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有效提高黑木耳废弃菌渣的无害化处理效率及处理效果,针对黑木耳废弃菌渣堆肥过程中的无害化处理效果进行研究,以堆肥物料组配方式及接种腐熟菌剂种类为变化因子,设置不同物料组配的堆肥处理,跟踪调查堆肥过程中的温度、GI、pH、养分、C/N等技术指标,明确不同外源物质添加下各项指标的变化趋势,以期评价不同处理对堆体无害化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处理F和B温度提升速率最快,均在第4天达到50℃以上,较A、D、E处理提前2 d;高温持续时间也以F处理最长,C、E处理次之。各处理菌渣堆肥发酵时,堆肥物料有碱化的趋势,处理D、E和F的外源物质添加可以抑制碱化趋势;处理F的外源物质添加对于菌渣堆肥有机质提升有促进作用;调控助剂的添加及复合菌剂的倍量使用极大的提高了后期总氮、磷、钾含量,与处理A达到差异显著水平;外源物质添加均降低了碱解氮含量,提高了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综上,不同处理对黑木耳菌渣养分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纯菌渣处理物料达到无害化处理的效率明显较其它处理低,通过添加助剂及复合菌剂可以显著提高菌渣的无害化处理效率和堆肥质量,是一种切实可行的黑木耳菌渣无害化处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
探究食用菌菌渣组合猪粪好氧堆肥的效果。对比纯菌渣组及菌渣1∶1猪粪组在堆肥过程中物料的理化性质及养分变化,结果表明,菌渣猪粪堆肥可缩短堆肥周期,提高堆肥质量,物料含有机质34.6%,pH 8.1,含水率27.6%,含总养分8.26%,含机械杂质0.46%,均满足《有机肥料:NY/T 525—2021》中的指标要求。菌渣组合猪粪堆肥是一种有效、可持续的农业废弃物处理方法,具有环境效益和农业效益,有助于农业部门的循环经济和环境友好型农业实践。  相似文献   

3.
为减少资源浪费,降低环境污染,合理利用黑木耳菌渣资源。以腐熟的黑木耳菌渣为对象,结合蛭石和有机肥配制成不同物料构成的配方基质,并以辣椒育苗为目标,从基质理化性质和辣椒幼苗生长指标等方面研究了黑木耳菌渣配方基质对辣椒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渣∶有机肥∶蛭石(8∶1∶1)和菌渣∶有机肥∶蛭石(7∶1∶2)2个基质配方的全氮、全磷、硝态氮、铵态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均高于传统的育苗土壤(对照),其上培养的辣椒幼苗的株高、茎粗、叶面积和壮苗指数等指标显著高于对照,而根冠比和干物质等指标与对照相近。菌渣∶有机肥∶蛭石(8∶1∶1)基质配方上培养的辣椒苗的株高、茎粗、叶面积、根冠比和壮苗指数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02.2%、55.9%、120.7%、1.3%和133.3%;菌渣∶有机肥∶蛭石(7∶1∶2)配方基质的上述指标分别比对照增加110.4%、74.5%、154.7%、9.5%和222.2%。2种基质配方均可用于辣椒育苗。  相似文献   

4.
黑木耳菌渣再利用栽培黑木耳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0%、40%、60%、80%和100%黑木耳菌渣替代新鲜木屑栽培黑木耳,与未添加菌渣的栽培料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黑木耳菌渣再利用栽培黑木耳是可行的,用40%组的黑木耳菌渣替代新鲜木屑栽培黑木耳最佳。  相似文献   

