文献   

4.
山羊伪结核病是由伪结核棒状杆菌所引起.临床主要表现为体表淋巴结发生大小不一的脓疱。伪结核棒状杆菌为不规则、无芽胞革兰氏阳性杆菌,分类上属棒状杆菌属。具有多形性,呈球状、杆状,偶见丝状;在脓汁中多形性更明显,在新鲜脓汁中杆状占优势,而在陈旧脓汁中则以球状占优势。  相似文献   

5.
<正>山羊伪结核棒状杆菌病是由伪结核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Pseudotuber-culosis,CP)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和慢性接触性传染病,又称为山羊干酪性淋巴结炎(Caseouslymphadenitis,CLA)[1],多发于山羊和绵羊群体,导致病羊呈进行性消瘦、繁殖功能障碍且生产性能低下,发病迟缓难以察觉。一旦羊群感染羊伪结核棒状杆菌病就很难彻底清除,因此对养羊业的危害极大[2]。  相似文献   

6.
我省某波尔山羊养殖场发生了几乎波及全群的体表淋巴结脓肿,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病理变化以及实验室诊断,确诊该病病原为伪结核棒状杆菌。  相似文献   

7.
自哲里木盟北部山区某牧户的1只呈现流产症状的孕山羊子宫内已完全溶解的胎儿溶解物中分离出1株疑似山羊伪结核棒状杆菌的病原体,通过生化反应等鉴定,确认该菌为羊伪结核棒状杆菌.  相似文献   

8.
由溶解的山羊胎儿分离出一株羊伪结核棒状杆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哲里木盟北部山区某牧户的1只呈现流产症状的孕山羊子宫内已完全溶解的胎儿溶解物中分离出1株疑似山羊伪结核棒状杆菌的病原体。通过生化反应等鉴定,确认该菌为羊伪结核棒状杆菌。  相似文献   

9.
<正>山羊伪结核棒状杆菌病是由伪结核棒状杆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慢性细菌性传染病,病羊主要表现消瘦、局部淋巴结脓肿和干酪样坏死为典型特征,该病在临床上易于治疗,但也易复发,一旦羊群发病则很难彻底清除,给养羊业造成较大的危害,严重影响了养羊业的发展。三明市三元区某南江黄羊养殖专业户饲养的部分南江黄羊发现颈肩淋巴结脓肿和干酪样坏死,采集患病羊淋巴结脓肿物进行实验室分离培养,分离出革兰氏阳性棒状杆菌,山羊所发病为伪结核棒状杆菌病。  相似文献   

10.
昆明市西山区山羊伪结核棒状杆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羊伪结核病是山羊一种慢性消耗性细菌病,对山羊养殖业的危害极大。为控制本病的发生,从2016年期间,对昆明市西山区存栏的38 225只山羊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伪结核病在西山区山羊平均发病率为10.3%,病死率0.1%,采集病料经细菌分离鉴定、小鼠毒力试验、16SrRNA序列分析比较及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引起本病的病原菌鉴定为山羊伪结核棒状杆菌,对其中2个菌株完成了生化鉴定及药敏试验分析。生化及16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分离菌株为羊伪结核棒状杆菌,对完成系统鉴定的2株细菌完成药敏试验,结果表明,除链霉素、甲硝唑及复方新诺明外的大多数抗菌药物均对其敏感,可为该地区及昆明其他疫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旨在对重庆地区山羊体表型淋巴结炎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并建立相应检测方法。无菌采集山羊患病部位脓液,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依据菌株16SRNA基因序列构建系统进化发育树,同时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PCR检测方法。结果表明,从病料中主要分离到3种病原菌,分别为伪结核棒状杆菌、化脓隐秘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依据伪结核棒状杆菌磷脂酶D、化脓隐秘杆菌16SRNA和金黄色葡萄球菌nuc保守核苷酸序列设计引物,建立的多重PCR检测方法,可以从3种菌株混合基因组中扩增出大小分别为507、1 378和278bp的对应菌株特异性序列,该方法最低检出浓度为103cfu·mL-1;对采集的80份临床样品进行多重PCR检测,发现伪结核棒状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混合感染检出率为12.5%,伪结核棒状杆菌与化脓隐秘杆菌混合感染检出率为3.75%,三种菌混合感染检出率为7.5%。成功分离到山羊淋巴结炎的3种主要病原菌,并建立多重PCR检测方法,为该病的防控及治病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在很多国家,由伪结核棒状杆菌引起的山羊干酪样淋巴结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在挪威,干酪样淋巴结炎广泛存在于一些奶山羊群中。此病的特征是体表和内脏的淋巴结发生干酪样坏死,致使产奶量降低,消瘦,甚至死亡。Ashfaq 等报导,通过对4013只不同年龄山羊的临床检查,8.1%有脓肿,而其中70%是由伪结核棒状杆菌引起的。Buri-ell(1981)检查了两群共110只奶山羊的血清样品,证实67只存在伪结核棒状杆菌抗体(61%)。在试管里和活体上的几种不同的试验已被用来进行干酪样淋巴结炎的血清学诊断(Shigidi 等)。Keskintepe(1976)用含有1%  相似文献   

13.
<正>山羊伪结核病又称山羊皮下淋巴脓肿、山羊假结核病,是山羊的一种慢性、接触性传染病。近年来随着山羊养殖产业的快速发展,该病的发生在山羊生产上也较为突出,影响了山羊养殖户的经济效益。笔者就多年的实际工作对该病的诊断和防治经验写成此文,供山羊养殖业者参考。1病原体山羊伪结核棒状杆菌是该病的致病菌,属棒状杆菌属。该菌在自然环境下能存活较长的时间,对干燥有抵抗力,对热及常用消毒药敏感。存在于土  相似文献   