5.
以‘东农716’番茄品种为试材,利用50孔穴盘育苗,采用物理性状符合NY/T 2118-2012要求的5个配方进行试验,双孢菇菌渣堆肥和蛭石的比例分别为3∶7(T1)、4∶6(T2)、5∶5(T3)、6∶4(T4)、7∶3(T5),以进口泥炭和蛭石的比例为4∶6(CK1)和100%商用基质(CK2)为对照,研究了双孢菇菌渣堆肥和蛭石不同配比对番茄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以期筛选适宜的番茄育苗基质,为双孢菇菌渣的合理利用和解决泥炭资源短缺问题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不同配比基质处理对番茄幼苗的生长发育状况有显著影响,5个双孢菇菌渣堆肥基质处理番茄苗的质量均优于对照,但双孢菇菌渣堆肥比例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番茄幼苗的发育。番茄幼苗质量和栽培基质品质以T3处理最好(双孢菇菌渣堆肥∶蛭石=5∶5),其次是T2处理(双孢菇菌渣堆肥∶蛭石=4∶6)。壮苗指数和综合指数均可作为衡量栽培基质质量的理想指标。速效养分和容重、总孔隙度及气水比是影响栽培基质品质的重要因素。综上,双孢菇菌渣堆肥是一种理想的栽培基质,可以替代泥炭进行番茄育苗。  相似文献   

6.
菌渣和牛粪发酵转化基质对茄子育苗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菌渣和牛粪为主要原料,采用专用发酵菌剂无害化处理木腐菌菌渣和牛粪,制备成发酵菌渣和母肥,再用母肥、发酵菌渣、草炭制成不同质量配比的育苗基质,以草炭为对照,通过对出芽率、苗高、幼苗鲜质量、根冠比等指标测定分析,得出母肥+草炭+发酵菌渣的配方育苗效果均优于纯草炭基质,其中20%母肥+50%发酵菌渣+30%草炭土的配方育苗效果最好,茄子出芽率达100%,播种后20 d调查,茄子平均株高4.02 cm,平均叶面积1.78 cm2,平均单株鲜质量0.28 g,平均叶茎鲜质量0.26 g,平均根部鲜质量0.02 g,在出芽率、平均株高、平均叶面积、平均苗鲜质量、平均根鲜质量等指标上匀优于其他配方。试验结果表明,按照该配方70%替代草炭是可行的,且育苗效果佳。  相似文献   

7.
摘要:为了验证新型菌渣复合基质对黄瓜幼苗生长的影响,以“翠绿娇子”黄瓜为试材,采用温室营养钵栽培方式,以菌渣、草炭、蛭石、田园土4类基质按照不同体积比例设7个处理,分别为7∶1∶1∶1 (A)、3∶0∶3∶4(B)、1∶1∶1∶1(C)、1∶1∶2∶1(D)、2∶1∶1∶1(E)、3∶2∶3∶2 (F)、3∶3∶2∶2(G),其中以C组为对照,研究不同复合基质的理化性质及其对黄瓜幼苗生长的影响,为设施基质栽培黄瓜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G处理(菌渣∶草炭∶蛭石∶田园土体积比为3∶3∶2∶2)基质效果最好,理化性质优良,各指标数据显示均符合黄瓜幼苗生长需要;4叶1心时期黄瓜幼苗的株高、叶面积、茎粗、地上部鲜质量、地下部鲜质量和根冠比均显著优于对照及其他处理,建 议在黄瓜温室育苗中应用。  相似文献   

8.
柠条与蘑菇渣堆肥复配基质改善黄瓜育苗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中农26号黄瓜为试材,以传统的草炭蛭石混合基质作对照,探究了不同配比的柠条与蘑菇渣堆肥复配基质改善黄瓜育苗基质理化性状和幼苗质量的效果。结果表明:合理配比的柠条与蘑菇渣堆肥复配基质,在理化性状方面符合育苗要求,且育出的黄瓜幼苗质量优于传统的草炭基质。综合考虑,复配基质B2(柠条堆肥∶蘑菇渣堆肥=3 V∶2 V,替代60%草炭)和D4(柠条堆肥∶蘑菇渣堆肥=1 V∶4 V|替代20%草炭)能大幅改善黄瓜育苗质量。在草炭资源匮乏而柠条、蘑菇渣资源丰富地区,可以按B2基质配方替代草炭进行育苗。  相似文献   