14.
<正>自2014年以来,四川达州地区众多羊场所饲养的山羊皮肤出现"长包"现象,有的羊场发病率甚至高达30%,但该病致死率很低。随着该病在羊群中越来越多,很难彻底根除,且导致山羊生产性能明显降低,才引起饲主重视。2015年5月,笔者对达州地区宣汉县发病山羊采集病料,经实验室确诊为山羊伪结核棒状杆菌病,进一步进行  相似文献   

15.
<正>兔伪结核病是由伪结核耶尔新氏菌引起的一种与结核病相类似的兔慢性消耗性传染病,以发生干酪样坏死结节为主要特征。1病原及其传播方式伪结核耶尔新氏菌过去曾被称为伪结核巴氏杆菌,呈圆球状、卵圆形或杆状等多形状,属革兰氏阴性菌。在病料涂片中多呈两极着染,呈短链状或丝状,无荚膜,不形成芽孢,非抗酸性着染。该病原菌在自然界广发存在,啮齿类动物是本病菌的贮存载体。根据菌体抗原不同可分为6个血清型。病原菌进入  相似文献   

16.
关于抗伪结核棒状杆菌(Syn.C.Ovis)抗体从成年奶山羊的初乳转移给它们的羔羊、小羊血清中抗体的存留以及伪结核棒状杆菌的感染时间几乎无人报道。Burrell(1981)检验了64只成年山羊群中的23只小山羊。有10只小山羊溶血抑制试验呈阳性反应。除一头外其余都小于8周龄,同时它们的母亲血清反应都呈阳性。仅有两头约6月龄小山羊在临床上表现干酪性淋巴结炎。Burrell(1980)也检验了吮过自然感染母羊乳汁羔羊的血清样品,在6只羔羊血清中见有抗伪结核棒状杆菌毒素的抗体。小山羊和血清反应阳性山羊所生的羔羊血清中的抗毒素证明是初乳中  相似文献   

17.
羊伪结核病又叫干酪性淋巴结炎,是羊的一种慢性传染病,本病的病原菌是假结核棒状杆菌或称羊棒状杆菌,该病主要侵害羊,引起淋巴结化脓或干酪样病变,也可感染其他畜禽,人偶尔也有感染,主要传播途径是消化道。笔者从2002~2004年肉检工作中的统计出,绵羊伪结核病的检出率达0.9%,山羊伪结核病的检出率为0.01%。  相似文献   

18.
为了快速检测无临床症状的山羊是否感染山羊伪结核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pseudotuberculosis),根据Gen Bank中伪结核棒状杆菌磷脂酶D(phospholipase D,PLD)基因序列,分别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和Taq Man探针,经过反应条件和体系优化,测定特异性、敏感性和稳定性,建立山羊伪结核病Taq 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并对54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建立的山羊伪结核棒状杆菌方法具有很好的特异性,在20μL扩增体系中,引物浓度为0.20μmol/m L,探针浓度为0.45μmol/m L,退火温度59℃时最佳;最低可检测出4.6×102个拷贝数的细菌DNA,标准曲线相关系数是0.996。同时,对Taq Man荧光定量PCR和常规PCR进行了比较,前者的敏感性是后者的1 000倍;对54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Taq Man荧光定量PCR检出的阳性率为68.5%(37/54),常规PCR检出的阳性率为53.7%(29/54)。研究表明:Taq Man荧光定量PCR法检出率较高,有特异、敏感且快速的特点,适用于临床样品的检测。  相似文献   

19.
陕南白山羊伪结核棒状杆菌分离鉴定及灭活铝胶疫苗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羊干酪性淋巴结炎又称羊伪结核病,是由伪结核棒状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慢性接触性传染病,对山羊危害最为严重,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措施。陕西省石泉县陕南白山羊饲养量较大,羊群也存在伪结核棒状杆菌的感染,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为筛选对当地伪结核棒状杆菌敏感的药物和研制灭活疫苗,本研究从疑似伪结核病患羊采取多份新鲜的脓液,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对获得的1株分离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并用其研制灭活疫苗。结果显示,分离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白色、干燥、扁平、不透明、边缘整齐的中等大小菌落,革兰染色阳性,经16SrRNA检测和序列分析,证实分离到的菌株为羊伪结核棒状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该分离菌对环丙沙星、头孢曲松、红霉素、卡那霉素、头孢噻肟、妥布霉素、强力霉素、庆大霉素、氯霉素高度敏感;对四环素、利福平、链霉素中度敏感。以该分离菌为种子菌制备的灭活铝胶疫苗无菌检验合格,试验接种山羊无不良反应,目前已经在采样羊场进行临床应用,进一步评价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为了分析引起湖南省永州市山羊皮下脓肿的病原种类,从3个规模化养殖场的患病山羊采集病料,同时采用细菌分离鉴定和PCR检测两种方法,对引物山羊皮下脓肿的主要病原进行鉴定,并对分离菌株对药物的敏感性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主要病原为伪结核棒状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且发现两种病原混合感染现象,未发现其他病原。伪结核棒状杆菌分离株对四环素和头孢噻吩敏感性最高;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株对苯唑西林、丁胺卡那和头孢噻吩的敏感性最高。研究结果为该地区山羊皮下脓肿的综合性防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