9.
杏鲍菇菌渣循环利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杏鲍菇菌渣成分进行分析,明确菌渣再利用的可能性,并对菌渣进行堆制发酵,堆制后的菌渣通过配比进行蘑菇的制种和栽培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只采摘1茬的杏鲍菇菌渣仍含有丰富的碳源和氮源,可以利用杏鲍菇菌渣替代部分培养料用于双孢蘑菇制种与栽培,提高资源利用率。从杏鲍菇菌渣堆制过程温度变化曲线可以看出,料堆最高温度可升至70℃。堆制后的菌渣加深了腐熟度,适合双孢蘑菇菌丝生长。杏鲍菇菌渣添加10%牛粪进行堆制发酵后按30%。50%的添加比例与棉籽壳混合制作双孢蘑菇菌种,既可降低制种成本(节约制种原料成本约40%),又能保证蘑菇菌丝正常生长。杏鲍菇菌渣栽培双孢蘑菇,菌渣使用量可控制在20%~30%左右,从示范栽培结果看平均单产可与常规堆肥的单产持平,而使用30%杏鲍菇菌渣可降低栽培投料成本约25%。  相似文献   

10.
蘑菇渣和园林废物堆肥复配基质在黄瓜育苗上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腐熟的蘑菇渣堆肥、园林修剪废物堆肥、草炭、蛭石为原料,通过将蘑菇渣堆肥与园林废物堆肥以不同比例替代草炭后对复配基质的理化特性及普通白菜生长的影响筛选出适宜的配方,并以草炭∶蛭石=7 V∶3 V为对照,探讨该配方对黄瓜幼苗生长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蘑菇渣堆肥∶园林废物堆肥∶草炭∶蛭石=3 V∶4 V∶7 V∶6 V为最佳基质配方;受EC值过高的影响,蘑菇渣堆肥和园林废物堆肥替代草炭最大比例不宜超过40 %;所获配方基质培育出的黄瓜幼苗株高、茎粗、干物质积累和壮苗指数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1.
菇渣在辣椒育苗上的应用效果试验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以发酵腐熟后菇渣为试验材料,研究了菇渣、草炭、蛭石以不同比例(V/V)混合后基质的理化性质,并以复合基质进行了辣椒育苗试验。结果表明:发酵后的菇渣以10%~70%比例与蛭石、草炭混合后,复合基质的理化性质与CK(70%草炭+30%蛭石)相近。在辣椒育苗中,T4(50%菇渣+20%草炭+30%蛭石)、T3(70%菇渣+30%蛭石)育苗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以华北大黑鳃金龟蛴螬和双孢菇菌渣为试材,研究了不同饲料厚度、虫口密度和菌渣的不同处理及混配比例对蛴螬生长的影响,以期摸清双孢菇菌渣养殖蛴螬的关键技术.结果表明:利用双孢菇菌渣饲养蛴螬不但可行而且效果较为显著.其中双孢菇菌渣饲养蛴螬的最佳饲料厚度为25 cm,最佳的饲养密度为44~56只/m2;双孢菇菌渣晾干后比腐熟菌渣和玉米秸秆糠粉都更适宜养殖蛴螬.  相似文献   

13.
以园林废弃物为主要原料,添加不同比例蘑菇渣进行混合堆肥,研究堆肥过程中温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果表明,添加蘑菇渣的堆肥起温快,高温持续时间长,腐熟效果好、总养分含量高。  相似文献   

14.
灰树花(舞茸)采收后,其菌渣中仍含有未被头潮菇吸收利用的营养物质,可再次循环利用种植其他食用菌。将灰树花菌渣以5.37%、10.03%、15.04%的重量比例加入白色真姬菇常规工厂化配方进行栽培试验,对基质理化指标、菌丝生长情况、子实体产量及外观品质等栽培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加入一定比例的灰树花菌渣对培养基质各项理化指标无负面影响;最佳配方为灰树花菌渣15.04%、木屑16.46%、玉米粉4.08%、玉米芯12.17%、棉籽壳14.97%、麸皮14.03%、米糠14.03%、大豆皮4.25%、甜菜渣1.7%、营养土2.25%、轻质碳酸钙1.01%,利用该配方栽培真姬菇,表现菌丝生长快,产量和生物转化率高,菌柄长度和菌盖直径大,朵形和均匀性优。  相似文献   

15.
在培养料中添加10%、20%、30%的杏鲍菇菌渣进行黑木耳栽培试验,结果表明,以添加10%杏鲍菇菌渣的表现较好,比纯木屑配方的对照,耳芽形成时间短,采收潮次多,每棒的平均产量高。  相似文献   

16.
《中国瓜菜》2019,(7):37-40
以拮抗菌HM-7的光密度值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培养基中的碳源、氮源、无机盐进行了优化,利用分光光度法确定最优培养基,旨在提高拮抗菌HM-7的产菌量,为进一步研究拮抗菌HM-7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参考,同时为生物防治在生活中广泛应用奠定基础。结果表明,拮抗菌HM-7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2 g、酵母膏8 g、NaCl 4 g、蒸馏水1 000 m L、pH7.0,在此条件下培养24 h,更利于菌体生长,为扩大培养拮抗菌HM-7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食用菌菌渣是食用菌栽培收获产品后剩下的培养基废料,又称为菌糠、菌渣或者下脚料[1]。菌渣中不仅含有植物生长必需的大量元素,还含有植物可直接吸收利用的有机质,在农业生产上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2]。贺州把食用菌产业列入"3+6"产业集群,近年来食用菌产业发展迅速,2018年仅黑木耳就生产2 500万袋,在产业扶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食用菌产业兴起产生的菌渣达30 000 t,菌渣循环利用成为本地食用菌产业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8.
以杏鲍菇菌渣与废棉的不同配比料栽培草菇,通过对铺料厚度、菌丝生长情况、料温变化、原基出现日期、子实体分布密度、采收日期、菇形(菇的商品性)、第1潮菇的生物学效率以及杂菌情况等指标观察,结果配方3(80%菌渣+20%废棉)与配方4(纯废棉)比较接近,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以“垦早21号”黄瓜为试材,以大球盖菇菌渣和腐熟有机物料为栽培基质,采用大棚盆栽的试验方法,研究5个大球盖菇菌渣占比不同(分别为0%、25%、50%、75%和100%)的栽培基质对黄瓜生长、产量和品质以及栽培基质主要理化性质的影响,以期为大球盖菇菌渣可作为栽培基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大球盖菇菌渣对黄瓜生长发育和栽培基质理化性质有显著影响,大球盖菇菌渣可以提高栽培基质容重、总孔隙度、通气孔隙度、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降低栽培基质pH和有效磷含量,大球盖菇菌渣占比为75%和100%的栽培基质,黄瓜植株株高、茎粗、鲜质量和干质量提高,黄瓜果实产量显著增加,品质无显著差异。综上,大球盖菇菌渣可以作为栽培基质用于黄瓜生产,且大球盖菇菌渣占比高的栽培基质更适宜作为黄瓜栽培基质使用。  相似文献   

20.
周松林 《食用菌》2002,24(4):29-29
笔者“菌渣的利用——生产燃气”发表后 (《食用菌》2 0 0 2年第 1期 ) ,收到来自全国各地食用菌爱好者来信 ,咨询利用菌渣转化燃气的有关问题。现就几个比较集中问题统一答复如下 :1 菌渣转化为燃气的科学依据是什么 ? 菌渣是可燃性物质 ,主要成分为 C、H、O等元素。燃气一般为 CO(即煤气 )或H2 CH4 (甲烷 )。菌渣在密闭缺氧的条件下干馏碳化即可转为高能燃气。反应原理是 :C在缺氧条件下燃烧生成 CO(即 C+O2 → CO)同时 ,C与 H2 O(水蒸气 )在高温条件下生成 CO和H2 (即 C+H2 O △ CO+H2 )。2 利用菌渣转化燃气需要什么设备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